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腹部及肛肠手术麻醉方法探讨
2011-12-08彭云生山东省莱州市人民医院麻醉科261400
彭云生 山东省莱州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261400
新生儿手术麻醉要求高,病情变化快,麻醉风险大。合理的麻醉选择,个体化的麻醉管理,细节化的麻醉处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本文对新生儿腹部及肛肠手术麻醉做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8年1月-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临床病例14例,其中男10例,女4例,年龄1~28d,体重2.2~3.1kg。病种分布:先天性肛门闭锁6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5例、先天性肠闭锁2例、先天性脐膨出1例。
1.2 麻醉方法 患儿术前常规禁饮、食4h,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02mg/kg,带静脉留置针入手术室,手术床上铺变温水毯保温,温度设置38℃,室内温度保持25℃,纱布垫包裹四肢保温。监测血氧饱和度、呼吸末二氧化碳、血压、脉搏、心电图,接静脉输液,所有输液、输血,维持静脉用药均采用微量泵输注。维持液体采用平衡液与5%葡萄糖对半混合液,液体初始速度6ml/(kg·h),根据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调整输液速度,决定是否输血。麻醉前插胃管,接20ml注射器,轻轻抽吸,尽量抽出胃内容物,开放胃管引流。静脉持续泵注氯胺酮2mg/(kg·h)、丙泊酚(静安)4~8mg/(kg·h),药量根据麻醉深度需要调整。待麻醉满意,顺利放置喉镜,充分暴露声门,反复多次声门表面麻醉,表面麻醉用药为2%利多卡因和地塞米松的混合液,喷雾后及时将滞留在喉周围的表面麻醉药吸走,待声门反射减弱,插入2.5~3.0mm气管导管,剪除口腔外过长的气管导管,保留自主呼吸,气管导管通过“T形管”接贮气囊再接氧气。患儿侧身行骶管麻醉,药物0.8%利多卡因和0.2%布比卡因混合液1.6~2.4ml。注意呼吸、循环监测,必要时手控呼吸。手术结束前15min停静脉用药。
2 结果
麻醉操作时间30~40min,手术时间37~91min。麻醉满意,手术顺利,术后20min内顺利拔除气管导管,拔管前气管内、口腔内吸引,拔管时注意准备好简易呼吸器、面罩。拔管后面罩吸氧观察15min以上,维持SpO2>95% ,生命体征满意后送返ICU,放置在温箱内,头罩吸氧,常规心电图、SpO2、血压监测。术后第2天随访,患儿生命体征平稳,无声门下狭窄或水肿致呼吸困难等麻醉并发症。
3 讨论
新生儿与婴幼儿、成人差别较大,对麻醉的代偿能力有限,麻醉手术期间、术后病情变化快,极易出现呼吸抑制,气道梗阻、心率减慢、体温降低等并发症,危及患儿生命。合理的麻醉选择,细节化的麻醉管理可以有效提高麻醉、手术安全性,大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如果准备早拔管,全身麻醉与区域麻醉结合是非常有益的[1]。骶管阻滞常用于新生儿腹部和胸腔手术[1]。笔者采用静脉麻醉结合喉部表面麻醉完成气管插管,丙泊酚、氯胺酮持续静脉维持,辅助骶管阻滞麻醉,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小婴儿用2%利多卡因喉部表麻优于其他高浓度的药物,因为剂量容易控制[1]。但要注意及时地将散落在喉部周围的表面麻醉药物吸走,减少局麻药的吸收。术后机械通气使新生儿面临着更多的危险,因为机械通气可以引起一些问题,造成声门下创伤和潜在的术后声门下狭窄或水肿[1]。新生儿气管很细且娇嫩,术中、术后新生儿机械通气对设备要求极高,轻微的气道水肿可造成严重的通气障碍。笔者采用术中保留自主呼吸,术后及时拔除气管导管的方法,减少了气道刺激,避免了术中、术后机械通气、长时间带管造成的气道损伤和管理困难。气管插管有效地避免了胃肠道手术术中呕吐、误吸,且呼吸抑制时可手控呼吸,便于呼吸系统管理。新生儿基础代谢低,汗腺调节机制不健全,体表面积与体重之比相对较大,分钟通气量与体重之比较高,因此麻醉期间体温易降低[2]。变温水毯的使用、四肢采用纱布垫包裹对保持新生儿体温是有益的。
通过实践,笔者认为气管插管全麻,保留自主呼吸,辅助骶管阻滞麻醉在新生儿腹部手术和肛肠手术中应用是安全有效的。但应注意细节处理,特别是呼吸循环监测、保温和药物的个体化使用。
[1]王伟鹏,李立环.临床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59-1069.
[2]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