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变”中求“变”: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基本要求

2011-12-24窦凌

理论导刊 2011年2期
关键词:不变时代特征时代化

窦凌

(江苏大学人文学院,江苏镇江212013)

“不变”中求“变”: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基本要求

窦凌

(江苏大学人文学院,江苏镇江212013)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要求对马克思主义的运用要紧密结合时代特征,不断吸收新的时代内容,使马克思主义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在中国这一特定时空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需要科学把握中国国情、中国模式、时代特征和马克思主义自身的“不变”与“变”的关系,要求我们要着眼于中国发展的实际,不断充实中国经验,在紧跟时代步伐中走自己的路,增强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在社会的动态发展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国情;中国模式;时代特征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作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首要要求。在中国这一特定时空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需要科学把握中国国情、中国模式、时代特征和马克思主义自身的“不变”与“变”的关系。

一、科学把握中国国情“不变”与“变”的关系,着眼于动态发展的实际

发展的理论才具有生命力,立足本土的理论才能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实际,就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们不断变化的基本国情相适应。

科学把握中国国情,是中国革命和建设成功的基础。毛泽东曾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1]63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都基于对当时中国国情的准确把握,从而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之所以能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在于我们党在总结了国内外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我们的基本国情有了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在相当长时期内,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不变”的,这是就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而言;同时,它又是不断“变化”的,这是相对于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言,即我国长达一百多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已经经历和正在经历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推动马克思主义向前发展,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基本国情相结合,这需要把握好中国“最大的实际”和“正在变化中的实际”。中国“最大的实际”,即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正确地分析国情,作出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14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都必须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为基础。“正在变化中的实际”,主要是我们正在面对的变化中的国情。这要求我们做到“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即“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2]13这要求我们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必须随着初级阶段实践的发展而变化。在这里,坚持中国“最大的实际”是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前提,反映“正在变化中的实际”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特性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社会剧烈变化的历史阶段,新的情况新的问题不断涌现,我们的理论、方针、政策和具体措施只有根据新的实际不断创新,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从而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

二、科学把握中国模式“不变”与“变”的关系,深化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规律性认识的理论成果,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的理论成果。

一个国家在历史上成功的发展道路往往被誉为某种发展模式。近现代世界涌现出各种发展模式,如苏联模式、瑞典模式、日本模式等,这些模式的形成都伴随着社会的巨大发展。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中国发展道路被部分国内外学者称之为“中国模式”。如果把模式看作是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独特发展方式和对过去成功经验的总结,那么中国模式是客观存在的。然而,社会发展有规律,但无固定的模式。科学对待中国模式,需要把握好其“不变”与“变”的关系。中国模式的“不变”,是指产生中国模式或者说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性认识,也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与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成功结合的规律;中国模式需要“变”的,是解决中国特定社会发展时期的特定历史任务所形成的带有时代烙印的具体经验。

20世纪以高度集中为标志的苏联模式的兴衰表明: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盲目照搬别国的模式取得成功;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模式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如果没有发展,这一模式就会因僵化而衰败。同时,历史经验还提醒人们,社会危机往往发生在取得一系列成功之后。曾执政74年、在短短几十年内创造了一个世界超级大国的苏联共产党的轰然倒台,曾连续执政71年、带领墨西哥人民创造了国家统一、政治安定和经济腾飞的墨西哥革命制度党被取代等,类似的大党、老党,接二连三地失去执政地位的事件,反映了一个普遍的现象:人们容易在巨大成就面前缺乏危机意识、失去创新热情,忽视对自身缺点的纠正,或者以曾经取得的成就来淡化失误。这种安于现状的改革“疲劳症”往往是社会动荡种子的温床,是导致执政危机的思想基础。世界发展模式和执政党的兴衰史为创造了中国模式的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树起了一座沉重的警示碑。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破除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开始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反复强调不照搬外国模式,不要被某种发展“模式”所困,要走自己的路。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我们既不把书本上的个别论断当作束缚自己手脚的教条,也不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东西看成完美无缺的模式。”[3]58-59在经历3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的情况下,党中央在十七大上告诫全党: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号召全党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4]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全党要增强危机意识:“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5]只有党和人民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克服改革“疲劳症”,时常激发改革创新的热情,不断深化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才能不断拓宽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

三、科学把握时代特征的“不变”与“变”的关系,在紧跟时代步伐中走自己的路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4]强调当今中国要发展就必须紧跟时代步伐,而要跟上时代步伐就必须把握时代特征。

时代特征的“不变”主要指时代发展的大趋势,这是时代特征的“质”的规定,具有相对稳定性。当今时代客观存在着两大历史趋势:一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一是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进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总趋势。其中,后者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这一客观趋势是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当前资本主义国家所极力抗拒的趋势。而经济全球化则是一个西方发达国家极力推行并不断加剧的趋势,它的本质是资本国际化,即“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以实现全球少数人利益为目的的资本征服整个世界的现象和过程”。[6]这是相互交织的两大趋势,也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正视的长期趋势。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西方发达国家想方设法把一切国家都纳入资本主义的统治秩序,使欠发达国家成为依附于他们的附庸。因此,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为发展中国家深化改革开放、提升国际地位提供良好机遇,同时也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安全、国家主权、制度稳定和思想文化等带来严峻挑战。

时代特征的“变”是指不断前行的时代步伐,这是世界发展的“量”的变化。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以变革、调整、创新为显著特征的时代。在世界发展大趋势不变的情况下,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总是处于剧烈的变动之中,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仍占优势,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5]世界的急剧变化向我们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我们只有在科学判断世界发展大趋势的基础上敏锐把握时代前进的脉搏,才能在时代的风云变幻和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扬长避短,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中国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环境下谋发展,需要实现“走自己的路”与“紧跟时代步伐”的统一。“走自己的路”就是强调在发展过程中始终立足本国实际,始终以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为重,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这是我们党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作出的合理选择,已经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所验证。“紧跟时代步伐”是基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科学判断。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同时也是追赶世界先进国家的过程。由于历史的原因,自20世纪苏联开始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建立在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的基础上的,使得这些国家一开始就面临着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追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重压。社会主义各国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既把资本主义作为批判的对象,又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作为追赶和超越的目标。而西方列强从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之日起,就没有停止过把这些国家纳入到它们的统治秩序之中的努力。在这种“追赶”与“演变”的竞赛中,客观上要求中国既要积极参与全球竞争,又要避免滑入资本主义统治的轨道。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并存和竞争的环境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和发展直接涉及到三个问题:一是阶级性,即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二是本土性,即坚持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三是时代性,即紧跟时代步伐。要在发展中兼顾这几个问题,要求我们的发展一方面要始终从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坚持“走自己的路”,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又要始终把中国置于世界大局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潮流之中作整体的思考,在“走自己的路”的前提下紧跟时代步伐。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参与世界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四、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不变”与“变”的关系,增强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

马克思主义以唯物辩证法作为根本理论基础和活的灵魂,是始终自觉地根植于实践的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的理论,它必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不变”,主要指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始终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即以工人阶级为代表的占人口最大多数的劳动者的立场、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唯物而历史的辩证方法。马克思主义的“变”,是指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代不同的历史课题时,所应该而且必须体现出来的时空特征。这就是众多马克思主义继承者在经历了无数曲折后所找到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早就给出的“金钥匙”,即对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7]248因此,要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同时发展马克思主义,这就要求人们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时,不仅要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同时还必须与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

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发展不可能自发地完成,而是要求无产阶级政党随着实践的发展自觉推进。列宁曾指出:我们深信马克思的理论“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党人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8]274邓小平指出:“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9]291要发挥马克思主义对不断变化着的实践的指导作用,要求我们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与时俱进”。在这里,“时”是时间的客观行进,理论的“进”则需要经过人的主观努力,这就要求无产阶级政党保持高度的理论自觉,把理论创新作为日常的重要工作来抓。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5]学习型政党的提出,是我们党把增强忧患意识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的理论体现,表明我们党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而能否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有待于一代代共产党人的理论自觉。

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一个永恒而艰巨的历史课题。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它也必然要在吸收人类新的优秀文明成果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发展。在今天,马克思主义者要站在现代科技发展的最前沿,运用当今世界最新的文明成果拓宽马克思主义的视野、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内涵,使马克思主义永葆青春活力。在中国,就是要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1]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3]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25.

[5]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9-09-28.

[6]李慎明.全球化与第三世界[J].中国社会科学.2000,(3).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D61

A

1002-7408(2011)02-0045-03

窦凌(1965-),女,广西北流人,江苏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研究。

[责任编辑:闫生金]

猜你喜欢

不变时代特征时代化
不断推动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评《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充分认识品牌时代特征 努力提高品牌创建水平
逝去的菲德尔,“不变”的哈瓦那(观察家)
全媒体时代健康类节目主持人的“变”与“不变”
美联储的“不变”与“变”
“五老”精神的内涵实质和时代特征
简析《金瓶梅》的思想及时代特征
“时代化”视角下的毛泽东思想——兼论“国际时代”与“国内时代”及其关系
论艾思奇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思想
岛礁区攻防作战的历史演变及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