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艺术(图像)文献数据管理的设计研究
2011-12-19许旸
许旸
内容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学术研究领域,图像文献的数据管理技术在此基础上也得到了提高。佛教艺术中图像文献目前已成为不可缺少的研究资料。文章通过传统图像文献的分类法、信息管理技术以及人机交互之间的结合研究,为图像文献数据的管理提供改良思路,来帮助研究者提高对图像文献使用的效率。
关键词:佛教艺术图像文献数据管理
文献是用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载体,也是对一切社会史料的总称。其中佛教艺术中的图像文献极其丰富,是佛教艺术文献中的一个主体部分。传统研究中对图像文献的利用是依靠翻阅、拍摄、扫描、剪贴、勾描等手段,效率较低。
目前,佛教文献信息资源主要集中在英、法、日等国,近年随着敦煌研究院“石窟图像数字化”项目以及兰州大学“敦煌学网络数据库”等项目的完成,提高了国内文献信息管理水平。限于设计与应用的要求,大多数据系统还是以信息的收集检索和描述为主。所以,虽然有了大量数据存储基础,但使用效率并未得到本质的提高。一些国外研究机构的数据管理更加注重的是数据信息的利用效率,即如何让用户最大程度地获取和接受所需的信息。其中,应用方式成熟且具有启发价值的是大英博物馆与卢浮官博物馆的数据系统,其图像文献的管理特别是对图像文献结合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多形式、多角度的解读极有新意。
一、信息系统的实践意义与价值
从对佛教艺术(图像)文献信息的管理功能而言,应具有图像数据化、检索和演示三个基础平台。信息管理设计的实质性技术,应建立在对文献数据的可操作性研究包括检索、读取、比对、演示、输出等信息传递行为之上,所以要通过现代信息手段来提高文献的使用效率,由此,使用户获得更具有研究与教育价值的数据结果。
佛教艺术(图像)文献信息管理的设计应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第一,建立合理的佛教艺术(图像)文献管理系统的逻辑关系与物理关系。第二,落实到人机交互(使用)层面之上的形式关系,包括以下技术阶段:1.量化的图形图像标准;2.图像文献的多角度搜索项分类;3.开放式的图像管理平台安全与维护:4.解决图像下载的延时与提高动态演示的稳定性;5.基于web的延伸应用。
通过以上问题的解决,建构不仅可供用户单机和网络数据管理,而且能够对(图像)文献的环境、功能、关联信息进行动态演示的数据系统,使佛教艺术研究的手段多样化且使用高效化。
二、信息结构的设计方法
建立合理的佛教艺术(图像)文献信息结构,是对传统学术研究方法的传承与发展,也是设计的重点,更是影响用户使用的核心问题。以敦煌石窟艺术研究为例,敦煌石窟的佛教艺术分类与研究的方法以及经验与手段是结构设计的基础。佛教艺术(图像)文献种类多样,且目的、用途各不相同。因此(图像)文献的定名规范可以依据《艺术学分类标准》《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体系规范(试行)》等,并结合佛教艺术相关研究工作的实践经验,作为制定“佛教艺术(图像)文献数据管理”中有关数据采集著录的具体要求与标准。
改进传统(图像)文献管理模式和手段的限制,借鉴动画与交互技术,增加(图像)文献的演示功能,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图像)文献信息演示逐渐成为协助文献研究的重要手段。传统的图像文献研究方式基本是以静止素材为主的,研究者依靠抽象思维来判断文献与历史环境、场景等相互的关系,而现代数字技术已能够为研究中设定环境的再现提供可能。因此,借助研究者的假设形式分析,在相应的载体上可以虚拟出与图像文献相关联的图像与图表的视觉效果,使原来抽象方式变得直观易懂。
三、信息管理功能的界定
佛教艺术(图像)文献数据管理功能设计,一般依据传统(图像)文献的分类与检索方法以及经验,同时更要建立具有信息特征的数据模型,以(图像)文献性质、内容分类或按图像的数字特征进行甄别;提取信息特征,归纳出其自身的独特性与共性,可进行颜色、比例、尺度、时间、状态等数据的量化标准制定。管理系统可以通过以上信息特征的提示或要求对(图像)文献进行采集、分类整理以及数字化等过程。
(图像)文献管理的功能性设计,还体现在要求信息管理发挥高效率文献信息展示器的作用。一般图文检索的目的主要在于确认有无目标读物,并迅速查找到数据的存放位置,获取文献的概述内容及提要。为实现阅读(利用)功能,将检索和利用结合,使其满足研究者阅读详细文献信息的需求。同时,检索方式能包含各种年龄、层次和数量庞大的使用者,这也是衡量系统效率的一个重要尺度。因此,力求从艺术学、图像学、人类学等相关方向提供多角度、多关联的检索设置,可以给用户提供一个真正便利、高效的信息平台。
四、设定研究目标
文献数据架构的设计涉及艺术学、图像学、计算机信息技术、统计学等领域研究知识的应用。
第一阶段目标:建立合理的艺术学(图像)文献管理系统的逻辑关系与物理关系实施技术路线:以文献学、艺术学、历史学、统计学为方法,设计建立(图像)文献信息系统的逻辑结构。同时根据文献分类研究,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人机工学、设计学为方法,设计建立文献信息管理系统的物理数据结构。
第二阶段目标:落实到人机交互(使用)层面之上的形式关系,包括(图像)文献的采集和数字化、图形的后期处理、图形的压缩存储、构建图形特征模型,开发基于图形特征模型的图形检索平台。
第三阶段目标:运行与测试(图像)文献系统,在研究与教学单位认证的系统平台上运作,并接入专业网站,实现全域的信息共享。建立佛教艺术(图像)文献数据平台以及演示平台,以多角度检索测试并通过现代媒体技术解读与演示相关研究信息。
结语
佛教艺术(图像)文献数据管理是结合研究与教育的动态数据管理方法,目的在于提高佛教艺术(图像)文献数据检索和应用的效率,使其数据管理能力得到改善。同时,也将促进图像文献研究方式与手段的发展,使其由传统向智能模式转变,亦为佛教艺术其他文献的信息化管理研究与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其检索的准确性、内容的丰富性、交互的灵活性也将有利于佛教艺术研究与教育手段的改进,从而提升佛教艺术研究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