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控策略实证研究
2011-12-28惠良虹
惠良虹,马 烁
(1.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外语系,河北 秦皇岛 066004;2.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系,河北 邢台 054035)
●教育教学研究
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控策略实证研究
惠良虹1,马 烁2
(1.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外语系,河北 秦皇岛 066004;2.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系,河北 邢台 054035)
采用开放式问卷对120名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动机调控研究策略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英语专业学生与非英语专业学生在16种动机调控策略的使用上没有显著差异,只在意志控制和放弃的使用方面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教师应针对学习任务和学生的不同特点,对学习者的动机水平加以引导,提供相匹配的策略,调动学生的语言学习动机水平。
动机调控;英语专业;非英语专业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和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终身学习”、“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而外语的学习更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对于中国当代大学生而言,在语言学习方面,学会“自主学习”从而为未来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成为其适应国际化竞争、谋求自身发展进而推动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中国的在校大学生大都是年满18周岁的成年人,较青少年和儿童相比具有比较稳定的学习方法。但是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中国大学生,尤其是大学新生仍普遍感到上大学后的迷茫。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自我调节学习”(self-regulated learning)方面比较欠缺。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学生反映上大学后由于缺乏高考的“压力”,自己在学习中或者表现为缺乏动力,或者动力难以持久。从“自我调节学习”和“二语习得”理论框架来看,这种动力即语言学家与教育家所说的动机维度。因此,我们开展本项研究旨在发现中国大学生在英语学习面临动机问题时所使用的调控策略,为促进学习者的英语学习提供帮助。
二、理论回顾
(一)理论综述
20世纪80年代国外教育心理学开始关注动机的动态本质。Kuhl[1]基于其行动控制理论提出了六项自我调节策略,在教育心理学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之后的动机调控策略研究奠定了基础。在二语/外语学习方面,Williams&Burden[2]区分了开始性动机(initiation of motivation)和持续性动机(sustaining motivation)。Dörnyei&Ottó[3]提出了“第二语言动机过程模式”,他们将动机分成选择动机(choice motivation)和执行动机(executive motivation),强调了动机的动态性。近年来,在教育心理学领域对动机调控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Huston大学的Wolters,他通过对中学生[4]和大学生[5]的调查研究主要发现了五种动机调控策略,分别是自我激励(self-consequating)、环境控制(environmental control)、兴趣提升(interest enhancement)、表现目标唤起(performance self-talk)和掌握目标唤起(mastery self-talk)。他的研究发现,动机调控策略能够预测学习者对于认知和元认知策略的使用,与学习者的努力程度和课堂表现正相关,与调查者的学习目标取向(learning goal orientation)和表现目标取向(performance goal orientation)以及任务价值(task value)都有很强的相关性[6]。他的研究为之后的众多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McCann& Garcia[6]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发现了三种策略,分别是自我效能提升(self-efficacy enhancement)、压力缓解(stress-reducing)以及消极后果设想(negative-based incentives)。虽然理论界对于意志策略和动机调控策略的划分尚未达成一致,但是毫无疑问,学习者的某些自我调节行为对于激发其学习动机,维持其学业的坚持性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国内对动机调控(动机调节)的研究主要包括程炳林(2002)[7]调查的中国台湾大学生所使用的策略,包括自我奖赏、获得好成绩等外部动机调控以及掌握、兴趣、任务价值等内部调控。李晓东(2006)等[8]借鉴Wolters和程炳林的研究范式对大陆大学生的动机调节策略进行了探讨。曲苒(2005)等[9]采用修订的MRS对中学生动机调控策略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李昆(2009)[10]针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调控策略进行了研究,该研究第一次将动机调控研究与中国的外语学习相结合,具有一定的开创意义。纵观国内的相关研究发现目前的研究大多遵循国外的研究思路,多是应用型研究。本研究受到李昆(2007)[11]研究的启发,试图探讨我国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所使用的动机调控策略,并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策略进行比较。
(二)研究问题
本研究要回答的问题是,中国大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所使用的动机调控策略有哪些?英语专业学习者和非英语专业学习者的动机调控策略有何不同?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2010年6月,笔者对教育部某直属高校英语专业二年级64名学生和非英语专业二年级(经济系)64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分别收回问卷63份和57份。其中英语专业男生10人,女生53人;非英语专业男生31人,女生26人。
(二)数据收集
本研究的问卷是一份包括三种学习情景和四种动机问题的开放式问卷。
每页问卷呈现一种学习情景和四种动机问题,虽然四个动机问题的顺序是固定的。但是为了防止试题的先后顺序对被试者造成影响,将三种情景随机呈现给被试者。利用课上时间集体施测,研究人员统一测试的指导语,尽量将受试者的心理负担降到最低,并要求被试者尽量多得写出面临这一情况时所使用的动机调控策略。每位被试者答卷时间从20分钟到45分钟不等。
问卷由两名独立评分人评阅。根据句意判断被试者所使用的策略。如果答案中用“或、或者”等提出新的方法就算作不同的策略,如果被试者用多个句子描述一种方法就算作一个策略。针对每个问题,被试者提供的策略从0~5个不等,平均每题中的策略为1.3个。两位评分人对2 048个策略中的1 659个策略评定一致,一致性为81%,对不一致的答案经讨论确定最终策略归属,分别用Excel和SPSS 11.5对数据进行处理。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
国内外已有的大多数研究都是侧重对封闭式问卷的结果进行报告[4-6],这样的量化研究有其规模大、覆盖面广的优势,但是所涉及的调控策略种类少,对动机调控策略的分类讨论不够详细。而本研究正是想弥补国内研究在这方面的相对缺乏,因而采用开放式问卷。本研究中被试者共报告策略2 048次,其中英语专业学生1 028次,非专业学生1 020次。学习者在面对三种不同的学习情景时使用的策略数从高到低依次为课上699次(34.1%),考试694次(33.9%),课下655次(32%)。在面对困难的动机问题时使用的策略数最多为558次(27.2%),其次为不重要501次(24.5%),有其他干扰498次(24.3%),枯燥无趣491次(24%)。
(一)频数统计结果
通过阅读文献和分析问卷总结出中国大学生在面临主要动机问题时使用的18种策略,每种策略的使用频率按照从高到低分别为:环境控制(276次,占 13.5%)、意志控制(239次,占 11.7%)、表现目标唤起(231次,占11.3%)、元认知策略(195次,占 9.5%)、放弃(182次,占 8.9%)、认知策略(138次,占 6.7%)、任务价值提升(133次,占 6.5%)、掌握目标唤起(118次,占5.8%)、效能管理(106次,占5.2%)、求助(96次,占 4.7%)、负向结果刺激(71次,占 3.5%)、兴趣提升(70次,占 3.4%)、情绪调节(50次,占 2.4%)、其他(45次,占 2.2%)、自我奖惩(37次,占 1.8%)、归因控制(31次,占 1.5%)、注意(22次,占1.1%)、移情(8次,占0.4%)。由于篇幅所限本研究不包含具体策略定义的汇报。
(二)策略使用比较
为了了解英语专业学生与非专业学生在动机调控策略的使用上是否有差异,我们将每种策略在12个动机问题中的使用频数输入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考虑到数据呈非正态分布,因此使用非参数检验中的Mann-Whitney检验来考察两组学生在每种动机调控策略的使用上是否有显著差异。统计结果显示,两组学生在意志控制和放弃的使用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其他策略的使用方面没有显著差异(见表 1)。
表1 Mann-Whitney检验结果
表1显示两组学生在意志控制策略的使用上存在显著差异P值(p<0.05),说明英语专业学生比非专业学生更倾向于通过意志控制自身注意力的方式来增强其学习动机。笔者认为该策略使用具备简单、高效的特点,尤其适用于课上学习。这可能与英语专业学生重视英语学习的态度有关,当英语专业学生遇到动机问题,但是又暂时无法搜索到更合适的调节策略时,便会选择意志策略,而非英语专业学生可能在这种情况下会选择放弃。许多非专业学习者在面临动机问题时是分情况来回答的,例如,在回答课下自主学习过程中,面对不重要的学习内容如何调动自己的学习动力这一问题时,20%的学生回答:如果感兴趣就继续学或者采取策略维持学习动机,如果不感兴趣就不学了。对于这样的答案,我们通常根据句意将其判定为两个或多个策略的使用(其中包括放弃),可见对于非专业的学习者来说所学内容能否调动其兴趣是最重要的,相反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内容无趣的状态下更倾向用意志来坚持学习。
表1显示两组学生在放弃使用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出现这一结果可能的原因是对于英语专业学生来说,英语是其学习内容的全部,不仅仅关系到其学业成就而且也往往关系到其今后的事业成就,因此英语学习对他们非常重要。笔者问卷分析中发现,一些英语专业学生在面临不重要或者枯燥乏味的学习内容时会告诫自己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这些内容必须要掌握,我们将之划归掌握目标唤起的范畴。而且,经过两年的学习,英语专业学生与非专业学生相比能够接触到更多的西方文化,对英语国家文化的认同感也更强,因此往往具备较强的融入型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这使得他们在面临动机问题时不会轻易放弃,而是会尽力采取各种措施来激发和维持自己的学习动机。此外,非专业的学生对待英语的态度与专业的学生不同,他们中的大多数只是将英语作为一门科目去学,英语学习只是其大学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即使有些学习者英语学得不好,在英语这门课程中无法找到自信,但是他们仍然可以通过专业课的学习来增强其学业满足感。此外他们往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去学习与自己专业课有关的课程,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下,非专业学生给予英语学习的关注自然要少很多。同时,许多非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是为了应付考试这一外在动机,缺乏足够的内在动机使他们在英语学习动机不足时难免会放弃努力,从而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
针对这样的情况,笔者认为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到大学英语的特点,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例如,利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使学生接受全方位的语言材料,将语言学习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外语学习兴趣,以及布置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感受成功学习的乐趣,等等。同时,外语教师应该把动机调控策略的使用与语言教学相结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鼓励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使用各种策略来克服动机不足的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和学习习惯。
五、结语
本研究在综合其他学者分类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大学生所报告的开放式问卷,详细整理出了18种动机调控策略(包括其他和放弃),比以往其他研究包括的种类更全。此外,与以往研究视角不同的是,本研究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发现:英语专业学生和非专业学生在大多数调控策略的使用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在意志策略和放弃的使用频率上存在显著差异。这一创新点为我们区分大学英语教学和英语专业教学提供了更多的视角。同时我们认为,动机调控并不是解决学习者学习动机问题的“万能良药”,但是却可以为教师进行动机激发提供一些有益的策略支持。如果英语教师能够针对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生的不同特点,对学习者的动机水平加以引导、提供相匹配的策略会有力地调动学生的语言学习动机水平。
[1]Kuhl,J.Action control:The maintenance of motivational states.In F.Halish&J.Kuhl(Eds.),Motivation,intention,and volition.Berlin:Springer,1987:279-291.
[2]Williams,M.,& Burden,R. 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3]Dörnyei,Z.,& Ottó,I.Motivation in action:A process model of 2 motivation [J].Working Papers in Applied Linguistics(Thames ValleyUniversity,London),1998,(4):43-69.
[4]Wolters,C.The relation between high school students’motivational regulation and their use of learning strategies,effort,and classroom performance.Learning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1999,(3):281-299.
[5]Wolters,C.Self-regulated learning and college students' regulation of motivation[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8,90:224-235.
[6]McCann,E.J.,&Garcia,T..Maintaining motivation and regulating emotion:measuring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academic volitional strategies [J].Learning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1999,11(3):259-279.
[7]程炳林.大学生学习工作、动机问题与自我调整学习策略之关系[J].教育心理学报,2002,(2):79-102.
[8]李晓东,薛玲玲,韩沁彤.大学生动机调节策略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28):17-21.
[9]曲苒,王洪飞.动机监控策略量表的修订与信度效度考察[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4):19-22.
[10]李昆.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控策略研究[J].现代外语,2009,(3):305-313.
[11]李昆.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控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博士论文,2007.
An Empirical Study on Strategies of Motivational Regul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English
L
earning
Hui Lianghong,Ma Shuo
The current study is carried out based on the survey on strategies of 120 students'motivational regulation in English learning.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English majors and non-English majors in the application of 16 strategies of motivational regulation;there'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erms of controlling and giving up the willpower.Teachers should guide the learner's motivation,offer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and mobilize the student's language learning motivation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earning tasks and learners.
motivational regulation;motivation;English majors;non-English majors
H319
A
1673-1573(2011)02-0098-04
2011-05-15
惠良虹(1982-),女,河北秦皇岛人,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为二语习得、翻译批评;马烁(1982-),女,河北邢台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教师,研究方向为语篇分析。
责任编辑、校对:关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