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诠释的爱
2011-12-26周恒菊
周恒菊
近日,有幸聆听了一位前辈的课《印度洋上生死夜》。课堂中,他以行云流水般的教学流程,富有文采和激情的教学语言,及时细致的引导点拨,及时到位的评价激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课堂即将结束时,教师出示了一段话:在生活中,当你遇到类似的情况时,你会选择:A.像皮埃尔那样;B.救克勒松;C.说不清楚。
这段话直面人性的弱点,不仅让学生思考,而且也让在座的听课教师有所触动。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1:我选择A,我要像皮埃尔那样,虽然救不了克勒松,但是却挽救了整船乘客的生命。
师:你像皮埃尔一样伟大。
生2:我也会留在那儿发信号的,尽管心如刀绞,救不了克勒松。
……
在后来和这位教师的交流中知道,他是不想让学生们都来做“英雄”的。作为一个普通人,怎么说也要考虑自己的妻子,可是学生们大多数还是选择了“A”。在这个环节中,一个不起眼的小女孩的回答却没被注意到,她说:“我选择C,说不清楚……”可是,教师可能是一直在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说不做英雄,却把她的回答给忽略了!这是多么不容易,却又多么中肯的心里话呀!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说“做英雄”是每个人的向往,可是,能说出“说不清楚”才是最可贵的!爱是皮埃尔牺牲妻子救乘客,爱是眼看妻子离自己而去的抽搐……小小年纪的孩子,面对残酷的需要选择的爱,有时是“说不清楚”的。
爱是丰富多彩的,有自然之爱、父母之爱、祖国之爱、社会之爱等。爱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掘课本中的情感教育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
一、爱的内容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感情真挚,文质优美,蕴涵着丰富情感内容的名家名篇,这些都是至情美文,反映人间真情,如爱国情、亲情、师生情、朋友情、邻里情,情感真挚动人,文兼质优。
自然之爱。大自然不仅保证了我们生存的物质条件,还以壮丽秀美的山川哺育着我们的精神。如《特殊的葬礼》告诉我们应该保护环境;《黄果树瀑布》能让我们心潮澎湃,壮怀激烈;《北大荒的秋天》、《西湖》等能让我们心灵小憩。
父母之爱。书中多角度表达父母之恩,有《爱如茉莉》中给女儿深深感悟的平淡的爱,有《“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中给儿子道德力量的父亲等,有感天动地的地震中的父与子等。
祖国之爱。祖国不仅是疆土,还有文化和她的万千子女。我们不仅要从描写祖国各地风景的文章中感知祖国的地大物博,更要从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国的博大精深,丰厚底蕴,从祖国的优秀儿女特别是在祖国危难时刻为祖国而献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国的凝聚力。《长城和运河》、《我们爱你啊,中国》、《让我们荡起双桨》等课文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灿烂文化;《菩萨兵》、《大江保卫战》等课文让我们体会到什么才是祖国的优秀儿女。
社会之爱。教师不仅要把学生培养为有个性的人,还要把学生培养为社会人,教育学生爱社会,爱人类,培养学生博大的胸怀。我们要引导学生从《师恩难忘》等课文中感受师爱,从《我不是最弱小的》等课文中感受友爱,从《真情的回报》等课文中感受陌生人之爱。
二、爱的策略与方法
(一)信息筛选——懂得爱
首先要让学生懂得爱。要根据文章特点,引导学生筛选信息,明白要爱什么,为什么要爱。表现大自然之爱的,一般是写景的记叙文或是说明性质的文章,引导学生抓住要点、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从景物特点、事物特点中感知大自然之恩。写人记事的文章,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特点或事情的意义,感知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
(二)情感体验——感受爱
没有情感体验的爱的教育是肤浅的。教师要通过情感体验,让学生对爱的教育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
1.在朗读中体验
适宜爱的教育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适宜在朗读中体验爱和深深的感激之情。因此,在学生体验到爱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情朗读的重点,一是直接抒发表达爱的情感的语段,如《爱如茉莉》,可反复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父母之间平淡却浓浓的爱;二是突出人物特点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的语段,在朗读中体验人物的崇高,如《“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课,要反复朗读有关心理描写的语段,体会爸爸对儿子的榜样作用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三是景物描写细致的语段,要在反复朗读中深入意境,体验大自然的美,激发敬畏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如《烟台的海》,要抓住描写海的语段反复朗读,体会大自然的神奇,愉悦自己的情感。
2.在想象思维中体验
表现大自然美景的课文,通过想象深入意境,能使大自然之美深入人心。如通过对《三亚落日》落日的想象,能更加体验到大自然的造化之功,祖国的雄伟壮丽。表现祖国优秀儿女的课文,通过想象,能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对人物高尚品质的认识更加深刻。如《大江保卫战》,想象黄晓文铮铮铁汉的本色,能够激起我们对人民子弟兵的赞颂。
(三)倾诉衷肠——报恩
从文本入手,学生已经懂得爱、感受爱,还要做适当的拓展,让学生通过表达心声,把情感升华到报恩和施恩的层面。主要方法有:(1)保持角色本色诉衷肠,如教学《云雀的心愿》,可以“我为森林作贡献”为话题,引导小练笔或进行说话训练。(2)深入角色诉衷肠,如《孔子游春》一课,提问“子路会怎样感谢老师?”(3)变换角色诉衷肠,如《雪儿》的拓展教学,“假如你是雪儿,你会对小女孩说什么?”
总之,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丰富的爱的教育的资源,引导学生懂爱、感受爱、报恩和施恩,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教学中如能充分把握课文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深入理解课文语言文字中所传递的情和意,把作者寄予在文中的情感转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生动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文章中所描绘的景和物、人和事,所倾注的情和意,所阐发的道理,就会叩击学生的心灵,在学生心中引起共鸣。
(责编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