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主创新 重点跨越 支撑发展 引领未来 用科技创新支撑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011-12-23赵敏

活力 2011年18期
关键词:行动计划高新技术科技成果

赵敏

“十一五”期间,我省科技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坚强领导下,以建设创新型龙江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冲击,推进“高新科技产业集中开发区”和“科教人才强省富省工程”建设,实施“技术创新八大行动计划”,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止滑上扬,在全国排序中画出一个“微笑曲线”,2010年开始回升至第12位,科技在“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方面发挥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一、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新突破,支撑产业经济振兴和长远发展

我省科技工作围绕全省经济建设大局,通过实施产业技术创新行动计划,突破了一批关系产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开发了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品,在三峡工程、载人航天、北京奥运等国家及省级重大工程中,取得了一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创新成果。共获得国家级奖励91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73项(特等奖4项),国家自然科学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6项。共评出省级特等奖3项、一等奖115项、二等奖580项、三等奖727项。专利申请量由2006年的6 535项提高到2010年的10 296项,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大幅提升。

大庆油田实现了4 000万吨原油持续稳产技术保障,一举摘得2010年国家唯一通用类科技进步特等奖。一重集团“核电站超大型铸锻件关键技术开发”项目的研制成功,打破了国外对我国的技术封锁,为核电装备产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2010年,我省有14个项目列入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计划,争取到资金支持7 072万元;与西伯利亚分院签署“联合研究院”的意向书,并在合作共建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与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签订科技合作协议并建立有效合作机制;中船703研究所、省农科院和哈尔滨市国际技术转移服务中心被科技部授予“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称号。

二、重大科技项目组织实现新突破,科技支撑产业大项目建设的能力不断增强

2008年以来,我省科技投入实现了“由支持项目向支持方向、由支持专家向支持团队、由支持企业向支持产业”的三个转变,共组织谋划省级重大科技项目139项,投入资金3.37亿元。新设立了科技重大新产品专项,每年择优支持10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研发,每项的支持强度高达500万元,仅2009年重大科技新产品项目引导社会投入比例就达1:18,充分发挥了科技投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十一五”期间,共承接国家各类科技项目达3 611项,获资金37.71亿元;尤其是2008年9月我省与科技部建立了部省会商机制以来,共获国家项目资金近20亿元;2010年获得项目、资金分别是2006年的1.71倍和4.22倍。哈尔滨市的光学电流互感器、DA5新型汽车发动机等创新项目为产业结构调整奠定了坚实基础;齐齐哈尔市的“时速160~200公里高速货车转向架及其配套系列货车”等一批项目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黑河市通过实施“多晶硅材料研发与应用”重大科技项目,使年产5 000吨多晶硅产业成为可能;牡丹江市全力推进生物产业集群化发展,培育5家超亿元生物医药企业,生物医药产业同比增长60%。

三、科技成果转化实现新突破,努力将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十一五”期间,全省科技成果登记由2006年的997项提高到2010年的 1 453项,增长45.7%,应用成果转化率达81.9%,共认定登记技术合同1 633项,成交金额51.8亿元,是“十五”期末的3.2倍。通过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行动计划,优选了109项高新技术成果进行重点推广和示范,加速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变。哈工大“高效燃煤烟气污染控制技术转化”项目实现了2 000万元的经济效益和减排二氧化硫2 000吨以上的环境效益;东北林业大学“高效膨胀阻燃剂”在佳木斯沃尔德电缆厂完成中试生产,实现年销售收入8 000万元,利税1 000万元;鸡西市“科技创新——让鸡西更美好”科技展取得良好的成果推介成效;东宁县生产力促进中心联合黑龙江大学将黑木耳种植技术转移到西藏,受到科技部和西藏自治区科技部门的高度评价。

2009年以来,围绕安全、健康、环保和富民等五个民生领域,我省组织实施了“五加生化胶囊”、“松花江流域地区农村非点源污染控制与饮水安全”等107项关键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使科技成果更多地惠及民生。支持哈尔滨市进入国家科技部“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示范试点城市,仅第十一届冰雪大世界应用LED照明就为景区整体节电约50%以上;设立科技富民强县专项经费600万元,组织林甸等26个县(市、区)实施了32项科技富民强县项目,引进新品种115个,建立农业生产基地292个,带动67万农民依靠科技致富,新增就业13万人;拜泉县兴胜村组织实施了15项科技帮建项目,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15 000元,比帮建前增长25%。

四、产学研合作实现新突破,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成效凸显

通过实施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行动计划,共组建14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大豆、乳业和马铃薯为国家级联盟),成员单位达到383家,省内外229家企业、79家高校、73家科研院所,签约合同金额110亿元,形成了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有效结合机制。我省开展了科技人员深入基层、服务企业活动,240家高校院所的1 153名科技人员深入353家企业,推介成果432项,达成合作意向196项,了解企业技术需求396项,落实需求139项,建立了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等7家企业院士工作站。

通过实施创新型企业建设行动计划,全省87个各类科技园区共孵化毕业610家科技型企业,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79家、创新型试点和培育企业307家、高新技术产品797个。齐重数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等55家企业分别入选省首批专利优势试点企业和专利优势培育企业;哈尔滨国力电器有限公司等在创新基金的支持下迅速成长壮大,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鹤岗市主动服务企业发展,实施了高新技术企业“三级培育工程”,对两户高新技术企业给予重奖。

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科技全面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

实施科技园区提档升级行动计划,加快推进“高新科技产业集中开发区”和“一带两区四基地”建设,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由“十五”末期的1 301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 941亿元,高新技术产值年均增长24.3%,成为我省最具活力的新經济增长极。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建设成效卓著,一年内成功签约47个研发和产业项目;大庆高新区成为东北地区唯一的国家级创新型试点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跃升至全国第9位;齐齐哈尔高新区配套能力不断加强,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哈大齐”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战略布局提前完成,成为我省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区,2010年,实现高新技术产值3 440.33亿元:占全省高新技术产值87.29%。继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之后,哈尔滨理工大学科技园和东北石油大学科技园被批准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六、科技平台建设实现新突破,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提供强有力的服务支撑

实施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行动计划,确定了10个行业工程技术研究院的组建方案,建立了31家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有效地提升了我省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支撑能力。创办了省科技创新创业共享服务平台,集聚科技服务资源的能力不断增强,加盟服务单位和入网可对外提供共享服务大中型仪器设备不断增加,“科技114”语音服务达到28万人次,牡丹江、七台河、佳木斯分别实现与省平台的对接和开放共享。大庆市在全省率先组建了“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并成为东北地区唯一一家地市级“中国创新驿站基层站点”。双鸭山市与山西煤化所签订了黑龙江省煤化工产业技术服务平台共建协议;大兴安岭地区整合科技资源,积极推进蓝莓等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

过去的五年,是我省科技工作蓬勃发展、硕果累累的五年。“十二五”时期,我省科技进步工作将继续紧紧围绕省委建设“八大经济区”和实施“十大工程”的战略部署,创新、改革、合作,以建设哈尔滨科技创新城为重点,加快推进“高新科技产业集中开发区”建设;以实施“技术创新八大行动计划”为任务,加快推进“科教人才强省富省工程”;以发展十大重点产业为中心,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并实现产业化。到2015年,力争在科技创新体系、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科技成果产业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等五个方面实现新跨越,依靠科技支撑引领我省经济发展步入科学发展、创新驱动的轨道,使龙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编辑/惠霞)

猜你喜欢

行动计划高新技术科技成果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筹划研究
着力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认定
线上平台解决“转化难”
教育部:拟支持20所高校开展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
教育部:拟支持20所高校开展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
贵州省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增长40%
全省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1.6%
福建省:出台新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