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良县蚕桑产业发展思路
2011-12-08吴满宁
吴满宁
(陆良县蚕桑站,云南陆良655600)
回顾陆良县蚕桑业发展取得的成绩,除自然条件优越、各级政府大力扶持外,还有措施过硬,科学栽桑养蚕,发展基地,以点带面,以质量求生存、以效益求发展,加强科技培训,主抓茧质、单产、公顷桑效益,使产量、产值、效益同步增长。2010年底新栽杂交桑苗1 852.2万株,有桑园面积6 000 hm2以上。陆良县蚕桑生产自1980年以来持续稳步发展,取得了成功经验,也存在不少问题,现将其总结出来,以供参考。
1 陆良县蚕桑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1.1 建立基地,以点带面
1980年云南省蚕桑生产工作会议后,陆良县委、县政府及时作出决定,分别在棠梨、白岩、海界、庄上建立蚕桑基地,并提出桑园面积达到66.67 hm2,每公顷可减免公粮6 000 kg,从而带动了全县桑园的发展。1985年,在市场疲软、蚕桑业处于最低潮时发展了尹旗蚕桑基地,为陆良县蚕桑生产起到了稳定和促进作用。
1.2 稳定茧价,保证收购
1985年在全国蚕茧价格极低的情况下,国家提出降价5%,县委、县政府从财政拿出20万元,在稳定蚕茧价格的基础上,每千克蚕茧提高0.1元收购,保证了陆良县蚕桑生产的顺利发展,并动员尹旗村委会新栽桑66.67 hm2以上。
1.3 稳定政策,扶持发展
领导重视、政策稳定是发展蚕桑产业的关键。为了保证陆良县蚕桑生产的顺利发展,在省、市各级政府扶持发展的基础上,陆良县出台了相应的蚕桑生产扶持政策。1991年,该县对全县栽桑养蚕现状进行了全面调研,制定相应的发展措施,确定每千克鲜蚕茧返还生产扶持费1元。1998年后,陆良县又出台新的栽桑扶持政策,即每栽0.07 hm2桑,旱地补助120元,水田补助220元;2005年、2006年每栽0.07 hm2桑,旱地补助150元,水田补助250元。从1991年至2002年,每交1 kg蚕茧返还生产扶持费1元,建1座小蚕炕房无偿补助100元,并推广方格蔟和蚕台补助等措施。由于政策稳定,调动了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2009年,云南省委主要领导调研蚕桑业发展状况,拿出专项资金扶持蚕桑发展,陆良县抓住机遇,引进杂交桑苗1 852.2万株,新发展桑园670.13 hm2。2010年,曲靖市委主要领导到陆良县调研,提出了市委发展蚕桑业的政策,陆良县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实现桑树病虫害统防统治,改造低产桑园,推广滑轮式蚕台省力化养蚕,并初见成效。
1.4 坚持原则,因地制宜
根据陆良县的气候特点、地理位置、土壤条件,1991年陆良县就制定了该县蚕桑生产发展原则:一是粮食自给有余的原则,人均粮食达到400 kg就可以考虑发展蚕桑;二是干部群众积极要求发展的原则;三是土壤、气候适宜发展的原则;四是舍得用好田好地栽桑的原则;五是区域连片,与其它作物不发生矛盾的原则,重点是不能与烤烟混栽,否则将影响养蚕。
1.5 做好调查,规划发展
1991年,陆良县委、县政府作出决定,由县经济研究中心牵头,组织对全县有一定积极性的乡(镇)进行实地考察,与乡(镇)、村委会座谈,共同研究发展蚕桑的措施,确定发展目标。每到一个乡(镇),首先征求乡(镇)领导的意见,是否发展、在哪些村委会发展,并同乡(镇)领导一起到村委会征求意见,村委会领导同意发展,发展哪几个村社,哪些田块,这些土地是否可以发展必须亲自实地落实,可以发展再回到村委会研究发展措施,确定发展任务。任务确定后,制定有效的措施,统一领导、统一引进桑苗、统一栽培技术。在1992年至1993年完成新栽桑园2 223.5 hm2,使陆良县的蚕桑生产发展达到了高潮。
1.6 搞好培训,普及技术
技术到位是保证新栽桑都能养蚕的主要措施,蚕桑站组织对所有新栽桑农户进行培训,办好农函大蚕桑培训班,培训和宣传栽桑养蚕技术,做到每个栽桑户保证会养蚕,每栽1 hm2桑必须发挥出效益,保证了陆良县蚕桑生产的顺利发展。
2 存在问题
2.1 产业布局不合理
产业布局不合理,导致召夸、大莫古的全部桑园和小百户、芳华的部分桑园弃桑种烟,浪费投资。
2.2 滥用除草剂
部分农户长期使用杀草剂对桑园除草,造成桑树烂根,桑园过早老化,产叶量急剧下降,比较效益降低。
2.3 抗风险能力低
2001年至2004年蚕桑市场持续低潮,半山区的烤烟收入超过蚕桑业,许多地方毁桑种烟。
2.4 桑园选址不合理
有些桑园选址不合理,如板桥镇大桥村规划在南盘江以西的33.33 hm2水田栽桑,公司投资了7万元的水浇地经费,不到3年时间全部挖掉;有些地方为拿扶持费栽种应付桑,只讲面积,不讲效益,拿到扶持费就完事。
2.5 收购秩序混乱
蚕茧价格好时,茧贩子猖獗,公司收茧困难,承担风险较大,难于支撑栽桑养蚕。
3 发展思路
3.1 做好规划
由县委、县政府出面,公司牵头,组织专人对需要栽桑地块核实,这些地块是否适宜栽桑,是否与其它作物发生矛盾,特别是烟桑矛盾、粮食作物与桑园的矛盾等,让栽桑的面积真正落到实处。在桑园发展中,应因地制宜,结合各乡(镇)的情况进行发展,具体规划如下:
(1)目前陆良县桑园面积主要集中在坝区4个乡(镇),2010年桑园面积为中枢镇413.73 hm2,板桥镇1 505.8 hm2,三岔河镇1 061.53 hm2,马街镇2 564.87 hm2,4个坝区乡(镇)桑园面积共计5 545.9 hm2,占全县总面积的92%,蚕茧产量占全县的98%以上。栽桑以坝区4个乡(镇)为主,按照现有面积,根据各村委会的土地情况因地制宜,能栽多少栽多少,但必须区域连片,重点发展地下水位高、有灌溉条件的旱地桑园。在陆良县范围内,除了在龙海3家,芳华的雨补、乘民、板田和小百户的普乐、乐贡、老母次适宜区发展外,其它地区暂时不发展。
(2)中枢镇地处县城,在城区的几个社区,农户栽桑的积极性不高,多数忙于做生意,应考虑以补植缺塘缺块为主,暂不考虑发展;中纪、茶花旱地面积较大,又有一定的栽桑养蚕经验,可发展桑园133.33~200 hm2。
(3)板桥镇是发展潜力较大的镇,从板桥、小堡子、左里堡、旧州、摆羊已形成666.67 hm2连片桑园,主要以补植缺塘缺块为主;石坝、鱼塘、马军堡做好产业调整,3个村委会可发展桑园400~533.33 hm2;白塔、马军营、后所3个村委会近2年顺山发展桑园133.33 hm2,应以补植缺塘缺块为主;河东、大桥以补植缺塘为主,长湖基本形成了规模;洪武旱地面积较大,也可发展桑园200 hm2以上。
(4)三岔河镇主要以水田为主,水田栽桑成本高,投资大,积水严重影响效益,发展水田应考虑:①干部群众有一定的积极性;②土壤条件适宜,必须解决排水问题;③选择地下水位较低、有一定灌溉条件的田块栽桑,否则效益还不如种粮食;④连片发展,沟路配套,能排能灌。重点是巩固现有桑园面积,旱地可以考虑全部栽桑,应以补植缺塘缺块为主。
(5)马街镇以栽桑养蚕为主产业,桑园面积达到2 564.87 hm2,全镇的旱地都可以考虑栽桑。马街镇以加强管理,提高公顷桑效益为主。
(6)召夸镇1993年栽桑333.3 hm2,由于栽桑过浅,当年死亡桑园面积达66.6hm2;1994年、1995年该镇养蚕曾经取得好成绩,但由于烤烟形势好,全部毁桑种烟。因此,召夸镇应根据市场行情,烤烟萎缩时再考虑发展,发展面积为666.67~1 333.33 hm2。
(7)小百户发展桑园已有很好的效益,但由于该地是烤烟基地,看烤烟市场情况,可以发展桑园1 333.33~2 000 hm2。
(8)大莫古与小百户一样,看烤烟市场情况,可以发展桑园1 333.33~2 000 hm2。
(9)芳华镇在狮子口的新发村和戚家山的新民村发展桑园66.67 hm2,新民村每户均超过0.33 hm2,单张产茧超过40 kg,可以带动芳华镇的桑园发展。除乘民、板田、雨补不考虑发展外,其它村委会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都适宜蚕桑生产的发展,根据烤烟的发展趋势再做考虑。
3.2 加强领导,统一思想
各乡(镇)的主要领导和村委会的主要负责人是栽桑的第一责任人,涉及栽桑的村委会、村民小组要有一定的栽桑积极性。
3.3 必须具备一定的生产规模
新发展的村委会,桑园面积应在66.67 hm2以上;旱地面积较多、村委会有发展积极性的,发展桑园可以一步到位,即桑园面积应在200~266.67 hm2,做到规模发展。
3.4 做好桑园选址工作
水田栽桑应充分考虑排水,三岔河发展桑园必须慎重考虑。水田栽桑,地下水位低、排水条件好的可以发展桑园。
3.5 新桑园的建设
栽桑时要求做到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栽植质量、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管理。成活率要求达98%以上,避免栽应付桑。引进桑苗时要保证桑苗质量,最近几年陆良县栽植杂交桑苗,第2年采用锯桩芽接更换优良品种的方法,取得了丰富的经验。
3.6 做好蚕室配套建设
栽桑工作必须与蚕房配套同期进行,栽1 hm2桑需要4 500 m2的养蚕房,因此,为保证栽桑养蚕效益,应做好蚕室配套建设工作。
3.7 科学制订栽桑扶持政策
制定栽桑扶持政策时应考虑栽植的土地是否是好田好地,栽植成活率是否在98%以上,养蚕是否有效益,蚕茧是否交到茧站,再兑现扶持政策。
3.8 做好技术培训工作
陆良县每增加33.33 hm2桑园应配备1名辅导员,技术培训由县蚕桑站负责组织,培训到每个栽桑农户,让每个栽桑农户都懂技术,会养蚕。
[1]白兴荣,冉瑞法,董占鹏,等.云南不同地区BmNPV对家蚕致病力的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0,23(6):2098~2101.
[2]黄平,白兴荣,董占鹏,等.中国7省(市)现行主推春用家蚕品种在云南实验室的比较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11,24(3):1157~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