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洞庭湖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研究

2011-12-22陈国生赵晓军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洞庭湖指标体系区域

□陈国生 赵晓军

湖南社会科学2011/5

洞庭湖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研究

□陈国生 赵晓军

从洞庭湖区域农业生产现状来看,需从农业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和生产等四个方面构建共计15个二级指标的评价体系,用以评价其可持续发展水平。结果显示,洞庭湖区域存在耕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农业水利设施不足、农业科技队伍不稳定等主要限制因子,须以开发整理土地、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加快农技服务体系建设和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等为核心内容,构建洞庭湖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农业可持续发展 指标体系 构建与评价 洞庭湖区域

鉴于农业发展对资源、环境、生态的依赖性,农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将直接反映资源、环境和生态的可持续程度。因此,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特别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甚至已经被提到了整个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优先领域的高度。

尽管农业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提出的时间并不长,但是自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21世纪议程》以来,国内外的研究一直都非常活跃,来自各个学科背景的专家学者们构筑了一系列指标评价体系及模型,来衡量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学者统计,截至1997年,国内外关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已达300多种之多。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也不下数十种。其中较具有代表性的有Gustavson基于PSR概念构建的农业可持续性评价指标[1]、Stevenson·M等提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2],中国农业部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3]、林卿等提出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指标体系[4]。然而,国内有关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尤其是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还没有完整的指标评价体系。基于此,本文选取洞庭湖区域的农业发展为案例,在根据选用的评价指标对案例地区进行系统评价之后,根据该地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设计相应的对策,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适合案例区域的发展模式,这对于案例地区和与案例地区类似区域的农业发展具有相当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指标选取和分析

(一)指标构建的基本原则

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类似,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核心诉求在于定量评价整个农业生产过程。因此,该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需要遵循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类似的综合性等基本特征。[5]在了解该指标体系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共同点的时候我们也不能忽视农业生产和发展所具有的阶段性、地域性等特质,因此,在指标构建过程中,我们还需要秉持用于评价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应该具有相当程度的动态性原则。

(二)评价指标构建

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所涉及的范围上文

赵晓军,湖南工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湖南衡阳,421008。已有所阐述,然而,在指标体系的具体构建过程中,又不能够将其所包括的各个领域的统计指标简单的罗列、集合和叠加处理,而是根据其具体的特征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根据人类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本文将从农业经济、农业生产、农业社会、农业资源与环境等四大系统构建指标评价体系。参照上文基本原则,在国内外有关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评价体系相关研究成果的支持下,文章选择4个大方面共计15个具体评价指标。具体数据如下表1所示。

表1 洞庭湖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三)确定权重

指标权重的赋值方法很多,其中用的比较多的有回归系数法、主成分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和层次分析法等。[4]本研究主要采用专家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法来确定上述15个指标的具体权重。通过专家对上述指标体系逐项打分,准确描述各个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而用层次分析法完成指标权重的确定工作,具体数据如下表2所示:

表2 洞庭湖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权重

(四)数据分析

根据各指标的计算方法,通过查阅《湖南省统计年鉴》(2002-2010),得出各项指标的基础数据,并对各项指标的基础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所得标准值如下表3所示。

表3 标准化后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数据

(五)可持续综合评价

在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领域,用得比较多的是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这些综合评价方法对指标的合成方法是加法合成法或乘法合成法。公式分别是:

其中X为被评价事物得到的综合评价值;wi为各评价指标的权数;xi为无量纲化后的指标值;n为评价指标的个数。将表3提供的标准化数值代入上述公式得出洞庭湖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数值,如下表4所示:

表4 洞庭湖区域农业可持续评价结果

(六)评价结果分析

从上表4,不难发现,尽管近年来洞庭湖区域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水平基本处于稳中有升的状态,农业可持续指数由2001年的0.4612增加到2009年的0.5622;但是总体水平并不高,且发展并不平稳,其中2004年和2007年有短暂降低。农业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总体呈现下降趋势,X14和X15指标的测量数据一直处于相对低位,无疑会对洞庭湖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能力自2001年以来均处在相对高位,且一直以来都呈现平稳增长的态势。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从大的方面看,基本呈增加态势,但是,其绝对量并不大,直到2009年也只达到了0.5768。总体而言,洞庭湖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面是不错的,各个层面的数据呈现出的大致是增长趋势;然而,在看到大趋势表现为增长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洞庭湖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总体水平并不高,即便是到了2009年,洞庭湖区域的可持续指数也仅仅达到0.5914。鉴于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初步结论,尽管近年来洞庭湖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数呈现出逐年增加的态势,但是其农业发展总体水平仍然偏低,并没有达到良性的可持续状态,且发展态势仍有反复,缺乏稳定性。

二、洞庭湖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构建

对于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学者们从不同的学科背景出发,基于不同的理论体系提出了各有千秋的看法。其中,张壬午等学者集中讨论了吉林省德惠市的种养加产业化生态农业模式[6],沈思保等学者总结了江苏省海安县“五化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地域模式[7],李福龙等学者通过对全国各地农业产业化模式进行比较之后对农业产业化模式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划分[8],谢强等人总结了区域可持续发展应该分别以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资源综合为基础分为自然、人文和综合等三种资源导向模式。[9]基于上述研究成果,结合洞庭湖区域农业发展现状,洞庭湖区域农业发展模式可以总结为“以工促农,科技兴农,商贸强农”等十二个字,其核心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科技兴农——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整理土地,改良土壤性质

洞庭湖区域内农田大都存在着诸如土壤肥力不均等一系列问题。我们可以采用诸如有机肥的推广使用、农作物秸秆还田等现代农业科技手段,并以科技手段为指导,强化农地水利设施建设等治理措施。与此同时,对存在水土流失的地区视其具体情况分别施行有效的水土治理措施以改善固土植物的生长条件,同时多种植被共同种植的方法,强化水土流失区的生物多样性。

(二)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建立农业生产技术保障体系,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

具体表现为以增强防灾、抗灾和减灾能力为建设原则,以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实施手段,不断改善农业的基础生产条件。在适度调整“粮经饲”比例的同时,还需要突出区域化布局,在各村、镇形成“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此外,在位于洞庭湖区域的高产田也因为农用化肥的大量施用而出现板结化等不良情况,鉴于此种情况应鼓励农户多施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以达到优化农地质量的目的。

(三)着力推广“科技特派员+基地+农户+公司”的基本模式

发挥示范效应,充分鼓励和支持科技特派员利用技术优势,为农民提供周到、便捷的服务,并倡导以科技人员、农户与公司结成利益共同体,各取所长,从而满足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需要。

(四)大力发展洞庭湖区域的观光生态旅游,大力发展观光生态农业,促进生态农业的持续发展

以农业生态旅游基本理论为指导,各地根据自身条件,扎实推进旅游观光农业发展,充分利用洞庭湖区域现有的现代农业和乡镇建设的成果,积极创新旅游观光农业发展模式,推进农村旅游示范点建设,拓展农业旅游市场空间,提升农业旅游品质,从而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1]Gustavson KR,LonerganSC,RuitenbeekHJ.Selection and modeling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dicators:a case study of the Fraser river basin British Columbia.Ecological Economics,1999,28:117 -132.

[2]Stevenson M,Lee H.Indicators of sustainability as a tool i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Partitioning scientific and Participatory Process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World Ecology,2001,8:57-65.

[3]张忠根、应风其:《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估理论方法与应用》,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版。

[4]林卿等:《可持续农业经济发展论》,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24-25页。

[5]刘月珍:《可持续农业及其评价指标体系》,《农业经济》1998年第12期。

[6]张壬午等:《种养加产业化生态农业模式——以吉林省德惠市为例》,《农业环境与发展》1998年第4期。

[7]沈思保等:《较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地域模式研究——以江苏省海安县为例》,《地理研究》2000年第2期。

[8]李福龙、刘光辉:《农业产业化——中国农业的第二次飞跃》,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年。

[9]谢强、王红亚:《试论区域持续发展中的资源导向模式》,《地理科学进展》2000年第1期。

F120.3

A

1009-5675(2011)05-128-03

陈国生,湖南工学院旅游规划与设计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湖南衡阳,421008;长江师范学院旅游研究中心,重庆涪陵,408100;

责任编辑:志国

猜你喜欢

洞庭湖指标体系区域
洞庭湖
轻松松聊汉语 洞庭湖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好一个洞庭湖
分区域
洞庭湖的麋鹿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区域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