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碳经济背景下海西旅游开发研究*
——以福建省建宁县乡村旅游开发为例

2011-12-08余美珠

关键词:建宁森林旅游

余美珠

(三明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福建 三明 365004)

世界经济迎来了继工业化浪潮、信息化浪潮之后的低碳化浪潮。低碳经济是人类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当前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深化,以低排放、低能耗、低物耗、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经济是转变旅游发展方式的新选择[1]。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战略区域。福建省作为海峡西岸(以下简称海西)经济区的主体,生态环境十分优越。低碳经济背景下,海西旅游发展变革迎来了新机遇。海西旅游发展变革主要包括旅游生产方式的变革和旅游消费方式的变革,而旅游低碳开发正是旅游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表现。低碳经济背景下,转变旅游开发方式有利于海西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形成海西旅游产业循环经济模式,促进海西生态文明建设。

一、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

(一)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生态经济。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2]。发展低碳经济,既要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又要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建设生态文明。低碳经济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必然选择。

(二)低碳旅游

低碳旅游概念的提出,最早见于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3]。低碳旅游的概念是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提出,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所谓低碳旅游,就是借用低碳经济的理念,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要求通过食、住、行、游、购、娱每一个环节来体现节约能源、降低污染,以行动来诠释和谐社会、节约社会和文明社会的建设[4]。低碳旅游是尽量减少碳足迹,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是环保旅游的深层次表现。旅游低碳开发是低碳经济理论中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二、低碳经济背景下旅游开发的必要性

(一)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必然要求

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全球气候变暖。2009年12月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焦点即如何应对全球减排问题。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荒漠化加重,极端天气频繁,自然灾害频发,导致生态环境恶化[5]。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威胁了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共识是减少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旅游低碳开发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必然要求。

(二)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然趋势。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国家经济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成绩背后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当前我国仍处于“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5]的经济发展阶段。低碳经济的关键是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的表现。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新变革。低碳旅游是旅游经济发展方式变革的科学道路。旅游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包括旅游生产方式和旅游消费方式的转变,旅游低碳开发正是旅游生产方式的转变。因此,旅游开发低碳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三)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包括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根据世界旅游组织(UNWTO)和联合国环境计划署(the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一份报告,旅游业对全球气体排放占5%的比重[5]。因此,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大,旅游业碳排放不可忽视,对旅游环境保护十分不利。低碳旅游是旅游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必然,旅游开发低碳化是旅游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永续利用的旅游经济要求旅游开发的低碳化。旅游低碳开发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低碳经济背景下海西旅游开发原则

(一)科学发展原则

低碳经济背景下海西旅游开发应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科学发展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低碳经济视角下的旅游开发,包括对旅游者、旅游环境、旅游资源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海西旅游低碳开发需要低碳技术和低碳政策的支持,应坚持科学发展的要求,有序地开展,既充分考虑旅游资源特点,又兼顾旅游市场规律,开发低碳旅游产品,建立低碳旅游示范区,逐步实行和推广低碳旅游。

(二)节能高效原则

低碳经济背景下海西旅游开发应坚持节能高效的原则。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生态经济。低碳旅游是在旅游活动过程中,尽量减少碳足迹,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是倡导低碳餐饮、低碳住宿、低碳交通、低碳景区、低碳购物和低碳娱乐的旅游活动,是环保旅游的深层次表现。因此,海西旅游开发应加强节能减排,有效合理利用旅游资源,从旅游开发各个环节减少资源浪费,积极保护旅游环境。

(三)因地制宜原则

低碳经济背景下海西旅游开发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海西旅游资源类型多样,特色鲜明。因此,海西旅游的低碳化开发应根据自身资源特点,采用不同的开发模式和策略,围绕特色旅游资源,满足旅游市场需求,挖掘旅游文化内涵,开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增强旅游产品的体验性和参与性,避免旅游开发重复性,造成旅游资源浪费,促进旅游开发低碳化。

四、低碳经济背景下海西旅游开发

建宁县位于海峡西岸经济区福建省西北部,素有“中国建莲之乡”、“中国黄花梨之乡”之称。建宁生态环境优越,是福建省母亲河闽江的发源地。近年来,建宁县立足自身资源特色,乡村旅游品牌效应日益显现,已获“全国百个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省级生态农业示范县”等称号,是福建省独具特色生态休闲旅游城[6]。低碳经济背景下,建宁县乡村旅游发展迎来了新机遇。产业转型升级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建宁乡村旅游低碳开发有利于促进建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建宁乡村低碳旅游开发目标

以低碳经济理念为指导,以修竹荷苑、桃梨观赏园、闽江源国家森林公园为低碳旅游项目依托,以突出原生态、休闲性和文化性为开发原则,把建宁县开发成为集观光、休闲度假和文化体验为一体的海西乡村低碳旅游示范县。

(二)建宁乡村低碳旅游开发原则

1.原生态。原生态泛指一切顺应自然产生的生物形态。原生态是乡村低碳旅游发展的生存之本。原生态已成为乡村优势低碳旅游资源,其优势在于一个“农”字,即农村风光、农家饭菜和农事活动[7]。原生态乡村是低碳旅游者的向往和追求,保持乡村旅游产品和环境的真实性是乡村低碳旅游可持续发展重要基础。在低碳经济背景下,良好生态环境也成为重要旅游资源。建宁是福建省闽江正源的发源地,森林覆盖率高,生物物种多样,生态环境优越,美丽田园风光成为旅游者最大需求。因此,建宁乡村旅游低碳开发应保持原生态,立足乡村乡土气息开发低碳旅游活动,重视乡村生活方式的原汁原味,以乡村旅游产品和环境吸引游客,突出环境功能,使游客体验安逸闲适的乡村田园生活。

2.休闲性。休闲旅游是指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休闲为主要目的,以旅游设施为条件,以特定的文化景观和服务项目为内容,为离开定居地而到异地逗留一定时期的游览、娱乐、观光和休息[8]。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当前我国已进入了休闲旅游时代,休闲旅游呈现强劲发展势头。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休闲旅游产业并使之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乡村旅游是休闲旅游的重要方式之一。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建宁乡村旅游低碳开发应突出低碳旅游产品的休闲功能,开发低碳旅游休闲项目,设计低碳旅游体验活动,增强游客参与性和互动性,激发旅游者兴趣。

3.文化性。如果说,特色是旅游之魂,那么文化就是特色之基。文化是指一个目的地的文化积淀和文化体现,包括地方文化、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等。只有通过对各种文化的挖掘,才能真正形成一个旅游目的地的特色[9]。建宁乡村旅游低碳开发应对乡村荷园文化,乡村果园文化和乡村森林文化深度挖掘,把乡村文化与低碳理念紧密结合,使游客获得文化熏陶和生态教育,自觉保护乡村生态环境。

(三)建宁乡村低碳旅游开发项目

1.荷园旅游项目——修竹荷苑

建宁县被称为“中国建莲之乡”。修竹荷苑是三明市首个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是建宁发展乡村低碳旅游的重要旅游资源。修竹荷苑景区位于三明市建宁县均口镇修竹村,修竹村自然条件优越,森林覆盖率达84.5%,生物物种丰富,生态环境优美。修竹荷苑距离建宁县城20公里,交通便捷,总面积达13.3公顷,规模较大[7]。荷园品种丰富,种植风卷红旗、星空牡丹、火炬、大洒锦等花莲品种,种植建选17号、红花建莲等子莲品种以及睡莲品种;建荷花观景步道、荷花观景亭、咏荷诗词石雕、九曲廊桥、农家乐等旅游项目,开展荷园观光、鲜莲采摘、荷园科普教育、休闲健身等旅游活动,是集莲子生产与荷花观光为一体的荷园。

2.果园旅游项目——桃梨观赏园

建宁县被称为“中国黄花梨之乡”。桃梨观赏园位于三明市建宁县溪口镇枫元村,距离建宁县城7公里,交通可进入性好,总面积达0.8万公顷,规模较大[7]。桃梨观赏园已开发春季赏花踏青项目,开展赏花、嬉戏、摄影等旅游活动;开发夏季果实品尝、采摘等旅游活动,使游客体验果实丰收的喜悦;此外,开发桃梨果树认养旅游活动,旅游者可认养果树、观赏花海、品尝果实旅游活动。

3.森林旅游项目——闽江源国家森林公园

闽江源国家森林公园是武夷山脉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宁椴、建宁金腰的模式标本采集地,是珍稀野生动植物的良好栖息地,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36种,国家级保护动物17种。森林公园内金铙山是建宁和泰宁两县的界山,属于泰宁世界地质公园的范畴。金铙山距离建宁县城12公里,面积为75.6平方公里[7]。金铙山属武夷山杉岭山脉支脉,为印支期二云母花岗岩和震旦系变质岩地貌。金铙山主峰白石顶被称为“秀起东南第一巅”,是福建省第二高峰。白石顶有福建省稀有高山湿地、万亩草甸、千亩杜鹃和千亩红花油茶。白石顶可俯瞰周边县市景色,是观云海、看日出、赏晴雪的胜地。金铙山有报国寺、老君、玉兔、神龟、鼓石、仙人池、闽越王无诸爱妃墓、龙王岩、石燕岩、老鹰洞、龙井瀑布等景点。金铙山植被垂直地带性明显,阶梯层典型结构。金铙山珍稀动植物资源丰富,具有黄山松、红豆杉、楠木、观音竹等植物资源和狗熊、猕猴、穿山甲、石羊等动物资源。

(四)建宁乡村低碳旅游产品开发和活动设计

立足建宁乡村低碳旅游项目基础,本文以建宁修竹荷苑、桃梨观赏园和闽江源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开发乡村低碳旅游产品和低碳旅游活动设计。在乡村低碳旅游产品开发中,突出产品的原生态、休闲性和文化性特征。依据前文建宁乡村低碳旅游开发目标和开发原则,建宁乡村低碳旅游产品可开发为三个产品体系:即乡村观光旅游产品体系、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体系、乡村文化体验旅游产品体系,依据建宁乡村低碳旅游开发项目,每一旅游产品体系开发三个子产品,并对每一子产品的低碳旅游活动进行设计。

1.乡村观光旅游产品体系

(1)荷园观光旅游子产品。低碳旅游活动设计:为减少碳排放,提倡游客采用低噪音、低能耗、低排放旅游方式。荷园可建设健康游步道,提倡游客步行赏荷;同时荷园提供自行车出租服务,游客可租自行车赏荷;最后,游客可乘木船赏荷。一是徒步赏荷:徒步是低排放的旅游出行方式,不仅环保,而且可以锻炼身体。将荷园近岸湖面划分为不同的荷池,种植红莲、白莲、重台莲、洒金莲、并蒂莲等各种荷花,供游客观赏;设计具有江南韵味的荷园小桥和荷园木栈道,让游客与荷花零距离接触,充分领略与感受荷花魅力;设计荷花观赏亭,亭上印刻名家赞美荷花的经典诗词;设计情侣亲水体验平台。二是骑自行车赏荷:自行车游览是最廉价、最亲切、最便捷的出行工具,自行车出游可自由控制时间和路线,既环保健康,又可以贴近自然,想走就走,想停就停,随时都能近距离欣赏美景。游客可骑自行车环园观赏,从不同视野和角度观赏荷园全景,呼吸荷园新鲜空气。三是泛舟赏荷:游客乘坐木船,与荷花近距离接触,欣赏荷花色、香、味、形、态之美,也别有一番韵味。

(2)果园观光旅游子产品。低碳旅游活动设计:果园观光旅游存在主要问题在于淡旺季明显,淡季资源浪费严重,而旺季又造成资源破坏。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果园观光旅游的低碳发展关键在于如何克服淡旺季明显的问题。因此,在旅游活动设计时,首先,开展四季都有可赏、可尝、可摘的果园旅游活动,丰富果树品种,例如设计春季赏桃、夏季赏荷、秋季赏桂、冬季赏梅的旅游活动。克服旅游淡旺季不足,使四季旅游发展较为均衡,控制旺季旅游环境容量,减少旺季对果园环境破坏,使季节性旅游转化为常态化旅游,使“一季旺”变成“四季旺”,促进果园可持续发展。其次,可开展果园闲适田园风光观光,设计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木屋、土屋、石屋等果园农舍,设计桃梨等果实形状的果园景观小品,与果园整体环境协调,增强淡季果园对游客的吸引力。

(3)森林观光旅游子产品。低碳旅游活动设计:森林旅游是低碳旅游重要方式之一,森林旅游活动本身是低碳的,森林旅游功能之一就是对旅游者进行生态教育,使旅游者自觉形成低碳意识,热爱大自然,保护森林生态环境。因此,闽江源国家森林公园可设计不同主题的低碳观光旅游活动:首先是拂尘踏香旅游,途经报国寺,既可烧香拜佛又可观狗熊、猕猴、穿山甲、石羊等珍稀动物景观;其次是浪漫怀旧旅游,既可赏金铙山垂直地带性植被景观和黄山松、红豆杉、楠木、观音竹等珍稀植物景观,又可观高山湿地、万亩草甸、千亩杜鹃和千亩红花油茶;最后是鸟语仙境旅游,可观印支期二云母花岗岩和震旦系变质岩地貌景观,还可观云海、看日出、赏晴雪,让游客感受人在画中游的美好意境,体验山林野趣,零距离感受闽江源原生态的自然神韵。

2.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体系

(1)荷园休闲度假子产品。低碳旅游活动设计:荷园休闲度假低碳旅游活动设计关键在于使低碳理念融入游客体验活动中,使游客在参与旅游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熏陶和教育。首先,可让游客到“低碳餐厅”[10]品莲宴,莲宴采用由游客自身采摘的莲子、莲藕、莲叶、莲芯等当地食材做成美食,不使用一次性餐具,用莲叶做成餐具,用餐结束可把餐具当饭后小点吃掉,向游客推广低碳营养菜谱,采用无纸化电子菜谱或网上订餐,引导游客理性适度消费,游客还可到厨房体验低碳烹饪,使用无明火、无排放、无污染环保电磁炉,烹饪过程闻不到一丝油烟味,让游客感受低碳烹饪的神奇。此外,还可开展荷园垂钓、采摘、耕种、认养等低碳旅游活动,开展莲花绘画、莲花摄影、莲文学创作等大赛活动,开展老年安养、蜜月度假等低碳旅游活动。

(2)果园休闲度假子产品。低碳旅游活动设计:果园休闲度假旅游活动设计应使低碳理念贯穿其中。首先,游客可住低碳果园农舍,农舍内采用节能型设施设备,例如采用LED节能型光源、节水龙头、节水马桶等,降低水电能源消耗,倡导客人重复使用客用棉织品,实现客用棉织品由“一天一换”到“一客一换”,提倡客人按需烧水等。其次,游客可参与果园垂钓、骑马、射箭、露营等低碳旅游活动,让游客自带垃圾袋或旅游必备用品,自觉回收旅游活动中产生垃圾,引导游客在参与活动过程中节水、节电、节能,自觉成为低碳旅游的倡导者和参与者。最后,游客可体验果实加工、酿酒、果树认养等旅游活动,并购买自制产品,但不过度包装,在活动结束后让游客计算自己的碳排放,以植树等措施进行碳补偿。

(3)森林休闲度假子产品。低碳旅游活动设计:森林休闲度假应以和谐为主题,强调森林与居所和谐、人与居所和谐、人与森林和谐,设计低碳环保旅游活动。闽江源森林国家公园可开展以下低碳旅游活动:一是体验高峰村森林人家生活,游客可在森林人家吃野菜、挖竹笋、摘野果等低碳旅游活动,但在活动过程中应做好低碳旅游宣传,例如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及管理,不使用不易降解的垃圾袋,自觉捡拾遗弃垃圾及维护森林卫生;二是高峰漂流体验,漂流是借助大自然力量来完成,是一种低碳旅游方式,让游客体验高峰漂流之险,沿途游客还可垂钓、野营、摄影、观鸟、采摘等低碳休闲旅游活动;三是森林氧吧体验,以金铙山高山湿地为生态本底,以负氧离子、绿色环境、湿润空气为基础,形成森林浴、森林漫步、森林音乐吧、森林冥想、雾浴等森林中放松心灵的休闲低碳旅游活动;四是户外拓展训练,设计穿越路线,进行帐篷露营、登山、攀岩、溯溪、野外生存、夜行军等户外拓展活动。

3.乡村文化体验旅游产品体系

(1)荷园文化体验子产品。低碳旅游活动设计:荷园文化体验旅游产品的低碳旅游活动设计应将莲文化与低碳主题紧密结合,建设莲文化低碳博物馆,博物馆既要充分挖掘莲文化深刻内涵,包括文学、宗教、艺术、建筑等方面内容,可将这些文化元素融入荷园文化体验产品,增添浓厚的荷文化气息,向游客展示莲花高风亮节以及寄寓人们价值取向、审美观照和道德追求的各种艺术,例如莲花诗词朗诵,游客集体朗诵名家莲花诗词名作,感悟莲花精神品质,或者体验佛教莲花坐禅,游客可体验佛教坐禅养生活动,学习禅悟境界,忘却众生烦扰,获得心灵宁静,或者开展莲音乐鉴赏与创作、绘画写生、摄影大赛活动,让游客在体验中学习,在活动中领悟莲文化博大精深。此外,莲文化低碳博物馆内游客还可体验绿色低碳建筑展示、低碳科技普及、低碳学术交流等活动,领悟和学习低碳城市、低碳生活和低碳未来等文化体验活动。

(2)果园文化体验子产品。低碳旅游活动设计:果园文化体验旅游产品的可设计以下低碳旅游活动:首先是果园绿色和碳中和博物馆,博物馆处处体现低碳理念,博物馆生态屋顶集主动采光、自然通风和雨水收集功能于一体,屋顶和玻璃幕墙安装太阳能电池和LED新光源[11],玻璃幕墙遮阳、环保、节能,而且具有良好的透光性,可产生电能,减少碳排放,向旅客宣传低碳环保知识;馆内采用可再生、可降解、可回收材料,运用声、光、电模拟果树生长、繁殖、培育全过程;游客可学习如何将自身采摘的果实制作成果脯、罐头等制作流程和制作工艺,学习各种花蜜制作,采用DIY方法,游客自行设计和制作并可购买,学习桃花桃仁活血化瘀中医养生知识,使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快乐。

(3)森林文化体验子产品。低碳旅游活动设计:以低碳理念为指导,闽江源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文化体验产品首先可设计低碳全体验场馆,通过互动展品,让游客体验如何从日常生活做到减排节能环保,尽量减少碳排放,包括森林低碳屋、低碳厨房、低碳餐厅和低碳商店等,低碳屋可采用最环保的建筑和室内产品,让游客体验不同风格的森林低碳屋,警醒游客对森林环境的保护。其次,开展森林科考活动,闽江源国家森林公园是建宁椴、建宁金腰的模式标本采集地,是武夷山脉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珍稀野生动植物的良好栖息地,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36种,国家级保护动物17种[7],激发游客好奇心,探秘闽江正源,感受闽江源头的神秘世界。最后,开展森林探险活动,开发以森林环境为依托的休闲活动,开展密林探险,激发求知欲和创造力,使游客在森林探险中逐渐形成独特思维方式。

[参考文献]

[1]中国旅游报.基于低碳经济的旅游业发展变革[EB/OL].(2010-02-26)[2011-02-15]. http://www.ctnews.com.cn/lybgb/2010-02/26/content_716595.htm.

[2]俞棋文.低碳旅游开发模式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3]文彦.基于低碳旅游视角的炎陵县旅游资源[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

[4]刘啸.论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J].中国集体经济,2009(13):81-82.

[5]侯文亮.低碳旅游及碳减排对策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10.

[6]陈世平.建宁“认养果树”乡村旅游受青睐[J].中国果业信息,2006,23(4):45.

[7]福建建宁网.福建建宁县旅游发展思路研究[EB/OL].(2010-06-28)[2011-02-15]. http://www.fjjnw.com/forum-viewthread-tid-625-from-portal.html.

[8]朱桂凤.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黑龙江省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9(5):66-68.

[9]魏小安.旅游目的地发展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18.

[10]吴必虎,伍佳.中国乡村旅游发展产业升级问题[J].旅游科学,2007,21(3):11-13.

[11]赵黎明.发展乡村旅游 改善农村民生[J].旅游学刊,2010,25(9):8-9.

猜你喜欢

建宁森林旅游
美术作品
建宁“花海跑”:春风十里梨花飞舞
哈Q森林
旅游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门外阳光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