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产业结构及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2011-12-20张旭亮宁越敏
张旭亮,宁越敏
(1.华东师范大学 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上海 200062;2.义乌工商学院 创意发展研究所,浙江 义乌 322000)
●浙江经济
义乌市产业结构及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张旭亮1,2,宁越敏1
(1.华东师范大学 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上海 200062;2.义乌工商学院 创意发展研究所,浙江 义乌 322000)
2010年义乌市面临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总部经济发展战略等诸多省及国家层面的宏观经济改革和发展战略,这些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施离不开对产业结构的深入分析。首先,对义乌市三产发展演化及制造业产业的支柱产业进行了分析;其次,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义乌三产和各行业进行了分析,得出它们的份额分量、偏离结构分量和竞争力分量。
义乌;产业结构;偏离份额
义乌市位于浙江省中部,为金华市下属的县级市。改革开放以来,义乌市以小商品流通为载体,逐渐推进市场化、带动工业化、催生城市化、演进国际化,从一个浙江中部贫穷落后的农业小县逐渐发展成全球最大的日用商品交易中心和势力雄厚的全国经济百强县。义乌发展创造了奇迹,同时也给经典的区域产业发展理论留下不解之谜。义乌产业发展路径是怎样的?有何特殊的发展轨迹?在实施各项城市试点项目时应了解各行业发展到何种程度?这些都是本文亟需探索的问题。义乌产业结构的变动与义乌政府提出的城市发展战略息息相关。改革开放后义乌就逐步走上了小商品交易的城镇发展道路,1982年正式创建义乌小商品市场,该阶段市场的特点为摊位数量少、成交额低、辐射范围小的区域小商品集散地。1984年义乌县政府明确提出了 “兴商建县”的发展战略,放宽了市场经营户和企业办厂的审批政策,简化了登记手续。义乌全县掀起了经商办厂的热潮,但经商意识明显胜于办厂,使得该阶段义乌县二、三产业急剧上升,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快于第二产业。
一、义乌市产业结构分析
(一)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特征
从图 1可以看出,义乌从 1978—2009年的产业结构总体演变具有一般城市演化所没有的历程。总体演变特征为,第一产业持续下滑,但第二、三产业却表现为不断交织起伏、互为消长的产业结构变化特征。义乌第二、三产业交织的时间节点出现在 1987年、1997年和 2005年这三年,三次产业结构经历五次变化,即 1978—1987年间的一、二、三,1987—1989年间为一、三、二,1989—1997年间为三、二、一,1997—2005年为二、三、一,2005年至今又为三、二、一的结构。义乌产业结构经历了两次三、二、一的发展情况,这与一般城市产业结构变动明显不同。究其原因,发现
图1 1978—2009年义乌市产业结构演变
看到兴商建县战略的明显效果,1985年义乌县政府又加大投入建设中国小商品城第三代市场。其后经过多次扩建直至 1990年底,第三代市场已经建成,市场规模初步形成,效益也日渐显现,市场成交额首次突破 10亿元大关[1]。“兴商建县”的城镇战略使该阶段义乌第三产业发展速度高于第二产业的发展,在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上也明显高过第二产业。义乌的市场发展虽是政府主导规划,但其运行机制仍然是靠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来运营,所以在商贸交易中如何降低交易成本、规避风险一直是各商家考虑的因素,如降低原材料成本、交通运输成本、信息延误或不对称,建立更便捷、更灵活、互动性更强的上游产业链是各商户和政府都意识到所必须要面临的问题。所以,1993年义乌市又创新性提出“以商促工,贸工联动”的城镇发展战略,并积极积累人才和资金优势,引导过剩的商业资本转向产业领域。结合义乌本地市场效应形成的强大规模效应的比较优势,发展与市场关联度高的产业,形成了市场带动工业、工业支撑市场的贸工互动机制。所以从 1993年开始义乌三产增加值比重相对二产开始逐渐降低,直至 1997年三产增加值比重又低于二产。这就出现了义乌产业结构与经典的城市产业结构演化规律所不同的发展路径。
(二)制造业产业分析
义乌市是国际知名的商贸性城市,以是全球最大的日常生活用品的交易集散中心。加之在“以商促工,贸工联动”的城市发展战略下其相应的制造业产业自然偏重轻工业,重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则很轻。这可以从表 1的数据来证明,如对 2008年义乌市制造业各产业总产值 (按当年价)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进行排序。发现义乌市制造业产业以纺织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造业、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业、化学工业、金属制品业等为主,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的比重相对很轻。这说明义乌制造业产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单位产品的产值也相对较低。总体工业产业结构偏轻,是制约义乌经济持续增长的瓶颈。这就是为什么在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过后浙江省诸多经济强县的经济增长高达 20-30%,义乌市虽然也显现出萧条之后的繁荣兴旺,但 2010年上半年义乌市的地方生产总值增幅仅 12.0%左右。
表1 2008年义乌制造业各产业总产值比重 (按当年价)
二、义乌市产业的偏离份额分析
考虑到以上产业结构分析主要是从静态的角度反映产业发展情况,无法体现义乌产业结构的动态变化和自身优势及劣势。所以,还需进行动态的、具有比较性的视角来进一步分析。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本文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分析义乌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分析法 (Shift-Share Method,简写 SS M)是一种在国内外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分析中常用的方法,它是将区域经济看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将计划期内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与上级区域进行比较,能够揭示区域与城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程度和原因,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动态性[2-4]。本文运用 SS M方法,将义乌经济和产业发展看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将浙江省经济和产业发展看作为上级参照系。
(一)三次产业的偏离份额分析
1.三次产业的偏离份额计量
从图 1的产业变动趋势看,2000—2009年间义乌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变动合理,所以选择这两个时间点作为偏离—份额分析研究的基期和终期。将义乌在该时段的经济总量分解为三个分量,即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以此说明义乌经济结构优劣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将义乌 2000年的经济总规模看作为 b0,则 2009年义乌的经济总规模为 bt。按三次产业将划分,则义乌三次产业在基期和终期分别为 bi0和 bit(i=1,2,3)表示。以 B0和 Bt表示浙江省基期和终期的经济总量,Bi0和 Bit表示浙江省三次产业在基期和终期的值。则:
义乌市第 i个产业在该时间段的变化率为:
浙江省第 i个产业在该时间段的变化率为:
以浙江省三次产业所占的份额将义乌各产业规模标准化得到:
这样,在 2000—2009时段内,义乌三次产业中各产业的增长量 Gi可以分解为 Ni,Pi,Di三个分量,即:
Ni为份额偏离分量,是义乌市第 i产业按浙江省平均增长率所产生的变化量。Ni>0说明义乌第 i产业属于增长性产业部门,数值越大说明其增长率就越高于浙江省平均水平;Ni<0说明该产业部门属于衰退性产业,增长率就低于浙江省平均水平。Pi为结构偏离分量,是假定义乌市与浙江省经济增长速度相同的情况下,分析两者由产业部门比重的差异引起的义乌市第 i产业增长相对浙江省所产生的偏差。Pi值越大,说明该产业部门的结构对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越大。Di为竞争力偏离分量,指义乌市第 i产业的增长速度与浙江省相应产业部门增长速度的差别引起的偏差。Di>0且数值越大表明义乌 i产业部门的竞争力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大。
从表 2可以看出义乌市三次产业的份额分量全为正值,说明义乌市三次产业均为全省的增长部门,对浙江省经济增长贡献较大。义乌市三次产业的份额分量 (Ni)的大小顺序为: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其中第二产业的增长份额最高,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最大,依次是第三、第一产业。三次产业的结构偏离分量 (Pi)也均为正值,说明三次产业部门均为全省性增长部门,第三产业的偏离份额为116.08,是三次产业中偏离量最大的,说明义乌市第三产业是全省经济增长中的高速增长部门。三次产业的区域竞争力分量 (Di)中还是第三产业贡献最高,第二、三产业的竞争力很弱,第三产业的区域竞争力是二、一产业的 10-20倍。不过区域竞争力份额 (Di)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因素,还受产业结构外的其他因素影响,如区位条件优劣、管理水平高低、投资规模大小、城市基础设施好坏、科技发展水平高低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三次产业总的偏离分量 (PDi)的顺序为三、二、一,总偏离份额为 247.47亿元,其中产业结构优势带来的增量为 197.53,区位带来的增量为 49.95。
表2 义乌市三次产业偏离份额分析结果
2.三次产业整体增长率水平
若 Ki0=bi0/Bi0、Kit=bit/Bit分别代表义乌市初期与终期占同期浙江省相应产业部门的比重,则义乌市对浙江省的相对增长率为:
其中,W、U分别为结构效果系数和区域竞争力效果系数[5-6]。
根据表 1的结果再结合公式 (2)得出义乌市经济增长率 (L)为 1.15,该值大于 1,说明义乌市经济增长率快于浙江省整体经济增长率;义乌市产业结构效果系数 (W)为1,这说明义乌产业结构基础一般,产业结构不甚合理,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一般,义乌市经济中朝阳产业、增长快的产业部门在全市产业中比重不大,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迫切性很高;义乌市产业竞争力效果系数 (U)为 1.15,说明义乌市产业中的一些产业发展速度较快,竞争力和地位较高,有一定的潜力。
(二)各行业偏离份额分析
国内外学者关于产业结构分析的偏离份额分析多用于三产结构分析、多个地区比较分析,但在行业细分上的偏离份额分析运用较少。对义乌市三产中各行业进行偏离份额分析,可具体掌握各行业的份额分量、偏离结构分量和竞争力分量,可进一步划分出支柱行业和主导行业。根据历年《浙江省统计年鉴》、《2008年浙江省经济普查数据》、《义乌市统计年鉴》等数据,提出物价变动影响,以 2003年为基期,2008年为末期,对义乌市 43个行业进行了偏离份额分析,分析结构见表 3。
发现在份额分量中 (Ni)中虽然全部都为正值,但仅有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塑料制品业、金属制品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等行业的值较大,这些都属于对浙江省总体行业比重贡献较大的行业。
在结构偏离分量 (Pi)中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塑料制品业、金属制品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等行业结构属于对浙江省总体经济增长贡献较大的行业。
表3 义乌市主要行业的偏离份额计算表
续表3
在竞争力偏离分量 (Di)中竞争力较强的部门 (Di>80)有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三个行业,竞争力较差的行业有 16个,占调查行业总数的37%,竞争力比较低的行业有 (Di<-30)有食品制造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塑料制品业、金融业等行业。
总的增长优势较强的行业 (即总偏离分量 PDi>100)的有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等四个行业大类。
三、结 论
义乌产业结构总体来说经历了一般城市所没有的历程,可以用 “商贸型城市”的产业发展来解释,即城市商贸交易兴起的“商业引领”—鼓励发展商贸业的“兴商建市”—配套发展上游工业制造业的“工贸联动”—配套发展先进性服务业的“三产跟进”的城市产业发展历程[7-8]。义乌市三产在浙江省内均为增长性产业,第三产在结构性偏离和竞争力上优势明显,但义乌市朝阳产业和增长快速的产业在全市产业中的比重不大,即仅有一些产业的发展速度较快,竞争力和地位较高。义乌市行业中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具有较强的增长优势,其他行业尤其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产业竞争力都很弱。由此看出,义乌市近期提出的总部经济的城市发展战略还是个长期战略,而不是近中期战略。
[1]崔大树.主导产业提升县域城市化水平的作用机制分析:浙江省义乌市为例 [J].经济地理,2010,30(2):208-213.
[2]严康.武汉市产业结构演变及主导产业选择分析 [J].北方经济,2010,(7):71-71.
[3]王品慧,潘若愚.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安徽省工业结构实证分析 [J].华东经济管理,2008,(1):19-23.
[4]张军以,苏维词.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方法的主导产业选择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0,27(2):40-45.
[5]马莉,陆长东.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赤峰市产业结构分析 [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0, (2):76-78.
[6]刘兆德,吕宜平.胶济产业带城市工业经济结构分析[J].经济地理,2001,21(5):270-274.
[7]张旭亮,宁越敏.我国专业市场与城市经济发展的空间规律和关联分析 [J].经济地理,2009,29(7):1121-1126.
[8]张琴.国际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基于浙江省的实证分析 [J].国际贸易问题,2010, (5):60-67.
Y iwu C ity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Influence on the Regional Econom ic Growth
ZHANG Xu-liang1,2,N ING Yue-min1
(1.The Center for ChineseM odern City Studies,East China Nor m al University,Shanghai200062,China;2.Institute of Creative Industries,Yiwu Industrial&Comm ercial College,Yiwu322000,China)
Y iwu faced by 2010 and synthetically reform,international trade comprehensive reform,urban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y,many headquarters and national level ofmacro economic reform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the work s moothly and implementwithout further analysi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First,an evolution of Yiwu is analyzed,and the pillar industry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analyzed.Secondly,using the method of Yiwu share,from industry and industry are analyzed and their share ofweight,weight and competitiveness from structure.
Yiwu;industrial structure;shift-share method
F061.5
A
1007—5097(2011)01—0018—04
10.3969/j.issn.1007-5097.2011.01.004
2010—10—2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项目 (2009JJD790014);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Y5110061);金华社联重点基金项目 (2010158)
张旭亮 (1976—),男,甘肃张掖人,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经济与城市规划;宁越敏(1954—),男,上海人,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社科院双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城市地理与城市经济。
[责任编辑:许跃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