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意义
2011-12-23杨雯
杨雯
[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
一、农业循环经济理论基础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資源、维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实行农业技术革新,以生产足够的食物和纤维,来满足当代人及后代人对农产品的需求,促进农业的全面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对后代人及其他复合系统需求构成危害。它不仅要求农业生态潜力的持续,而且要求所提供的基础产品(农产品)和产出服务(环境服务)的持续。
(二)生态控制论理论
生态控制论是在生物控制论、智能控制论、经济控制论和社会控制论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调控理论。这是一门研究生态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变换、处理过程和调节控制规律的科学,主要包括循环再生理论、相生相克理论和自我调节理论。
(三)农业区域系统观理论
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带有全局性、长远性和综合性的问题,必须采取系统理论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即区域系统观理论分析方法。农业区域大系统是由若干个子系统结合而成的整体,但其性能不等于各个子系统特性的简单相加。大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必须同时研究其他子系统与农业循环经济系统的制约关系,因为农业循环经济系统之外的其他子系统都是该系统的环境,所以不能将其作为孤立事件处理,必须将该系统及其环境作为整体研究。与此同时,要因时因地制宜,避开可能风险,协调关键因素,综合利用农业自然资源。
(四)环境承载力理论
环境承载力理论是以某一区域整体环境(包括土壤、大气、水等)为对象,研究环境的整体特征,从中确定一定时期内区域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支持能力的阈值。农业环境承载力是农业环境系统结构特征反映,在一定时期内,农业环境系统在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等交换过程中,其结构和功能保持相对稳定,不会发生质的变化。由于构建农业循环经济系统而使农业环境承载力的质与量发生变动,将使人类的农业经济活动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虽然农业环境承载力具有变动性,但这种变动性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由人类活动加以控制。人们在构建农业循环经济系统时,可以通过明智的、有目的技术措施,在一定限度范围内改变农业环境系统的结构,增强环境承载力。
(五)循环经济理论
循环经济 (circular Economy)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运用生态学规律指导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把清洁生产、资源及其废弃物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以“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循环(Recycle)”的3R原则和减少废物优先的原则成为经济活动的准则,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达到污染低排放或零排放,是对传统经济高投入、高产出、高排放、高污染、低效率线性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循环经济的根本口的就是保护日益稀缺的环境资源、提高环境资源的配置效率。
二、农业循环经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理论意义
首先,农业循环的研究是以生态学为基础的,生态学是农业循环研究中最重要的支撑学科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一门科学。而农业循环是要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三赢”因此,农业循环的发展能够扩大生态学的内涵,这对我国今后生态农业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其次,农业循环的实践深化了经济学中的“规模经济”和“结构效应”理论,通过企业小循环和产业链延长获得经济效率产业链增值,这也是农业循环对经济学理论的贯彻。再次,农业循环的生产活动要求不超过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在生态环境阈限内进行农业生产,因此,农业循环的研究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环境容量理论的思想内涵。
(二)实践意义
第一,有助于不断的提高黑龙江省的生态效率,保护资源、保护环境。发展农业循环,能够提高农业生态效率,优化农业投入结构,进一步保护耕地等自然资源,扼制掠夺性经营;发展农业循环是按照循环经济的再循环原则对农业和农村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向实行综合治理,对农村土、水、种、肥、药、电、油、柴、粮等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统筹考虑,深度利用农村种、养业产生的废弃物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城市工业及乡镇企业产生的废弃物,化害为利,变废为宝,使农村的生活环境得到改善。
第二,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以我国农业大省黑龙江省为例,2010年黑龙江省农业劳动力943.3万人,其中剩余劳动力446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8%,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是黑龙江省农村经济不能快速发展的原因,发展农业循环,可以有效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农业循环经济要求产业化的农业生产,形成一个良性运转的“产业链”或“产业网”,这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人才资源配置效率,增加了农业就业机会。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还扩大了劳动密集型的园艺、畜牧、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的规模,可以吸纳更多农村劳动力就业。
第三,发展农业循环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实现小康社会的需要。积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新农村。发展农业循环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对于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另外,农业生产产生大量废弃物,通过农业循环发展模式的启动,可以有效的改进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这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标准是一致的,也有利于推动小康社会的实现。
第四,为决策机构和有关部门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农业循环的发展问题是事关我国农业发展的前景和水平的整体提升,以及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通过对发展农业循环的模式选择研究,我们将为各级政府部门提供实施宏观农业对策、建议提供某种程度的参考,从而在根本上提高我国农业产品的竞争力的同时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
面对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经济、环境发展不平衡状况,如何采取有效手段解决农业快速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又不会破坏农村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当前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因此,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构建有地方特色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成为最为现实有效的应对策略。□
(编辑/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