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盗窃车内物品专用工具及勘查工作要点
2011-12-27邵永军赵科峰
邵永军,赵科峰
(无锡市公安局,江苏无锡214072)
一种新型盗窃车内物品专用工具及勘查工作要点
邵永军,赵科峰
(无锡市公安局,江苏无锡214072)
随着汽车的越来越普及,我国出现了一种用于盗窃车内物品的新型专用作案工具。了解作案工具的结构、性能、作用原理以及对利用此工具作案形成的痕迹特点对现场勘查工作具有指导性。
车内物品;专用工具;痕迹
一、专用工具简介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成为越来越普及的交通运输工具。盗窃车内物品案件亦呈逐年高发态势。常用的犯罪手法有钥匙开锁、撬扭锁芯、遥控干扰器、线头搭线及暴力破坏窗玻璃及车门等。2010年以来,无锡市滨湖、惠山等多个区相继破获采用击汽车玻璃、撬锁芯手法盗窃车内物品的系列案件,并缴获一种新型作案专用工具(见图1)。该工具市面及互联网上均未见有售,在国内亦尚未见报道。犯罪分子多非法购于东南沿海城市,并在老乡、团伙内及团伙间传用。
图1 新型作案工具
该工具产于日本,重150克,全长16.3厘米,手柄处最大直径仅3.4厘米。工具的作用原理为:该工具内有两根弹簧,犯罪分子作案时将顶针一头往车玻璃平推,当顶针受阻向后收缩至顶针外圈时,触发第二根弹簧,形成的推力将顶针迅速向外撞击,其瞬间冲击力较大,不仅能击碎车玻璃,甚至能在大理石面形成0.3-0.5厘米的凹陷。该工具体积小巧,携带方便,操作简便,使用“成效明显”,内部结构紧凑,零件尺寸精密,不易仿制。
二、勘查工作要点
与入室盗窃案相比,盗窃车内物品案往往因作案时间短,接触面积小等原因,可提取的痕迹物证相对较少。因为此工具体积小巧,威力较大,犯罪分子的作案过程更为隐蔽,但该工具形成的痕迹特征较明显,在现场勘查提取痕迹物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该工具前端为锥形,在用锥尖向车玻璃平推时,易在玻璃表面形成擦划痕迹,勘查现场时应注意发现提取;(二)对窗玻璃已贴膜车辆,该工具会在车窗膜及玻璃上留有与其顶针直径相当的创口,玻璃以创口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碎裂并附于车窗膜上,痕迹特征明显;(三)窗玻璃已贴膜车辆,用该工具将汽车玻璃击碎后,玻璃仍会附于车窗体上,作案人需用手、身体其他部位或工具推、拉、撞击玻璃,或于车窗边沿处撬别,才能使碎裂的玻璃脱离车体,以达到盗窃车内财物的目的。现场勘查中要注意提取车窗边沿的撬别痕迹以及碎裂玻璃两侧的手印、DNA物证及微量物证;(四)对窗玻璃未贴膜车辆,提取工具痕迹相对较难。可将有明显损伤的碎玻璃拼接,重现玻璃破损并提取相应的工具痕迹。
在勘查现场实践中发现,虽汽车窗玻璃以钢化玻璃为主,该工具却能轻易将车玻璃击穿,形成的痕迹特征较为明显。要注意与棍棒、榔头、螺丝刀等工具形成痕迹的明显区别,在勘查现场时注意发现提取并利用工具痕迹结合其他痕迹物证及时串并案件,才能更有力地打击盗窃车内物品犯罪。
DF794
A
1008-2433(2011)01-0127-01
2010-12-10
邵永军(1975-),男,黑龙江大庆人,江苏省无锡市公安局滨湖分局刑科室助理工程师,刑事技术专业硕士;赵科峰(1977-),男,江苏无锡人,江苏省无锡市公安局滨湖分局刑科室助理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