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并穿孔4例
2011-12-08辽宁省辽阳市第三医院小儿外科111000
辽宁省辽阳市第三医院小儿外科(111000) 韩 英 李 冰
新生儿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并穿孔临床上很少见,多于出生后 3~5天出现[1],早产儿及低体重儿多见[2],本院2008~2009年收治 4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中男 3例,女 1例。出生体重 1600~3800g。平均胎龄 32~39周,其中早产儿 2例。发病至手术时间平均 2~48小时。均表现为一般状态差、反应不灵敏、呕吐、腹胀、呕吐、腹壁静脉曲张 2例,呼吸困难伴发绀 2例,体温不升高 3例(腋温 <35℃),双肺布满湿罗音 2例,肠鸣音消失 4例,双下肢硬肿 1例,X线片显示双膈下游离气体。1.2治疗方法 常规的术前准备后急诊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腹腔均有数量不等的渗出,胃大弯穿孔 3例,胃底胃大弯穿孔 1例,直径 1.0~6.0cm。术中完全剪出坏死胃壁,直达正常胃壁组织,行全层间断缝合,不放置腹腔引流。术后常规给予入温箱、静脉高营养治疗,合理应用抗生素,分别于术后3~5天试行进乳水,逐渐增加进食量,于 7~10天出院。随访 3~6个月,生长发育同同龄儿。
2 讨 论
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是由于胚胎时期,胃壁肌层在自食管下端向胃底及大弯侧发展的过程中发育停顿所导致。胃壁缺损处明显呈膜状,发生穿孔时呈撕裂状,且多发生于大弯侧,病死率高。分析病死率高的原因如下:1)胃穿孔使大量气体迅速进入腹腔,引起严重腹胀,横膈抬高,影响静脉回流及血液循环,导致肺不张和肺部感染。2)新生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微循环血流缓慢,极易引起 DIC。3)大量胃液丢失,导致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引起低血容量休克和感染性休克。4)早产儿、低体重儿呼吸、循环和免疫功能不完善,对感染耐受性差,难以承受严重疾病和手术打击。
新生儿胃穿孔一旦确诊,应立即做好术前准备,纠正休克、酸碱平衡失调,有呼吸困难者应在剑突和脐连线中点左侧旁腹直肌穿刺排气排液。并尽早手术,手术方法为第一层胃壁全层缝合,先将坏死黏膜及部分肌肉剪去,直至活跃性出血部分,再将其缝合,要点是要充分游离胃脾、胃膈、胃大小弯,切除要充分,不要留坏死黏膜。术后胃肠减压即可,无须行胃造瘘,一般不做腹腔引流。
是否足月儿、手术时机、出生体重以及有无并发症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足月儿机体发育成熟,对疾病的抵抗和耐受力远胜早产儿,存活率高于早产儿。
[1] 童尔昌,季海萍.小儿腹部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119
[2] 王丽丽,李雪松,李培国.新生儿胃破裂的病因探讨[J].小儿急救医学,2000,7(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