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学角色理论视阈下的研究生导师角色扮演*
——兼论和谐研究生师生关系构建

2011-12-08黄发友

关键词:导师学术研究生

黄发友

(福州大学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融洽与否不仅影响培养过程能否顺利实施,也直接影响研究生的学习、生活,进而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其潜能的开发。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张,加上当下经济、文化、价值多元化的影响,导师与研究生间关系问题日益凸显,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而导师是否具备“导师”应有的素质、能力,是否具备导师应有的角色行为,是否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扮演好培养研究生的角色并发挥作用,是影响导师与研究生关系和提高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此,笔者试图用社会学的角色理论来探究研究生导师的社会角色扮演。

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1]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去担任这一角色,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这就是社会角色的扮演。[1]根据这个理论,一个人在社会生活的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不同环境总是同时扮演着多重角色,都有自己的角色关系和要求,都要努力发挥与其地位相适应的作用,以体现自己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在构建和谐的研究生师生关系及提高培养质量中,导师应该满足社会、研究生对自己处在导师地位的“导师”行为的期待,按照导师的角色定位及要求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一、教师角色:做优秀的专业知识的传播者是培养宗旨之根本要求

学好专业知识是研究生的基本要求,是他们开展科学研究的基础,而授予研究生系统的专业知识是导师最基本的职责,也是导师最基本的角色要求。优秀的导师首先应该是一名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做到严谨笃学、传播知识。

(一)导师是研究生知识结构的设计者

导师往往是某一研究领域的专家,对该领域的大局和枝节比较熟悉。在研究生入学后的一段时间里,导师可以根据研究生的期望、兴趣等个性特征和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分类指导,尽早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术思想,指导他们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培养计划。给他们列出必读书目,如:本学科名著、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导师自己的专著或文章、本研究方向的新成果(新论文)以及与本研究方向相关的其它学科名著等。通过大量阅读这些资料,让研究生逐步建立起应有的、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体系,为今后独立开展科研工作、提高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奠定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

(二)导师是研究生专业知识的传授者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授业是导师的基本职责。“名师出高徒”,导师理论水平、科研能力、学术地位直接制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名师源自渊博的学识、深厚的造诣和对学科孜孜不倦的探索。要扮演好这一角色,导师自己先要不断学习、探索和研究。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导师除了通过课堂教学进行正常的知识传授外,还要时刻关注学科前沿研究动态,将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等重大成果及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并通过在日常交往中的讨论、交流互动等方式将相关方面信息传授给研究生,不断丰富他们的专业知识,拓展视野,激发他们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在知识传授方面真正做到“拓宽基础,追踪前沿,启发思考”。

(三)导师是研究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者

在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方面,导师要鼓励研究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纠正不合理、低效率的学习方法,教会他们学会学习,提高独立的学习能力。导师的“指导者”作用不是让研究生产生依赖性,而是要使研究生真正成为学习、研究生涯中的“舵手”。

二、引领者角色:做优秀的科学研究的引路人是培养目标之重要任务

指导研究生开展科学研究,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充当引领者角色,扮演研究生科学研究的引路人,是导师的非常重要任务。当然,这首先要求导师自己要不断充实新理论新知识,准确把握学科领域发展动态,始终站在学科领域前沿;其次要求导师不断提高专业水平、研究水平,形成自己独特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法和学术风格。

(一)学术规范教育

学术规范是研究者进行学术活动必须遵守的准则,它贯穿研究者科学研究活动的始终,体现研究者的学术素养、科研态度、科研方法和学术道德修养,是研究生着手开展科学研究面临的首要问题。学术规范教育关系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关系到创新型人才、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关系到国家学术研究、科技发展的水平,因此,导师要将学术规范教育作为研究生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从课程学习、文献查阅、文献综述、选题、开题、论文写作与修改,到论文的答辩以及论文的发表等各个环节导师都要对研究生进行规范教育,都需要导师与研究生的充分交流和对他们的悉心指导、训练,并且时时严格监控,防止培养质量的下滑或降低。“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导师还可以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培养他们崇尚科学精神、遵守学术道德规范的作风。

(二)指明研究方向

作为某一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导师应该、也有能力根据研究生的特点、能力、兴趣和发展方向等,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指导他们有计划、有步骤地参与课题研究,掌握科研方法,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独立从事科研活动的能力,进而确立自己的研究方向。同时,导师要多给研究生提供参与学术交流的机会,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学术交流会议,并为他们进一步的学习、研究提供更有价值的指导,让他们发现并挖掘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和研究方向。

(三)传授研究方法

掌握研究方法,学会研究是研究生学习的重要目的。研究生不仅需要掌握、借鉴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学习和大量阅读使他们具备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本科过渡到研究生阶段,需要一段缓冲时间来适应研究生的学习,在这阶段,导师要扮好引领者的角色,以学术活动引领者的身份为他们树立榜样,指导、帮助他们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科学研究方法,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体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带领研究生做课题研究方面,导师必须采取谨慎的态度,指导他们严格遵循科学研究步骤,从选择研究范围到明确选题、文献综述、辨析问题,到确定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再到思考假设、调研实验、描述分析,最后到得出结论,都必须按照科学的方法来完成。

(四)引导科学研究

培养科研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关键所在,研究生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应围绕科研能力的培养来进行。而科学研究是创造思维的基础,是提高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重要途径。因此,导师的工作首先是激发研究生“研究”的兴趣,其次是指导、培养研究生做“研究”工作,进而研究生自己独立开展“研究”,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第一,导师通过让研究生熟悉自己的研究成果,带领他们进入自己的研究领域,传授自己的思维模式,使之利用这种思维去发现更多的问题和答案,逐渐养成严谨的治学精神、端正的科研态度和科学的研究方法。第二,导师应该经常与研究生进行学术问题的探讨和交流。教育过程是师生间特殊的对话过程,导师应经常地、主动地和研究生接触、交流,共同探讨学术问题,互相启迪,共同提高、进步。在讨论问题时,导师要尊重研究生看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给他们话语权,不断启发他们的思维,使他们拓宽思路,并对他们的观点、想法做出解释、点评和指导,使他们的思想得到提高、升华。第三,导师应该创造条件让研究生参加课题研究,让他们运用专业知识开展科学研究,培养创新性思维和提高科研能力。在课题研究中,导师要积极引导研究生发现具有理论意义或实际意义的问题,客观地思考这些问题,并得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是得出别具一格的创新成果。第四,导师还应积极地创造有利条件,让研究生自主地进行课题研究,并且在研究生取得研究成果时,及时做出点评、鉴定,以此来激发研究生科学研究兴趣、热情。

三、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角色:做优秀的全面发展的服务者是培养模式之目标选择

(一)在思想上帮助答疑解惑

导师是研究生的思想解惑者。导师的指导、引导,不仅仅是学习方法的指导,更重要的是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品质、学习目的、研究态度、学术道德规范、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先进理念的指导。因此,导师要引导研究生远离浮躁和急功近利之风,明白实事求是是做学问、做人之根本,求真务实是创新的前提,没有务实的学习、研究来获取相应的信息,就永远不会有创新的灵感,使他们真正在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上体现出研究生的风范,学会做人,学会做学问,学会生活,学会适应社会,学会团结协作。引导他们发现和实现自我价值,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奋斗。

(二)在生活上帮助排忧解难

为研究生排忧解难是导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帮助研究生解决实际生活困难,导师扮演着生活帮助者的角色。一些研究生在学期间会遇到生活困难,这些困难有的会直接影响到学习、科研,导师应尽量想办法帮助他们解决,使之全身心投入学习。对于经济困难的研究生,导师要对他们人文关怀,鼓励、帮助他们参加“三助”,或帮助他们联系教学工作,或帮助他们联系其它勤工助学岗位等等。此外,导师通过让研究生参加科研课题并支付一定的劳酬更能直接有效地解决他们的困难。第二,帮助研究生排解各种心理压力,导师扮演着心理疏导者的角色。研究生肩负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等多方面的期待,承受着学习压力、科研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困难和婚恋问题等,面临着种种的困惑和问题,而研究生群体又相对松散,不同导师、不同年级之间的研究生无密切联系,这给他们及时释放心理压力带来了困难。研究生伴随着导师的整个学习研究过程,导师有时要比专职心理咨询人员在化解研究生潜在压力方面更具有优势。导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和体会,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排解研究生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导师尽可能地多利用空闲时间加强师生交流,防微杜渐,善于从言行举止中洞察他们的思想状态,营造宽松的氛围,帮助他们排解心理压力。第三,做好研究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导师扮演着日常管理者的角色。导师在指导研究生业务学习的同时,还要关心研究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对他们严格要求,加强管理。导师要定期与研究生谈话,了解他们在各方面的表现,对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不刻苦努力,表现不好的,违反学校纪律的,及时给予批评、教育和帮助,促使其德智体诸方面健康成长,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四、璞玉匠师角色:做优秀的发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伯乐是培养任务之历史使命

作为璞玉匠师,导师扮演发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伯乐。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有些学者认为,当前日益扩大的研究生群体存在素质下滑的问题。但事实上,扩招在世界各国都很普遍,研究生素质却并未见普遍降低。招生规模的扩大实际上使得导师拥有了更多的优秀生源可供挑选。导师对考生录用就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扮演着伯乐的角色。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培养一大批创新型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是当前研究生教育的历史使命和重要任务。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担当着伯乐的角色,需要发现优秀人才。导师应区分所带的研究生是学术型人才,还是专业型人才,即是研究型人才,还是应用型人才,并对他们进行分类培养。根据不同研究生的不同特质来做好分类培养计划,做到因材施教。将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成学术理论方面的拔尖创新人才,将专业型人才培养成实践操作型的应用人才。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为国家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素质和能力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研究生导师责无旁贷的神圣职责。导师应该切实扮演好多重角色,充分发挥导师一岗多责的作用,在各个方面都必须给予研究生教育、培养、指导和帮助,使之全面发展。导师扮演的多重角色互相联系,互相促进,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统一于导师的教师角色之中。

[参考文献]

[1]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139,148.

[2]周文辉,王崇东.导师制度与研究生和谐师生关系构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0.

[3]朱诚.高校研究生导师角色的转变[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12):26-27.

[4]黄学.试论研究生导师的素质、职责及指导研究生的途径[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1):105-108.

[5]刘亚敏.研究生导师的角色定位与责权分析[J].中国研究生,2004(5):54-55.

猜你喜欢

导师学术研究生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学术动态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术动态
中国实践的学术在场
V eraW an g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和谐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