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的门道
2011-12-26周玉娟
周玉娟
相信每位教师都有不同程度的听课经历。听了多年的音乐课,我发现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音乐课堂也在发生着变化。从这些变化中,我摸索到了许多道道,这些道道也帮助我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音乐教学实践中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一、关注学生立场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立场。一节音乐课的好坏主要是看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呈现,即他们是否能在每一项教学活动中有所收获、有所提升。
案例一:《八只小鹅》一课
(一)导入
1.仔细聆听歌曲《八只小鹅》。
2.复听歌曲,看歌曲,能否跟音乐在心里默唱。
(二)歌曲教学
1.跟琴声唱一唱歌曲(想一想、找一找歌曲的特点;此处如果学生还不能一唱,那就听教师再范唱一次。)
2.学生四个人一组围坐在一起进行讨论,再说一说。
3.让学生说一说,教师组织学生分层解决实施。
(1)生:第一乐句的小鹅叫声有点快乐。
师:听一听、唱一唱,除了用渐强表现小鹅走进外,还可以怎样?
(走远——减弱,欢快地玩耍——跳跃)
(2)它们态度优雅,看这一乐句的重复和区别。(预设可以从三方面解决:看旋律线、唱歌谱、反复听)
(3)主歌部分节奏和副歌部分节奏的对比。教师要求学生从听、看、拍、唱等方式来体验这两句的区别。(节奏拉宽了)
(4)师生合作解决二部合唱。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角色互换的体验来感知合唱的乐趣,同时强调要在每一遍唱时注意倾听,自己和他人的声音尽量做到音准、和谐等方面的关注。与此同时,教师要注重收集来自学生中的学习资源,发现资源以后对自己的教案及时调整,使“学生立场”得到充分地体现。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发挥了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一举两得。
(三)拓展延伸
教师引导学听赏北京合唱团版本的《八只小鹅》,感受两者的不同。
可以说,这位教师的教学设计是紧紧围绕学生立场,从易到难,进行分层的教学活动。无论是听还是唱、体验感悟以及肢体语言和教学的拓展延伸,甚至是问题的设问等都是从学生角度出发,深入扎实而有效地开展音乐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对《八只小鹅》这首歌曲的倾听、体验、感受、理解、演唱等方面特别扎实,同时也让这堂音乐课拥有了纯粹的音乐学科育人价值。
二、关注教师对课堂资源的捕捉
课堂是动态地呈现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及时、深入地捕捉学生中生成的资源,并机智地转化为教学活动的闪光点,让不同的学生在原有程度上互补提升。
案例二:《太阳出来喜洋洋》一课的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刚才的演唱有没有体现出歌曲的题目《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意思呢?
生1:没有。
师:那你能不能来唱一唱呢?(生1唱了一句)
师:生1刚才唱出喜洋洋的感觉了吗?
生2:稍微有一点了。
师:那你能不能再来唱一唱呢?(生2唱)
师:生2唱得怎样?
生:……
在这里,教师机智地捕捉到由学生动态生成的资源并把它还给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对比学习的方法再次生成新的、有提升价值的资源。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在长期的探究性学习中,形式螺旋上升的主动学习能力,在同样的一个学习环境中呈现出更发散、更生成的资源。
三、关注反思和重建
以前的我是听课完了就好了,也不多去想,最多就是要开课了,想到了就用拿来主义应付一下。可是自从学习了新课程以后,我发现这样按老习惯不行了,为什么呢?新课程在强调重视审美教育的同时,也不忽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把基础音乐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审美体验中,同时积极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用生动活泼的音乐教学方式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所以,教师在平常备课的时候就要思考,你的学生的实际学情如何、该用什么样的策略去解决、预设还会出现什么情况……故而,我在备课的时候增加了学期分析这个环节,以便为更好地教学服务……
每个教师所教的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所以,教师听课后要学会反思:别人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我重建又会怎样?如何把握教材和学生间的关系?新课程教材内容确实比较多,怎么办?怎样使音乐课堂的效率更高……有时内容太过丰富了,学生反而不知道该掌握什么,走马观花地带过也不能流下深刻印象。“音乐是青少年最喜爱的艺术形式之一,音乐之所以能够表现情感,其基本原因在于情感的运动形态与音乐的运动形态之间存在着同构关系,音乐是情感的逻辑表现,是感情的形式化。”
“眼界决定高度。”只有我们教师不断反思,不断地在听课的同时学习新课程的理论,并不断地内化,才会让学生真正地喜欢音乐课,才使我们的音乐课具有音乐的灵魂。
(责编 黄桂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