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滨海教育明珠——天津市塘沽第一中学特色办学侧记

2011-12-25韩大勇

天津教育 2011年9期
关键词:塘沽社团体育

■本刊记者 韩大勇

写在前面的话:由于高考的存在,当前的高中教育一直饱受诟病,“灰色”、“痛苦”、“压抑”、“紧张”、“焦虑”……成为形容高中学习和生活的常见词,“素质教育在小学和初中可以搞,不可能在高中真正推行”是很多人的观点。似乎高考成了一切矛盾的根源。真的如此吗?高中教育的颜色就应该是灰色的吗?素质教育真的难以在高中真正推行吗?笔者一直坚信“好的教育永远是好的教育,它不会因考试而发生改变,也不会在考试中败下阵来”。在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的塘沽第一中学的所见所闻成为这句话的最好注脚:在这所学校里,活跃着43个学生社团;学生自办杂志《稻草人》不仅不要学校资助,而且还有盈余;为资助家境贫寒、身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学生小聪,每届的高一(10)班都继续着这场“爱心接力”……学生在各种社团活动中不仅对幸福、责任与爱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自主教育、自主管理能力,包括自主选择能力、自主决策能力及自主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参加社团活动和学校组织的各种实践活动无疑会占用很多时间,会不会影响学生的成绩?学校用一连串数据回答了这个疑问:在2009年、2010年高考成绩大幅提升的基础上,2011年高考成绩再攀新高,600分以上考生人数达到186人,“一本”上线612人,12名考生考取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但这些并不是学校现任校长于学光考虑最多的事,于校长考虑最多的是使学生“既成材又成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因为教育不仅要传播知识,更要关爱心灵、关注发展。“一定要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第一的理念,培养人格健全、志向高远的一代新人。将这一目标具体化,就是要培养道德、个性、心智、人格等均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人。”于校长的话朴实而厚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天津市教委在2011年工作计划中也明确指出:“要针对高中创新人才培养问题进行精心设计,实施高中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为学有专长的学生提供更为宽广的课堂。”塘沽第一中学已经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他们的做法有效、具有可操作性,对广大高中校具有参考和示范的价值。

“我爱我的社团,我的缤纷社团!”

天津市塘沽第一中学(以下简称塘沽一中)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始建于1946年,是一所有着65年文化积淀的历史名校。近年来,塘沽一中不仅教学成绩不断提升,而且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颇具特色和实效性的探索,曾有十多家国内媒体对塘沽一中的办学经验和特色教育进行报道,引起不小的反响。塘沽一中也成为滨海新区的一颗教育明珠,光彩夺目。

“我们学校的课外活动十分丰富。学校内有很多社团,多彩的社团活动构成了课余生活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当年,我是绿风社的一员,参与了植树、采访园林局、统计塘沽绿化情况等多次社团活动。这些活动锻炼了我的事务处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让我在进入大学以后游刃有余。”“在塘沽一中,社团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为它,我们收获了友谊,增长了自信与勇气,懂得了如何克服困难,有了一个可以释放压力的地方,学到了管理自我、管理团队的方法,培养了自己的兴趣。我虽然已经毕业,但在塘沽一中的社团里所学到的点点滴滴都将伴随我的大学,伴随我的一生。”“在母校的社团活动中我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留下过很多美好的回忆,不过总结一下,社团给我带来的最珍贵的东西有三个,其一是友谊,其二是能力,其三是自信。”“一年缤纷社团路,走得艰辛,也走得精彩,走过了泥泞与坎坷,走出了平坦与芳泽,相信塘沽一中的缤纷社团——我们学生自己的缤纷社团,在以后的很多个一年里,定会如树一般茁壮成长,开出绚烂的花,结出累累的果,留一份沉甸甸的收获,收获那五彩斑斓的记忆和闪着光的永不泯灭的希望!我爱我的社团,我的缤纷社团!”……学生在社团中磨砺、成长、收获成功的喜悦、放飞希望,社团活动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03年,于学光出任校长,他认为现代中学生个性突出,在独立思考与选择上有很强的自主性,但是有独立的意识并不等于具备独立的人格,而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个性特长和综合素质,学生社团是最好的载体。于是,塘沽一中开始整合学生活动方式,倡导以社团为载体开展学生活动。

自此,塘沽一中学生社团纷纷组建起来。从成立之初,学校就坚持“学生自主教育、主动发展”的理念,以“培养兴趣、发挥特长、锻炼能力、提高素养”为出发点。最初由学生自主创建的社团有杂志社、绿风社、文学社、校园乐队等社团。其中,由杂志社创办的《稻草人》期刊,从策划、选稿、编辑、版面设计、与印刷商联系、与赞助商联系到推广、发行等一系列的工作全部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该杂志至今已出刊多期,在全校师生中有着很强的影响力。绿风社从组织师生植树到开辟校园铝塑回收站,一直以宣传绿色、宣传环保为己任。文学社从《晨曦报》的创办到“咬文嚼字”栏目的开设,在积淀校园文化方面做出很大的贡献。校园乐队把创新作为进步的源泉,曾独创十余首曲目在全校公演。社团的活动以大家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很快就形成为一个跨越班级、开放自主的交往空间,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更成为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生社团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在校党委的引领下,学生社团得到了良性发展,不但数量逐年增多,而且结出了累累硕果。2007年,戏剧社排演的《哈姆雷特》和《追梦》分获天津市文艺展演一、二等奖;2009年,戏剧社排演的《零点行动》荣获天津市文艺展演二等奖。学生电视台制作的专题片《朋友》获得天津市文艺展演一等奖。2009年,戏剧社和杂志社被评为“天津市优秀社团”。2010年,戏剧社排演的《爱的承诺》和《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双双获得天津市文艺展演一等奖。

2009年,为进一步推进社团工作向前发展,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学校对学生社团进行了创新建设与管理。为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需求,学生社团的数量由原来的20多个增加到现在的6大类共43个;规范了社团的管理,印制了校本教材《缤纷社团》,真正使学生社团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固定了社团活动时间与地点,并为所有社团聘请了指导教师。在高一年级实践了社团“选修模式”,形成了高一年级学生人人参加社团、40多个社团每个社团都有成员的喜人局面。

社团的创新建设与管理为社团活动再次注入了活力,在每学期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中,新老社团均有不俗的表现。老社团带头示范、亮点凸显,辩论社组成校辩论队在塘沽读书节辩论赛上轻松夺冠;志愿者服务队“情暖夕阳”送温暖;街舞社元旦汇演上的表演《打破沉默》赢得掌声不断。新社团也不甘示弱,看点不断。舞蹈社、相声社、水晶合唱团在元旦汇演上均有不俗的表现,《摆手女儿家》是“韵”舞蹈团刻苦训练的成果,精彩呈现土家族的舞蹈;相声社表演的《聚焦校园》机智幽默的捧逗赢来叫好声连连。

随后,学校又推出了“塘沽一中首届社团节”,在社团节中相继开展了高二年级“我爱记诗词”大赛,“诗文接龙”、“八卦大师”等具有浓郁文学气息的饕餮盛宴,让各位选手“大快朵颐”;高一年级“享show英文”——新概念背诵大赛,从背诵到演讲再到评委老师的精彩点评,参赛选手风采尽显,场下学生受益匪浅;高一年级辩论赛,学生们展开唇枪舌战,不是战场却硝烟弥漫;高二年级毽球比赛,是三个人的较量,更是集体凝聚力的体现;“校园寻宝”大赛,智慧和速度在大赛中得到了最完美的彰显;“春到校园”摄影比赛、“缤纷社团”海报设计大赛、社团节标志口号设计大赛、“相声专场表演”都成为社团节这个乐章中华丽的音符。除了各种赛事,还有视觉上的盛宴。如:动漫社“cosplay”的经典图片、涂鸦社“我画我秀,浪漫车库”的作品展、天文社收集的“神秘太空”图片展、柠檬创意馆成员的手工作品展、心理社的“心灵栖息日”知识展以及绿风社精心准备的“绿色家园”图片展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各学生社团通过组织比赛、承办比赛、布置宣传展牌等形式,提升了自己社团在全校师生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社团节达到了展示社团风采、提升社团品位、打造精品社团的目的。

“在社团节的大舞台上,学生们在展示自我的同时,更懂得了这是为集体的荣誉而战;在比赛场上,学生们在增强竞争意识的同时,更懂得了合作的真谛;走过社团节的学生享受了不同的成果,却收获了同样的过程。在这里,过程是一种经历,而经历是一种财富,一种不能复制、不能分享的财富……”这是学校团委教师的一番感慨。

创新教育形式,把学校德育工作“点亮”

“不得不说,塘沽一中的学生不仅会学,还同样会玩儿!我们在篮球场上挥洒激情,我们在义卖活动中张扬个性,我们走进社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在高中时代留下了自己努力过的足迹。闪光的记忆挥之不去。然而,最为重要的是塘沽一中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2007届毕业生田雅媛谈到母校时满怀深情。学校应该是一个让人感到温暖的地方。塘沽一中以学生活动为载体,创新教育形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塘沽一中结合学校实际,以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创新教育形式,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实践活动,把“志愿精神”作为加强和改进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志愿服务活动的育人作用。以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和青年学生党校等活动为契机,加大宣传力度,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深入人心;以主题突出、形式新颖、特色鲜明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平台,践行“志愿精神”,让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实践者。

学校坚持把艺术教育与德育工作相结合,将艺术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帮助学生在审美的同时发现美、创造美,真正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近年来,学校每年举办金秋十月校园艺术节,在历时两个月的艺术节中,从宣传到展示,从比赛到评选,学生的才能、特长发挥得淋漓尽致,无论是现场绘画、文艺表演,还是师生辩论、体育竞技,都吸引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学校还坚持举办学生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如诗歌朗诵会、健美操大赛、合唱节等。

塘沽一中的爱心捐助活动包括“爱心义卖”和“爱心联盟”。2007年以来,学校组织了四次爱心义卖活动。每次义卖,学校都根据帮扶对象确定活动主题,精心筹划,积极宣传;每次义卖,全校师生都积极参与,挑选喜爱的义卖品,奉献爱心。四次义卖共筹到7万余元善款并全部存入了“塘沽一中爱心基金”,先后捐助了塘沽第一中心小学患病学生、塘沽“新小市民”、汶川和玉树地震灾区、贵州省旱灾区。2002年 11月,《假日100》中的一篇文章引起了学校的关注,塘沽一中两名学生化名资助家境贫寒、身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同窗小聪。经过学校多方了解,最终找到了高三(10)班的这两名女生,学校对她们的事迹进行了广泛宣传,并成立了“爱心联盟”。从2003年开始,每一届新高一(10)班都会从学长手中接过“爱心接力棒”,帮助小聪,而今接力棒已经传到了第八个高一(10)班。

塘沽一中师生还一直在帮助这样一个家庭:母亲患有心脏病,常年卧病在床;孩子患有糖尿病,而且智商低下;母子二人无经济来源,仅靠卖塑料瓶为生。从2005年至今,学校动员全校学生将空的塑料瓶收集起来,让他们卖掉。全校师生每年可以收集大约15万个塑料瓶,可捐出几千元钱。后来母子病情加重,不能及时来收瓶子,但各个班送瓶子的行动仍在继续,现在,瓶子由学校代卖,然后定期将卖瓶子的钱送到这对母子手中。

学校十分重视青年党校建设,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固定的讲师团队,每年都在高一年级精心选拔一批青年党校学员。学生们都积极踊跃地参加青年党校的学习,把它视为提升思想觉悟、提高自身素质的必经之路。青年党校通过组织专题讲座、知识竞赛、演讲、座谈、社会实践、外出参观等活动,加深学生对党的基本知识的理解,增强追随党的决心。2008年、2009年,学校先后组织百余名青年党校学员参加了清明前赴塘沽烈士陵园和大沽口炮台的徒步祭扫活动。学员们从学校出发,步行约20公里,历时两个半小时到达目的地,在敬献花圈、集体默哀后,学员们还重温了入团誓词。青年党校的徒步祭扫活动增强了学员们的爱国热情,也锻炼了学员们的毅力。学校党委也积极支持青年党校的工作,选派经验丰富、素质过硬的教师党员作为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人,为学生导航引路。2008年,学校青年党校荣获天津市优秀青年党校称号。

学校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主张让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区,去观察、去体验、去思考。学校在许多社区建立了社会实践基地,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从2007年至今,学校先后组织了以“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节能减排,共享绿色和谐家园”、“回首六十载,滨海新区与祖国共发展”、“融入新滨海,建设新滨海”等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每届高一年级的几百名学生深入到十几个社区,宣传文明风尚,开展志愿服务,举办消夏晚会,组织知识讲座。他们在实践中奉献社会、服务群众、提高素质,实践活动不仅使学生们增进了对社区的了解与认识,还增强了他们的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青年志愿者协会是塘沽一中的一个公益社团,成立于2006年3月。学校充分利用志愿服务活动这一有效途径,培养学生有爱心、懂责任。志愿者们本着服务社会、奉献他人的志愿服务精神,自觉地融入校园、融入社会,在学校内外的许多重大活动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家长会上,他们为家长指路、答疑;学校大型活动中,他们巡视、检查,一顶顶小红帽格外醒目。他们还走出校门、走进社区,帮助孤寡老人、军烈属;走入聋哑学校关爱残障学生;走入敬老院开展“情暖夕阳”慰问演出活动,给老人们送去温暖和欢乐。2008年3月,他们还成为塘沽第一支宣传义务献血的学生志愿者队伍,每个周日学校志愿者都在天津市和平区的滨江道帮血站宣传义务献血、普及健康知识,工作尽心尽力。近几年,塘沽一中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多次被评为市、区级优秀青年志愿者服务队。

小学科也能有大作为

体育算是一个小学科,很难受到重视。然而在塘沽一中,体育学科不仅不“小”,还受到特殊的待遇:体育课有优先占位权,先定位体育课,再排其他主科课;每年用于体育器材、教师培训、体育竞赛等方面的投入不低于20万元;体育教师去外地交流学访,统统“开绿灯”……这一方面来源于学校管理者对体育学科的清醒认识:“没有体育就没有健康,没有健康就不会有好成绩。对体育怎么支持都不为过”;另一方面来源于体育学科取得的成绩:全区体育学科的首席教师是塘沽一中的;获健美操、篮球国家级比赛一等奖;学生高考的体育成绩年年全优;承担的国家级体育科研课题获得一等奖;在全国公开课评比中获得特等奖;被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授予全国贯彻“两个条例”优秀学校;获得全国健美操先进学校荣誉称号;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贯彻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校体育组被评为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先进集体;校长于学光被评为全国百名体育工作优秀学校最佳校长;韩勇被评为全国奥林匹克教育先进个人……

学校始终把课堂教学放在体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继承学校优良传统的同时,不断改革创新。从2003年开始,校领导亲自挂帅,教务处、德育处、体卫处的主任参加,实施体育课程改革,增设了选项教学,希望通过选修课程的开展,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增强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使每一个学生在体育学习和活动中获得成功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不断提高,能够用科学的健康知识指导自己的锻炼,最终在一个或多个运动项目上发展形成爱好或特长,为终身体育奠定扎实的基础。

同时,学校把体卫工作纳入了学校整体规划,确立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学校现设主管体育的副校长一名,领导体育工作,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设体卫主任一名,负责学校体育课程目标的落实与完善;设体育组长一名,直接负责训练和教学工作。在校领导的支持下,从体育课程安排到课外体育活动和竞赛,学校教务处、德育处、团委等各部门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学校体育经费也逐年增加。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超前的意识,2006年,天津市体育课程改革要求实施选项教学时,塘沽一中已经有了3年的实践经验。作为经验推广,2007年学校承接了天津市高中体育新课程改革现场会,由刘福林副校长和韩勇主任做了专题发言,全体体育教师进行了课程展示,受到了市领导和全体与会人员的高度评价,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塘沽一中在体育教学中特别强调课堂常规的管理,为新课改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严格执行各项考试制度及三好班集体、三好学生评定工作,坚决按政策执行,经过常年的坚持,全校师生都认识到了体育课的重要性,无形中提高了体育学科在学校中的地位。

高中阶段,学生的课业负担不断加重,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在无形中缩短着学生的运动时间,仅靠每周的体育课是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因此,如何抓住学生有限的业余时间让他们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成为学校体育科研的重点。在几年的实践中,塘沽一中将课外体育活动作为课堂体育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田径是一项花钱最少、见效最快的运动。过去,塘沽一中喜好田径的学生很少。从2003年起,学校的春、秋两季运动会开始启用学生田径裁判员,由体育教师进行技术指导。学校培养出了一批专业水平较高的学生裁判员,并且确立了比较完善的裁委会制度,田径裁判法在学生中得到了普及,并且吸引了一大批田径爱好者。许多学生主动加入学校田径队,充实了田径队伍。许多其他学科的教师反映,很多心理出现问题、学习信心不足、面对挫折不知所措的学生从体育锻炼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了学习动力,恢复了自信。学生的变化给了各学科教师很多启示,他们纷纷为学生的成长开动脑筋。

塘沽一中的篮球运动独具特色,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积极参与其中,称得上是校园第一运动。自从2002年学校开始组织校园篮球俱乐部联赛以来,联赛已经举办了七届,组织比赛500多场,参与人次达10万以上,这样的规模在全市学校不多见。2003年至2005年,学校篮球队连续三年获得天津市高中男子篮球冠军,三次代表天津市参加全国比赛(两次全国高中联赛,一次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均获较好成绩。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学校男、女篮球队均获天津市中小学篮球联赛高中组冠军。近四年培养篮球项目国家二级运动员60余人,向大学输送 30余名篮球特长学生。学生在联赛中也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很多学生升入大学后成为学校的骨干。

健美操这项运动融入了音乐、舞蹈、形体、技巧等诸多时尚体育元素,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学校高度重视,大力推广,引进北京体育大学专业健美操人才,并配套专业形体房,以促进该运动的发展。健美操虽然在塘沽一中开展只有几年时间,却取得了许多突出的成绩,成为塘沽一中的特色体育项目之一。学校的健美操队连续几年获得天津市健美操比赛第一名。之后,校健美操队把目标定在了全国比赛上。2004年和2005年两次代表天津市参加全国总决赛,均获得二等奖。经过系统的刻苦训练,教练和队员们众志成城,终于在2007年获得了第一个全国一等奖。至2011年,学校的健美操队已经三次获得国家级比赛一等奖,四次获国家级比赛二等奖,连续多次获得天津市比赛的第一名,多名健美操运动员被输送到重点大学继续深造,这些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也大都成为学校社团骨干。

体育是个小学科,但塘沽一中的体育确有大作为。

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快乐还给学生

“太爱母校这样轻松自主的氛围了,就算最忙的高三,我们依然有午休、有周日,没有晚自习;我们依然可以很好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休息;我们依然有时间思考,思考学习中的问题,思考未来的人生规划……”已经毕业的狄梦阳在一篇回忆母校的文章中这样写道。在高三,学生居然周日不补课,也没有晚自习!没错,塘沽一中这些年一直坚持这样做。不仅如此,学校还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快乐还给学生”。

我们知道,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快乐还给学生”对学校的教学和管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塘沽一中把践行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育人模式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着眼点放到教师能力的提升与高效课堂的创建上,做到“三减少”,即减少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严格遵守市教委规定和统一安排;减少家庭作业的量;减少教辅资料,不滥订教辅资料。

新课程改变了学校只承担课程执行功能的局面,而更加强调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基础上,要深入开展校本教研,并依据校情和学情来开发实施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和特长发展的学校课程。为此,学校鼓励教师根据高中生的身心和学业发展特点,从课程结构上构思并探索设置学生自主选修课程的课改实验行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学选修课程,期望为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发展提供必要的课程支撑力。

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倡导“四让”原则,即让学生自己学,将教和学有机地统一起来,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导学案进行先学,给予学生充分的、多方面的选择权利,让学生学得主动;让学生自己说,课堂面向全体学生,尤其为“学困生”提供展示自己创造才能的空间;让学生自己问,教师对学生的提问行为提出“三不要”要求:不要为提问而提问,不要一疑就问、每疑必问,不要含糊其词。无论学生提出什么问题,教师都要给予鼓励;让学生自己练,课堂练习不是教师指令性的、一刀切的机械性作业,而是自主选择、独立设计、用心创作的作业。

自主教育育人模式的成败,关键在教师。学生对自主性的领悟,如果缺了教师得宜、得体、得法的主导是很难实现的。为了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能自觉地把握自主教育的基本精神,学校必须建立自主教育中“教”的工作原则和运作机制。学校尝试对教师提出了“三变”、“四放”、“四控制”的职责。“三变”,即变课堂教学中教的单边性为教与学共同活动的多边性;变只重教法改进为教法改革与学法指导并举;变教学知识的授受式为注重思维训练的探究式。“四放”,即放权让学生参与学校和班级的管理;放胆让学生自己组织教育互动;放心让学生自我发展个性特长,放手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四控制”,即控制讲课时间在25分钟至30分钟之间,增加学生课内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控制“直接显示结论”的教学模式,引发学生探究讨论、独立思考;控制购买教学参考资料,指导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控制必修课的课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自主选修课程学习。

学校在全面准确地把握学生身上诸要素信息的基础上,把全班所有的学生全面调动起来,构建集体共管网。班里的每个学生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既是管理体制的制定者又是执行者,人人有岗位,个个有责任,相互牵制,相互交融,相互督促,相互取长补短,使各自的能量均得以最大限度的释放。该管理模式既区别于班主任的一统天下,又区别于“放羊式”的随意操作,它是在班主任的指导和启发下学生共同参与的一种自觉、自愿、自律的管理体制,鼓励各个班在此基础上探索出各自的管理特色。

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足和开齐体育课的同时,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体育教学改革,增设选修课程,开设体育俱乐部和自主大课间活动,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师资条件开设足球、篮球、排球、毽球、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7个运动项目的选修课程,打破班级界限,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选择相应项目到新组建的选项班去上课。“自主大课间”慢慢改变每天大课间时间没有活动或集体单一活动的现状,在规定的活动区域内,各班推出各具特色的活动。通过这些改革,提高学生上体育课与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使其体验运动的乐趣,养成健身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学校在继续开设心理辅导课的同时,不断加强“心理咨询室”的硬件建设,重点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消除障碍,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对所有教师进行心理辅导培训,增强所有教师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充分挖掘各学科教育中包含的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使之相互渗透、相互促进。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使学校、班级真正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乐园。

猜你喜欢

塘沽社团体育
缤纷社团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2016体育年
K-BOT拼插社团
我们的“体育梦”
关于塘沽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文学社团简介
不攻塘沽先打天津决策是怎样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