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采编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2011-12-23喻中山
喻中山
[关键词]广播;电视;采编人员;素质
广播电视记者编辑(导)首先需要具备新闻工作者基本的专业素质,既具备新闻敏感和社会能力,掌握采访、写作新闻报道的技巧,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等。除此之外,还要熟悉广电媒体的传播规律和节目技巧。作为一名合格的广电记者、编辑(导)还应该具备以下专业素质。
1.要掌握适用于广电采编技巧。广播电视不同于纸质媒体,有很多电子媒体独特的要求。如采访要注意拍摄和录制有意义的画面和声音,写作时要按照广电有声语言的要求,编辑时要考虑广电线性传播规律进行。另外,电视的记者、编导们还要掌握蒙太奇思维的方式,更好地發挥声音和画面的综合传播优势。具体来说,电视记者在采访时需要考虑拍摄什么样的画面,采访那些人物,对于报道中提到的一些比较抽象的或者其他不宜用形象画面来表达的内容,画面应如何处理等。只有进行这样充分的画面和声音上的考虑,才能保证后期的编辑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2.要有得体的言谈举止。广播电视采访的媒体特性给记者、编导提出了不同于其他媒体采访的要求。记者在录音机、摄像机前的表现直接“书写”着报道的最后“呈现形态”。从记录生活原生形态这一角度来讲,在所有的广播电视采访中,记者在现场的失误都是后期编辑时所无法补偿的,这也是区别于其他媒体采访的地方,必须训练和培养自己的感官参与采访,视觉、听觉、行为举止、言谈举止、待人接物、风度气质、知识素质等,所有这些都直接体现在广电媒体上,构成信息传播的一部分,影响信息的流通和现场信息的获得。
3.要具备卓越的协调合作能力。每一位广电从业人员的工作过程都离不开与其他工种的合作,最典型的是直播报道,可以说,没有集体协作就没有广播电视的直播。在各种采访类型当中,每一位从业者的工作表现都会影响其他人的工作能否顺利进行下去,不同工种之间的合作也直接决定节目的水准。例如,主持人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要照顾到给后期编辑的工作提供方便,否则将增加后期编辑的难度;摄像师在事件现场要注意及时抓拍采访记者的行为、语言和被采访对象的回答,否则采访记者的努力就会付之东流。如果每一位工作人员工作过程中都只想到自己力争出色地完成好任务而不考虑如何给别人的工作提供方便,那么最终有可能大家都无法出色地完成节目采制任务。因此,一个不善于和别人合作的人是无法胜任广播电视工作的。
4.要熟练使用技术设备的能力。作为电子媒体的广电所具备的全部优势,说到底也就是由电子摄录技术记录下的声音和画面信息形态带来的。作为广电记者、编导,必须熟练掌握自己拥有的武器——包括所有参与现场工作的录音、摄像设备,摄像机、灯光和影像设备,还有用于后期编辑。合成的线性和非线性编辑系统、调音台、特技台等。在熟练掌握使用技能的同时,最好懂得一些简单的维修常识,以备在外采访时可以随时排除一些小的机器故障,确保工作任务的完成。
5.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因素包括需要、动机、目的、态度,意志和情绪等,其中的意志和情绪对采访和报道的行为影响最为重要。意志和情绪极大地影响着记者对现场新闻价值,内隐信息的发掘与表现,也影响着记者作语言行为的自觉使用。在紧急关头和混乱的新闻现场,心理素质良好的记者更能抓住机会,抢拍抢录到珍贵的画面和声音,做出精彩的报道。广电记者经常会面临一些危险场面,如火灾、洪水、台风、瘟疫、战争等,在这种非常情况下,要求记者既要保证自己和机器设备的安全,又要沉着镇定地出现在镜头或话筒前作即时的报道,这就要求广电记者必须具备比较全面的、优良的心理素质。
6.要有全身心投入的敬业精神。广电记者由于需要采集到声音和画面,并对其进行编辑处理,因此工作量和工作难度都比文字媒体要大一些。同时由于广电媒体受众面广、社会影响力大,又容不得半点马虎和懈怠,记者和编导必须深入现场及时抓取声画素材,才能制作出优秀的节目来。目前相当多的台站都实行了24小时播出,这就使得从业人员随时都要准备投入工作,很多时候没有上班下班之说,按照“播出无小事”的工作原则,只要有工作需要或播出任务,任何工作人员都要随叫随到,甚至主动到岗。因此,只有具备完全投入的热情和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的工作人员、才能够把这项工作做好,记者和编导自然不能例外。
7.要有强健的体魄。广电采访的亲历性对记者的身体提出了特殊要求。突发事件中记者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战争与灾难、危机与惊险都是记者必须要经历的考验。为记录一些事件的过程,广电记者还必须具备“耐久性”,即长时间的等候和坚持。所有这一切都是以记者的强健体魄为前提的。有的体育记者为拍摄一场足球比赛,需要扛着摄像机在赛场上跑两个小时;有的新闻记者为了采访野外科考新发现,需要背着沉重的设备跟科考队员一起爬山过河;有的纪录片编导为了拍摄海市蜃楼的奇观,每天一大早就等待在海边,一等就是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这些高强度工作,没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是难以完成的。□ (编辑/李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