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结构调整 推进科学发展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开好头、起好步——对话杭州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楼健人
2011-12-08
本刊记者
加快结构调整 推进科学发展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开好头、起好步
——对话杭州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楼健人
本刊记者
记:经历了金融危机的风雨,2010年既是夯实复苏基础的调整之年,又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年。回眸2010,杭州市科技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您觉得什么是最值得回味的?
楼:2010年,最值得总结的就是全市科技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省委“两创”总战略和市委、市政府建设创新型城市目标,谋全局、重统筹、抓重点,组织实施了“12345”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工程,全面完成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和重要工作,科技实力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地位。
2010年,科技部门牵头组织了一系列重大活动,包括2010科技活动周、科技合作周、第四届“创意杭州”工业设计大赛、第九届紫金创新论坛、杭州科技金融周、“海外清华学子”杭州行等,进一步营造了全市自主创新良好氛围。
记:2010年,面对“十一五”的收尾、“十二五”的即将到来,杭州市科技工作采取了什么措施,才获得了一系列来之不易的成绩?
楼:2010年,杭州科技工作坚持围绕两个字——“创新”来开展,组织实施了“12345”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工程。
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创新型城市建设暨科技奖励大会,表彰奖励了100名市科技创新特别贡献奖、成绩突出科技工作者和99项市级科技成果。组织修订《杭州市科技进步条例》,为列入2011年市人大立法项目打好基础。修订了《杭州市科技创新特别贡献奖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政策,加大对创新人才的激励。
2010年,科技部门继续把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工作重点,推荐认定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3批、市级4批。牵头制订《杭州市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和工作细则,加强与外经贸、财政、国地税等部门合作,做好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工作。修订了《杭州市建设创新型试点(示范)企业工作实施方案》。
2010年是科技平台建设务实推进的一年:成立了中科院杭州射频识别技术研发中心,杭州丰强土建工程研究院成为杭州市第三家由院士领衔的科研机构。联合市质监院新建市半导体照明检测与研发科技服务平台。成功创建半导体照明、江东新能源、数字卫生等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1个国家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新增萧山高性能机电基础件等3个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江干机电行业等4个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传化省级农业高科技园升级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经开区新药创制平台列入国家级平台。推进杭州市与浙江大学、在杭国家级科研院所、中科院等的合作。青山湖科技城、余杭仓前科创基地、江东工业园等成为集聚创新资源的重要平台。
加大服务企业、服务基层力度。以全市27个特色城镇工业功能区为重点,开展提升帮扶、难题对接、知识产权保护等,新聘任25位科技指导员。全年组织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100人次,调研重点企业100余家,开展行业技术难题对接活动8场,宣贯国标2期,征集技术难题120项,形成产学研合作项目62项。组织杭州装备制造业、萧山化纤纺织、余杭家纺产业集群的省级专家服务组深入7个区、县(市)45家企业,达成科技合作意向23项。
记:在全市科技系统的努力下,2010年杭州市科技工作的主要成绩是哪些?
楼:回顾2010年科技工作,最重要的成绩就是全市自主创新能力有了显著提升,杭州市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浙江贝因美、中控科技、华东医药、康恩贝、新安化工、浙江万马6家企业组建了省级企业研究院。新认定市级试点示范行业技术研发中心6家。新建电动汽车、化学药制剂、中药现代化、风电产业4家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010年,重点围绕新兴产业发展,组织实施“杭州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34项市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加强与国家、省科技计划的对接,编制“十二五”科技发展、知识产权、科技服务业3个规划。全年登记省级以上科技成果379项。
坚持科技金融结合创新,以政府资金撬动民间资本,扶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吸引了《人民日报》、《浙江日报》等媒体重点报道。市创投服务中心“为项目找资本、为资本找项目”,在下城、江干、高新、萧山、富阳、临安、建德、经开8个区、县(市)进行项目专场发布。全年举办53场创投项目对接会,促成了21个项目对接,引入创投资本3.067亿元。市高科技担保有限公司新增余额4.1亿元,受惠担保企业121家。市高科担保公司与上城、下城、江干、临安、建德等5个区(县、市)科技(经济)部门、杭州银行科技支行合作设立“风险池资金”,通过放大为科技企业提供担保贷款,授信额度达27亿元。
科技部门牵头组织实施市“雏鹰计划”,全年入库培育424家科技型初创企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上城区科创中心、杭州高职科技园、临安市科技孵化中心等9家孵化器被认定为国家大学生创业见习基地试点。中国美院国家大学科技(创意)园挂牌。科技创新促进城乡统筹发展。2010年,组织实施163项节能减排、农业科研推广项目,投入市级科技资金1961万元,重点支持新农村科技镇、村的科技项目。新认定市现代农业科技型龙头企业34家、累计达127家。会同市九三学社、农工党以及五县(市)乡镇政府组织4期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培训班,为建德、淳安、桐庐等地3000余名农户提供毛竹、香榧、枇杷等经济林的栽培技术资料以及部分新品种,深受农民群众欢迎。
记: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应对国内外复杂形势、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之年,是加快转型升级、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一年,科技局的工作思路和重点是什么?
楼:2011年,科技工作将进入一个新阶段,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全市科技工作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强市与社会和谐为主旨,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方针,大力推动科技进步与科技创新,组织实施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着力加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着力培育壮大企业创新主体、着力搭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着力服务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和富民强市建设。
2011年,工作重点是深入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作用,优先发展科技服务业等对支撑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十大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扶持能形成杭州“十二五”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的文化创意、旅游休闲、金融服务、电子商务、信息软件、先进装备制造、物联网、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十大产业。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实现重点领域创新突破,组织实施十大科技专项,建设十大科技创新平台。
记:根据这样的一个工作思路,科技局将采取哪些具体的政策措施?
楼:2011年,杭州市科技工作将在细化科技创新目标、营造科技创新环境、激活科技创新活力、强化科技创新服务、实施科技创新项目、实现科技富民惠民6方面下功夫。具体来说:
围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发展十大重点扶持产业,加强调研,掌握一批骨干企业、重点项目和研发动态,加强与国家、省科技计划的对接。发布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知识产权规划和科技服务业规划,指导开展科技创新工作。
加强区、县(市)党政领导科技进步与人才工作考核,发挥“杭州创新指数”风向标作用。以海外留学生、科技特派员、指导员、志愿者、创业导师等为重点,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科技投入体系,聚焦重大需求和重点项目,引导更多企业开展R&D活动。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大知识产权在重大项目立项中的评审权重,培育更多拥有“百件”有效专利的企业,加快减少“零专利”企业数量,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力度,组织第五届“创意杭州”工业设计大赛。加强科技金融结合,完善市创投服务中心功能,举办50场次以上创投项目发布和投融资对接会,促进创投项目与资本成功对接。筹建市“知识市场”,促进以专利权为代表的知识产权的收集、发布、撮合、质押、交易、流转和科技成果合法产业化。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积极承担重大科技攻关、应用和推广项目。重点推进电动汽车、半导体照明、物联网、生物医药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建设。鼓励大企业(集团)引进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共建企业研究院、国家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支持企业用好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重点培育一大批高新技术龙头企业。组织实施“雏鹰计划”,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创业。推进国家“十城万盏”和“十城千辆”试点,半导体照明(LED)、新能源、现代服务业、数字卫生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争创国家现代服务业创新试点城市。
围绕十大重点扶持产业和转型升级需求,重点推进产业类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块状经济行业技术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发挥境内外高校院所创新资源作用,吸引更多的科研机构参与平台建设,服务广大中小企业。探索有利于新兴产业发展的科技服务平台运行机制,开展平台成果转化推广活动,解决平台能力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加大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规划引导和激励力度,鼓励开发区、县(市)以及民营企业建立专业性孵化器和加速器。
市本级涉企科技经费重点支持十大科技专项,按照企业和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需求制订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指南,并切实发挥指南的导向和评价作用,通过政府主导和市场需求相结合、企业申报与主动设计相结合、专家组推荐与产业联盟提出相结合,确保项目数量和质量。建立由骨干企业牵头、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承担、成果行业共享的重大科技项目组织实施机制,取得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建立科技信用评价机制,增大重大项目评审专家和主管业务处室的推荐与组织责任。制定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指引和专利风险分析,积极支持企业承担国家、省重大科技项目,实现科技计划项目数字管理和信息共享。
发挥科技创新在支撑城乡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制定并实施《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的实施意见》。组织现代农业与社会发展科研项目,力争每个县(市)承担的重大科技项目有特色、有示范作用。认真做好市级科技特派员的选派工作,注重发挥每个特派员的技术特长,开展团队服务。加快新农村科技示范点建设,加强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加强科普和人文教育,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