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姚县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思考

2011-12-08

云南农业科技 2011年1期
关键词:蚕农蚕茧桑园

何 劲

(大姚县农业局,云南大姚675400)

大姚县蚕桑生产发展历史悠久,嘉靖8年就开始栽桑养蚕,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群众具有丰富的栽桑养蚕经验,1958年七街公社因蚕桑生产成绩突出,曾获得周恩来总理签发的“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近5年来,县委、县政府在不断深化县情认识,总结产业结构调整经验教训,分析国内外茧丝行业发展动态的基础上,抓住国家加入WTO、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东桑西移”计划的良好机遇,进一步推动蚕桑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快产业升级。通过办样板、做示范、建基地、推广实用新技术、招商引资成立蚕业龙头企业、组建蚕农合作社等工作,有效推进了全县蚕桑产业的发展,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作出了贡献。

1 发展现状

截至2010年底,大姚县累计栽桑3 347 hm2,投产桑园1 659 hm2,占桑园总面积的49.6%。全年养蚕四季,年养种量2.09万张,产鲜茧779.97 t,蚕农售茧收入2 654.23万元,养蚕农户户均收入2 308元。全县建有蚕茧收烘站5个,目前,县缫丝厂建设项目一期主体工程已投入生产。在此之前,企业收购的蚕茧全部以原料茧销往江浙、四川等地。

2 发展优势

2.1 气候优势

大姚县地处楚雄州西北部,海拔度1 024~3 657 m,光热资源丰富。全县气候属低纬度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干湿季分明,冬季少严寒,夏季酷暑短,立体气候较为明显。大姚县蚕桑产业发展规划区域的海拔为1 600~2 000m,年平均气温15℃,年降水量796.8 mm,年平均日照时数2 468 h,均能满足蚕桑生产所需降水500 mm以上,≥10℃的有效积温2 600℃以上的气候条件。

2.2 水土资源优势

大姚县地理环境复杂,水土资源极为丰富,全县境内河流属金沙江水系,金沙江从铁锁乡的马鞍山入境,流至湾碧乡的灰拉表出境,全长62 km。境内有金沙江及其支流共16条,总长510 km;其它水流以白草岭、昙华山为分水岭及发源地,分东、西、南、北四大水域,流经全县,汇入金沙江。全县国土总面积41.46万km2,耕地总面积3.01万hm2,常用耕地面积2.1万hm2(其中水田面积0.82万hm2,旱地面积1.28万hm2),临时性用地0.91万hm2,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0.116 hm2。蚕桑产业发展规划区的7个乡(镇)有土地面积20.75万hm2,其中土地详查耕地面积1.96万hm2,多为坡积紫色土,风化土层60 cm左右,开发建设密植丰产桑园潜力大,具备建设0.67万hm2的桑园水土资源条件。

2.3 产品竞争优势

大姚县地理环境及气候非常适宜生产优质桑茧,养蚕早、上市早、时间差突出,个体茧丝较长,解舒率高,缫折低,市场前景好。经云南新丝路茧丝绸有限公司试缫,上车率在90%以上,解舒率在65%以上,粒茧丝长度在1 200m以上,蚕茧质量比相邻地区的好,能生产出4A级以上的生丝,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2.4 成本优势

蚕桑业是一项投资小、见效快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姚县劳动力资源丰富,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优势。

2.5 技术优势

目前全县从事蚕桑科技推广的人员共有89人,其中县蚕桑站14人,乡(镇)农技推广中心18人,村蚕桑辅导员41人,县新丝路公司16人;在现有科技人员中具有蚕桑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有45名,其中高级农艺师3名,农艺师11名,初级职称31名。这些技术人员是大姚县蚕桑产业发展中科技服务推广的主力军,可向蚕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各种技术服务。

2.6 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

2.6.1 “十二五”期间是大姚县蚕桑产业发展的有利时期

当前,国际国内茧丝绸市场起暖回升,预计今后一段时期将平稳运行。加之大姚县一直坚持平稳收购,蚕茧收购价格不低于周边县(市),蚕桑的比较效益明显优于其它农副产品,农民发展蚕桑生产有利可图,且市场风险意识正逐步增强,大部分蚕农不再会因市场茧价的正常波动而随意挖桑毁桑,而是依靠科技求发展。

2.6.2 国家继续实施“东桑西移”工程

该工程在蚕桑基地建设、配套蚕种场及蚕室建设、蚕桑科技推广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大姚县蚕桑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广泛深入调研,已制定了详尽的承接“东桑西移”项目行动计划,为承接好此项目奠定了坚固的基石。

2.6.3 大姚县被列为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区域

从2009年起,大姚县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全国25个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综合试验站试验示范点之一,同时也被云南省农业厅列为全省5个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区域推广站之一。该项目连续实施5年,将为大姚县乃至全州、全省桑蚕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蚕桑病虫害流行状态调查及防控等方面提供极其宝贵的技术资料,为大姚县蚕桑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2.6.4 大姚县被列为全省十大桑园核心基地之一

近年来大姚县通过不懈努力,已于2010年被列入全省10个发展桑园6 666.7 hm2以上的核心基地县之一。为此楚雄州委、州政府把蚕桑产业作为大姚县重要的农业产业给予扶持,楚雄州蚕桑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已把金碧、石羊、新街、三岔河、赵家店、龙街6个乡(镇)纳入全州的蚕桑基地规划范围,为大姚县蚕桑产业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3 存在问题

3.1 部分干部群众对发展蚕桑产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一是部分干部群众认为发展蚕桑产业只是为了企业增效、农民增收,乡镇没有税收等好处,因此对蚕桑产业抓得不紧。二是部分干部群众把栽桑养蚕当作一种任务,只求完成任务,至于种下的桑苗能不能成活,今后如何管理等则不管不问,致使大部分桑园效益不佳。

3.2 投入不足,使蚕桑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

由于县、乡财政困难,对蚕桑产业发展投入的扶持资金少,桑园灌溉的沟渠、水池等基础设施不配套,桑园水利化程度低,使蚕桑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如受2009年“3·14”霜冻灾害影响和2010年西南地区百年未遇的干旱影响,全县连续2年春蚕的饲养量均比正常年景饲养量减少50%以上。

3.3 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力不强

大姚县于2008年3月引进如皋新丝路茧丝绸有限公司参与产业开发,在大姚县成立“云南新丝路茧丝绸有限公司”,该企业成为县内蚕业龙头企业。由于公司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投入的资金比重大,但在蚕桑生产扶持等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只注重蚕茧收购,对产业发展的辐射带动力还不强。

3.4 重栽轻管现象突出,无效桑园面积大

2010年全县上报桑园面积 3 346.7 hm2,其中受污染、有桑不养蚕、立地条件差和放弃管理的桑园面积约占30%以上;此外,在投产桑园中,如遇农忙季节,部分桑农忙于其他农事而忽略桑园的管理,致使种桑规模与养蚕规模不一致,生产发展不平衡,桑园有效利用率低,桑园资源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益。

3.5 缺乏产业发展风险调控机制

蚕业发展的最大风险源于蚕茧价格的波动较大。从多年蚕桑产业发展情况看,蚕茧价格跌到一定程度,农民就挖桑毁桑;蚕茧价格涨到一定程度时,政府就鼓励发展,农民则积极种植,这样种桑、挖桑反复循环,造成投资浪费、效益不稳、农民怨气大。目前大姚县鲜茧价格形成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蚕茧收贮应急预案有待建立。

此外,桑蚕产业链延伸不够,致使行业综合效益未充分发挥。

4 发展思路

4.1 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东桑西移”工程和云南省、楚雄州加大扶持的良好机遇,切实把蚕桑产业作为大姚县的后续支柱产业来抓,坚持以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科技为动力,因地制宜,统一规划,连片布局,规模发展,逐步做到布局区域化、发展规模化、建园规范化、生产标准化。通过5年的努力,将蚕桑产业发展成为大姚县继烤烟、核桃等传统产业之后的又一特色支柱产业,使大姚县成为云南省重要的优质蚕茧及高品位生丝生产基地之一。

4.2 发展思路

按照“公司+基地(蚕农合作社)+农户(社员),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模式,紧紧围绕“依靠科技,扩大面积,主攻质量,提高效益”这一中心,坚持走“建设丰产桑园,生产优质蚕茧,就地加工茧丝,逐步开发利用蚕桑副产物,延伸产业链,提高蚕业综合效益”的发展路子,加快“高产、优质、高效和节能降耗”蚕桑生产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不断提高栽桑养蚕技术水平和单位面积桑效益;培强做大龙头企业,坚持保护价收购鲜茧,保障蚕农利益,实现大姚县蚕桑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4.3 目标任务

大姚县蚕桑产业的总体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县桑园面积达6 666.7 hm2以上(现有3 333.3 hm2+新植3 333.3 hm2),其中丰产密植桑园400 hm2以上,实现年养种25万张以上,年产鲜茧7 000 t以上,年产生丝650 t以上,蚕桑农业产值1.5亿元,工业产值1.8亿元,行业总产值3.3亿元以上。同时进一步优化蚕桑产业发展模式,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完善蚕茧价格调节机制,使蚕桑产业在农民增收、财税增长中的积极作用充分显现,并真正成为大姚县的特色支柱产业。

4.4 规划布局

4.4.1 蚕桑基地布局

蚕桑基地布局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统一规划、讲求实效的原则,在统筹考虑其它作物规划的基础上,着力培育2个蚕桑产业经济带,即柳大黎(柳树、大中、黎武)经济带和凉将大(凉桥、将军、大桥)经济带;重点抓好金碧镇、石羊镇、新街乡;发展40个蚕桑产业专业村,即柳树、凉桥、胡屯、大中、仓街、将军、龙林、小古衙、三槐、江头、芦川、马屯、钟秀、大桥、黎武、斑竹箐、席坝、锁北、妙峰、白石谷、坟箐、七街、石羊、新街、背阴地、清河、白鹤、夏家坝、碧么、三岔河、岔河、团山、杨家箐、叭腊么、郭家、殷连、里长堡、黄海屯、土枧槽、赵家店村委会;辐射7个乡镇(金碧、石羊、新街、赵家店、三岔河、桂花、湾碧)50个左右村委会(即40个蚕桑专业村加上桂花乡的大河、桂花、立新、大村、小河、乌龙口村委会,湾碧乡的茨拉、碧拉乍村委会和赵家店乡的北新街、团塘村委会)的部分农户栽桑养蚕。

4.4.2 生丝加工基地布局

根据缫丝生产原料消耗大、运输成本高、适宜在原料产地发展的特点,结合行业龙头企业实际,大姚县的缫丝工业布局在县城工业园区,县蚕业龙头企业—云南新丝路茧丝绸有限公司在规划土地上建成4 000绪自动缫丝厂一座,实现蚕茧资源的就地转化,并积极探索发展丝绸深加工。

5 对策及建议

5.1 加强领导,强化保障

通过深入宣传,积极引导,把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思想认识进一步统一到县委、县政府“坚定不移把蚕桑产业培育成为大姚县继烤烟、核桃之后的又一支柱产业”目标要求上来,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发展蚕桑产业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健全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障机制,坚持一届接着一届干,一代接着一代上,像抓烤烟产业发展那样抓蚕桑产业的发展。一是大姚县各有关乡(镇)要对蚕桑产业的发展进行认真研究,制定远期发展规划和近期工作目标,明确近期的工作任务。通过健全领导机构,将任务分解到人、落实到人、考核到人,确保蚕桑生产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保障蚕桑生产技术人员有充足的时间到第一线指导,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二是县蚕桑办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要协调好有关部门和乡(镇),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三是大姚县各乡(镇)要引导蚕农与云南新丝路茧丝绸有限公司建立稳定的利益伙伴关系,促进蚕桑产业健康发展。

5.2 广泛宣传引导,营造蚕桑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一是宣传稳定看好的蚕茧市场形势。二是宣传大姚县发展蚕桑产业的优势。三是大力宣传生产典型。四是大力宣传大姚县蚕桑产业发展的目标和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群众牢固树立蚕桑基地面积必须进一步扩大、生产数量和质量要进一步提高、蚕桑产业必须进一步做大做强的信心和决心,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为蚕桑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5.3 统一规划,择优布局,科学发展

在加快蚕桑产业发展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各农业产业之间存在的矛盾,注重对比效益,适当缩小低产值作物的种植面积,妥善解决好栽桑养蚕与发展粮食、烤烟、蔬菜、水果等争地争劳力问题,做到互为补充,各自形成规模。在新发展的区域中,要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栽桑模式,按照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的发展顺序,集中连片,规模发展。

5.4 培强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按照“扶优、扶强、扶特”的原则,对县内的蚕业龙头企业从扩生产规模、上产品档次、强配套服务等方面进行扶持,提高行业集中度和竞争力。鼓励龙头企业采取多种方式主动加强与国内外蚕桑产业重点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坚持走“节本增效、多元开发、综合经营”之路,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开发,延伸产业链,增加产业附加值,推动蚕桑产业由原料生产为主逐步向缫丝、织绸等后续产业发展,推进单一蚕桑生产初加工型向精、深加工型高附加值产业升级。

5.5 规范蚕农合作社工作

针对当前大姚县蚕农合作社组织活动不经常、运行不正常、联系不紧密、作用发挥不充分的实际,要进一步提高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对合作社组织在产业发展中重要作用的认识,积极引导并支持合作社组织不断完善工作制度,规范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成效;支持龙头企业发挥引领作用,给予必要投入,强化措施落实,进一步理顺并加强合作总社、村级合作社和社员之间的关系,使他们真正成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研究并建立相应制度,把政府应做而不便做的事,交给蚕农合作社去做,政府对蚕农的扶持也逐步变为对合作社的扶持;通过培训教育、完善机制、规范动作,增强蚕农合作社组织的市场意识,提高蚕农合作社面对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5.6 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夯实产业发展后劲

县级相关部门要按照省、州发展蚕桑产业的政策导向,抢抓机遇,超前布局谋划,积极向上级争取产业发展项目扶持,整合相关配套项目建设资金,加大对蚕桑产业发展中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实用节本增效技术措施推广应用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夯实蚕桑产业发展基础,增强产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农业部门要及早做好项目储备,积极主动做好项目申报工作,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县发计、财政、扶贫、水利等部门要在项目、资金安排上,能用于蚕桑产业发展的资金都要向蚕桑基地倾斜;金融、信贷部门要在农户小额信贷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帮助农户解决栽桑养蚕过程中遇到的资金困难;国土资源、林业部门要主动服务,优先办理蚕农修建蚕房所需的土地、木材手续。

5.7 建立蚕茧市场风险调控机制

(1)按照茧丝绸市场价格波动特点,健全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制定大姚县政府蚕茧收购应急预案,保持蚕茧价格在合理的水平。

(2)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以政府支持、企业为主方式设立鲜茧价格风险基金。基金的提取由蚕茧收烘经营单位承担,按全年实际饲养种量,每张蚕种每年提取10元,县蚕茧收烘经营单位当年晚秋季收购结束,通过结算后计缴县财政,设专户储存。风险基金每2年调整1次,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化和滚存金额,由县商务、农业和蚕茧收烘经营单位代表共同商定计提额度。在茧价大幅下跌、蚕农利益受损严重,影响产业稳定发展的情况下,动用鲜茧价格风险基金实施鲜茧价格补贴,以帮助企业和蚕农渡过困难期,赢得新发展。

5.8 加快蚕桑副产物的开发利用,提高蚕桑经济价值

桑、蚕一身都是宝,但目前主要利用的是茧丝,大量的副产物还未利用。要积极引进资金和技术,以增加蚕农收益为根本出发点,加快蚕桑附属产品如桑叶、桑椹、桑白皮、蚕沙、蚕蛹等综合利用技术的引进和开发,进一步挖掘蚕桑资源在保健、药用、食品、造纸、饮料等领域的应用,培育蚕桑分支产业,增强和壮大蚕桑业的发展,使产业达到最佳效益。

[1]孔岳樵.养蚕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2]罗春燕,林超文,涂仕华,等.四川丘陵蚕桑主产区桑园养分管理状况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0,23(4):1155~1160.

猜你喜欢

蚕农蚕茧桑园
重视桑园管理 强化养蚕基础
蚕茧与飞蝶
桑园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提高鸣龙镇蚕茧质量的措施探讨
浅谈现代高标准桑园建设与管理
浅谈种茧育夏伐桑园的冬季管理
重视蚕病综合防治 提高蚕茧质量
躲雨
卖蚕茧
始兴首批春茧鸣锣开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