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读文本:磨刀不误砍柴工

2011-12-26骆文燕郑秀华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1年12期
关键词:钻研金鱼课程标准

骆文燕 郑秀华

课改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由此可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传授给学生丰富的知识,并使学生充分消化吸收,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已成为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得向课堂要效率,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我认为充分有效的教学准备更是整个教学环节中的关键,而教材的钻研又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所使用的文本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参考大量专业书籍编写而成的。虽然教学内容的安排有一定的条理和层次,但是要想在课堂上把这些内容充分地挖掘出来,灵活地传授给学生,教师课前必须对文本进行认真的研读和推敲,在内容上进行适当的调整、增减,使其更加充实、灵动。只有在课前认真钻研文本,课上才可以做到运用自如,使所传授的知识浅显易懂。那么,到底该如何钻研文本呢?一言以蔽之,那就是“读”——“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一、自我解读——潜心涵咏,感性体验

在文本的解读过程中,教师不能忽视自我的存在,这不仅是接受美学的观点,更因为教师的自我解读还有独到的育人价值——以自己良好的习惯感染学生,进而让学生从中悟出求知做人的哲理。教师在进行自我解读时,需要尽可能地创设一种陌生化的阅读情境(远离各种资料,只与作品对话),才容易读出新意。从自己的人文视野、生活阅历、性格习惯、心理状态、兴趣爱好出发,有所思考地读,有所联系地读:或主旨、或题材、或手法、或语言,或读有所启发,或读有所顿悟,或读有所联想,或读有所疑惑,进而再读、思考、探究、实践,读出自己心目中的哈姆莱特。

如教学《鱼游到了纸上》一文,细细地品读着文本,突然,第四自然段中“忘我的境界”这几个字一下子跃入了我的眼帘。“忘我”,从字面上看,就是忘记了自己,忘记了自己的存在,忘记了周围人的存在,忘记了所有的事情,在年轻人的眼中只有鱼。我们可以想象得出:此时,年轻人站在金鱼缸边,拿着速写本,挥动着笔,周围站满了围观的人,有欣赏学习的孩子,有啧啧称赞的大人……但他一动不动,头也不抬,专注于那些金鱼,专注于手下的画。课文中是这样描写的:“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这句话生动地描写了年轻人专注作画的动作,这就是“忘我”。

二、目标导读——高屋建瓴,找准契机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选入教材的文章不仅仅具有作品的价值,还有教学的价值,是编者选来供学生学习的例子。教师在钻研课文时,还应该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教材体系,读懂编者的意图。也就是说,要把一篇文章放到课程标准中读,放到整个教材体系中读,放到整个单元中读,目的在于确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这样需要读懂三方面的内容:读懂课程标准中有关的条款及要求;结合单元提示、课前提示、课后练习去解读课文;读懂教参中的相关分析和拓宽性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整合,选择教学的最佳角度和切入点。

如第十一册第六单元“名人风采”,安排了《给家乡孩子的信》、《钱学森》、《詹天佑》和《鞋匠的儿子》等课文。通过整合,我发现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如何表现人物的形象”。《给家乡孩子的信》通过“信”,或者说是人物的内心独白,展现了巴金关心孩子的形象;《钱学森》则是通过人物语言展示内心,表现人物的;《詹天佑》这篇文章选取人物一生的杰出成就来表现人物的丰功伟绩;《鞋匠的儿子》一文却撇开了林肯的辉煌业绩,仅从他的一次简短的演讲中来凸显人物,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将人物表现得有血有肉。

三、借鉴审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教师要多读历代前人的解读感悟和分析,以便站在前人的肩上,高瞻远瞩,眼界更开阔。在阅读过程中,一方面要联系原文对照阅读,以便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另一方面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让他人观点为我所用,丰富充实补充自己的认识,而非人云亦云,让前人之认识左右自己。

如在教学《清平乐·村居》一文前,我习惯性地读了一些相关资料。有一段话至今让我记忆犹新:“显然,醉人的不仅仅是酒盏中物,酒不醉人人自醉啊。”在词中,到底是谁醉了,为什么而醉呢?在教学设计中,我将这个问题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反复读诗体会:绿草茵茵的溪畔田庄,在陋小的茅屋里,低矮的屋檐下,老汉把盏贪杯,老妇也略带醉意。言语中,笑意盈盈,吴音哝哝,充满了无限的柔情和温暖。这个普通的农家,他们也许是清贫的,却又是多么幸福和快乐啊!老夫妻和和气气,孩子们尽自己所能地进行劳动,心态是那么平和,最小的孩子无忧无虑地玩耍,享受着童年美好的时光。这一切,是多么让人心生感慨啊!翁媪醉了?作者醉了?酒酣而醉?景美而醉?抑或情浓而醉?无限的想象皆源于一个“醉”字。

教学的目的是准确有效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教材,并根据教学的特定目的和要求,以及学生知识水平的高低,将教材的内容进行再组织、再创造。只有这样,才能选择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培养能力。

(责编 陈剑平)

猜你喜欢

钻研金鱼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Desire for Youth
可爱的小金鱼
乐在钻研中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略说钻研语文文本的基本程式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钻研种植业 带头奔小康童进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