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创新支撑
2011-12-08杭州市科学技术局
杭州市科学技术局
杭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创新支撑
杭州市科学技术局
近年来,全市围绕建设创新型城市,相继制定了《杭州市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规划》、《杭州市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杭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杭州市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等,初步营造了有利于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杭州先后被评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全国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同时,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创新载体加快构建完善,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持和有效保障。
现状
⒈推进基地试点建设,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经济发展持续动力的重要载体。2008年以来,杭州市先后被科技部、财政部等部门批准为“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工程应用试点城市、“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科技部先后批准了杭州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杭州江东国家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杭州国家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杭州数字卫生国家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杭州还有萧山高性能机电基础件、临安电线电缆、富阳光通信3个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浙西有机硅等9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这些试点、基地为集聚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拓展了空间。
⒉深化政产学研合作,积极引进创新载体
2003年以来,杭州市累计引进共建了92家创新载体。其中,各级政府层面引进共建了8家、高校和研究院所引进共建了3家、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主引进共建了5家、企业为主体引进共建了76家。创新载体的引进,一方面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企业通过与大院名校共建各类科技创新载体,深化了企业与国内外大院名校之间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提升了合作层次。如杭州中科微电子有限公司挂牌成立了“中国科学院EDA中心杭州分中心”和“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杭州分部”,成功开发出我国首款CMOS全球卫星导航接收射频及基带芯片和我国首款应用于手机的低成本卫星导航接收芯片组。另一方面促进了科技资源优势整合。杭州市科研院所加大与国内外大院名校的合作力度,以股份制合作等多种合作形式共建各类研发机构,深化了科技体制改革。如中国机械科学研究院浙江分院通过引进共建浙江应用工程材料研究所,进一步提升了科技开发和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能力。
⒊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创新资源整合
近年来,杭州市先后制定了《关于推进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的实施办法》等政策法规,共引导创建了16个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包括科技创新信息资源导航服务平台、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平台、科技中介服务平台等3个公共科技基础平台和软件产业、机械装备制造技术等13个专业(行业)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据统计,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现有场地(设施)面积196317平方米,其中科研场地38616平方米;整合仪器设备13.3亿元,新增仪器设备1714台(套)。各平台不断完善和提升服务功能,如市科技创新信息资源导航服务平台收集了480多个分类、近2万条导航信息数据,为全市企业和科技人员提供专业科技信息导航信息。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还承担国家、省级课题项目278项,科研经费1.6亿元,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达340项,推广技术成果192项。同时,根据省级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工作要求,组织万向电动汽车、华东医药集团、正大青春宝药业、浙江运达风电4家企业分别牵头组建浙江省电动汽车产业、化学药制剂产业、中药现代化产业和风电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⒋发挥科技孵化作用,培育高成长性企业
杭州市是国家科技部批准的“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体系建设试点城市”。目前,全市共有科技企业孵化器54家,孵化场地总面积148万平方米,在孵企业2388家,累计孵化毕业企业602家,在孵企业2009年技工贸总收入达到30.6亿元,实现利税4.06亿元。共有国家级孵化器(大学科技园)9家,国家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试点9家。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累计培育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39家,其中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00家。涌现了国芯科技、中正生物认证、乐港科技等一大批高成长性的明星企业,培育出杭州华星创业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杭州顺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家创业板上市公司。
⒌加大科技经费投入,支持产业技术攻关
科技经费突出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攻关。2010年市重大科技创新专项,对太能硅业承担的“6N太阳能硅物理法提纯和晶体生长技术开发与产业化”给予立项资助,首批36个预选项目中集中支持新能源、电动汽车等科研项目。
未来发展重点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杭州是重大机遇,也是重大挑战,直接关系到能不能打造新一轮经济增长极,实现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要以创新型城市建设为契机,以国家级试点和基地为载体,围绕七大重点产业领域,坚持自主创新,加大培育力度,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集群化发展,将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成为我市经济增长新引擎、转型升级突破口。
围绕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以企业、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需求决定项目指南,研究制定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指引,建立由骨干企业牵头、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承担、成果行业共享的重大科技项目组织实施机制,每年集中攻关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及瓶颈技术,取得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打造核心竞争优势。在节能环保领域,重点支持抑菌型超滤净化应用技术、静电除尘用大功率高频电源及控制装备、半导体照明芯片开发等项目;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重点支持现代通信、集成电路、软件、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等产业的关键技术攻关;在生物领域,重点支持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服务业、生物制造业、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等6大产业的关键技术攻关;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主要支持八万等级空分技术、高端精密机床开发、航天航空部件加工制造技术、高速电梯测试技术等攻关项目;在新能源领域,主要支持年产100万千瓦兆瓦级风力发电设备研发、高性能竹质复合风电叶片材料研究、120MW非晶/微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开发、太阳能发电并网逆变技术、潮汐发电技术研究等项目;在新材料领域,主要支持航空复合材料技术、功能性有色阻燃粘胶纤维及其制品研发等项目;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主要支持新能源汽车整车开发技术、新型动力电池技术、快速充电技术等项目。
“十二五”期间,力争在原有各类国、省高新产业基地基础上,创建一批新的具有杭州特色的产业化基地和集群,重点培育创建10个国家、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形成产业发展增长极,为全市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拓展新的空间。一是完善规划。明确试点和基地的空间规划、发展重点、工作措施、政策意见及具体工程项目,加快形成若干产业集群。二是加快拓展。通过国家试点和基地拓展区建设,重点推进国家“十城万盏”和“十城千辆”试点城市,半导体照明(LED)、新能源、电子商务、集成电路、数字卫生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使每个产业形成“一核多副”的空间格局。三是示范应用。支持和推进LED、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等新兴产品的示范项目实施,以应用促进技术创新,以应用促进成果转化。
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通过引进与培育,“十二五”期间创建10个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做强现有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一是探索平台发展的可持续模式。采取稳定补贴支持与项目竞争支持相结合的资助模式,解决好平台能力提升、长效稳定投入机制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二是促进平台和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坚持平台建设和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三是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结合省科技平台成果转化推广计划项目和“五个一百”工程的实施,鼓励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推广应用一批技术创新成果,解决行业区域共性技术难题。
加强产学研用相结合,发挥和引进国内外大院名校创新资源作用,“十二五”时期新引进共建10个科技创新载体。加快推进浙江省科创基地(科技城)建设;加强与军工科研系统的对接,重点引进若干个研究单元,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实力;加强与央企集团、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的交流对接,重点引进科技领军人才,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注入活力。
“十二五”期间,要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组织程度,紧紧围绕电动汽车、半导体照明、物联网等重点产业领域,新建10个由骨干企业主导、中小企业共建、高校院所参与、以市场机制为导向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并力争列入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提高和加强我市企业的核心创新能力,形成在各自领域的集团优势。
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推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重点培育1000家以上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先进型企业、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同时,加大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支持力度,创新孵化服务机制,提高增值服务能力。围绕科技企业成长路线图,促进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的无缝连接。组织实施“科技型初创企业培育五年行动计划(雏鹰计划)”,力争培育年主营收入超1000万元的企业200家以上,创业板上市后备企业20家左右,创业板上市企业5家,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15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