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忽视的互文
2011-12-14汪茂吾
汪茂吾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是范仲淹名篇《岳阳楼记》(入选人教版义务教育八年级《语文》下册)中的句子。配套的人教版《教参》将其译为:
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在朝),则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荒远的江湖中(在野),则替君主担忧。
这实际上是一个误译!理由是,译文并没有看到这是一个彼此关联的互文句。
所谓互文,就是上句里含有下句里将要出现的词,下句里含有上句里已经出现的词,上下句相互补充说明,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就是两个典型的互文句,意思是“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数百次的战斗,有的英勇战死,有的胜利归来”(而不可能是将军全都战死,壮士全部归来)。
为什么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河之远则忧其君”也是互文句呢?理由有二:
首先是语境。这两句话出现在课文的第五段: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
课文下面的注释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解释是:“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这个解释是正确的,因为它注意到了这是两个互文句。这就不难理解,接下来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也应该是两个互文句——这两句不但与上两句句式相同,且文气连贯,意思相关。
其次是句意。“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其意思应该是相互补充说明的。如果按照《教参》的译法,则不免令人产生这样的疑惑:难道在朝廷做官只为平民忧虑而不替君主忧虑,不在朝廷做官却要替君主担忧而不替平民担忧吗?这种解释显然是不通的,不能令人信服。
从互文的角度来考虑,则问题迎刃而解:无论是在朝廷做官,还是不在朝廷做官,都替君主和平民忧虑。
据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两个单句之间也应该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样,中间用逗号。
【作者单位:安徽省当涂县姑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