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宜豫西地区栽培的主要仁用杏品种及采后处理方法
2011-12-08姬延伟李红苍
姬延伟 李红苍 梁 臣
(1河南省洛阳市园林科学研究所·471000 2洛阳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豫西地区是黄土高原向平原过渡的过渡带,境内主要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是其主要地貌特征,土壤以黄褐土为主,属暖温带大陆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日照时间充足,年降水量511~800 mm,无霜期235 d左右。仁用杏耐干旱,耐瘠薄,管理粗放,效益高,在豫西地区很适宜发展。现介绍几个在豫西地区适宜发展的仁用杏品种及其栽培技术。
1 主要品种
1.1 丰仁
1.1.1 果实与果仁性状 丰仁果实扁卵圆形,果顶圆平,缝合线深而宽,单果重13.5 g,果肉和果皮均为橙黄色,果肉极薄,味酸涩,汁极少。果肉与果核易分离。核卵圆形,核面光滑,出核率16.4%,干核重2.2 g。杏仁扁圆锥形,出仁率达39.4%,单仁重0.92 g,仁大饱满,香甜可口。果肉总酸含量为0.9%,Vc含量为7.3 mg/100 g,适于加工成杏脯、杏酱和杏干。杏仁含蛋白质28.8%、脂肪56.4%,并且含有人体所必需的磷、钙、铁、硒等多种矿物质,营养价值高,不仅可以鲜食,而且适于加工成杏仁粉、杏仁片、杏仁汁和杏仁罐头,还可用于制作高级糕点等多种美味食品。
1.1.2 生长结果习性 丰仁树冠为自然圆头形,树姿半开状。主干粗糙,呈灰褐色。1年生树枝条健壮,斜生,红褐色,有光泽,节间长15~18cm。花白色,5~6瓣,花冠径3.0 cm,雌蕊高于或平于雄蕊的花朵比率较高。树势中等偏强,5年生树高 3.8 m,冠幅 3.9 m×3.1 m,干周 32.5 cm,新梢长50.4 cm,萌芽率72.8%,成枝率41.5%,自花结实率2.54%,自然授粉结实率40.2%,以花束状果枝和短果枝结果为主。丰仁在豫西北地区3月上旬至3月中旬花芽萌动,3月中、下旬盛花,6月下旬果实成熟,果实发育期90 d左右。3月中、下旬叶芽萌发,11月上旬落叶,树体营养生长期190 d左右。丰仁在豫地区栽培期间表现为抗旱、抗寒、抗风、抗病虫的特性。
1.2 薄壳 1号
1.2.1 果实及果仁性状 薄壳1号果实黄色,阳面有红晕,单果质量4.7 g。单核质量1.497 g,核壳厚0.9~1.12 mm,核仁饱满出仁率为45%~51.7%。 仁中营养成分含量 (mg/g): 蛋白质238,脂肪 59,18种氨基酸总量为 234.2,肉豆蔻酸0.4,棕榈酸29,棕榈油酸 4.6,硬脂酸液7.6,油酸 289.2,亚油酸 125.5,α-亚麻酸 1.9,花生酸 0.7,钙 1.146,镁 2.186,钠 0.024,铁0.02,硒 3×10-5。
1.2.2 生长结果习性 树势中强,树姿较开张,呈自然半圆形。多年生枝灰褐色,皮孔稠密不均,1年生枝紫红色,幼树结果初期发枝力强。叶长圆形,叶柄紫红。花芽较小,花粉红。在豫西地区,3月中旬芽膨大,3月下旬为盛花期,4月上旬展叶,7月上旬为果实成熟盛期,果实发育期约为90 d。杏仁品质优良,出仁率高,果实薄,丰产性强。结果量越大,核壳越薄。盛果期平均株产杏核11.1 kg。
1.3 龙王帽
1.3.1 果实及果仁性状 果实长扁圆形,缝合线深而明显。果面橙黄色,阳面微有红晕。果肉薄,软,橙黄色,纤维多,汁液少,味酸,不宜鲜食,可制干。单果重20~25 g,离核,核大,单核重约2.9 g,出核率22%,甜仁,仁肥大,香脆,出仁率30%以上。单仁平均重0.83~0.9 g,每kg约1 170粒,为仁用杏中粒形最大者之一。蛋白质含量达23%以上,粗脂肪含量达58%以上。
1.3.2 生长结果习性 树势强健,幼树生长旺盛,成形快,嫁接苗栽后2~3年结果,以中短果枝和花束状果枝结果为主。花期早,雌蕊败育花比率较高,自花结实率较低,需配置授粉品种。产地果实7月中下旬成熟,发育期90 d左右。丰产性较强,大小年不明显。适应性强,耐寒,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格,耐瘠薄,尤其适宜在山区发展。
1.4 一窝蜂
1.4.1 果实及果仁性状 果实较小,呈长圆形,梗洼处有3~4条较深的沟纹。顶端稍尖,缝合线浅,果皮黄色,阳面有红色斑。单果重10~15 g,每kg约有杏果67~100个,果肉薄,一般为0.3~0.4 cm,出核率25%。离核,成熟时缝合线自然开裂,果肉酸,可晒干。核壳较薄,基部平,顶端稍尖,核棕黄色,单核重1.9 g,每kg约520~620粒,出仁率30%~35%。杏仁凸鼓、底部稍斜,呈长心脏形。仁皮黄色,仁肉乳白色,单仁重0.62 g,每kg约1 620粒,仁饱满,味香甜。含粗脂肪59.54%,蛋白质26.8%,每100 g维生素B含量为17 140 mg。
1.4.2 生长结果习性 树冠自然半圆形,较龙王帽小。树势中等,枝条细密,节间短、稍弯曲。主干灰褐色,多年生枝淡褐色,1年生枝淡红色。皮孔少而大,呈椭圆形、横裂,新梢紫褐色。叶色淡绿,叶背灰绿,叶基圆形,叶尖渐尖,叶缘锯齿小而浅,叶柄呈紫红色。植株适应性强,可在干旱瘠薄的山地栽培,树体较矮小,适宜密植。进入结果期早,嫁接后第2年即可结果,成花容易,极丰产。以中、短果枝和花束状果枝结果为主。3月中、下旬开花,花期7~10 d,6月下旬果实成熟。果实发育期90 d,结果枝坐果率高,形成蒜瓣状,一串一串似窝蜂,故得名一窝蜂。枝条营养生长期约200~220 d。
1.5 白玉扁
1.5.1 果实及果仁性状 果实扁圆形,果面黄绿色,平均单果重18.4 g,每kg约54~55个果,果肉厚约0.4 cm,出核率约22%。离核,果实成熟时可自然裂开,核弹出。果肉酸绵,不宜生食,可制干。果核中大,棕黄色,长圆形,核嘴偏向一边。单核重2.6 g,每kg约380~385粒,出仁率为30%,核壳厚而坚硬。杏仁皮乳白色,有浅黄色条纹,仁扁圆形,端正饱满,单仁重0.77~0.8 g,每kg约1 300粒,仁肉细致,味香甜可口,品质佳,含粗脂肪56.7%。
1.5.2 生长结果习性 树体适应性强,耐干旱,耐瘠薄,有早结果、早丰产、大小年不明显等特性。植株寿命长,对土壤要求不严。但易受杏仁蜂为害而引起早期落果。以中短果枝及串花枝结果为主。3月下旬开花,花期7~10 d,花期长而不齐,抗寒力强。果实6月下旬成熟,成熟时果实沿缝合线开裂,杏核自动脱落。杏果发育期90 d,枝条营养生长期约210~220 d。是仁用杏辅栽品种和最佳授粉品种。
2 杏果的采收后处理方法
2.1 果实采收
仁用杏成熟期比较集中,一般在7月上旬,正确掌握采收时期是获得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认为,杏果皮变黄,果肉自然裂口时为充分成熟,此时采收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质量。过早或过晚采收都会影响杏仁的产量和质量。
2.2 脱壳
分为脱皮、晒核和砸核3个过程。
脱皮:根据是否需要进一步加工利用,在果实采收后采用人工脱皮,剥除果肉或经过晾晒后用滚压等方法摩擦挤压除去杏皮。
晒核:脱皮后的杏核需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摊放晾晒5~6 d,除去较多的水分,以保证杏仁质量。此时摇动杏核可感觉到仁核之间撞击之声。
砸核:晒干的杏核可用人工砸核或机械方法砸核,除去杏壳。
2.3 杏仁分级(挑仁)
挑仁时要把损伤粒、未砸开的小杏核及杂质等分别存放,不能混入好杏仁。一般收购杏仁的外观标准是当年产品,仁粒饱满,外皮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