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华侨华人与跨界民族区别刍议

2011-12-24黄文波

广西民族研究 2011年2期
关键词:国籍瑶族老挝

黄文波

少数民族华侨华人与跨界民族区别刍议

黄文波

少数民族华侨华人问题是一个涉及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考古学、语言学等多学科研究领域。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的研究还不多,主要是学者们对其界定尚有不同看法,有的甚至不承认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的存在。本文在确认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的基础上,简要阐述少数民族华侨华人与跨界民族的区别。

少数民族华侨华人;跨界民族;区别

近年来,华侨华人的研究已成为历史学界的显学。在华侨华人研究中,无论是侨史研究、侨乡研究、侨教研究、侨团研究、侨务政策研究及侨界精英研究等,基本上都是建立在以汉族为主体的研究之上。事实上,“华侨”是指侨居国外的中国公民,“华人”是指已经加入或者取得外国国籍的中国血统的人。华侨华人的定义不仅在政治上和法律上的界定是清楚、明确的,而且在学术界也形成了共识。至于更早期的“汉人”、“唐人”、“闽越人”、“内地民人”、“华民”、“华工”、“华人”“华商”等称谓,其内涵和“华侨”概念一样,均表示侨居国外的中国人及其保留中国文化的后裔。①值得注意的是,“华侨”“华人”一类词语是近代民族国家出现之后,即1909年《大清国籍条例》出现后,以及19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为解决双重国籍问题之后才形成的概念。

而少数民族华侨华人概念是建立在华侨华人概念的基础之上,突出少数民族的性质,即华侨华人中的少数民族群体。学术界对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的研究还不多。主要有历史和学科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历史原因。历史上的华侨华人移民东南亚者最多,他们多来自中国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一带,民族成份主要是汉人 (过去曾有人把福建西部的客家人当作少数民族,主要是因为其语言和风俗习惯与中原汉人明显不同,后来经过民族识别,确定客家人是汉族中的一个民系),而广东、福建的华侨华人研究占据了研究的绝大部分。二是学科因素。由于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在我国边疆地区,很多学者把他们当作“跨界民族”研究。要把少数民族华侨华人从跨界民族中剥离出来,有很大的难度,所以学者们少有论及。

“少数民族华侨”应是指我国汉族以外的其他55个少数民族华侨的总称。国籍法颁布之后,在国外定居谋生而保留中国国籍的中国公民,无论是什么民族,统称华侨,属于某某族应该冠以某某族华侨称谓。如旅居美国的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 (中国籍),是回族华侨;前纽约警察总局副局长莫虎先生 (美国籍),则是壮族华人。少数民族华侨的概念容易理解,只要保持中国国籍在国外定居而又具有少数民族身份的人,即为少数民族华侨。而少数民族华人的概念则相对模糊。假设原中国籍的俄罗斯族人加入了美国国籍,无论在种族、国籍、语言、文化认同、生活习惯等方面,都与传统定义的华人大相径庭,只是他或者祖先曾经居住于中国境内或者祖先曾经取得过中国籍。在这种情况下,笔者认为就要看他的国家和民族认同了。如果他认同于中国,我们可以称他为俄罗斯族华人,如果认同于其他国家 (俄罗斯、美国),则不必把华人强加于他身上。在中国,还有很多类似的跨境民族,如朝鲜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蒙古族、京族等等,他们的国外主体民族已经建立了主权国家,我们应尊重他们的选择和认同。

而跨境民族就是分别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国家里长期居住,但又保留了原来共同的某些民族特色,彼此有着同一民族认同的民族。跨界民族和跨境民族略有不同,可以说跨界民族是跨境民族的一部分。跨界民族指同一民族在相邻的两国间跨国界而居住,地理分布连成一片,民族居住地因国界划分为两部分,他们是具有不同国籍的两个民族。本文重点探讨的是跨界民族。

此外,少数民族华人概念的模糊和跨界民族的存在是有很大联系的。东南亚地区的少数民族华侨华人是历史上各个时期从中国迁移出去的,他们当中有的是少数民族华侨华人,有的属于跨界民族 (即和“华”没有直接或必然联系)。怎样才算是少数民族华侨华人,怎样才算跨界民族。笔者认为只有满足现代意义上的华侨华人概念,即主要和国籍或边界划定挂钩,才可以当作少数民族华人华侨来研究。李安山曾提出辨识少数民族华人的五条标准,即“少数民族华人的辨识较困难有两个原因,一是他们迁出时间较早,二是他们已经取得当地国籍。下面列出的五条标准有助于辨识少数民族华人:记录 (Records)、祖籍地 (Origins)、客观认同 (Objective Chinese)、迁移时间(Migration Time)和主观认同 (Subjective Chinese)。”②文章中强调了包括少数民族华人在内的华人对所在国和原居国的政治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笔者同意李先生的观点,迁移时间是其中的重要因素,而正如上文所举例,主观认同和客观认同更是核心所在。

关于少数民族华侨华人和跨界民族的区别,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第一,跨界民族包括汉族,而少数民族华侨华人则不包括汉族。例如据1995年3月1日老挝的人口普查统计,老挝全国人口为4574848人,其中贺人8900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2%。在老挝,贺人是指云南省的汉人,非云南省的汉人称为秦 (Tsin),可译为秦人,即来自广府、潮州、客家、海南等地汉族各个民系。③根据这个例子,老挝边境的贺人即是来自云南省操西南官话的汉人,但是他们是老挝国籍,在老挝属于少数族群,既不属于少数民族华侨,也不属于少数民族华人,因为其族群的形成是在中老边界划定之前,与云南汉族的语言和风俗习惯相似,但在民族成分上已成为老挝的一个族群。在其他一些国家也有类似的情况,汉族各民系在外国被称为不同的族群名称,例如汉族的客家人、疍人民系在越南被称为艾族,此外还有“明香人”、“清河人”等称谓。这些族群属于跨界民族。

第二,跨界民族的形成多是由于现代国家边界划分之后形成的。既有被动形成,也有主动形成。少数民族华侨华人以主动形成为主,被动形成为辅。历史上各个时期中国各族人民都有向外迁移,但是由于封建时代中国和邻国的藩属关系,这个“外”很难界定。直到近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建立以及边界的划定,使得本来广义上聚居的同一民族划界而居,成为跨界民族。主动性则体现在由于灾荒、战乱或者婚嫁等原因而跨界而居。而少数民族华侨应该是从清政府颁布国籍法或边界划定之后开始形成,至于少数民族华人,多数来源于少数民族华侨的后代 (加入了所在国国籍),他们迁移的脉络清晰,有中华文化认同情结。例如国外的维吾尔族华侨华人和回族华侨华人,主要来自新疆、甘肃、青海、宁夏等地,有些是因为经商原因,有些是因为朝觐原因成为华侨华人,甚至1949年马步芳余部逃到沙特阿拉伯,这些人成为少数民族华侨华人都是带有主动性。被动性则在于某些少数民族被当作难民安置于他国。

第三,跨界民族只存在于与中国接壤的邻国,而华侨华人少数民族则散居于世界各地。跨界民族有以下四种类型:一是在中国邻国是主体民族,在中国境内不是主体民族,例如越南京族 (越族)和中国京族;二是在中国邻国和中国国内都不是主体民族,例如越南的瑶族和中国的瑶族;三是中国国内是主体民族,在中国邻国不是主体民族,例如汉族和老挝贺人;四是中国国内和国外都是主体民族,例如新加坡华族和中国汉族。前面三种都是跨界民族,其特点都是与中国接壤的邻国。而华侨华人少数民族则不止存在于与中国接壤的邻国,广为分布于世界各地。少数民族华侨华人有一部分是印度支那地区的二次移民或多次移民,在近几十年来的“再移民”中,远距离迁徙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及其他西欧发达国家。在美国,约有少数民族华侨华人10万多人,其中苗族约9万人,瑶族约2万人,此外还有少量的回族和壮族。他们的祖籍地均在中国南方,近20年来,大多是以难民的身份从越南、老挝、泰国“再移民”去美国安置定居的。④

第四,以迁移时间为标准,清朝颁布国籍法之前或者国界确定之前整体迁移出去的少数民族族群,属于跨界民族;清朝颁布国籍法之后或者国界确定之后整体或零散迁移出去的少数民族,则属于少数民族华侨 (保留清朝国籍或中国国籍或双重国籍)或华人 (加入所在国籍)。清末时少数民族被“卖猪仔”或战争动乱而外迁,例如太平天国起义失败后刘永福的黑族军、黄崇英的黄旗军;白彦虎、杜文秀的回民起义;云南李文学的彝族农民起义;叶里什汉的哈萨克族不堪盛世才统治的少数民族,他们是在边界划定之后或国籍法确定之后流出国外的,这些人属于少数民族华侨华人。新加坡是一个华族占70%的国度,但是他们承认自己是华族,不承认自己是华人,而是新加坡人,所以在民族和国籍上,有些问题很复杂,主观或客观的认同成为一个重要的标准。

第五,跨界民族不一定起源于中国,少数民族华侨华人一定起源于中国。有些跨界民族不是起源于中国,例如分布于广西防城氵万尾、山心、巫头三岛的京族,这个族群不是起源于中国,他们所处的地区也是由于政治边界的变动而成为跨界民族。克木人是典型的跨界民族,在我国克木人民族成分未定,但他们是老挝的原住民族,大约在1世纪于老挝琅勃拉邦建立了拉瓦王国。而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由于国籍取舍的关系,自身或者祖先一定起源于中国。《华侨华人百科全书·历史卷》中指出:“迁徙到越南的少数民族也应当被视为越南华人的组成部分。……据考证,越南北部的侬(壮)、岱 (壮)、瑶、苗的先辈均源于中国广西。”⑤这里引出了一个问题,就是有些跨界民族同时也是少数民族华侨华人,这和我们的主旨并不矛盾。例如“我国瑶族断断续续迁往老挝,琅南塔省大克山和省城附近的山头上居住着不少瑶族。曾任琅南塔省副省长的李如广,原是勐腊县尚勇乡龙门寨的瑶人,1958年到老挝,曾以老挝访华代表团成员的身份访问我国。勐腊县勐满镇大广村国境线上的曼叭三勐寨的瑶族头人自称是广西迁来的,1958年“大跃进”时迁往老挝。1970年勐腊县有约一半的瑶族迁往老挝,有的是整个寨子搬迁。”⑥上述的就是典型的少数民族华侨华人,同时也是跨界民族。少数民族华侨华人和跨界民族,保持着密切而特有的关系。他们有着相同的民族成分、共同的血缘、语言、风俗习惯以及宗教信仰等。

第六,跨界民族强调的是“跨界毗邻而居的同一民族”,少数民族华侨华人强调的是他们所具有的在中国相对于占绝大多数的汉族而言的少数民族性,前者是居住国的一个民族,后者中的华侨则不属于跨界民族的范围之内。在内涵上,少数民族华侨华人更丰富、更广泛,它包括具有同一民族性而散居于不同国家的人,如散居在欧、美、亚洲的瑶族。⑦既然跨界民族是“跨界而居的同一民族”,那么在认同上,在对自己的国籍或国家认同的同时也对故土和祖先有认同。在婚姻问题上,例如老挝丰沙里省中老边界24号界碑老挝一侧约一公里处,有两个哈尼族寨子,这两个寨子里的人与中国一侧的哈尼族村寨有着密切的交往,互相通婚。⑧中老两国的克木人 (未识别民族)通婚现象也比较普遍,现今中国云南省尚勇乡和勐棒乡有两个克木人寨子,其中三分之一的人家与老挝的克木人通婚,尚勇乡有8户是老挝克木女子嫁过来,现已生育了孩子。⑨

第七,跨界民族同源,名称可能不同;少数民族华侨华人名称却能保持一致。通过比较研究,我们发现很多跨界民族是同源的,但是由于后来的客观原因,民族名称却不同。而少数民族华侨华人却是一致的。例如瑶族在国内称为瑶族,移居到世界各国的瑶族也称为瑶族。

第八,学术范围。“跨界民族”是民族学和社会学中的学术名称,“少数民族华侨华人”是华侨华人研究领域中的一个名称。跨境民族研究的实质是民族共同体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主要侧重于民族的历史渊源和民族迁徙问题,同时涉及到民族关系和国际关系。而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研究比跨界民族的涵盖面更加宽广,可以包含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即使这样,有些学者不承认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的存在,这是值得商榷的。

综上所述,跨界民族和少数民族华侨华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而且联系要大于区别。我们可喜地看到,研究华侨华人的学者已经开始涉足少数民族群体的研究,并且取得不了不少的成果,为推动华侨华人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注释:

①庄国土.华侨华人与中国的关系[M].20.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②李安山.少数民族华侨华人:迁移特点、辨识标准及人数统计[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3(03).

③范宏贵.老挝华侨华人剪影[J].八桂侨刊,2001(01).

④向大有.试论少数民族华侨华人问题——现状与历史的分析[J].八桂侨史,1993(03).

⑤周南京.华侨华人百科全书·历史卷[M].588.中国华侨出版社,2002年.

⑥周建新.中越中老跨国民族及其族群关系研究[M].143.民族出版社,2002年.

⑦李安山.少数民族华侨华人:迁移特点、辨识标准及人数统计[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3(03).

⑧周建新、范宏贵.中老跨国民族及其族群关系[J].民族研究,2000(05).

⑨何平.中国西南与东南亚跨境民族的形成及其族群认同[J].广西民族研究,2009(03).

Discussion o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Ethnic Minorities Overseas Chinese and Cross-National

Huang Wenbo

The issue of the Ethnic minorities overseas Chinese is a field of history,ethnology,sociology,anthropology,folklore,archeology,linguistics and other subjects of research.For a long time,there is nottoo much research on the issue of the Ethnic minorities overseas Chinese,mainly because many of the scholars still have different views on its identification,and some of them even deny its existence.Based 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Ethnic minorities overseas Chinese,the article elaborat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thnic minorities overseas Chinese and the Cross-national.

Ethnic minorities overseas Chinese;Cross-national;Difference

【作 者】黄文波,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研究生。广州,510632

C95

A

1004-454X(2011)02-0078-004

〔责任编辑:覃彩銮〕

猜你喜欢

国籍瑶族老挝
瑶族织锦
老挝肉牛输华实现突破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朝发夕至 乘着火车去老挝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英前大使申请爱尔兰国籍
韩国:放弃国籍逃兵役人数创新高
如何放弃美国国籍(答读者问)
金秀瑶族长鼓舞传承的文化生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