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低年级跳绳教学的苦与乐
2011-12-26邓红
邓红
在体育教学中,跳绳材是从一年级开始训练的,这一段时间也是学生学跳绳的最好时机。因为大家都不会,不存在看别人笑话、自卑的心理。如果到了三年级还不会,学习跳绳那就是“苦”,无“乐”可言,大多数学生难为情,不敢跳,学习的进度也就很慢。
一、 从教跳绳说起,即跳绳的“苦”
首先,要教会学生测量绳子的长度,将绳子双折,其长度要从腋下到达地面,才算标准。然后双手放身侧成垂直状,就是手肘与手臂成直角。先把两边绳头都握在右手里,开始挥动,一圈又一圈地绕转,直到右手能活动自如,再换左手,做同样的动作。个别学生动作不协调不能做到连续绕转,需要教师提醒辅导。
其次,跳动要跟得上绳子的节奏。再一次像第一阶段的动作转绳子,但是要听清楚绳子碰到地面的声音,把每一次声音连接起来,就变成节拍了。现在不但一面使绳子转,并且双脚也一起跳动,一直练习到双脚的跳动能跟上绳子的转动,使手脚能同速进行。动作不协调的学生常见的错误,就是转跳绳和脚一起跳,没有时间差的概念,不会听绳子碰到地面的声音;再就是特别紧张,好不容易,跳绳转过来了,就很快地跳起来;前期还有的学生,蹲着跳,身子站不直。教师的辅导就是示范,告诉学生跳绳由你来决定,你让它快它就快,你让它慢它就慢。教师还可以不带跳绳,和学生一个方向站立,两个手握主对方的手,演示先摇绳,绳到脚下,“跳”,反复做,让学生明白摇绳和跳脚的节奏。
这一过程,就是学跳绳的“苦”,学生苦尽甜来,跳绳的方法就基本掌握了。
二、跳绳的初步体验,即跳绳的“乐”
跳绳的“苦”,前期枯燥,能连续跳到10个,这时如动作协调,就可以说“乐”了。教师的辅导,就是教给学生跳得多、跳得快的动作,达到省时省力的目的。
可以先不用绳子,只是手腕做转绳动作,双脚在地上跳,跳起的高度要使绳子能从脚底通过。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可以边说边跳:我有一个小跳绳,左跳跳,右跳跳,最后跳一个大圆圈。
三、训练跳绳的花样
跳绳每跳起一次,绳子就从脚下穿过一次,速度慢可增加腿部韧力,速度快可增加耐力并消耗脂肪。双脚齐跳,因个体不一样,这是大家认为最简单的一种,单脚交换跳是最省力的一种,双摇跳、三摇跳是跳绳难度较大的一种。一、二年级先训练学生的基本动作,三、四年级就可以穿插跳绳的花样和难度,到了五、六年级可挑战双摇跳、三摇跳这些高难度的动作。
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可多人训练跳绳,这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两人一绳、两人两绳、四人四绳,还有长跳绳在教学中的应用,也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协调合作能力的方式。
跳绳花样繁多,可简可繁,随时可做,一学就会,特别适宜在气温较低的季节作为健身运动,而且对肥胖学生尤为适宜。从运动量来说,持续跳绳10分钟,与慢跑30分钟或跳健身舞20分钟相差无几 ,可谓耗时少、耗能大的有氧运动。
同时可锻炼多种脏器。跳绳能增强人体心血管、呼吸和神经系统的功能。研究证实,跳绳可以预防诸如糖尿病、关节炎、肥胖症、骨质疏松、高血压、肌肉萎缩、高血脂、失眠症、抑郁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多种症病。这样好的教材,教师要重视,实施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从小学会这种运动技能。
当然,任何事都有利弊。据资料分析,虽然跳绳是个不错的健身方法,但不小心很容易受伤,所以要注意以下事项:
1.跳绳者应穿质地软、重量轻的高帮鞋,避免脚踝受伤。
2.绳子软硬、粗细适中。初学者通常宜用硬绳,熟练后可改为软绳。
3.选择软硬适中的草坪、木质地板和泥土地的场地较好,切莫在硬性水泥地上跳绳,以免损伤关节,并易引起头昏。
4.跳绳时需放松肌肉和关节,脚尖和脚跟需用力协调,防止扭伤。
5.胖人宜采用双脚同时起落跳。同时,上跃也不要太高,以免关节因过于负重而受伤。
总之,学校开展各项运动,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身体免疫力,为学生学习作保障,为将来成为一个祖国的建设者有好的身体、有好的素质打基础,为学生终身有体育锻炼的意识做好准备。
(责编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