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非洲传统医药发展及人才培养的策略研究

2011-12-09

亚太传统医药 2011年7期
关键词:医药中医药非洲

潘 淼

(天津中医药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天津 300193)

非洲传统医药具有悠久的历史,是非洲文化宝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传统医药。当前非洲大陆80%的人口仍使用传统医药,传统医药在保护人类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非洲传统医药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工作直接关系到非洲国家的社会及人民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一些中医药高等院校,以服务国家整体外交为宗旨,成功承办了多期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援外项目,反响良好,成效显著。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推进非洲传统医药发展及人才培养的方法及策略。

1 非洲传统医药发展现状及人才培养情况

多数非洲国家卫生医疗以现代医学为主导,医药政策法规及传统医药机构设立较早,但没有起到实质的作用。少数国家即使有药典也不具备法律效力,大多数国家仍然在沿用英国草药药典和WHO药材标准。相当一部分国家至今仍没有法规对草药产品进行管制,草药仅作为本国自我医疗用药,草药的注册和销售方面限制不多。

许多非洲国家,从国家元首、政府官员到普通民众都乐于向中医求助,不少非洲医疗工作者也专程到中国接受中医培训,部分非洲国家卫生部门的官员和医生有在中国留学或短期学习的经历。目前,前往中国学习中医的非洲各国留学生已颇具规模,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招收来自非洲国家的政府奖学金生且人数逐年增多,从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等学历生到针灸一年制普进生及高进生,层次广泛,为非洲国家输送了大批传统医药专业人才。

近年来,很多非洲国家把促进传统医药发展、丰富替代医疗形式等定位为国家发展战略,并加强了相关传统医药推广、教育培训等方面策略的运用,如协助成立系列传统医药、医师协会,尝试对传统医师进行注册并立法,在大学建立相关专业,制订和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政策和措施等等,以求对传统医药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进行正确引导。

2 非洲传统医药发展及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非洲药用植物资源丰富,但由于经济落后,现代医学治疗疾病费用较高,绝大多数非洲国家采用传统医药治疗疾病的比例在70%以上,非洲传统医药具有比较确切的治疗效果。但是传统医药治疗存在诸多问题,如:治疗组方、用量等不规范;药效学、毒理学研究很少,基本参阅期刊上的一些研究论文或凭经验治疗;几乎没有民间药的质量标准,缺乏质控方法和手段;没有先进的仪器(如NMR等),无法进行作用物质基础研究,研究仅处于初级阶段;天然药物现代剂型几乎空白等等,从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非洲传统医药的发展。

人才培养方面,非洲各国的传统医药教育尚未形成自己的体系,医学教育缺乏。受经济条件、师资队伍、学生素质、课程设置和政治因素影响,教学质量普遍偏低。目前仍主要靠国外培养医生,中医师多由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培养。资格认证上,虽然非洲各国政府对传统医学采取研究、扶持、发展的政策,但传统医生远没有与西医平等的地位。在某些非洲国家,传统医生虽然可以自由开业,但没有专门的资格考试和认证证书。虽然西医使用草药治病,但绝大部分医院里没有专门的草药医生。

从教育方式上看,大多数非洲国家传统医药教育都是代代相传的方式,同时由于非洲国家文化的多样性,导致传统医药专家对病因和治疗等看法不同,只有不同地区草药工作从业者的各自观点,无法形成特定的理论,导致大多数非洲国家并不存在固定的传统医药理论,仅有基本的草药知识,使系统的传统医药教育难于普及。

3 非洲传统医药发展及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立足于中医药特色与优势领域,在中医药教育、科研和医疗发展的相关领域根据非洲国家传统医药发展的需要,为非洲国家培养传统医药专业人才,加强我国中医药高等院校对非传统医药领域的教育援助,谋求共同发展是我国中医药院校援非事业的重点,可以从以下方面开展非洲传统医药发展及人才培养工作。

3.1 长期培养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多层次培养非洲传统医药人才

以中医药院校为平台设立培训中心,开展相关人才培训研修项目,如药用植物研究与开发高级研修班、中医针灸推拿保健医师培训班、英文针灸高级进修班、中医药文化及基础知识普及班等,从学生培训、师资培训、科学研究技术人员培训发展到高级管理人员培训,并逐步辐射到整个非洲。通过中医药对教育、医疗、科研、产业等领域的政策和科学管理,对非洲国家传统医药的发展、应用以及推广等方面起到更多的借鉴与指导作用,从而促进非洲国家传统医药的发展与进步。进一步推进中医药院校非洲研究生培养项目,研究生培养等多种教育方式与非洲院校共同培养传统医药高级人才,促进非洲国家传统医药专业人才整体水平的提高。

3.2 科研与技术支持推动,宽领域推进非洲传统医药发展

非洲和我国一样拥有丰富独特的药用植物资源,我国相关研究机构和中医药企业有必要在非洲国家设立研发机构,聚集当地人才,提高当地自主研发能力。以非洲国家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积极整合优势与非洲相关院校与科研机构建立广泛的药用植物的合作与交流,就共同关注的领域开展科学研究,如非洲药用植物资源调查;非洲民间疗法调查;非洲药用植物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现代剂型研究与开发;建立单味药及成方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非洲药用植物药效及安全性评价;针对非洲地区常见病(艾滋病、疟疾、黄热病等热带病、高血压、糖尿病、炎症性疾病等)的新药研发等,同时对援非项目的开展给予必要的技术支持,如利用双方的技术力量研究天然药物的有效成分,生产药品并共同享有专利权等,进一步促进传统医药在非洲更深更广领域的发展。

3.3 增进中非传统医药领域交流互访,促进共同发展

在开展对非洲传统医药人才培养与科研合作的基础上,增进中非传统医药领域的交流与互访,进行中非高校间传统医药专业学生、教师和相关研究技术人员间传统医药文化、学术、科研与医疗等方面的交流;交换学生,派遣教师赴非进行研究访问,同时接收非洲国家的专家学者到我国访问研究,为双方人员的交流提供便利,增进了解,促进合作。利用非洲孔子学院为平台,普及中医药文化的同时,设立非洲传统医药研究与管理中心,协助非洲国家政府及相关机构发展传统医药,开展非洲传统医药教育研究,加强对非洲传统医药教育研究队伍及教师队伍的建设;对正式的传统医药培训机构进行认证,建立更多传统医药、医师机构和协会;加强对传统医药卫生从业者的能力认证;举办各种传统医药领域交流活动,加强国际传统医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中非传统医药共同发展。

综上所述,非洲传统医药发展与人才培养工作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根据温家宝总理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的讲话精神,深化医疗卫生合作,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教育合作。中医药院校要立足自身优势,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实践,真诚合作,继续推进对非洲传统医药发展及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把教育援非工作开展得更加富有成效,确保对非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对非人力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对非工作和整体外交,帮助非洲尽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1]《中非教育合作与交流》编写组.中国与非洲国家教育合作与交流[M].2005.

[2]驻非记者团.中国援非,更注重授人以渔[M].非洲,2010.

[3]万秀兰,田甜.《非洲教育“二·十”行动计划(2006-2015)》评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0.

[4]陈昭.开展对非洲人才培养教育工作的几点设想[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8.

[5]飞鸿,长松.推进中非教育合作,提升中国高校对非洲的影响力——“教育部第七次对发展中国家教育援外工作会议”侧记[J].西亚非洲,2009.

猜你喜欢

医药中医药非洲
欢迎订阅《基层中医药》杂志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An Uncommon Trip
《医药导报》第十届编委会成员名单
《云南医药》杂志征订启事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国家猫起源于非洲
《走出非洲》:关于非洲最美的一本书
WELLNES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