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公允价值应用的经济后果分析——基于新准则公允价值视角下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2011-12-27王樾
王 樾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凯瑞商学院,亚利桑那州 坦佩 85287)
一、引 言
公允价值自开始采用以来,在会计准则制定者、会计实务操作者和监管机构之间,始终存在着各种不同意见。1980年5月美国FASB发布了第2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将相关性和可靠性这两个质量特征界定为决策有用的主要方面。会计学术界普遍认为,历史成本有较强的可靠性,但缺乏相关性;而公允价值有较强的相关性,但缺乏可靠性。从表面上来看,相关性和可靠性似乎是对立的质量特征,但两者之间的权衡和取舍,一直是会计学术界和实务界争论不休的问题。我国在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中重新引入了公允价值,这是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一项标志。公允价值的应用究竟给我国的上市公司带来了怎样的经济后果呢?从决策有用观的角度来看,会计信息的价值在于其与预测相关并有助于决策。尽管实证研究者对“公允价值计量的信息是否更相关”并未达成统一的意见,但在反映市场对资产或负债的价值变动时,公允价值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本文在新会计准则实施的历史背景下,借鉴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成果,运用公允价值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相关性的影响程度,从实证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文章对2007至2009年三年间利润表中披露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这一重要科目进行了总括性实证研究,对评估新会计准则体系扩大对公允价值运用的经济后果具有一定的价值。
二、相关文献综述
威廉姆·R·斯科特在其《财务会计理论》中认为,经济后果是指会计政策的选择会影响公司的价值。按照Zeff(1978)在《“经济后果”学说的兴起》一书中的定义,经济后果是指会计报告对企业、政府、工会、投资者和债权人决策行为的影响,即会计报告会影响管理者和其他人的决策,而不仅仅是反映这些决策的结果。因此,会计计量具有经济后果性,且外在形式上表现为特定会计计量属性选择所生成报表对利益相关者决策的影响。公允价值计量的经济后果研究要从公允价值计量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出发,而公允价值计量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在表现形式上则体现为各个利益相关者对公允价值计量采取的态度和行为。
2006年7月6日,FASB和IASC在其发布的《财务报告概念框架:财务报告目标与决策有用的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中指出,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决策有用观。会计信息基本质量特征是:相关性、如实反映、可比性、可理解性,决策有用观体现了利益相关者进行决策时对会计信息各个方面的需求。投资者一直在寻找一种能对其决策有用的财务报表,这与股东要求对管理层活动有更多的控制权的目的是一致的。在“决策有用观”下,相关性自然成了关注的焦点。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表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预测。与历史成本会计隐藏了真实的财务和经营状况鲜明对照,公允价值会计更具价值相关性、更有利于债权人利益的保护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决策的制定,从而更能够推动经理人决策效率的提高。公允价值计量能加强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公允价值信息在公开市场中是必不可少的。
公允价值具有相关性,能够为信息使用者特别是投资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但与此同时,由于资本市场并不完善,许多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还主要依靠估值模型来确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允价值的准确性和操作性。作为判断公允价值相关性的重要标准之一,公允价值与公开市场股票价格 (或股票收益)的相关关系是有关学者的研究中心。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的研究大多从Ohlson(1995)净盈余模型演化而来,即通过检验净资产账面价值 (或会计收益)对股票价格 (或股票收益)横截面变化的解释力来确定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根据实证分析研究结果的不同,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可分为两类,即公允价值具有相关性与不具有相关性。
(一)公允价值具有相关性
Barth(1994)[1]研究认为证券投资的公允价值具有很强的解释能力,而历史成本相对于公允价值不具备增量的解释能力。Nelson(1996)[2]研究发现只有证券投资相对于账面值具有增量的价值相关性,而贷款、存款、长期债券和表外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并无明显的增量的价值相关性。Petroni和Wahlen(1995)[3]的研究表明,流动性较强的交易型证券相较于流动性较弱的投资的公允价值具有更强的价值相关性。Barth,Beaver and Landsman(1996)[4]研究发现证券投资、贷款与长期债务的公允价值都具有价值相关性,而银行吸纳的存款与表外项目的公允价值并不具有价值相关性。
王跃堂等 (2005)[5]在对我国上市公司的长期资产减值行为进行相关数据分析后,从侧面证明了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邓传洲 (2005)[6]研究认为在历史成本的账面值基础上,证券投资账面值的公允价值调整额缺乏增量的价值相关性;而证券投资收益则具有较弱的价值相关性。罗胜强(2007)[7]研究认为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关于证券投资的公允价值信息对于投资者来说具有价值相关性。朱凯、李琴和潘金凤 (2008)[8]研究了不同信息环境下公允价值的股价相关性,认为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越高,公允价值对股票定价的增量作用越显著。陈学彬、许敏敏(2010)[9]研究认为公允价值变动带来的净损益会增加上市公司盈利的波动性,并且上市公司股票价格会受到披露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信息的影响。刘英男、王维华 (2010)[10]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引入新准则后每股净资产和每股收益对每股股价的解释能力较引入前有所增强。
(二)公允价值不具有价值相关性
尽管上述研究的成果均支持了公允价值具有价值相关性这一说法,国内外许多学者仍对此持不同观点。
Khurana and Kim(2003)[11]的研究表明,根据不同的公司规模和信息环境透明度的影响,公允价值的信息含量不一定总是优于历史成本。丁凌 (2007)研究认为公允价值的应用对每股营业利润、每股净资产存在显著影响,对每股净利润的调整额却并无显著影响。李连军、温璐 (2008)研究发现公允价值具有价值相关性而且金融类企业公允价值相关性明显高于非金融类企业。刘颖(2008)[12]研究发现公司股票平均收益率与公允价值调整损益的相关性不显著,认为可能与公允价值刚引入不久以及其他因素对股票收益的影响有关。
已有的研究中,国外的文献主要基于理论模型并大都着眼于银行业,而国内的研究起步较晚,多为定性分析且缺乏公允价值变动对上市公司盈利波动、股票市场表现影响的实证分析。
三、公允价值计量运用对财务报告影响总括性分析
(一)公允价值应用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主要将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的由原来的历史成本改为公允价值计量。在金融工具的披露方面,公允价值是金融工具最相关的计量,其应用可以使金融工具的计价模式更加一致。用公允价值计量衍生工具将使其能在表内反映,这让财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真实财务状况有更好的理解,也容易评价企业通过使用衍生工具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在新准则之下,交易性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对当期利润的影响表现为,若当期股票或债券价格上升,公司当期利润就会增加;若当期股票或债券价格下降,公司当期利润就会减少。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未来被处置时会影响企业利润,在当期则影响企业净资产。在投资性房地产的披露方面,新会计准则规定其计量可以采用成本模式或者公允价值模式,但以成本模式为主导。如存在活跃市场能确定并可靠计量公允价值,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这种模式下不计提折旧或减值准备,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在债务重组的披露方面,《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规定了债务重组交易以公允价值计量,并允许债务人将产生的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进入利润表。于是一些无力清偿债务的公司,一旦其债务全部或者部分获得豁免,其收益将直接反映在当期利润表中,这会极大地提高每股收益。在非货币性交易的披露方面,《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交易》规定,若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如果公允价值的应用确实给上市公司盈利波动带来影响,那么这种影响是否会反映在股价的波动上呢?上市公司股票价格会受到披露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信息的影响,即投资者会受到财务报表中所反映出来的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带来的公司盈利波动的影响。作者认为对上市公司公允价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进行分析,是检验新准则运用公允价值效果的一个关键要素。从实证的角度来看,公允价值的相关性是指公允价值信息在解释股票价格波动方面的能力,如果公允价值信息的解释能力越大.则公允价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就越高。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选取利润表中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作为公允价值的替代变量,对公允价值的增量价值相关性进行研究,并提出关键假设:上市公司股价波动会受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波动的影响。
(二)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新会计准则规定,上市公司以公允价值计量资产和负债,将由此确认的利得或损失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直接披露于财务报表内。因此公允价值变动额一项,是检验新会计准则运用公允价值效果的一个关键参数。由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项目中披露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差异以合并的形式反映出来,既包括了权益又涵盖了损益,根据现有的数据无法将他们分离,因此本文在研究价值相关性分析时,仅考虑了公允价值变动对损益的影响。
本文选取了新准则实施以来三年的面板数据,考察期间为2007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考察目标为期末收盘价、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和每股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通过对沪深交易所1733家上市公司年报分析可知,共有392家公司在利润表中披露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数额,在剔除了缺失及不可获得数据的公司后,共得到240家上市公司,包括沪市142家公司,深市98家公司,样本数共计720,总计2160个数据。本文数据来源于巨潮资讯网,CCMAR和CCER数据库,对各项数据进行了手工筛选及核对,采用Excel和Eviews软件进行实证分析。
(三)模型设计
在本研究领域内,已有的文献一般都采用报酬模型或价格模型。报酬模型通常以某一期间的股票报酬率为被解释变量,以标准化的会计数据为解释变量,典型的如Easton and Harris(1991)模型。价格模型通常以某一时点的股票价格水平为被解释变量,以会计盈余、净资产等水平数据为解释变量,典型的如Feltham-Ohlson(1995)模型。
报酬模型和价格模型两种模型各有优劣,报酬模型可以提供会计信息能否及时地反映股票价格变动的证据,而价格模型只能反映会计数据对股价的累积影响,并且可能存在严重的规模效应。在价格模型中,股价作为被解释变量来评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信息的有用性。虽然报酬模型作为一种传统方法广泛应用于会计领域的研究中,但是从已有的实证研究结果来看,报酬模型拟合出来的效果往往并不理想,而价格模型的运用研究呈逐渐增长的趋势。因此,本文拟采用价格模型来考察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其公式如下:
其中,Pi——为某上市公司每年期末的股票收盘价;
EPSi——为某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披露的每股收益指标;
BVPSi——为某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披露的每股净资产;
DFVPSi——为某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披露的每股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除以总股数)。
如果模型 (1)中的系数均显著为正,则表明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股票价格均有着显著的影响力。
(四)价格模型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我们对研究所用的样本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以便对样本数据的基本特征有一个概括的了解。本文对期末收盘价、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和每股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这几个主要指标的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
表1 价格模型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从表1可以看到,上市公司期末股票收盘价的最小值为1.81元,最大值为139.00元,波动幅度较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以及每股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要大很多。同时,按照新会计准则采用公允价值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所反映的每股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数额的均值为0.0365元。这些公司每股收益的均值为0.2566元,每股净资产的均值为2.9996元。假设每股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数额全部在损益中反映,公司每股收益指标的提升将达到14.22%,对每股净资产的提升为1.22%。
(五)解释变量的多重共线性检验
多重共线性在实际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很常见,将给模型的估计带来一系列问题,因此,在实证分析之前,需要检验解释变量的样本中是否存在多重线性关系及其严重程度。本文利用Eviews诊断是否存在多重线性关系,如果各个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大于0.8,则说明解释变量之间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表2 价格模型解释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
由表2可知,价格模型各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最大值为0.6042,小于0.8,表明各个解释变量EPSi、BVPSi和DFVPSi之间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不会对模型回归结果产生不利影响。
(六)价格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价格模型 (1)以样本公司的期末收盘价 (P)为被解释变量,以每股收益 (EPS)、每股净资产 (BVPS)和每股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DFVPS)为解释变量,采用Eviews软件对2007-2009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多元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价格模型的回归检验结果
由表3可知,模型的可决系数R2为0.457164,表明被解释变量变动股价 P的变动中,有0.457164可由所选解释变量解释;模型的 F检验的统计量为200.9996,F检验的相伴概率为0.0000,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且线性关系显著,说明各自变量的联合影响对被解释变量而言是显著的。模型的DW统计量为1.852294,接近2,不拒绝无自相关假设。回归系数及常数项的检验可知,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每股收益 (EPS)通过了检验,其回归系数为14.09808,每股净利润对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均有着显著的正相关性,说明会计收益越大,股票价格上升的幅度越大;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每股净资产 (BVPS)通过了检验,其回归系数为1.009667,每股净资产对上市公司股票价格有着显著的正相关性,说明历史成本计量下净资产值越大,股票价格上升的幅度越大;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每股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通过检验,其回归系数为25.04644,说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股票价格也有着显著的影响力。
从实证结果来看,在2007至2009这三年中,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以及每股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都对股价有显著影响。从衡量各因素显著性程度的t检验值来看,每股收益对股价变动的影响最为显著。其中,股价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当每股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增加1元时,其股价将增加25.04644元。由此,我们可以证明,新会计准则中广泛采用的公允价值能为财务报表的使用者提供增量的价值相关性信息。这与假设相符。
四、结论、政策建议及研究展望
(一)研究结论
本文首先对公允价值的提出背景以及新准则体系下具体准则中公允价值应用的实证研究进行了回顾,并对前人研究分析得出的公允价值是否具有相关性的观点进行了总结。接着以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公允价值的运用对我国上市公司业绩以及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影响,运用利润表中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作为公允价值的替代变量,采用变化后的价格模型来分析公允价值引入后,是否具有价值相关性。结果显示:公允价值引入后,在历史成本的基础上,公允价值变动额对股票价格具有增量的价值相关性。
研究发现,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表披露的公允价值变动额对股票价格具有增量解释力。这个结论也说明了,在我国股票市场中,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采用对于我国投资者决策也具有增量的价值相关性,公允价值信息比历史成本信息更具有信息含量。这一结论与Barth et a1.(1996)的结论类似:根据准则要求披露的公允价值信息比账面价值信息具有更显著的解释力。由此可见,新准则中引入公允价值并不是无根据地与国际准则趋同,而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同时,也看到,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引入新准则后每股净资产对每股股价的影响程度小于每股收益的影响程度。这一结论与刘英男、王维华 (2010)[11]的结论相同,新准则实施前财务报告的使用者看重资产负债表,重视每股净资产;在新准则实施后财务报告的使用者看重利润表,重视每股收益。我国财务报告的使用者在新准则实施后,不仅要关注每年取得的经营利润,更要关注由于公允价值变动使得资产或者负债的期末价值变动而带来的利得和损益。由于新准则引入公允价值更注重强调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因此,在此方面会给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留下较大的空间。
总体而言,本文的研究表明,新会计准则扩大了对公允价值的应用,是我国应对国际和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公允价值信息比历史成本信息更具有信息含量。公允价值计量虽然体现了决策有用观这一财务报告的目标,但当前公允价值计量在实务操作上还存在一定难度。公允价值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伴相生,公允价值的应用也有赖于发达完善的市场和监管机制。在不能排除上市公司存在利用公允价值作为利润调节手段的动机,又缺乏更完善有效的监管机制的情况下,对公允价值的应用采取相对审慎的态度,在会计准则逐步扩大公允价值应用的同时设定一些限制性条件,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今后对公允价值的计量改革重点应当放在如何对非活跃市场中的资产进行计价提供更多的指南上,从而能更好地反映经济活动的实质,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信息。
(二)政策建议及研究展望
当前,我国仍处在对公允价值使用的初期,资本市场监督机制及其相关配套制度还不完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本市场的不断成熟,投资者保护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可以预见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运用力度将进一步加大,这些都为深入的后续研究提供了机会。
同时,公允价值在全面付诸实施之前,还有一系列重大问题亟待研究与解决,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关于如何计量公允价值问题。为了增强公允价值计量的一贯性和可比性,美国FASB于2006年9月发布了第157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公允价值计量》,为公允价值的计量提供一份统一的框架与指南。金融危机发生之后,金融界对于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方法的指责主要是基于其可能会加大市场的波动性。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如果资产或负债存在活跃市场,应当以其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公允价值,称之为“盯市 (Mark to Market)”;第二,如果不存在活跃市场,但同类或类似资产或负债存在活跃市场,应当以调整后的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公允价值;第三,如果不存在同类或类似资产或负债的可比市场交易,则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称之为“盯模(Mark to Mode1)”。而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前,国际上对于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使用大多停留在第一个层次。危机发生之后,资本市场的流动性突然消失,资产和负债的市场价格难以获得,上市公司金融资产遭受大量减计的厄运。因此,在资本市场流动性大幅波动的情况下,以第一层次为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对上市公司的盈利波动和股票价格会造成较大影响。
应该如何合理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三个层次,是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地方。我国目前在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上,缺乏相应的有关公允价值估值技术的指导建议,这是我国推行公允价值会计的最大技术障碍。因此,我国应密切关注美国FASB和IASB有关公允价值估值技术的最新发展,并不断地制定出适用于我国市场经济环境的有关估值技术的指导建议。今后新会计准则更广泛的应用必将为研究者提供更多研究公允价值的角度和数据,假如能够进一步考虑其他外部因素,考察我国实施新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可能会有更多的发现。
[1]Barth,M.E.Fair value accounting:evidence from investment securities and themarket valuation of banks[J].The Accounting Review, 1994,69:1-25.
[2]Nelson,K.Fair value accounting for commercial banks:a11 empirical analysisof SFAS107[J].The Accounting Review,1996,71:161-182.
[3]Barth,M.E.,W.R.Landsman and J.M.wahlen.Fair value accounting:effects on banks'earnings volatility,regulatory capital,and value of contractual cash flows[J].Journal of Banking&Finance,1995,19:577-605.
[4]Barth,M.E.,W.H.Beaver and W.R.Landsman.Value-relevance of bank's fair value disclosures under SFASNo.107[J].The Accounting Review,1996,71:513-537.
[5]王跃堂,周雪,张莉.长期资产减值:公允价值的体现还是盈余管理行为 [J].会计研究,2005,(8):30-37.
[6]邓传洲.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B股公司的证据 [J].会计研究,2005,(10):55,62.
[7]罗胜强.公允价值会计实证研究——来自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证据 [D].博士学位论文,厦门大学,2007.
[8]朱凯,李琴,潘金凤.信息环境与公允价值的股价相关性——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J].财经研究,2008,(7).
[9]陈学彬,许敏敏.公允价值变动对中国上市公司影响的实证分析——从盈利和股价波动的视角进行 [J].金融论坛,2010,(1).
[10]刘英男,王维华.公允价值对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相关性影响的实证分析 [J].商业经济,2010,(1).
[11]Khurana,I.K.and M.S.Kim.Relative value relevance of historical cost vs.fair value:Evidence from bank holding companie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2003,22:19-42.
[12]刘颖.公允价值对上市公司业绩影响的实证分析 [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8,(1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