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固定架治疗股骨干骨折34例临床观察
2011-12-09张兵
张 兵
(射阳县人民医院,江苏 射阳 24300)
股骨干是全身最粗的管状骨,强度最高。其骨折多由于高能量直接暴力造成,以粉碎型及横型骨折常见。股骨干骨折临床多见,其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治疗效果各家报道不一[1]。由于单纯性股骨干骨折的患者比较少,常伴有髋关节脱位或者其他症状。在此时应根据患者的症状以及骨折的严重程度、位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我院2008年12月—2010年12月采用小切口开放复位拉力螺钉并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固定法,治疗股骨干骨折34例,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收治34例患者,其中男性25例,女性9例,左侧12例,右侧22例。平均年龄35岁(16~67岁)。闭合性骨折23例,开放性骨折11例,陈旧性骨折4例。II度以下开放性骨折4例。致伤原因:车祸伤:24例,坠落伤4例,跌伤6例。合并症:多发骨折10例。
1.2 手术方法
腰麻或持续硬膜外麻醉,健侧卧位,以骨折端为中心,大腿内侧切口约6~8cm,在外侧肌间隔之前将股外侧肌向前牵开,显露骨折端不剥离骨膜,了解骨折相对关系,在股骨撑开器下复位骨折,主骨块间至少用一枚拉力螺钉固定,如果是比较大的骨折块亦用拉力螺钉固定;单纯性骨折和简单粉碎性骨折,均可获得解剖复位;在前外侧置股骨专用单便侧多功能外固定架,置多孔橡胶管引流,逐层缝合切口结束手术[2]。
1.3 术后处理
术后翌日就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7~14日,即扶拐部分负重(20~30kg)行走(不推荐伤肢悬空,因为这样可增加固定物的杠杆力),步行距离根据个体差异性而定。静力固定术后8~12周复查摄片,如骨折内侧有桥形骨痂生长,则松开外固定架的锁扣镙母变动力固定,并逐渐全额负重,16~28周骨折坚强愈合后去除外固定架。粉碎性骨折则适当延长卧床、静力固定及外固定拆除时间。
2 结果
经6~18个月的随访,结果评定采用Johner-Wruh评分标准:优31例,良3例。所有病例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8~24周,平均15周,无畸形愈合,有5例针道轻度感染,但去除外固定架后,感染自动消退。未发现断钉、松动现象及再骨折。无坐骨神经和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我们采用小切口开放复位拉力螺钉加压并单侧多功能外固架治疗股骨干骨折,骨折易达到解剖复位,术中使用拉力螺钉进行骨折端加压,提高了骨折端的稳定,使术后骨折本身能承载一定的纵向负荷,并使术后早期负重成为可能。李建福等在半环槽式外固定器(HRSE)加压外固定条件下,骨折部电位变化及加压量与骨愈合关系的实验结果表明:加压外固定的加压量为自身体重的1/2~1倍时最有利于成骨,且以非典型工期愈合为主[3]。朱通伯等报道骨皮质的血运2/3~3/4来自髓内动脉,骨内膜在骨折愈合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周期性低频载荷能促进骨痂内新生血管的形成和血管扩张,增加骨折部的血液供应,此外还能刺激骨细胞的DNA合成,促进骨钙沉积和骨折愈合。因此我们认为小切口开放复位拉力螺钉加压并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股骨干骨折,其设计是合理的,手术相对简单,对骨骼血运及软组织损伤小,较其他固定方法有较多优点,使骨折端有紧密接触,从而提高了骨折端的稳定性,术后可早期部分负重行走,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在治疗股骨干骨折最受推崇的是交锁髓内钉固定,其确实称得上是骨科领域里的一场革命,但其有美中不足之处;比如其置入时导致骨髓及髓内动脉的完全毁损,骨内膜的挫灭,严重破坏了骨骼结构的完整性,对生理干扰较大:导致了骨折的血运严重受损,骨内膜成骨明显推迟;另外髓内钉固定有增加脂肪栓塞及感染之虑,本组病例均采用小切口开放复位、拉力螺钉并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固定治疗[4]。较钢板固定减小了手术切口,不剥离骨膜充分保证骨折愈合所需的血运供应,减小了手术损伤,完全避免了应力遮挡。中后期动力固定,既能保持一定的强度,又能获得骨折愈合所需的生理性应力,刺激骨痂生长,防止了骨折端的旋转和重叠移位;骨皮质血供破坏小,基本无应力遮挡,术后再骨折可能性小,且术后血运修复早而快等优点,本术式更重要的是保证了骨骼结构的完整性,对其代谢干扰较小,提供了其生理性修复所必须的条件。因此,小切口开放复位拉力螺钉并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股骨干骨折,操作简便,保证了骨骼结构的完整性,对骨骼的血运及代谢干扰较少,较接近无创技术及生物学固定。我们用此方法治疗各种类型股骨干骨折34例,临床效果满意。
我们在实践中也规定了该术式的适应证——股骨粗隆下至距膝关节6cm之内的骨折,通过手术能恢复骨折本身一定的承重能力。
[1]张斌,沈小松,高想,等.股骨干骨折几种治疗方法的比较与分析[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4,19(2):112.
[2]李学海,韩德余,仲吉军.小切口开放复位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J].中国骨伤,2004,17(1):48-49.
[3]李建福、李起鸿,刘丽娟.16例股骨头骨折治疗体会[J].实用骨科杂志,2008,6(2):135.
[4]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