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专业阅读课的调查与阅读策略分析
2011-12-27陈东
陈东
(北京师范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北京 100875)
●教育教学研究
大学英语专业阅读课的调查与阅读策略分析
陈东
(北京师范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北京 100875)
阅读课是专业英语教学的一门重要课程,适当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实现语言的交际功能。以北京师范大学两个年级的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走访的方式获得数据,从教学模式、思路、方法、阅读材料和策略五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得出阅读在英语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更多地关注课堂教学模式以及阅读材料和策略的选择,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模式;思路;方法;阅读材料;阅读策略
一、引言
阅读课是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意味着对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强调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的能力”。从国内外语教学的现状来看,除了教师话语,阅读是语言习得中学习者最主要的语言输入,足够的语言输入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交际。只有接触大量的阅读材料,才能够保证学习者最直接和持续的语言输入。学生从开始学习英语就从事阅读,但是普遍存在效率不高,作用无法凸显的问题。如何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言教学中被关注的一个焦点。本文通过对北京师范大学英语专业师生的调查,了解大学英语专业阅读课存在的问题和现状,从教学模式、方法、思路、阅读材料和策略几个方面来分析大学生需求与教师授课之间存在的矛盾,进而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可行的方案与建议。
二、研究背景
国内学者对于阅读教学的探讨主要从两个层面着手:一是处理英语阅读中教和学之间关系的一系列指导性原则;二是针对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在贯彻教学思路和原则时采取的具体方法和技巧。例如,郑敏、陈凤兰探讨了教学行动研究——一种自我反思教学模式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冯学芳尝试把国外观摩学到的流利领先法移植到中国阅读课教学中;赫晓静论证了互补式阅读——合作学习的方式之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情感、社会化及学习动机水平,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国外学者对于阅读教学的探讨更加侧重于学生的所得。不同时期创造出的英语泛读教学模式虽各有特点,但根本上都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探索更为开放和现代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是国外教育家们所共有的理念。例如,互动式英语泛读教学模式提倡给学生任务,鼓励由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归纳,去发现规律,采用“发现学习”(discovery learning),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只是引导者(guide),不是主宰者(God)。合作学习则旨在建立一种新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快捷有效的大学英语阅读课教学模式。
本研究以学生的英语阅读课程为出发点,在真实的课堂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调查则是深入学生,接触授课教师,从基础入手,从具体入手,从细节入手,探究、归纳和总结,找出学生学习的困惑与障碍,提出教学的改进方法与建议,实现教与学的合理高效对接,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
三、研究目的和创新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阅读教学和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发现其中的问题和不足,并且提出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
(二)调查对象和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2008级和2009级英语专业的学生。这些学生都进行了六年以上的英语学习,有丰富的阅读经历。
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和社会调查法,为了保证调查内容的真实性,笔者在调查采访中采用匿名方式,所以比较客观真实。本次调查在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以下简称外文学院)2008级、2009级的学生中随机发放100份问卷,回收94份问卷,其中90份问卷真实有效。
四、数据收集与分析
(一)阅读课程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外文学院英语系泛读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课堂展示(Presentation)和小组讨论(Group Discussion)。课堂展示主要是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查找相关课外资料,借助幻灯片、文档、视频等多媒体,以口头介绍的方式面向全班进行成果展示。这种教学形式能够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探索、表达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泛读课程及英语阅读的兴趣。小组讨论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讨论中,分享观点、扩展知识、团结协作、共同进步,进而提高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和高效阅读的能力。图1为受不同教学模式影响的学生在上泛读课前对英语阅读的兴趣高低与上过泛读课之后对英语阅读的兴趣高低之间的对比。以5分制来表示学生对英语阅读的感兴趣程度,数值越大程度越高。
由图1可以看出,经常组织课堂展示、开展小组讨论的班级,学生对英语阅读的感兴趣程度呈上升趋势;而没有或少有课堂展示、小组讨论的班级学生的阅读兴趣呈下降趋势。因此,教师应该坚持在泛读课堂上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此外,通过对学生的访谈,发现学生希望教师课堂展示的题材要尽量丰富,给学生尽可能多的选择机会,充分调动其想象力和创造性,展示准备期间教师要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帮助;小组讨论要有必要的记录并课下整理,可以有分工合作,但讨论时尽可能做到每人都要参与同一个话题,各抒己见。
(二)阅读课程教学思路
教学思路指教师能否做到上课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充分利用和分析教材。教师上课对于重难点的把握和教材的分析对提高学生阅读技巧和能力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对教材的分析使得学生习得一定的阅读技巧,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并将阅读技巧灵活地应用于课外阅读中。
同样以5分制来表示学生英语阅读技巧的掌握水平,数值越大水平越高。由图2可以看出,能够充分利用教材、上课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的班级,学生阅读技巧水平呈上升趋势,学生阅读技能提高明显;反之,未充分利用教材、目标不明确,重难点不清晰的班级,学生阅读技巧呈下降趋势。由此可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明确教学目标,明确指出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从教材出发,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
(三)阅读课程教学方法
根据调查问卷分析,学生对教师关于语法、重点词汇、主旨和背景常识的讲解情况的满意度以5分制打分,各项平均数如表1所示。
在以上四种重要的评定英语阅读课程教学的项目中,从平均数和标准差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教师对于语法和重点词汇的讲解还不够充分,有待以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至于教师对于主旨与背景常识的讲解,学生相对而言比较满意,教师应该继续保持。
就阅读课程中出现的优秀的英语文章适当列举出其体现的语法知识,希望教师能从学生反映的疑难知识点出发,把学生语法环节中较弱的知识串讲起来。能从较为细小的角度入手,列举出相似的语法现象和语用情景,有条理地进行分析点拨,这样不仅品味世界各地的英语美文,还能学到英语语言里实用性强、技巧性高的知识。在讲解词汇的时候,不仅要带动全班同学一起思考重点词汇的涵义和例句,还要介绍这些重点词汇的常用搭配词组、同义词或者反义词、英语本土人在运用这些重点词汇的具体语用环境等,引导学生每周一点一滴的积累重要词汇,重视重要词汇的学习和运用。
表1 学生评定的教师对于语法、重点词汇、主旨和背景常识的讲解情况
(四)阅读材料的选择
除了课堂上教师的各种因素之外,教师和学生对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也会影响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国内外学者对于阅读材料都有一定的研究。有的学者认为阅读材料既要以学生的语言水平为基准,又要照顾到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有的学者则强调大量的真实材料的输入,例如各种英文报刊、杂志等。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材料的选择带有很强的经验主义和个人主义色彩,但这些阅读材料却往往不能满足学习者的需要。不同的学习者在兴趣、语言水平、知识面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不恰当的阅读资料往往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本次调查中,笔者对学生理想的阅读材料进行了数据上的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学生对理想阅读材料的选择及所占百分比
从表2可以看出最让学生关注的阅读材料是那些能够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并且难度适中的文章。既然阅读课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和学生在材料的选择上要注重语言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同时要难易适中,例如可以选择近期出版的一些原版图书、杂志。当然,在学生自主选择材料的同时,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不能单纯迁就学生的兴趣。比如论说性质的文章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学生却往往不太感兴趣,这种情况下需要教师做好统筹兼顾的工作。
另外,为了促进阅读能力的迅速提高,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可以尝试Krashen的“窄式阅读”(narrow reading)理论。“窄式阅读”指的是学习者通过阅读风格、主题相同或相似的作品,或者是同一作者的若干作品来提高阅读能力的一种策略。这相当于某种程度上的交叉重复阅读,学习者会遇到一些重叠词汇,这样便于掌握阅读材料,从语境中积累词汇,并且迅速掌握这种文体或作者的特征。
(五)学生课外阅读策略
为了提高阅读的有效性,一方面要保证阅读材料的合理性,另一方面要采用恰当的阅读策略。阅读策略使用得当可以切实加大学生的语言输入,并且提高语言交际能力。虽然英语专业的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但对阅读策略却有些忽略。尤其是当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有效的课外阅读策略则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走访以及对调查问卷的分析,笔者发现学生阅读的目的性都比较强,主要是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水平和对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但是大部分学生对阅读的计划性较差,例如阅读材料的选择没有针对性,对阅读材料采用拿来主义,对于阅读时间和阅读量也没有规范性,不能够采取循序渐进的阅读。
另外,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够重视语言的有效输入。大部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都会注意到新的单词、句子或表达方法,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会拿出字典查单词,很少有学生会做阅读笔记。Wallace认为阅读做笔记可以记录自己需要的主要观点和特定的信息,便于记忆和复习,可以把说话者和作者的思想变成自己的知识。可见,阅读笔记是非常好的语言输入策略。当然我们不推崇去查出或记录所有的生词,这样做就不再是泛读,而是精读了,需要尽量去掌握大量的积极词汇和表达方法。对于学生的语言输出策略笔者也进行了研究,结果如表3所示,大部分学生只是偶尔在阅读后会写读书报告或读后感,甚至有14.4%的学生从来没有写过。为了达到语言输出的目的,学生也可以适当写一些读书报告或者读后感,这样可以掌握新的词汇,也能够提高写作能力。
表3 阅读后做读书报告或读后感的人数及百分比
综上所述,阅读在英语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更多地关注课堂教学模式以及阅读材料和策略的选择,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此次调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通过笔者的调查研究发现了阅读教学和学习中的缺点和不足,希望调查结果能引起教师和相关学生的注意。
[1]Ellis,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Shanghai:Shanghai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4.5.
[2]Krashen, S.D.The input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M].London:Longman.1985.
[3]姜君丽.互动式英语泛读教学模式试验报告[J].山东外语教学,2007,(5).
[4]张法科,赵婷.合作学习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界,2004,(6).
[5]刘明东.图式理论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J].国外外语教学,1998,(4).
[6]应惠兰,瞿云华,庞继贤.大学ESP阅读教学最佳模式初步设想「J].浙江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1).
A Survey on College English Reading and Analysis of Reading Strategies
Chen Dong
Reading is an essential course for English majors.Proper teaching method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may effectively improve students'reading ability,thus enhancing the communicative function of language.The study is carried out with the students from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as participants by obtaining data by questionnaire and in-depth interview.The study is analyzed in terms of five aspects including teaching pattern,thinking,method,reading materials and strategies.We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reading plays a vital role in English learning;teachers and students should focus more on classroom teaching pattern and the choice on reading materials and strategies 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reading skills fundamentally.
reading;pattern;thinking;method;reading material;reading strategies
G642
A
1673-1573(2011)02-0102-04
2011-05-21
陈东(1990-),女,河北无极人,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英语专业2008级学生,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文学。
责任编辑、校对:孙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