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命门与生殖相关的古代文献源流考*

2011-12-08李海洋王志红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命门子宫男子

李海洋,王志红

(云南中医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0)

1 问题的提出

在中医学理论研究中,关于“命门”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而无定论。

“命门”一词。最早见于《内经》,《灵枢·根结》说:“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命门者,目也”。《灵枢·卫气》篇云:“足太阳之本,在跟以上五寸中,标在两络命门,命门者目也”,《素问·阴阳离合论》亦有“太阳根起于至阴,结于命门,名曰阴中之阳”的记载。可见在《内经》中,命门主要是指眼睛或晴明穴,显然与后世命门学说中所说的命门关系甚微。至《难经·三十六难》有云:“肾有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命门者,诸神精之所舍,元气之所系也。故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命门作为脏腑之一被提出,并被赋予了与生殖有关的功能:“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 《难经》之后,在汉、晋、隋、唐代等医学著作中较少有命门的专论。直到明清,“命门学说”兴起,围绕着命门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各抒己见,一度曾成为研究的“热点”。

作者认为,作为脏腑之一的“命门”,其功能与生殖机能密切相关,即《难经·三十六难》中所说“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在古代医籍文献中,对此问题有较为深入的记述。现作一初步的梳理如下:

2 春秋魏晋时期

道家著作《玉历经》云:“下丹田者,人命之根本,精神之所藏,五气之元也……号为赤子府,男子以藏精,女人以藏胎,主合赤子,阴阳之门户也。”[1]《玉历经》虽未明确下丹田即是命门,但可以看出《玉历经》中所说下丹田之功能与《难经》所言命门之功能相同,即“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道家著作《黄庭经》云:“上有黄庭下关元,后有幽阙前命门。”[2]“幽阙”,又称“幽关”,在此指肛门。《黄庭经》又曰:“伏牛幽阙罗品列。”[2]其中“伏牛”喻指阴茎。此句乃男阴与肛门对举。 “幽阙”与“命门”前后对举, “命门”所指为生殖器官已经初露端倪。老聃曾明确指出命门乃为精宫,其在《老子》中曰:“玄牝之门,造化之根。曰玄曰牝者,是统指精宫命门而言也。”[3]

此期对命门的论述虽少,但已初步认识到了命门与生殖系统的相关性。

3 宋金元时期

到了宋初,徐铉在《稽神录》中明确指出:“命门居两肾之中,而不偏于右,即妇人子宫之门户也。子宫者,肾脏藏精之府也,当关元、气海之间,男精女血皆聚于此,为先天真一之气,所谓坎中之真阳,为一身生化之原。”[4]至金代,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在对待命门的认识上,更重视其藏精系胞的生理功能,其在《兰室秘藏·斑疹论》中云: “夫胞者,一名赤宫,一名丹田,一名命门。主男子藏精施化,妇人系胞有孕,俱为生化之源,非五行也,非水亦非火,此天地之异名也,象坤土之生万物也。”[5]李东垣以脾胃立论,凡论不离中央脾土,并且把胞宫与赤宫、丹田、命门相提并论。可见,徐铉、李杲都宗《难经》“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之说,认为命门的功能与生殖密切相关。

4 明清时期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在经历金、元医学重大变革之后,医界对生命现象的认知亦在不断深入。认为人之生命的初始,即是孕育于母体的胞胎之中,而之所以受孕则在于父精母血的结合,因而父精、母血以及胞胎亦成为了生命起源的象征和标志,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命门即是生命产生之门户的认识。这在医界中有较多的论述。出现了不同医家对命门认识的不同观点,主要有命门为脐胞、命门为子宫、命门为下窍 (产门、精关)、命门为精室四种观点。

4.1 命门为脐胞

何梦瑶在《医碥·水火说》中指出:“其独指肾为先天者,则以精气先结胞胎,中起一茎,形如莲蕊,一茎,即脐蒂也。莲蕊,即两肾也,两肾为水,命门之火寓焉。”[6]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卷五十二》中云: “胎在母腹,脐连于胞,胎息随母,脐带既剪,一点真元,属之命门丹田,脐干自落,如瓜脱蒂。故脐者,人之命蒂也。”[7]

由上可以看出何梦瑶、李时珍二位医家都认为命门为脐蒂。执此说者还有清代徐灵胎、王宏翰等。

4.2 命门为子宫

明代张景岳明确提出命门即子宫,在《类经图翼》云: “历考诸书,……细祥诸言,默有以会:夫所谓子户者,即子宫也,即玉房之中也,俗名子肠,居直肠之前,膀胱之后,当关元气海之间,男精女血,皆存乎此,而子由是生,故子宫者,实又男女之通称也。”[8]

清代的程知也认为命门即是子户、子宫、血室。其在《医经理解》云:“夫包者,包胎之名,即子户也。精以此藏,其在女子者,则有形如合钵,可以系胞。……夫以命门为藏精系包之处,则命门之为包门无疑矣。又名子户,又名子宫,又名血室,道家谓之丹田,又谓之玉房……故谓之命门,故命门即包门也。”[9]

子宫即是命门,为男精女血所藏之处,为生命孕育场所,为生命之源,因而名为命门。但子宫之名并非单指女子之胞宫,而是男女生殖器官的统称。程知认为命门即是心包络,也就是子户。从功能而言,其为男女精气之所出入处,是生命的关键,故叫“命门”。由此可看出程氏所论之命门,与张景岳所指不谋而合。

4.3 命门为下窍 (产门、精关)

明代张景岳在《类经图翼》云:“子宫之下有一门,其在女者,可以探手而得,俗人名为产门。其在男者,于精泄之时,自由关阑之觉,请问此为何处?客曰,得非此即命门耶。曰:然。……夫身形未生之初,父母交会之际,男之施由此门而出,女之摄由此门而入。及胎元既足,复由此出,其出其入,皆由此门,谓非先天立命之门户乎?”[8]清代陈修园在《医学实在易·脏腑易知·命门说》云:“人知强弱寿夭……后读《黄庭经》云:其在女者,可以手扪而得,俗名产门。其在男者,于泄精之时,自有关阑知觉”。[10]李梴在《医学入门·脏腑·脏腑条分》中不但将命门定为右肾,同时还认为命门还与前后二阴相关联,认为“命门系曲屈下行,接两肾之系,下尾闾附广肠之右。通二阴之间,前与膀胱下口于溲溺之处相并而出,乃是精气所泄之道也。”[11]

据此可知明张景岳、李梴,清陈修园等医家都认为命门为产门或精关。陈修园则将命门作为产门和精关,合为九冲门。他根据《难经·四十四难》“七冲门”之说认为此外还有二个重要出入口;一是尿道口,名曰“气门”;一是女子的产门和男子的精关,统名之“命门”,这样一共成为“九冲门”。

4.4 命门为精室

张景岳和唐容川都指出命门为精室。如张景岳在《类经图翼》云:“肾有精室,是曰命门。”[8]唐容川在《医经精义》云:“男子之胞,一名精室,乃藏精之所……男子之胞,名丹田,名气海,名精室,以其为呼吸之根,藏精之所也。”[12]同时唐容川还明确指出精室通于精窍,其在《医经精义》云:“前阴有精窍,与溺窍相对,而各有不同。溺窍内通膀胱,精窍内通精室。”[12]由此可知精窍当指射精管。所以,精室可同现代解剖学上的附睾、精囊等某些实体器官相互对应,或者可以理解成为附睾、精囊、输精管壶腹、前列腺等器官的主要功能概括。

此外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人部·人精》云:“营气之粹,化而为精,聚于命门。命门者,精血之府也。男子二八而精满一升六合。养而充之,可得三升;损而丧之,不及一升……命门,为藏精系胞之物,其体非脂非肉,白膜裹之……为生命之原,相火之主,精气之腑,人物皆有之。主人生物皆由此出,男女媾精,皆禀此命火以结胎,人之穷通寿夭,皆根于此。”[7]明·李梴在《医学入门·卷一·脏腑分条》云:“命门下寄肾右,而丝系曲透膀胱之间,上为心包,而隔膜横连脂漫之外。配左肾以藏真精,男女阴阳攸分;相君火以系元气,疾病死生是赖。”[11]李时珍认为命门为藏精系胞之物,李梴从部位上,将命门定位于右肾;从功能言,男子以藏精,女子以受胎。从中可以看出两位医家都认为命门与生殖系统有密切联系。

清代汪绂认为命门之火有引发欲念的作用。其在《医林纂要探源》云: “肾藏精,肾为作强之官,技巧出焉,积一身之精液,聚而藏之于肾,以为生育之本,及于命火一动,则男女交而精泄,所以成胚也。”[13]

明清时期中国医学的发展迅速并有较大的提高,学术的分科亦日趋完善,对男科学的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因而出现了明清医家对命门的不同认识,大多论述命门为脐胞、命门为子宫、命门为下窍 (产门、精关)、命门为精室等。可见命门与生殖系统关系密切,为“命门是生殖系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4.5 与命门相关的临床病证

4.5.1 命门与阳痿

明代张景岳、明代王节斋、清代程杏轩、清代何梦瑶、清代罗国纲、清代张聿青、日本·丹波元坚皆认为阳痿乃是命门火衰所致。如张景岳在其《景岳全书·阳痿》中云:“凡男子阳痿不起,多由命门火衰,精气虚冷,……而为痿弱者。”[14]王节斋在其《明医杂著》中云:“男子阴痿不起,古方多云命门火衰,精气虚冷,固有之矣。”[15]程杏轩在其《医述》中云:“有房劳太甚,宗筋弛纵,发为阴痿者,乃命门火衰,譬之严冬百卉凋残也。”[16]何梦瑶在其 《医碥》中云: “阳动则举,险静则痿。然而不举者,则气不从心也……一则耗散过度,命门火虚也。”[6]罗国纲在其《罗氏会约医镜》中云:“是证 (阳痿)多由肾经亏损,命门火衰,精气虚冷者,十居七八。”[17]张聿青在《张聿青医案》中云:“命门相火,为生身之本,真阳亏损则火衰,湿痰郁遏,火不用事,则火亦衰。”[18]丹波元坚在其 《杂病广要》中云: “凡男子阳痿不起,多由命门火衰,精气虚冷,或以七情劳倦,损伤生阳之气,多致此证。”[19]

李梴提出补阳和滋阴之法来治疗阳事痿弱和阳事坚举,明确的提出了治疗大法。其在《医学入门》云:“若见命门脉微细,或绝,阳事痿弱,法当补阳;若见命门脉洪大鼓击,阳事坚举是为相火妄动,法当滋阴。”[11]

清代陈士铎《辨证录》云: “男子有交感之时,妇人正在兴浓,而男子先痿,阳事不坚,精难射远,人以为命门之火衰也,谁知阳气之大虚乎?”[20]陈士铎则认为阳痿不仅是命门火衰所致,还有因阳气大虚导致。

由上述论述可见诸医家认为命门火衰可直接导致男子阳痿,但亦有阳气大虚、精气虚冷、七情劳倦等原因所致,进一步丰富了阳痿的治疗理论。

4.5.2 命门与遗精

赵献可提出用八味丸或金锁正元丹治疗命门火衰之遗精,其在《医贯》云:“有命门火衰。元精脱陷。玉关不闭者。急用八味丸。或用金锁正元丹。”[21]

4.5.3 命门与强阳

清代顾观光在《神农本草经》云: “强阳不倒,属命门火实,孤阳无阴所致,此证多不治。忌补气、温、热,宜苦寒、甘寒、咸寒。”[22]由此可知顾观光提出了治疗强阳不倒宜苦寒、甘寒、咸寒的治疗大法,并提出治法禁忌:忌补气、温、热。

4.5.4 命门与精寒、精薄

清代景冬阳在《嵩崖尊生书》云:“精寒,命门火衰。精薄,精如水也,亦命门火衰,俱用八味九。”[23]可以看出景冬阳提出了精寒和精薄均有命门火衰所致,并提出治疗方药之八味丸。

4.5.5 命门与阴冷

清代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云: “一曰阴冷。大约下部阳虚阴寒之气,凝结于肾,遂致此疾。又有命门火衰、元阳虚惫,常痿不起,亦成此疾。”[24]

明清各医家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命门为生殖器官的某一部分,都是从命门为生命之源的意义赋予命门以实际的形体,其本意即是说人之生命源于命门,父母孕育子代之所即为子代生命之源,即为命门。因此将命门作为一个实质的生殖器官,如胞宫、产门、下窍等。在不断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各自的临床经验,对疾病的理、法、方、药的论述逐步齐全,从而对遗精、强阳、精寒、精薄、阴冷病的认识逐渐深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命门与男性生殖系统疾病有密切的联系。

从上述命门的功能论述来看,命门的概念已经完全脱离了《内经》原意,作为脏腑之一的命门是主男女生殖机能的重要器官,其常见的病症反应有阳痿、遗精、精寒、精薄、阴冷等,这类疾病则多从命门火衰论治。足见《难经》:“命门者,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对男性生殖医学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5 结语

中医学中生殖器官 (尤其是男性生殖器官)的归属,至今中医文献未有明确的、统一的认识,仍多沿用“肾主生殖”之说。本文通过对命门与生殖相关的文献资料的系统整理,使大家对命门的“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的功能的认识更加清晰和全面。在中医的脏腑分类理论中,认为奇恒之腑为“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女子胞即子宫,具有主持女子月经、孕育胎儿的功能。那男子岂不少了一个奇恒之腑?与女子胞相对应具有生殖机能的男性生殖器官,亦当列属于奇恒之腑,所以提出“命门是生殖系统”的理论假说,奇恒之腑应为“脑、髓、骨、脉、胆、命门”,命门在女子为女子胞,在男子为男性生殖系统。对于男性生殖系疾病的认识、临床治疗、辨证用药方面奠定理论基础,而且对中医的脏象学说和性医学的进一步完善无疑具有重大意义。进一步对命门与生殖密切相关的观点进行深入研究和概括,以期为男科学的理论和临床实践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指导。

[1]薛公忱.儒道佛与中医药学 [M].北京:中国书店,2002:395-397.

[2]冯国超.黄庭经 [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114-116.

[3]老聃.老子 [M].梁海明译注.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27-29.

[4]徐铉.稽神录[M].长沙:商务印书馆,1939:56-59.

[5]李东垣.兰室秘藏[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28-130.

[6]何梦瑶.医碥[M].邓铁涛,刘纪莎点校.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4-6.

[7]崔述生.本草纲目 [M].2版.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4:1939-1941.

[8]张介宾.类经图翼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437-439.

[9]王新华.中医历代医论精选 [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25-327.

[10]陈修园.医学实在易[M].北京:中国书店,1987:59-61.

[11]李梴.医学入门 [M].金嫣莉等校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49-51.

[12]唐容川.医经精义 [M].秦伯未重校.上海:千顷堂书局,1934:87-89.

[13]汪绂.医林纂要探源[M].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7:90-92.

[14]张介宾.景岳全书 [M].孙玉信,朱平生校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1994:384-385.

[15]王纶.明医杂著 [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85:99-101.

[16]程杏轩.医述 [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135-137.

[17]罗国纲.罗氏会约医镜[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114-116.

[18]张聿青..张聿青医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3:96-99.

[19]日·丹波元坚.杂病广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1064-1066.

[20]陈士铎.辨证录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659-660.

[21]赵献可.医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1-114.

[22]顾观光.神农本草经 [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104-106.

[23]景冬阳.嵩崖尊生书 [M].上海:上海锦江书局,2008:92-95.

[24]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454-456.

猜你喜欢

命门子宫男子
3个月建厂3座,再度刷新“渔美康速度”!80后集团掌门人亲授企业的“三重命门”
跟踪导练(五)
假如没有了子宫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2019年下半年男子棋手等级分
中医命门学说在职业病预防中的应用
年轻男子
一点一线一面练太极
抓住“命门”练太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