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日子
2011-12-26吴蓓
吴蓓
有好几年的时间,每到入冬,我就把冰箱的电源拔掉。阳台就是天然冰箱,需要低温保存的食物,我就放在阳台上。想吃冻豆腐了,晚上我把豆腐放在朝北的窗户外,第二天就能冰冻起来。但我没有坚持下来。
三年前的某天是我的生日,我想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度过。既然是生日,就给自己送一份礼物吧。我是单亲妈妈,自从女儿到外地上了大学,我很少需要冰箱。家里的冰箱大约有十五年了,虽然已经很老,但还能制冷。我索性扔掉冰箱,得到什么是礼物,有时失去一些也是礼物。我请来了收废旧物品的人,把冰箱送给了他们。他们很高兴,还对我说谢谢。
没有了冰箱,我需要的食物必须经常去购买。在商场或菜市,我提醒自己少买一些,够吃一两天的就可以了。据说日本人虽然冰箱普及率几乎百分之百,但许多家庭主妇坚持每天去买新鲜蔬菜,因为冷冻过程,蔬菜会流失大量营养,这成了日本人长寿的原因之一。我扔掉冰箱,虽然带来一些采购上的麻烦,但尽量吃新鲜蔬菜,说不定我还长寿了。
有时我也会偷懒,不想为了一顿饭专门跑一趟菜市,我就吃得简单些。印度的圣雄甘地曾发誓每天吃下去的东西,包括生病时吃的药,不能超过五样。他在自传中写道:“我严格遵守这个誓言已经有十三年了。这个誓言对我是一种严厉的考验,但我可以证明它具有保护者的作用。我认为这个誓言使我的寿命增加了若干年,同时减少了我得病的机会。”我做不到甘地这样严格,但不去追求每餐的食物种类,可能对我的健康无损。
我不吃冷饮和冰激凌很多年了,夏天没有了冰箱,对我影响不大,但我的女儿有些受委屈,她不能理解我为什么扔掉冰箱,有时在家里她很想吃冰激凌,就会咕哝几句:“现在谁家没有冰箱啊!真是太不方便了。”这时我会说:“等你工作了,有了自己的房间,你再去买冰箱吧。”她也只好忍受我的“专制”。
家里的洗衣机也有三年没有用了,我用手洗衣服,别有一种快乐。清水的哗哗声音取代了洗衣机转动的噪声。我的双手浸泡在水里,年轻人也许会担心皮肤会不会变得粗糙?我年纪大了已经无所谓。用手洗衣服增加了手指的运动量,我想我的手一定变得更加灵巧、坚实。
我也用手洗窗帘、床单、被套……,太大的东西我拧不动,就会喊女儿帮忙,我们常常边拧边哈哈大笑,太好玩了!被套在我们手中扭来扭去,一不小心就会脱落。女儿在家的时候,我常常会洗一半,剩下一半留给她洗,有时她也会手洗自己的衣服。刚开始女儿会有些抱怨,看到我那么起劲地洗衣服,她也就接受了现实,加入手洗衣服的行列。
不过,我没有扔掉洗衣机,把它当成装换洗衣服的箱子。当我回到父母的家,我的脏衣服就进了他们的洗衣机,我没有坚持用手洗。
双手和水的亲密接触,增加了我对水的喜爱和感恩。海德格尔曾说在水的这份礼物中寓有泉眼,“在泉眼中寓有岩石,在岩石中寓有大地的昏睡,大地得到天空的雨水和露水”。于是,水来自天和地的婚姻。
冬天,除了洗澡、洗头用热水器外,我洗手、洗碗、刷牙、洗衣服用的都是自来水。我觉得北京家里有暖气,不需要热水。过多的热水使用,增加了天然气和电力的消耗。五年前,我在办幼儿园时,一位家长提出冬天要用热水给孩子洗手,我觉得诧异,洗手还要热水?我回家后找到一些论据来说明冷水洗手的好处。“至少可以确定,用冷水洗手,第一对身体无害,第二有益身体健康,第三减少了能源消耗,第四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和忍耐力。我们幼儿园可以用热水给孩子洗手,但问题是这么做对孩子好吗?无微不至地提供舒适的生活条件,是否降低了孩子抵御疾病的能力?”后来我发现,热水洗手已经很普遍了,我孤闻寡陋,没能与时俱进。
夏天无论多热,我也不用空调,好像天生不太怕热。我从来没有为自己的需要打开过家里的窗式空调,但为了父母和女儿的需求,我会开空调。有时遇上高温天气,忍不住了,我会开电风扇。
我家附近的地铁,出站口有119级台阶,我常一个人奋力攀登或步行下楼梯,而且速度和站在自动电梯上的人差不多。我看到有人走下119级楼梯,还没有看到有人向上走过。在别人的眼里,我可能是个傻瓜,有电梯不用,对我来说却是锻炼身体的好机会。据运动学家的测定,人每登高l米所消耗的热量,相当于散步走28米,所消耗的能量是静坐时的10倍、走路的5倍、跑步时的1.8倍。
从网上得知,一部普通的电梯,“按照平均每天用电量约为80度计算,至2007年底,全国在用电梯数约为80万台,每天耗电约为6400万度,每年消耗电量约为233亿度,电梯的耗电量已经成为城市用电的新的增长源,电梯已成为仅次于空调的电老虎”。虽然我不用自动电梯,它仍然要开,但至少表明我的生活态度。有时遇到特殊情况,我也会例外。
从去年冬天开始,我不买反季节蔬菜。大约二十多年前,我看到冬天有卖黄瓜、西红柿,觉得很稀奇,价格很贵。后来,反季节蔬菜大量生产,价格也趋于平常,在冬天买反季节菜渐渐习以为常。去年我参加了《环保101件小事》的编写,我负责“减少反季节消费”一节,根据收集到的资料,整理后如下:反季节蔬菜和水果是人们利用制造的环境条件,营造出一定的温度、湿度、土壤条件种植的。比如番茄正常的上市是初夏,但是如果用温室栽培,也可以提前到春天甚至是在冬天食用;虽然反季节蔬菜水果满足了人们的口味,然而却要付出沉重的环境代价。由于温室大棚内温度、湿度较高,且常年不通风,病虫害滋生异常严重,菜农们只好大量喷洒农药。温室内连续种植相同的蔬菜,会出现产量明显下降,菜农们施加的化肥常常高达推荐量的2~5倍。为了提前上市,菜农们往往不等蔬菜成熟就开始采摘,借助生长激素在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催熟”。传统中医认为,食物和药物都是由气味组成的,而它们的气味只有在生长成熟符合节气的时候,才能得天地之精气。违背自然生长规律的菜,违背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寒热消长规律,会导致食品寒热不调,气味混乱,建议人们最好吃当季的蔬菜和水果。
既然反季节蔬菜造成那么多的环境问题,我就不买不吃吧。不过,我记得2009年11月到2010年的4月,我在北京买过两次反季节蔬菜,一次是菠菜,一次是花菜。有时和朋友在饭店就餐,或者春节回到父母家里,我也就顾不了那么多,什么菜都吃。一个冬天,我主要吃大白菜、萝卜、土豆、鸡蛋、豆制品等,过得好好的,没有任何身体虚弱的症状。看来,停止反季节蔬菜的消费,也不困难。
五年前我在办家庭幼儿园时,冬天也给孩子们吃反季节蔬菜。家长很在意园里的食谱,如果每天是大白菜、萝卜、土豆、豆制品,他们能接受吗?如果当天的食谱里有大白菜,第二天、第三天,甚至一周都不能有大白菜了。虽然家长没有明说,我在写每周食谱时,能感觉到这种压力。我当时并没有意识到反季节蔬菜的危害,为显得食物多样性,盲目地增加蔬菜品种。希望家长们都能思考一下,一味地追求食物的花色品种,对孩子的健康有益吗?
我曾经有两年多的时间,一点肉食也不沾。2008年秋天我去瑞典,吃了一些海鲜,至今我坚持不吃红肉和鸡肉,已经无法忍受这些肉类的味道。我自己不买鱼虾,但在外面和朋友聚餐或回到父母家,我也吃一些。原先,我不吃的肉,还给女儿买熟食来吃,最近两年,我也不买了。如果她想吃,自己去买。我听说人体需要每天一个鸡蛋,我喜欢吃鸡蛋,大约十几年的时间,即便不是每天一个,也差不多。现在,我逐渐减少鸡蛋的消费。我担心不是身体需要鸡蛋,而是口味的需要。比如糙米,许多人都不爱吃,宁可选择精心加工过的大米,觉得口感好。2010年8月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大米分会公布的测算显示,以20%的大米被加工成特制米为例,我国每年损失大米约400万吨,两千多万人一年的口粮,为此还增加4000亿度的用电量。殊不知,精细加工程度越高,大米所含的营养越低。
消费的食物种类少了,我逛超市和菜场的时间大大减少,我不用东看看、西看看,直奔我需要的蔬菜或物品即可。这样我的头脑也变得简单一些,不去想今天吃什么、怎么做。杂念少了,思考和做事情的效率似乎提高了。甘地认为节制饮食的数量和质量,是和节制思想与言论一样重要。
大约2002年4月我从英国回来后,基本上不买报纸看了。我曾经几乎每周都买《南方周末》看,后来我意识到花2元钱买一份报纸,要用去我两个小时的时间阅读,也就是2元钱买走了我两个小时,太不划算了。再说,很多事情的发生,知道或不知道没有多大的差别。索尔仁尼琴说过:“除了知情权以外,人也应该拥有不知情权,后者的价值要大得多。它意味着高尚的灵魂不必被那些废话和空谈充斥。过度的信息对一个过着充实生活的人来说,是一种不必要的负担。”
目前最为畅销的图书可能是各种养生保健类的,而我却一本也不想看。我翻译过甘地的文章《打开健康之门》,这篇文章足够我受用一辈子。甘地对健康的关心不是为了长命百岁,而是为了更好地为他人服务。如果只为自己着想,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整天想着如何延长寿命,人生有什么意义呢?
我选择的简单生活,即便有损我的健康,即便少活几年,也没有关系。十八世纪的孟德斯鸠说过:“如果我知道某件事情对我个人有益,但对我的家人有害,我会将它从我的脑海里抛弃。如果我知道某件事情对我的家庭有益,但对我的国家不利,我会试图将之遗忘。如果我知道某件事情对我的国家有益,但对欧洲有害,或者对欧洲有益,对人类有害,我将视之如祸患。”冰箱、洗衣机提供了生活的便利,对个人有益,但对整个大自然没有好处,就可以尝试放弃或少用。
弘一大师李叔同在《惜福》一文中提到,每个人的福报是有限的,“我们即使有十分福气,也只好享受三分,所余的可以留到以后去享受。”如果把福报用完了,以后会受苦。许多人可能觉得这是迷信,我却深信不疑。整个地球上供人类使用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们过度开采耗竭,子孙后代怎么办?
我常对家长们说,孩子仅仅有父母的爱是不够的,他们需要清新的空气、清洁的饮用水、安全的食物,如果爸爸妈妈真的爱孩子,就要把这份爱扩大到养育我们的大自然。
最近我们读书会在学习卢安克的书《是什么给我力量》,他说城里人生活在想象中,开始我觉得这句话很难理解,怎么是生活在想象中呢?后来我明白,虽然高楼大厦是真实的,山珍海味也是真实的,城里人眼睛看到的一切都是真实的,但他们没有看到事物的另一面,比如家里的垃圾每天扔掉,家里干净了,但垃圾并没有从地球上消失,只是挪了一个地方。可能几年后,我们呼吸的污浊空气、喝的污浊水,就与我们扔掉的垃圾有关。城里人穿着时尚、亮丽,可是不知道为了生产这些衣服付出的环境代价是什么。卢安克发现农村里的孩子有感觉,却没有足够的意识。比如一个孩子无故地折断树枝,或折磨一个小动物,他知道在做什么,却不能意识到给树和动物带来的痛苦。其实城里人也一样,他们知道在享受什么,比如大吃大喝,却不能意识到吃喝的背后付出的代价是什么。有的人意识到了,却又没有足够的决心和毅力去行动。
我投身于儿童教育,有做不完的事情,没有精力关注环保问题,但我知道水资源短缺、空气污染、土地沙漠化、野生动物的灭绝,只会越来越严重,人类生存的环境会越来越恶化,因为人的欲望没有止境,需求越来越多。冰箱、洗衣机、反季节蔬菜等等都是环境污染的来源,放弃这些我的生活看似简单,其实已经很富足了,打开水龙头就有自来水,打开煤气灶,就能做饭,打开热水器就能洗澡,晚上还有电灯,出门还有各种交通工具。
甘地说:“一定程度上让身体感到和谐和舒适是必要的,但超过了某个程度,就成为一种障碍而不是帮助。因此,创造出无数的需求,并加以满足的理想好似一种幻觉和陷阱。”“人的幸福真正在于知足。不知足的人,无论他占有多少,他都是欲望的奴隶。”那些把物质满足设想为终极目标的人,“即使在地球上实现了这种天堂,也不会给人类带来满足与和平”。“一个小岛国(英国)的经济帝国主义,如今正把这个世界束缚住。如果一个拥有3亿人的大国,采取同样的经济剥削方式,它将像蝗虫一样把这个世界吞食得精光。”印度当时只有3亿人,而现在的中国有13亿人。
放弃冰箱和洗衣机,三年下来,我没有计算过节省了多少电,减少了多少二氧化碳和氟利昂的排放,我坚信对自然环境有益的事情,也一定有益于自身。人和自然环境是无法分离的整体。
以前我觉得,再怎么力行环保,冰箱、洗衣机总是要用的。这三年的实践,让我改变看法,放弃冰箱,不用洗衣机,也能过上幸福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