声音媒体
2011-12-29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11年8期
“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
——7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推动两岸关系未来发展归根到底要靠青年。”
——7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两岸万名青年大交流主题联欢活动时强调。
“中国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出席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第37届大会期间表示,中国为发展中国家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粮食生产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希望在当前全球粮食安全出现恶化的局面下,国际社会能携手合作、应对挑战。
“中国将用10年时间初步实现‘智慧旅游’。”
——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2011年全国旅游局长研讨班上表示,旅游企业经营活动应全面信息化,努力把旅游业发展成为高信息含量、知识密集的现代服务业。
“香港始终是沟通中西方的桥梁。”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傅莹访问香港,在题为《后危机时代的中西方关系和香港的作用》的演讲中指出。
“中国实现载人登月不应晚于2030年。”
——中国探月工程专家、曾任嫦娥一号卫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叶培建院士在香港理工大学参加讲座时表示。
“‘出使’中国备感自豪。”
——美国候任驻华大使、现任美商务部长骆家辉坦言,身为亚裔美国人,受美国总统奥巴马委派“出使”中国令他备感自豪,但担任美国驻华大使是他迄今接受的最艰巨任务。“现在我们慢慢出现一个情势,可以用和平方式来解决双方争议。这个其实是中华民族很大的一个幸运,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绝对不会愧对我们的祖先。更不会愧对我们的后代,这一点我觉得非常重要。"
——身兼中国国民党主席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在出席中国国民党第18届中央评议委员第3次会议时建议用和平方式解决两岸争议。
,
“中国服务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立志要成为世界领先的服务。”
——北京首椰机场集团公司总经理、首都机场股份公司董事长董志毅在首届“中国服务”诊坛上表示,
《三联生活周刊》杂志
2011.7.11
现实、现实版的郭美美和现实中的红十字会
一次新浪“加V”实名认证引发的全民讨伐炫富90后郭美美,这股浪潮横扫了整个7月。郭美美,原名郭美玲,记者通过联系与郭美玲早前在湖南时认识的熟人,试图侧面了解一个真实版的郭美美。
如《现实版的郭美美》文中所述,生活中的郭美美并非生在豪门,经人介绍,郭美玲父母离异后随母亲在老家卖过衣服,后因母亲再婚等种种原因,郭家经济条件有了巨大改观。“服装生意”后,郭美玲来到北京,成为“北漂一族”,在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的进修班度过了一段无名艺人时光。据那时的同班同学回忆,郭美玲—直都属于“胆子够大、不容易害羞”的女生。环绕在郭美玲身边的“富二代”们,从他们的角度讲述了他们眼中的郭美美。
陷入网民口水之战中的还有中国红十字会。记者专访了红十字会秘书长王汝鹏,他就社会情绪普遍表现出来的质疑与不满作出了回应。同时,王汝鹏解释了中国红十字会与商红会的项目运作流程存在差异,澄清了以往很多人对红十字会的误解。
《郭美美戳破了什么》文中指出,中国红十字会与商业系统中的红十字会在体系中处于一种比较混乱的管理关系,暂时抛开广泛弥漫的不信任情绪,进入制度运作的技术层面观察,这种不信任从正面的角度理解,也说明着中国信用制度建立的艰难。只有真实,才能达成共识,人们才能找出重建信任社会的良策。
《环球》杂志
2011.7.1
“创党一代”海外取经记
《环球》用一组文章盘点了中国共产党发起人的海外取经历程,这些经验在党建过程中的关键时期都发挥了重要的影响。
当时家境普通的青年,唯一的留学机会只有就近去日本。日本路费虽便宜,学费的压力却很大。五四时期会出现留法和留俄的集体留学热潮,主要的原因就是在法国可以边打工边读书;去俄国,也只要凑足路费即可,学校负担学费,有的甚至连生活费也一并解决了。
留学在科举制度废除后,—直是青年人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一条捷径。加之五四时期西方思想传播活跃,俄国革命极具吸引力,两方面的作用就促成了这一时期新留学热潮的出现。
事实上,留法或留欧的青年学生,相当一部分也转到俄国去了。中国共产党一成立,为培养干部,马上成立了外国语学校,经过语言训练后的青年们,即派送留俄。这些都扩大了中共早期组织中留学生的数量。正是这些留学生构成了中共二三十年代党的骨干力量。
《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2011.7.11
留下买路钱
6月20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收费公路专项清理工作,拟用一年时间集中清理公路超期收费、通行费标准过高、不合理收费现象。此举一出,称赞声音中也夹杂着诸多质疑:清理行动效力有多大?
公路收费政策问题复杂,涉及多主体、多部门、多省份的利益博弈。中央三令五申要整治乱收费现象,但地方政府“给力”的举措出台并不多见。各地涉及收费公路的信息不够透明,公众、媒体介入和监督程度也不够高。地方财政投入不足、燃油税费改革不彻底、相关法律法规仍存在漏洞,诸多不足使得公路不“公”。
仅通过清理超期收费、降低通行标准很难解决问题,应转变现有公路发展方式,使公路从发展经济的工具属性转变为公共设施的公属性,从根本上治理中国的收费公路问题。让老百姓分享建设成就,让全社会分享改革红利。
《中国经济周刊》杂志
2011.7.4
“并区时代”来临
北京原东城和崇文区、原西城和宣武区“并区”已经整整一年了。6月8日,上海也传来“并区”消息:撤销卢湾区和黄浦区,建设新的黄浦区。合并后,“卢湾”这个见证上海繁华和优雅的名称将从很多个户口本、街头招牌和电波信号上消失。纵然有再多的不舍,崇文、宣武、卢湾终将成为过去。
区划调整是城市发展的必然,它如同历史的碎片,拼接起来便成了一座城市生长发育的轨迹。“并区”牵动着百千万的民众、企业的命运,这是一个城市的大事件,关乎一个城市的战略思维和与时俱进的能力。
区划调整后公职人员的安置将成为规划者们面临的一大压力。如果说老城区的“并区”是百姓喜闻乐见的行政精简,那么就新城区来说,“并区”意味着-双腾飞的翅膀和无限的机遇。不论区域规划如何洗牌,人们感受到的更真切的变革是城市进化与生活上的变迁。
《新财经》杂志
2011.7
亚洲:奢侈品的新主人
中国也许是奢侈品的主人中消费力成长最快的一位。根据麦肯锡的一份报告,目前,上海和北京居民在这个群体息量中占比21%重庆、广州等28个城市紧随其后。
商务部近日表示,中国将进一步下调进口关税,包括部分中高档商品的关税。此外,奢侈品进店还需海关检测、进店检测、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等。这都会刺激国人更多地购买国外奢侈品。
一幅奢侈品产业变迁的新图景正在展无亚洲,尤其是中国,已经从奢侈品牌的代工者逐渐变成奢侈品牌的消费者,随着持有奢侈品牌股权的人数增加,不久的将来,他们也很有可能成为这些品牌的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