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盘江镇蚕桑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2011-12-08卢晓斌孟先智

云南农业科技 2011年1期
关键词:蚕农桑园蚕桑

卢晓斌,孟先智

(沾益县盘江镇蚕桑站,云南沾益655300)

沾益县盘江镇依靠科技、强化管理、完善服务,蚕桑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投入少、规模小、发展难、质量差、科技水平低、科技创新能力弱、技术服务体系不稳定、基础工作没展开等问题已严重制约着盘江镇蚕桑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冷静分析蚕桑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使蚕桑产业适应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和蚕农需求,以巩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果。

1 发展现状

蚕桑产业是盘江镇的优势传统产业,在农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盘江镇位于沾益县东北部,全镇16个村委会78个自然村,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群众素有栽桑养蚕的传统和习惯,为蚕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到目前为止,盘江镇共有桑园约3 133.33 hm2,其中投产桑园2 000 hm2,有养蚕户6 800余户,年养蚕5万张,产茧200万kg,农民蚕茧收入7 000余万元;有缫丝企业1家,年产白厂丝262 t,茧丝收烘企业2家。桑园面积、养蚕张数、蚕茧产量、产值分别占全县的95%、99%、96%。具体表现为:

(1)桑园面积由 2005年的 1 520 hm2增加到3 133.33 hm2,增加1 613.33 hm2,增106%。

(2)养蚕农户由2005年的5 240户增加至6 837户,增加1 597户;养蚕张数由2005年的28 199张增加至47 988张,增加19 789张,呈逐年上升趋势。

(3)蚕茧产量200.3万 kg,比2005年111.9万kg增加88.4万kg,增79%。

(4)每公顷桑平均产茧1 500 kg,比2005年的1 020 kg增加480 kg。

据统计,全镇7 630户栽桑户中,桑园面积在0.67 hm2以上的有48户,0.33~0.67 hm2的有1 332户,0.33 hm2以下的有6 250户;全镇6 837户养蚕户中,年养蚕收入3万元以上的有68户,2~3万元的有3 307户,1~2万元的有512户,1万元以下的有2 950户。通过多年的努力,盘江镇蚕桑综合效益明显提高,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

2 存在问题

2.1 对蚕桑主导产业缺乏充分认识

从近几十年蚕桑生产发展历程看,其发展呈马鞍形过程,有高潮,有低谷,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蚕桑产业虽然几经波折,但仍然经受住了历史和实践的考验,始终是盘江镇农业的主导产业。但目前有部分干部看不到蚕桑产业给群众带来的实惠和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对蚕桑产业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有畏难思想,工作措施不力,任其发展,没有长远规划,缺乏开拓和创新意识。

2.2 管理体制、机制不顺

现行的管理体制及机制计划经济的色彩浓厚,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蚕业内部各环节脱节,农、工、贸不能紧密配合形成整体,各自为政,各图其利,资源配置不合理,经营管理不科学,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利益分配缺少合理的调控机制和保护措施,对农民利益缺乏有力保护措施,使农民在商品交换中处于不利地位;蚕茧价格涨跌幅度过大,使农民栽桑养蚕的积极性时高时低,生产难以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2.3 技术力量薄弱,科技普及率低

蚕桑产业是种植业和养殖业结合的产业,技术环节多,量大面广,目前全镇专业技术人员少(镇蚕桑站只有5人),养蚕季节难以做到有求必应,技术培训、指导跟不上;受过长期培训的村级辅导员屈指可数,科技力量相对滞后,科技推广普及率较低。盘江镇蚕桑生产存在“一大,二多,三低”现象,即桑园面积大,养蚕农户多、低产桑园多,公顷桑产叶量低、张产茧量低、经济效益低。全镇虽有3 133.33 hm2桑园,但多是20世纪80~90年代栽植的老劣桑、地坎桑,高产优质桑不到栽培面积的1/2,加上重栽轻管,重蚕轻桑,产叶量不高,公顷桑效益较低。

2.4 蚕桑产业化程度不高,分户喂养规模小

在全镇6 837户养蚕户中,每季养1~2张蚕的农户占60%以上,把蚕桑产业作为副业经营,即以“养蚕挣点油盐钱”为目的。因此,多数农户采用传统方法和经验养蚕,对蚕桑生产所需物资、人力、资金和技术投入严重不足,蚕桑生产的增产潜力和效益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2.5 蚕桑生产劳动力不足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镇化和工业化步伐加快,盘江镇每年劳务输出达2~3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1/2以上,青壮劳动力基本上全部外出务工,留在家里的基本上是妇女、老人和儿童,导致蚕桑生产缺乏劳动力。

2.6 丝绸产品系列开发及相关产业发展滞后

盘江镇丝绸产品加工基本上是以缫丝为主的单一初级加工,不是最终产品和综合产品,产业链较短,不能实现多层增值。产品附加值低,没有知名茧丝品牌,财税收入少,蚕茧行情、价格易受外界制约,整个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对市场变化缺乏适应性、灵活性和竞争力。

2.7 养蚕环境污染趋重

由于私贩蚕种和饲养批次过多,一些蚕农乱给蚕添喂饲料,加上多年来没有进行彻底有效的消毒治理,造成养蚕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如不及时治理,将给蚕业生产带来毁灭性打击。

2.8 资金扶持、收购政策不稳定

蚕桑业是一项早期投入大,年分摊量小,收益时间长的项目。目前由于对蚕桑生产无偿扶持资金投入不足,没有相应的风险保障制度,造成价好时提价,价差时砍价的问题,严重挫伤了蚕农的生产积极性。

3 发展思路及对策

3.1 总体思路

紧紧抓住“东桑西移”机遇,以推进蚕桑产业化为核心,理顺蚕桑产业管理体制,建立农、工、贸一体化,狠抓基地建设,培育典型,扶持发展专业大村、专业大户,以高产、优质、高效为重点,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加快低产桑园改造。坚持市场牵动、政策推动、科技带动的原则,努力提高公顷桑产叶量和张产茧量,走镇域性发展、专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发展路子,提高蚕桑产业的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3.2 建立稳定的政策和调控体系

实现蚕桑产业快速发展必须积极探索新机制,建立一套稳定的政策和调控体系。一是加大改革力度,改变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管理体制,打破地域,联合县、乡(镇)蚕桑生产单位,尽快成立蚕业公司,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蚕业公司实行高度统一管理,协调各方利益关系,使整个行业形成相互照应、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协调发展的格局。二是大力发展协会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依托专业大户,组建蚕桑协会,实行行业自律,通过“协会+农户”的模式,达到供种、供药、管理、消毒、防病、销售“六统一”,以民间组织的形式帮助蚕农疏通产、供、销渠道,使协会成为广大蚕农利益的一级组织,提高蚕农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应对能力。三是建立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机制,坚持谁扶持蚕桑基地、谁收购蚕茧产品的原则,制定蚕桑收购的最低保护价,稳定民心,保护桑农的积极性,鼓励企业在所属镇或跨镇域建立蚕桑基地,支持龙头企业与蚕农的双赢。四是建立抓点示范的工作落实机制,从县级领导到部门、乡(镇)领导及技术干部分层次落实“抓点带户”任务责任,制定考核奖惩措施。五是建立和完善乡(镇)领导任期目标考核责任制,考核内容以任期内发展桑园面积、养蚕张数、鲜茧收购量及蚕桑产业贡献率进行综合评定,从而调动领导干部在任期内抓发展蚕桑产业的积极性。六是建立蚕桑发展奖励扶持资金。政府拿出一定资金,对在蚕桑产业中有突出贡献的强村大户实行奖励扶持,对连片建园6.67 hm2以上或养蚕20张以上的大户给予奖励扶持,充分调动干部群众栽桑养蚕的积极性;七是建立蚕桑发展基金和蚕桑风险基金制度是蚕桑产业持续发展的保证。每年从收购鲜茧中提取鲜茧总值的1%作为蚕桑发展基金,用于蚕桑生产的发展和科技扶持;提取鲜茧总值的3%作为蚕桑风险基金,在茧丝绸市场疲软时用于补偿蚕农或企业。

3.3 建立高标准优质蚕桑基地,发展高效蚕业

加快优质高产密植桑园基地建设是实现蚕桑产业快速发展的基础。积极发挥样板作用,建立高标准优质蚕桑基地。基层是蚕桑生产的第一车间,样板是基地建设的典范,样板的力量是无穷的。各级政府部门要带头办好样板,开拓创新,总结经验,指导面上生产。基地建设从一开始就要按“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6高要求进行,坚持政府引导,政策配套,自主经营,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循序渐进,以效益促面积上规模。要突破传统的建园观念,以优质高产桑园建设为重点进行镇域性发展,统一规划,连片布局,引导农民进行土地流转,集中在好田好地建设连片高产优质桑园。大力推广松林、河西村、中村、小后所等村委会大规模连片建设优质高产密植桑园的做法,全镇用3~5年时间在好田好地中建设优质高产桑园1 333.33 hm2,同时加快老劣桑园改造,只有抓好上述措施,到2015年全镇实现年发种10万张才有保障。

3.4 提高栽桑养蚕科技水平

加大科学技术在蚕桑生产中的应用,重点围绕高效蚕业的总体目标,强化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大力推广小蚕温湿自动控制器共育、大蚕省力化蚕台育、熟蚕方格蔟自动上蔟、病虫害综合统防统治等先进实用技术,缓解劳动力、蚕具蚕室不足状况,提高蚕桑综合效益;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服务作用,以科技承包挂钩的方式,将蚕桑技术人员的报酬与产业发展的各个生产环节挂钩,定任务、定目标、定奖惩,鼓励蚕桑科技人员长年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传授技术,搞好科技服务。

3.5 完善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稳定蚕桑专业科技队伍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蚕桑专业技术队伍,是搞好蚕桑产业的必要措施。全镇每村要有1名专业技术员,按照桑园面积的多少合理配备蚕桑辅导员,有计划培训村级蚕桑辅导员,确保蚕桑科技推广普及,提高全镇栽桑养蚕的科技水平;加强培训学习和外出参观考察,学习新技术,开阔视野;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内部管理,明确责、权、利,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为蚕桑基地建设献计献策。

3.6 大力实施强村大户带动战略

要实现蚕桑产业突破性发展,就必须坚持走强村大户的路子。应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倾斜扶持一批专业村、专业大户,将小额信贷、扶贫资金、水利设施和基础建设资金等各类奖补资金向专业大村、专业大户集中;针对农民大量外出务工、土地闲置的实际,在坚持土地承包和耕地保护政策的前提下,允许土地和桑园依法、自愿、有偿流转,促进土地向养蚕大户集中,最终实现“一村一品”,加快推进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带动全镇蚕桑产业的发展。

总之,要实现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就要以重点蚕区为辐射,建立优质蚕桑生产基地,在“优化品种、优化品质、优化品牌”上下功夫,努力提高蚕农栽桑养蚕的科技水平,并通过建立丰产桑园样板,辐射带动全镇栽桑养蚕水平的提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提高单产和茧质,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统一规划,协调发展,从政策扶持、管理体制和产业化入手,及时研究问题,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强宏观调控,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培育和发展茧丝市场,才能把盘江镇蚕桑产业做大做强。

[1]罗春燕,林超文,涂仕华,等.四川盆地钙质紫色土区桑园养分状况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1,24(1):159~163.

[2]罗春燕,林超文,涂仕华,等.四川丘陵蚕桑主产区桑园养分管理状况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0,23(4):1155~1160.

[3]黄平,白兴荣,董占鹏,等.中国7省(市)现行主推春用家蚕品种在云南实验室的比较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11,24(3):1157~1162.

[4]白兴荣,冉瑞法,董占鹏,等.云南不同地区BmNPV对家蚕致病力的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0,23(6):2098~2101.

[5]李文学,青学刚,刘俊风,等.家蚕品种871C×872C对BmNPV抗性鉴定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1,24(2):779~781.

猜你喜欢

蚕农桑园蚕桑
重视桑园管理 强化养蚕基础
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助推高县蚕桑高质量发展
桑园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浅谈现代高标准桑园建设与管理
浅谈种茧育夏伐桑园的冬季管理
南部县蚕桑多业态发展探索
仪陇蚕桑园区化发展思考
普格县蚕桑产业扶贫的实践与成效
躲雨
始兴首批春茧鸣锣开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