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茶的起源、现代应用及发展
2011-12-09范振远
崔 璀,范振远
(河南省医药学校,河南 开封 475001)
中国药茶也称“茶剂”,指以原植物的叶、花、实、根等切制净选后直接泡用,或以单味或小复方中药材为原料配用茶叶,采用不同工艺制成粗末茶、块状茶、袋泡茶等多种茶剂,以沸水冲泡或加水稍煎后饮用的一种中药传统剂型[1]。
药茶作为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从起源到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我国古人从神农时代起就发现了茶树,并逐渐将茶叶用作健身治病的佳品饮用。
随着饮茶风气的盛行及人们医疗实践经验的逐渐积累,后人将一些植物的不同部位切制加工或净选加入茶叶煎、泡饮用,从而形成了“药茶”这一新剂型。公元752年唐代名医王焘著成《外台秘要》,将玉竹、茯苓、葛根等14味中药加工制成饼阴干,谓之“消渴茶”。宋代王怀隐的《太平圣惠方》中列有茶方十多则,如治疗伤寒头痛壮热的“葱豉茶”。元代忽思慧著的《饮膳正要》;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清代黄宫绣的《本草求真》等名医古籍都记载了众多茶方,且各具独特色。当今药茶广泛地应用及防病健身的独特疗效,受到了众多商家及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1 药茶的特点
药茶是中医临床防病治病、强身益寿的特殊中药剂型,它在选方、配伍、用法、制备、疗效等方面更有其特色。
1.1 配伍精简
中药药茶的每一处方配伍,一般精选一、二味主药或采用药对、古方、验方,具有方简效验,应用方便实用之优,如柿叶茶、荷叶茶、藿佩茶、杞菊茶、当归益母茶等。临床刘小英单用每次鱼腥草50g,加水50mL煮30min滤渣当茶饮,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人连用一个月症状全部消失[2]。
1.2 药力专一
茶剂选药配伍在注重方简的前提下强调药力专一。李氏[3]采用“冠心茶”(黄芪、百合、党参、麦冬各15g,五味子10g)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0例,经对照症状和指标明显改善消失。方法:先将中药饮片用少量凉开水浸润,后用开水浸泡20min,日1剂分4次饮用。此外,平肝阳、降血压的槐菊茶,清肝明目的菊花决明茶因疗效确切则古今沿用。
1.3 饮用方便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中草药传统的服用方法面临新的挑战,而成品药茶携带、使用方便的特点便迎合现代人生活的快节奏。即冲(泡)即饮,以药代茶,或甘甜爽口,或苦中回甘,其中日益盛行的广州凉茶就是很好的例证。另有决明茶、杞菊茶、时珍槐茶明目保视,适用于中老年视力昏花、中小学生用眼过度的视疲劳;冬凌草袋泡茶、金银花袋泡茶清音利咽也别有风味。
1.4 疗效稳定
药茶由于粉碎后增加了有效面积,使其在水中的溶出率大为提高,保持了药用有效成分使其临床疗效稳定,作用持久。如“补益润肠茶”(黑芝麻、生首乌、当归、黄芪制成袋泡茶)用于便秘、利湿清热,排石消炎的金钱草茶用于泌尿系统感染等都有确切的疗效。
2 药茶的功用
茶剂依据祖国医学理论辨证施治的原则结合现代药理学的研究成果,在临床上显示出了显著的功效及药理作用。
2.1 发汗解表
此类茶多味辛性温,具有发散风寒、清热解毒的功效,临床多用于风寒、风热表证或温病初起之头痛发热等症。如姜苏红糖茶、葱豉茶、紫苏叶茶等。药理研究此类茶多含有挥发油,具有发汗、退热、镇痛、抑菌等作用。
2.2 清热解毒
茶剂中药多寒凉,具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明目祛暑等功效,如当今市场热销的王老吉凉茶、金银花茶、蒲公英茶、冬凌草茶等,该类茶都具较强的抗菌、抗病毒、解热作用。
2.3 滋补强壮
性味甘平,多具有补益功效,适用于气血阴阳不足之证,如人参茶、银耳茶、淫羊藿茶、虫草茶等。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可调节人体免疫平衡,有的还具有抗衰老、提高身体抵抗力的作用,如黄芪茶[4]等。
2.4 养心安神
临床用于心悸怔仲、健忘失眠等症,如人参茶、丹参茶、柏子仁茶、花生叶茶、百合茶等。此类茶多具有强心镇静,抗焦虑作用,能改善胸闷、气促、心悸、怔忪等中医证候。
2.5 止咳化痰
多用于咳嗽痰多之症,如杏仁茶、桔梗甘草茶、川贝茶等。
2.6 明目降压
用于盛夏暑热目赤肿痛、头晕心烦、小便不利等症的苦瓜茶;用于头晕目眩、耳鸣、心烦易怒、头痛者或现代高血压有上述证候者,可用决明茶、夏枯草茶、菊花茶、石韦茶[5]等。
2.7 健脾消导
临床多用于饮食不化、腹胀胃痛等食积、气滞症,如桔皮茶、健胃茶、麦芽茶。药理研究其茶可增加消化酶的分泌和活性、增强胃肠蠕动能力。
2.8 利尿渗湿
临床用于水湿停饮、身体浮肿、小便不利等症;也有人通过利尿降低血中乙醇浓度用于饮酒过度等。如车前草茶、玉米须茶、冬瓜茶、西瓜翠衣茶、白茅根茶、五皮饮茶等。
3 中国药茶的发展和未来
中国药茶作为一种历史悠久、安全高效、方便实用的独特剂型,在党和政府关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品种开发日趋增多,应用范围更加广泛,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医药科技工作者及临床经验丰富的名老中医,在传统药茶品种的基础上,创立了大量疗效卓著的茶方茶剂,相继研制开发了令世人瞩目的名牌产品,如江苏省徐景藩的青蒿茶、决明茶;湖北邓来送的解表茶、降压茶、利咽茶及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活血茶;辽宁省原药材公司研制的午时茶;上海生产的三花减肥茶;江西生产的宁红保健茶系列;西宁生产的虫草速溶茶;河南生产的冬凌草袋泡茶、金银花茶等名目繁多,各具特色。许多茶剂不仅包装精美、剂型新颖,而且功能应用广泛,融保健、美容、医疗等功效一体,受到了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大力支持,国内近年研制开发了王老吉凉茶、琪正凉茶、邓铁涛凉茶等一批知名品牌热销市场,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也有一批名牌药茶如三花减肥茶、罗汉果茶等不仅大量出口北美、西欧等国家,还引起国际医药界的极大关注。这些预示着中国药茶前景广阔及中国药茶走向世界的新时期即将到来。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1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13.
[2]刘小英,李裕福.单味鱼腥草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 [J].中国民间疗法,2006,14(2):59-60.
[3]李玉新,梁毅,王静杰.中药茶饮治疗冠心病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7):70-73.
[4]张贝贝.药膳疗法延缓衰老[J].中国医药指南,2004(1):46-52.
[5]崔希凤,刘永宁.石韦代茶饮治疗高血压病15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6,14(1):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