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层”田径训练问题的探讨
2011-12-28李凤英
摘 要:基层田径训练是我国竞技体育得以发展的基础,但是我国的基层田径训练存在许多问题,影响着基层田径水平的发挥。本文针对基层田径训练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提高基层田径水平做出科学参考。
关键词:基层;田径;训练
作者简介:李凤英(1960.1.28),女,单位:吉林省通榆县业余体校。
[中图分类号]:G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1)-16-0217-01
1.前言
田径运动是一项古老的运动项目, 源于人类生存和生产劳动, 是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协调和意志力等基本身体素质的综合体现, 被称为“体育运动之母”。[1]在奥运会和全国性运动会比赛中, 田径金牌最多、影响最大, 正所谓“得田径者得天下”。[2]它是衡量一个国家体育运动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也是绝大多数竞技体育项目的基础。但是我国田径训练方面一直存在严重的问题,从90 年代以来中国的田径竞技水平却持续低迷, 甚至在一些优势项目上出现了滑坡,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刘翔以12.91秒的成绩平了保持11年之久的世界纪录,这就证明,我国的田径水平不是不行,但是我国为什么田径水平就赶不上发达国家呢,这就不得不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2. 基层田径训练问题
基层田径训练是我国田径训练得以发展的基础,但是基层田径训练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科学选材、后备人才选拔、科学训练等,都存在不足,所以我国的基层田径要想取得好成绩,就要摆脱以下问题束缚。
2.1运动员选材缺乏科学性
运动员选材受遗传的影响,准确的选材是训练成功的基础。遗传对人体形态发展总的趋势起决定作用。科学验证, 运动能力与遗传有极重要的相连, 如身高、外形、血乳酸和最大吸氧能力,遗传因素占93.4%、血乳酸浓度遗传因素占81.4%、最大脉搏频率遗传因素占85.9%,红肌白肌纤维, 骨骼肌纤维数量都取决于遗传的支配。[3]所以科学的选材就显得尤为重要,很多教练员缺乏科学选材的意识, 他们仅依据学生的外在形态作为选材的标准,或凭经验来进行, 而对于学生的生理机能、生化指标掌握不够。
2.2田径后备人才不足
田径后备人才是田径运动得以发展的基础,后备人才的多少直接决定了田径人才的质量。我国目前从事田径运动训练的人越来越少,从事田径运动项目训练的人数日趋减少, 无论是一线从二线选拔, 二线从三线选拔还是从最基层选拔, 选材正面临着选拔面窄、生源少、质量低的严重局面。
2.3少年田径训练缺乏科学经验
由于地方教练员整体水平不高,导致一些好“苗子”没有走完运动生涯道路就过早夭折。专家对少年田径训练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早期专项化,另一种是打好基础,在全面训练的基础上加强专项训练。持有早期专项化管的学者认为:这样可以抢占先机,可以早点出成绩。持有另外一种观点的学者认为:从小开始训练, 打好身体全面训练的基础, 在这基础上加强专项训练, 这样才能出好成绩和延长运动寿命。事实证明, 早期专项化对体操、游泳、跳水等运动项目的好处是不小的, 因为这些项目的世界冠军和世界纪录创造者的年龄有明显的提早。但田径项目并未得到好处, 因为统计材料表明, 田径项目的奥运会冠军和世界纪录创造者的年龄并未提早, 一般出好成绩的平均年龄男子仍在23-26岁之间, 女子仍在22-25岁之间, 而且要经过8-10年的系统练训才能成材, 如果操之过急, 欲速则不达, 危害性很大。
2.4训练要处理好运动负荷量与强度的关系
适宜的运动负荷是训练效果的“ 缔造者”。训练理论和实践证明, 训练过程只有不断加大运动负荷,才能加深对运动员有机体的刺激, 提高其训练适应水平。运动负荷是以“ 在一定运动量的基础上突出训练强度”的模式来安排的。有教练员提出要在训练过程中经常采用与比赛接近的负荷量和强度, 才能使运动员长时期的保持竞技状态,随时参赛, 随时出成绩。当然运动负荷的控制是一项贯穿训练全过程的系统工程,在训练计划的安排上要注意区别对待,循序渐进, 要处理好量与强度的关系。
2.5加强运动员心理训练
心理训练在田径训练中占据很重要地位,是科学化训练的重要环节, 它和身体、技术、战术训练共同构成现代运动训练的完整体系。心理训练是有目的的对运动员施加影响, 以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 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达到发挥技术提高成绩的目的。由于运动员心理状态最集中地反映着运动员心理活动的特点和状况, 所以它也就最直接地影响运动训练的效果和运动比赛成绩。因此, 重视心理训练, 使运动员稳定在运动训练的最佳心理状态, 越来越被教练员所重视。
2.6 抓好辅助身体训练
辅助身体训练是在一般身体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的, 其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发展专项素质而进行的大运动量训练打下基础, 这种训练必须以提高人体各器官和系统的机能能力, 改進神经系统、肌肉活动的协调性, 提高运动员承受大负荷量的能力,以及提高大运动量后有效恢复的能力为主。
2.7训练后的恢复
田径运动训练中,运动员的训练所承受的身体负荷和心理负荷不断地增大,过大的负荷和不科学的训练容易产生训练过度, 这就不可避免的加深了运动员的身体和心理的疲劳程度,甚至出现伤害事故。运动恢复作为运动训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就要采用各种手段和措施加快有机体的恢复,通过采用恢复性训练,采用有效的恢复措施,使运动员机体内能量物质分解后更好地合成,促进运动员机体的迅速得到充分的恢复和提高。
3.结语
综上所述,基层田径训练没有得到良好发展,主要是田径后备人才不足、选拔缺乏科学性、训练过程也缺乏丰富的经验有关,没有形成系统科学的训练模式。今后基层田径训练应把重点放在体育后备人才储备和选拔上,并加强教练员业务素质的培训,提高教练员对田径竞技运动的整体认识水平,为我国田径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淑奇.我国田径运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 2005,26(6):44.
[2]金帆,庄广秋.我国田径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25(4):86.
[3]茅如林,傅建东,毛冬香.浅析现代田径训练发展的趋势[J].浙江体育科学,1996,1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