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防震减灾事业中的能力建设

2011-12-20杜娟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年23期
关键词: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政府职能

杜娟

摘要:分析了防震减灾工作中能力建设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在学习、实践、创新方面加强能力建设,为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更好地发回政府职能。

关键词: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政府职能

0引言

面对新世纪的新形势和新任务,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对各级领导干部的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目标。做为从事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事业的防震减灾工作者来说,这种能力建设既为新时期发展防震减灾事业带来了新的契机、提供了新的舞台、拓展了的新空间,也对广大防震减灾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任务和新的课题。

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国内外一系列大震巨灾,地震灾害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冲击日益加剧,防震减灾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人心。因此,全面提升防震减灾综合能力,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有效增强全社会防御地震灾害的能力。地震部门必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靠科技、依靠法制、依靠全社会力量,坚持科学防震减灾,依法防震减灾,全力防震减灾,不断通过能力提升,提高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及可持续性。

1加强防震减灾能力建设的必要性

防震減灾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事关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事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因此防震减灾工作是建设和谐社会,保障社会和城市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2010年国务院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指出,要进一步认清当前震情形势的复杂严峻性,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性,我国防震减灾体系的薄弱性,防震减灾能力建设的系统性,进一步督促我们全面提升能力建设。我们必须把握新形势,认真落实新要求,科学谋划防震减灾工作。

从汶川、玉树大地震的经验来看,地震灾害对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冲击日益加剧,对社会的影响更加广泛。破坏性地震在造成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还极易扰乱社会生产生活秩序,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危机公共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环境。防震减灾工作面对的局面更加复杂,面对的领域更加广泛,因此,我们必须加强能力建设,切实提高应对全社会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地震安全要求的能力,提升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从市县地震部门来讲要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提升服务决策能力,为政府科学决策,部署工作献计献策;提升部门协作能力,健全平时协作机制和震时联动机制,共同做好各项工作;提升动员社会能力,有效开展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增强防震减灾的群众基础,提高全面履行法定职责能力,依法规范有效开展工作,推进社会管理法制化。通过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使监测预报工作基础更加扎实,不断增强地震灾害综合防御能力,稳步提高地震应急救援能力。通过脚踏实地的有效工作,为构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满足全社会地震安全需求,各方力量积极参与的防震减灾新格局做出积极努力。

2加强防震减灾能力建设是自身发展的必然

面对防震减灾工作的新形势和新任务,防震减灾工作者要适应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新需求,不断通过知识更新,全面提升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创新能力,提高执行力,努力工作、恪尽职守,以提高能力作为奋斗的阶梯,以提升素质实现可持续发展。

2.1狠抓学习,不断在学习中提升能力

作为防震减灾工作者,不仅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更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学习防震减灾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是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学习,不断提升依法行政的能力、社会工作能力、应急救援的能力、服务大局的能力、履职为民的能力,为实现防震减灾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作出贡献。

2.2注重实践,不断在实践中提升能力

实践是对学习成果的运用与检验。要勇于实践,不断用实践来衡量和检验学习成果。要善于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总结教训,获取“真知”,推动能力的不断提升。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身处高原地区的黄南州防震减灾事业与其他地区相比,存在很大差距,而这种不平衡将会长期存在。因此,我们解决防震减灾问题的基础与条件与先进地区甚至邻近地区不尽相同,必须在防震减灾工作的具体实际中注重因时因地制宜,分类分区规划,分步实施,在追赶先进地区的过程中不盲目攀比,而是要合理定位,使事业发展尽量符合客观规律,以期达到平衡推进的目的,根据国家和全省的规划部署,按照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打好基础,做好基本功。特别要注重有利于广大干部职工形成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奋发有为的工作氛围,并创造有利于推进防震减灾工作发展的良好工作条件,把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都发挥出来,鼓舞和激励广大干部职工增强攻坚克难的信心和决心,历尽作为。对于工作任务,要结合实际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措施,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所谓“厚积而薄发”,只有夯实基础,措施给力,才能抓住机遇,战胜挑战,实现青海省防震减灾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2.3勇于创新,不断在创新中提升能力

坚持开拓创新,在转变政府职能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中争取地位,提升防震减灾部门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社会功能,提高参与社会管理的能力,探索建立多样化的防震减灾服务机构,找准推动工作的切入点,实现防震减灾事业可持续发展。不断创新工作方法,重视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三网一员”及县、乡、镇志愿者的作用,探索并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符合自身特点的组织架构,探索并建立社会化、开放式的运行机制,建立以地震管理部门和专业救灾队伍为骨干、志愿者队伍为基础、广大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防震减灾社会动员机制,初步形成全社会共同抵御地震灾害的局面。

3加强能力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防震减灾事业面临的新形势,既有震情形势的严峻挑战,也有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更有发展的大好机遇。因此,要科学把握时代要求和事业发展进程,创新发展理念,丰富发展思路,完善工作措施,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快发展步伐,破解发展难题,实现新的发展。

3.1主动参与,当好党和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助手

在社会管理方面,继续贯彻落实国家防震减灾工作的发展战略、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推进社会的防震减灾事务;通过依法行政,建立科学机制,规范整个社会参与防震减灾工作的行为;加强地震应急体系建设,有效应对地震突发事件;加强抗震设防的管理,有效进行地震灾害预测和预防;加强地震监测预报的研究,对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重点危险区做为震情跟踪工作。

在公共服务方面,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有效手段,推行政务公开,积极为社会公众提供震情、灾情信息服务;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提高整个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充分利用先进的科技成果,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好服务工作;推进地震灾害救助的社会保障体系,减轻地震发生后各级政府和灾区人民的经济负担,转变职能,拓展工作内容,提高服务水平,为党和政府做好参谋助手。

3.2确立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目标

作为防震减灾的主管部门,必须全面提升防震减灾综合能力,保持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此,应认真分析地震部门或者说地震系统在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市县地震部门在防震减灾工作体系建设中到底处于什么地位,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这主要取决于以下2个因素:一是由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防震减灾工作要面向社会,面向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二是地震部门所能承担的任务。按照国务院和各级政府赋予的职责和职能,结合本部门的技术力量、人才状况、工作手段、工作重点和工作目标,把防震减灾工作目标融入到地方“十二五”社会经济规划和长远规划中。认真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局,把握不同阶段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规律,站在时代前列,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有所作为。

3.3要善于认识机遇、抓住机遇和用好机遇

目前防震减灾事业正处于良好的发展机遇期,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大环境看,我国正致力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富足。

4 结 语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逐步实现,人们在注重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同时,更加需要一个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和安全的生活空间。防震减灾工作的目的就是通过提升综合能力,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轻地震灾害损失,充分发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作用。

猜你喜欢

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政府职能
事业单位激励机制分析与思考
我国校园防灾减灾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的河北方案
关于新形势下提高组工干部能力的思考
浅析如何做好民生检察服务热线工作
延安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职能探析
社会组织能力建设的总体方向与具体路径
审计人员职业发展与能力建设探析
我国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问题分析
常州市钟楼区楼宇经济发展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