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继续教育信息化的实践与探讨
2011-12-28赵乐华
赵乐华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北京 100083
普通高校继续教育信息化的实践与探讨
赵乐华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北京 100083
教育信息化对我国高等教育产生着深刻的影响,随着全民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继续教育工作的重视,新形势下的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是继续教育发展的助推器。创建一套功能完善的继续教育信息化系统,是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信息化系统作为一个信息平台,既要为学生营造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同时又要提供完整的教学管理功能,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功能。同时,还要在管理理念、管理队伍等方面加强建设,通过齐抓共举来共同保障和提升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教育信息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全民学习型社会的建设,特别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我国普通高校的继续教育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各校纷纷进行继续教育资源的整合、调整,继续教育中的成人高等教育、现代远程教育、非学历教育由传统的各自为政逐步走向一体化的整合。整合后的继续教育也必将面临信息化的整合与信息系统的二次开发,创建一个整合后的继续教育信息化平台与数字化学习环境,推进继续教育学院教育信息化进程势在必行。
一、普通高校继续教育信息化背景与现状
继续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信息化的一个分支,始于20世纪80年代,普通高校继续教育信息化的水平参差不齐,这与管理体制和教育技术的需求有关。普通高校中的继续教育主要包括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又可分为成人高等教育、现代远程教育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三类,其中成人高等教育的信息技术水平相对偏低,主要原因在于业余学习和函授学习均对信息技术依赖程度较低,此外,管理环节上对信息化管理的需求较低;现代远程教育经过68所试点高校10年的试点运行,部分学校已创建了各自的远程教育平台,基本功能相对完善,但存在较大差异,平台的资源质量还有待提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着重要地位,它规模大、范围广、层次多、功能全、具有完整的组织机构体系和统一规范的系统,但高校在整个自学考试体系中承担的任务相对有限,自考在普通高校的继续教育信息化中可以忽略。作为继续教育发展热点与方向的非学历教育目前基本以面授为主,远程培训初露端倪,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社会培训机构开发的各种各样的远程在线培训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随着继续教育管理体制的转变和教育资源的整合,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与教育技术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相信随着继续教育信息化的逐步推进,“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四大特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和四个基本特征(开放、共享、交互和协作)”会得到更好的体现。笔者认为,把握住“一体化、数字化学习环境建设”这一核心是有效推进继续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关键。
二、继续教育信息化系统的功能分析与设计
继续教育信息化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功能分析与设计是信息化成败的关键,其功能一定要满足继续教育工作的实际需求,系统既要包含整个教学支撑体系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数字化教学平台),又要具有完整的教学管理功能。每个学生通过此系统可完成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学习过程及相应的管理功能,包括学习平台、信息发布、学籍管理、教学管理、考试管理、论文管理、教学资源、公共服务等。因此该系统从功能上分析应该具有如下特性。
(1)兼容性:系统必须能覆盖成人高等教育、网络教育、非学历教育三大类和四种教学类型(函授、业余、网络、培训)。
(2)开放性:系统要有足够的开放性,在对学员、管理人员、社会公众等不同用户提供服务与信息时,系统能针对服务功能的不断拓展与调整可便捷地实现更新与完善。
(3)全面性:系统要具有统一的日常管理与信息服务功能,既要满足各级管理者的日常管理工作,又要满足对外信息发布工作,而且两者的统一不仅体现在网站主页的统一,而且实现用户认证和数据库的统一。
(4)完整性:系统要覆盖各类学生在读期间的全部教学过程与管理过程。
(5)共享性:系统要具有信息共享功能,能根据功能类型由同一个后台数据库向不同权限的用户提供相应等级的数据支持与共享。
(6)集成性:系统要实现一体化、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包括后台数据库、功能性模块、系统管理模块、信息发布平台等,跨越相对独立各平台构建为完整的系统工程。
面对如上复杂的功能要求,在系统底层结构设计时要确定功能核心与设计主线,笔者认为,继续教育信息化系统建设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的覆盖从报名、培养、毕业至后续教育全过程的、突破时空界限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因此系统的核心确定为数字化学习平台。数字化学习平台对于远程教育而言更是关键,远程教学不同于传统的面授脱产学习,远程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处于空间上的离散状态,教学过程基本依赖于数字化学习平台。把握了系统设计的核心就是把握住了工作的关键着眼点。在确定了核心功能的基础上,系统建设始终要围绕学生培养这条主线,实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信息流的收、聚、通、存的基本功能,如图1所示,学生入学时仅是独立的单条生源信息,经过入学考试后增加了专业、学号、个人教学计划等信息,随着学习过程的进行,便增加了课程成绩、学生活动、论文成绩、统考成绩等成绩信息,毕业时毕业证、学位证信息及此后的学习过程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个人信息,这些信息最终会转入系统的终身服务模块,加入校友社区。因此,从如上的系统功能特性及设计方面来看数字化学习平台的体系结构是集教学与管理功能为一体的系统工程。
三、继续教育信息化系统的结构与运行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自2009年7月开始构建一体化、数字化学习平台,目前80%的功能模块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行,其中门户网站系统、网络教学平台系统、教务管理系统、招生入学考试系统、学生社区等各个子系统在实际运行中已得到了整体优化,在日常教学和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院信息化系统的结构如图2,系统由三个模块加一个底层数据库构成,即信息发布系统、管理信息系统、远程教学平台和数据库(基础数据库、教学资源库、试题试卷库)。
图2 继续教育学院数字化、一体化教学平台结构图
信息发布系统承担信息发布任务,由动态门户网站群构成,主要包括主网站、现代远程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非学历教育及各站点网站。信息发布系统的设置采取分类信息发布的策略,主要考虑不同用户群所关注的信息不同,以减少无用信息对所有用户的干扰。同时主网站综合各网站的信息,在后台设置中将新闻动态等关注度较高的部分实现了同步更新,即只要更新主网站,其他子网站可自动同步更新,而不用重复劳动,发帖。
管理信息系统由系统管理模块、协同办公模块、招生管理模块、学生信息管理模块、教学运行管理模块等构成。继续教育管理工作的多层次(学校、学院、站点、学生、教师)、分布式(校本部与遍布全国的站点)、全程性(从入学到毕业)特点决定了管理信息系统承担着复杂的任务,要对整个教学过程中所有角色的相关信息进行管理。系统管理模块负责角色、用户管理、系统设置、基础数据管理、系统公告管理、报表与数据管理;协同办公模块负责学院与各站点等二级管理机构的信息沟通与交流管理;招生管理模块负责各类学生从报名到考试、录取及生成新生数据的管理;学生信息管理模块负责从新生编班、注册、学籍、成绩到毕业的学生学籍等信息的全程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模块负责从教学计划、排课、选课、平时作业、考试、毕业论文到教学质量评价的整个教学流程的管理。
远程教学平台作为整个系统的核心,主体由支持现代远程教育、成人函授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通用网络教学平台及研究型教学平台构成,辅以在线考试系统平台、论文指导与管理平台、专业建设与管理平台、数字图书馆系统、精品课程建设平台及有线音频、视频答疑平台等相关模块,构建出完整的虚拟数字校园教学环境,使处于空间分离的师生通过网络虚拟环境集中在一起,开辟出师生互动的网上校园与在线教室。
支撑整个系统的后台数据库根据数据类型可分为基础数据库、教学资源库与试题试卷库。基础数据包括系统相关的各类动态数据;教学资源库包括课件、素材、教学辅助材料、数字图书等教学资源;试题试卷可归入教学资源,但由于其功能的特殊性,将其独立设置为试题试卷库。各数据库间的数据通过数据交换与同步控制中心进行同步调用,有效避免数据冗余与信息孤岛的产生。
四、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体会与思考
继续教育信息化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基础与核心是创建数字化学习环境,继续教育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仅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还需要从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更新管理理念、加强管理队伍等方面齐抓共举来提升继续教育信息化水平。笔者认为,等式“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在线学习平台+优质教育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化管理理念与流程+管理队伍”中的信息化极值取决于等号右边的每一项分值。为提高信息化整体水平,在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的基础上,还需加大其他方面的建设力度。
1.完善管理体制,更新管理理念
完善的管理体制、清晰的管理思路是我们提高管理工作水平的前提。高水平的办学需要高水平的管理,而管理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管理的模式与观念。我校继续教育资源的整合促进了管理模式的转变与管理理念的更新,同时为形成信息化建设的合力与技术手段的提升创造了条件。面对日益庞大的学生群体,将过去陈旧的教育理念和“手工操作”的教学手段代以与时俱进的理念与信息化技术手段,可以带来便捷、高效、优质的教育成果。
2.严格工作流程,提高管理队伍技术水平
制订严格的工作流程和提高管理队伍技术水平是提高管理工作水平的基础。利用信息技术之后的最大特点就是要照章办事,任何事情都要严格按照事先制定的流程与时间完成,这就要求管理人员按时完成环环相扣的每一项工作,如从下达教学任务、排课到选课,每一步都有严格的时间限制,不能拖延。制订严格、详细的工作流程对规范教学工作、提高管理水平至关重要。此外,管理队伍的技术水平也直接关系到管理水平,各级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与本岗位相适应的信息技术水平,不但要熟练掌握计算机、互联网的使用,还要在系统使用中及时提出建设性意见,在系统完善中与软件开发人员进行良好的沟通。对于系统管理人员有更高的技术要求,既要掌握相应的软、硬件技术,又要具有大数据量、实时性强的教育信息系统的数据维护能力。
3.加强团队合作,继续完善信息化系统建设
管理工作是团队工作,既要求各司其职,更要求团队协作,工作中的每个环节都是由团队中的每个成员来完成,而环环相扣的工作要求团队加强合作,以保证整个信息化工作及系统的正常运行。信息化系统作为整合信息的一个平台,需要每个工作人员在线按时完成各自的工作,并及时实现信息的沟通与传递。我们应该认识到,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完善的工程,需要团队中每个人共同努力来培育。
总之,教育信息化之路是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既是一个技术的问题,也是一个管理的问题,伴随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管理理念的发展,必将为提高学院继续教育的质量提供更加强有力的保障。
[1]张立恒.成人教育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与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0,(13):126.
[2]李华.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几个热点问题研究—网络安全与信息管理[J].电化教育研究,2009,(9):70-73.
[3]黄桂晶,黄荣怀,张进宝,等.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三大趋势[J].教育发展研究,2007,(S):13-17.
[4]赵乐华.高校教育信息化与教务管理信息化[J].高等理科教育,2008,(3):81-83.
Practice and Discussion on the Informatization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General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ZHAO Le-hua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 China
The informatization of education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With the increasing attention to continuing education and the building of a learning society,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zation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becomes a booster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under the new circumstances. Establishing a set of sound informatization education is the core of th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As an information platform with complicated structures and functions, the informatization system will have to create a digital 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students and provide complete functions for teaching management. Meanwhile, the philosophy, the team and other aspects of management are to improved. The guarantee and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for continuing education should be achieved by joint efforts and practice.
higher education; continuing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of education
G642
A
1006-9372 (2011)03-0081-04
2011-04-20。
赵乐华,男,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教育技术学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