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来华留学生地质类课程课内实习教学的思考

2011-12-28叶加仁

中国地质教育 2011年3期
关键词:中国地质大学任课教师留学生

曹 强,叶加仁,2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74

对来华留学生地质类课程课内实习教学的思考

曹 强1,叶加仁1,2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74

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已成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迫切任务之一,研究适合来华留学生地质类课程的课内实习教学方法对于保证留学生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来华留学生现状及任课教师素质的探讨为基础,主张运用以传统的课内实习教学法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调结合不同地质课程的特点侧重不同教学环节,分别阐述了该方法在“石油天然气地质学”和“含油气盆地模拟”课程课内实习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留学生;实习教学;石油天然气地质学;盆地模拟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我国也迎来了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战略机遇期。而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除涉及相关的制度保障和日常管理之外,关键还是要提高留学生教育的质量[1-2]。对于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这样以地质和能源专业为特色的国内高校来说,在结合市场需求和注重学校特色的基础上,同样要重视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的提高,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校的声誉,也将间接影响中国高等教育的声誉[3]。

课内实习教学不仅是地质类课程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不能偏废的一个重要环节[4-5];而且对于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实践作用。课内实习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是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6],其更侧重于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强化和拓展,具有涉及学科知识点多、应用性比较强、可操作性强等特点,对培养来华留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亦关系到培养出的留学生能否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科学研究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研究适合来华留学生地质类课程的课内实习教学方法对于保证留学生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石油天然气地质学”和“含油气盆地模拟”两门留学生课程的课内实习教学为实例,初步探讨不同课程课内实习教学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为国内地质类高校相关专业的留学生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来华留学生现状分析及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对于地质类高校所招收的来华留学生的现状分析(包括知识水平和语言能力)是制定课内实习教学计划的基础,是课内实习教学过程高效、有序进行的保证,同时也对任课教师基本素质提出较高的要求。

1.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随着国内石油公司和矿业公司资源勘探开发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及全球范围内的中国热、汉语热,来我国学习汉语、攻读地质学相关专业学位的海外学子逐年增多,并集中在非洲赞比亚、苏丹等和亚洲朝鲜、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由于来自不同国家的生源,其教育经历、生活背景等的不同,导致知识、能力、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使得来华留学生的生源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近几年招收的地质专业留学生主要来自非洲国家和地区,与国内学生相比,他们的数理基础和计算机操作水平均较薄弱,反映出来华留学生基础知识水平的局限性。

2.汉语应用能力薄弱

由于英语是国际上许多国家中学、大学中的第一外语,而来我国的留学生的学历教育一般均以汉语作为教学语言,因此语言上的差异是接受学历教育的留学生的第一道难关。汉语是一种比较难学的语言,多数留学生来华时均没有汉语基础,即使达到学校的语言录取标准,在专业课上仍然难以适应[7]。

3.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针对地质类来华留学生知识水平的局限性以及汉语应用能力薄弱的特点,对高校任课教师的基本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首先,要求任课教师具备较强的职业责任感。相对于国内大学生来说,留学生接受能力相对较差,任课教师不仅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耐心,而且要积极探索培养国外留学生的教学方法,多与留学生交流,增加相关课程学习的答疑时间,提高留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对任课教师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尽管留学生进入专业学习之前已经过约一年的汉语培训,也通过了针对来华留学生设置的汉语水平考试,但其汉语水平还是不能达到专业学习的要求,汉语教学的方式会严重制约来华留学生的专业学习。因此,作为一名大学教师,若采用英语或双语进行授课和培养,则有利于提高留学生的听课效率,使教学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

二、结合地质课程教学的特点使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目前,国内高校地质课程的课内实习教学正逐步从传统的课内实习教学法向项目教学法发展,项目教学法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项目的实施过程提高学生的地质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9]。但从笔者的留学生地质课程课内实习教学经验(包括“石油天然气地质学”和“含油气盆地模拟”两门课程)来看,项目教学法的效果不是很好,留学生普遍的反应就是参与度不够,难以完成以调研汇报为主要形式的课程作业,而传统的课内实习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则更易被留学生接受。此处所指的传统课内实习教学方法即大家熟悉的:组织教学-教师讲解-强调要点-布置内容-学生练习-上交作业-批阅报告-实习总结。在确立了以传统的课内实习教学法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之后,针对不同地质课程自身的特点,进而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于不同的教学环节,以达到保证留学生教学质量的目的。

1.认知教学为主的综合理论实习

以“石油天然气地质学”课内实习教学为例,由于该课程在定位上属于石油地质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其课程特点以石油地质综合理论为主,课程内容涵盖了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圈闭及油气藏等多研究领域的理论进展及技术方法,因此,该课程的课内实习教学对留学生的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有比较高的要求,在运用传统课内实习教学方法时应该把重点放在教师讲解和强调要点两个环节上。具体地讲,任课教师实习教案应该以英文或中英文对照为主,突出显示本次实习的基础知识点及其相互联系,明确实习的主要任务,切勿在教师讲解环节中天马行空,讲解过于综合;另外在实习内容选择上也要有所侧重,由于课内实习教学的学时有限,而实习指导书所包含的实习教学项目相对丰富,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出版社出版的《石油天然气地质学实习指导书》为例[10],该书共有15个不同内容的实习,包括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过程及成烃阶段的划分、碎屑岩储集物性影响因素的分析、圈闭和油气藏类型的识别等实习教学项目。因此,需要任课教师根据留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课内实习的教学计划,在布置内容上要与国内学生有所区别,实习任务要点也要偏向基础知识点的学习(表1),尽量减轻留学生负担,并适当的引申一些留学生可能感兴趣的问题,培养留学生的专业兴趣和思路。例如,在第二次实习中以储集层和盖层为主要学习对象,任务要点上要强调手标本观察这一环节,引导留学生建立感性认识,复习教材中涉及的相关基础内容,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对于涉及成因或影响因素等内容(如:碎屑岩储集物性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的讲授则可适当弱化。

2.实践教学为主的专项训练实习

以“含油气盆地模拟”课内实习教学为例,该课程在定位上属于石油地质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之一,相对于“石油天然气地质学”来讲,其课程特点更偏重于实践操作,强调在含油气系统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应用目前主流的含油气盆地数值模拟软件,来解决实际科研项目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因此,该课程的课内实习教学对留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在运用传统课内实习教学方法时应该把重点放在布置内容和学生练习两个环节上。具体地讲,首先,任课教师应做好课内实习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相关数据准备和相应的英文介绍,介绍内容要包括所提供数据的来源,研究区的地质区域概况和相关的研究背景。其次,可以提供盆地模拟软件的官方网址,操作手册等链接内容,引导留学生做好上机实习前的知识准备。在布置内容上,应避免引用过于复杂的研究实例,内容要讲究简单实用,能够达到“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的效果。在学生上机练习之前,不仅要讲授该软件的操作流程,而且在关键步骤的讲解上要反复解释,力求通俗易懂。在上机实践过程中要多与留学生交流互动,注意学生的反馈情况,对于学生练习中某些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和说明。另外,课内实习后任课教师要根据学生报告批阅情况,对本轮实习做系统的总结,对于反馈比较差的知识点处要积极改进讲授方法,完善自己的教学技巧。

表1 "石油天然气地质学"课程国内外学生4次课内实习内容和任务要点对比

三、结束语

来华留学生地质类课程的课内实习教学对教师的英语水平、理论素养、专业技能、科研水平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针对不同类型的地质课内实习课程,以传统的课内实习教学法体系为指导,采用不同侧重的教学方式。实践证明,该方法运用于来华留学生的相关地质课程的课内实习教学是行之有效的,并已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它充分考虑到来华留学生的语言交流困难和实际知识水平,通过简化教学内容,强调基础知识点的讲授,使留学生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理解所学内容,充分引导留学生更高效的学习,不但锻炼了留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了留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意识,而且对培养留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与知识迁移能力都具有显著效果。总之,上述对于来华留学生地质类课程的课内实习教学方式的探索及推广应用,有利于具有地学专业特色与一定水平的油气地质专门留学生人才的培养,亦有利于提高地质学相关专业留学生教育质量,乃至对提高中国高校国际声誉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郑向荣.当前扩大来华留学生教育规模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0,(8):83-85.

[2]张慧君.国际化进程中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的提升[J].中国高等教育,2007,(24):46-47.

[3]钱明才.大学国际化和留学生教育管理[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2) :142-144.

[4]李潍莲,陈冬霞,吴欣松,等.加强“石油地质学”实践教学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J]. 中国地质教育,2009,(1):101-103.

[5]王凤琴.“石油天然气地质学”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06,(4):109-111.

[6]何生,侯宇光,孙新铭,等.项目教学法在“石油天然气地质学”课内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地质教育,2010,(3):69-73.

[7]王军.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现状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6,(6):21-23.

[8]贡雪梅.项目教学法在单片机原理课程设计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7):115-144.

[9]林祝亮,马世平,杨金华.项目教学法在电子类课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8):114-116.

[10]何生,叶加仁.石油天然气地质学课内实习讲义[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0.

Teaching Methods in the Practice Teaching in Geology Curriculums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

CAO Qiang, YE Jia-ren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 China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pressing tasks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globalization at present. Looking for the better practice teaching methods in geology curriculums should be of great signi fi cance on guaranteeing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Based on the discussion of educational situation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 and quality requirement for Chinese teachers, we think that the educational effect should be better if we mainly use traditional practice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n emphasize different steps after full consider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geology curriculums. In our paper, we also discussed the application in the practice teaching of this teaching methods in petroleum geology and basin modeling, respectively.

international students; practice teaching; petroleum geology; basin modeling

G642

A

1006-9372 (2011)03-0045-04

2011-05-11。

曹 强,男,讲师,主要从事含油气盆地分析与油气成藏动力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中国地质大学任课教师留学生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利用与生态修复课题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2020届本科生毕业作品展
不寻常的“石头”——探访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
罗云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合作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论高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作与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