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攀岩体育课程安全保障刍议*
2011-12-07周静
周 静
(1.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体育部 成都 610225)
高校攀岩体育课程安全保障刍议*
周 静1
(1.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体育部 成都 610225)
针对高校实施攀岩体育课程所面临的安全隐患,对学生体育活动过程中运动损伤状况的调查,寻找攀岩课程的安全性依据,并提出确保高校攀岩体育课程安全实施的对策及措施。
攀岩体育课程;运动损伤;安全保障;对策
攀岩运动是当前流行的极限运动中的一个项目[1]。高校攀岩体育课程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独特的风格,较强的思想性、趣味性,集健身、娱乐等为一体的活动方式深受大学生的喜爱。但由于攀岩运动的项目特点,开展攀岩运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做好攀岩课程学生的安全保障对于确保高校攀岩课程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学生体育活动过程中运动损伤状况的调查
1.1 遭遇运动损伤的机率
根据调查,学校体育活动过程中学生遭遇运动损伤的机率最高为校外体育活动,校内体育课上受伤比例最小。由于校外体育活动缺乏有效的组织指导,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时安全缺乏保障,体育课由于有教师的指导和保护,比较而言,学生受伤的机会最少。而攀岩课程教学开展一般均在室内岩壁进行,同其它体育课一样,具备严格的教学管理规范,学生受伤的机会更少。
1.2 遭遇运动损伤的项目调查
就目前学生广泛参与的运动项目来看,遭遇运动损伤主要集中在篮球、足球、田径、体操、游泳和武术等项目上。譬如球类运动,由于参与者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一个目标物上,拼抢激烈且有对抗性。运动过程中往往忘记自身所处的危险环境,与对方身体激烈碰撞或摔倒的情况时有发生,因而球类运动导致学生受伤的情况也比较多[2]。基于攀岩运动的竞技特点,攀爬练习及对抗竞赛不涉及身体的接触和激烈的碰撞,并且在攀岩课程学习中有严格的操作要求,因而攀岩项目不属于易造成学生受伤的项目。
1.3 发生运动损伤的种类
发生运动损伤的种类主要有关节扭伤、挫伤、擦伤、肌肉拉伤和骨折这几类,不同性别、运动水平及健康状况的学生,在参加同一项目运动时,发生的损伤有类似之处。攀岩课程在日常教学中须注意对大学生运动负荷和量的把握,根据攀岩运动的特征,其力量耐力的练习应遵循以有氧耐力为主,无氧耐力为辅的原则[3]。最好选择动作熟悉且强度适中的路线进行练习,按中强度的有氧运动方式为宜,并且强调放松练习必要性和针对性,根据教学任务、阶段、课程单元、学生特点,有意识地选择练习手段,最大限度地避免以上运动损伤。
1.4 发生运动损伤的动作
引起运动损伤的主要动作有扭拉、跌倒、冲撞、踢伤,这在足球、篮球运动中最为常见,攀岩运动同样有上述现象的发生,任何不规范的动作都会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所以,在攀岩课程教学过程中,务必使学生牢固树立严格遵守规则的意识,规范基本技术,学会保护与帮助,发扬体育道德,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2 确保高校攀岩体育课程安全的对策及措施
2.1 树立“安全第一”的基本意识
在体育课中,不仅教师自身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同时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我们教师不仅要在课前加强教育,还要在课中随时、及时进行教育。对于一些安全上的隐患应及时地让学生知道,促使学生形成高度的安全意识,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学生的体育安全意识需要教师经常不断地灌输和提醒,包括体育教师有责任向学生传授体育锻炼时如何预防运动创伤和发生运动创伤后正确的急救方法。攀岩运动有“岩壁上的芭蕾”之美誉[4],但攀岩课程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基本原则,教师在攀岩课中应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安全教育,在安全的基础上设置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及教学评价。
2.2 科学设置教学内容
高校实施攀岩课程教学,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要合理的、有预见性和针对性地做好安全防范。教师要注意对学生攀岩课程学习中过程负荷与量的把握,平时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身体状态的监控,科学设置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进程,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去要求并引导教育学生。一方面,务必做到定位准确,有的放矢,切合普通学生这一教学对象,根据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过程中的运动量;另一方面,学生之间有较大差异,教师应区别对待。在教学目标与要求方面应有所不同,争取做到“一人一个要求、一人一个目标”。攀岩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不能在某个方面为了寻求突破,而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应该遵循体育教学的规律,关注学生发展从低到高、从慢到快、从简单到复杂这样一个过程。教学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降低学生从事攀爬练习时受伤的风险。
2.3 采取严谨的教学方法和严格的课堂教学管理
采取严谨的教学方法和严格的课堂教学管理对于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必不可少的。在攀岩体育课教学活动中,教学方法及教学管理的好坏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注意力集中度,而且与意外事故的发生密切相关。譬如:自选线路练习时人不要站得太挤;器械练习时,要反复强调安全使用器械的步骤后才能进行练习,保证练习有序进行,确保攀岩教学中最基本的安全。再则,教师上课组织要严密,学生分组活动前,一定要加强安全意识的教育,做好各种安全保护措施。教师在辅导某一小组的同时,应留心其他小组的情况,发现学生有危险举动时,应及时制止。必须指出的是:体验和参与是攀岩课程的灵魂[5],攀岩课堂总是一派活跃的场景,但绝不能出现混乱的局面,学生必须严格服从任课教师的安排,严格按照教师传授方法进行操作,不得超越教师安排的练习内容。这样就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组织教学要体现教学的层次及节奏,教学秩序活而不乱,层次鲜明、秩序井然。高校实施攀岩课程,须着力提高教师的教学驾驭能力,即包含教师对攀岩课堂教学的安全驾驭能力。
2.4 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及技能
现在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抗挫折能力比较差,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向学生强调活动中的自我保护问题,攀爬实践给了学生一个充分挑战自我、释放自我的空间。与此同时,自我保护意识及相关技能应成为学生攀岩课程学习的自然组成部分。据了解,国内不少开设攀岩课程的高校,保护技术被列入攀岩课程教学内容的重要部分,并在课程考核中占一定比例。因此教师必须落实好保护措施,并亲自进行保护,不得放任自流,以免造成伤害事故。
2.5 做好场地管理及器械的日常检查、维护
场地器材的准备是最基本的安全预防,也是引发安全事故的最主要的外部因素。在上课前教师必须仔细做好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与学校有关部门联系,必须课前消除事故隐患,方可进行组织教学,做到防患于未然。据调查,各高校攀岩场地均采取封闭式管理,根据教学、训练、群体活动需要定时开放,未经许可和履行有关手续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使用。高校实施攀岩课程,务必加强对练习场地内的运动设施安全检查和日常维护,其中对如保护床垫、放松练习器械等辅助性保护设施的检查同样不可忽视。
2.6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必要的医学知识
攀岩课程教学同其它体育课程一样,在上课时,任课教师应具备敬业、爱岗精神,必须坚守工作岗位,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责任感,不得擅自离开教学活动场地。尤其在学生分组练习过程中,教师不能脱岗,不能让学生在失去教师指导的情况下独自活动。在攀岩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熟知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以便合理安排体育教学内容,防止因体育教学安排不当而导致病症出现,引发事故。另外,结合攀岩运动项目的特点,教师需要掌握一些相关运动医学常识和简单处理方法,如韧带拉伤、软组织损伤、脱臼、急性损伤、低血糖等情况的应急处理。这样遇到问题知道在第一时间里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急救处理或治疗,减少和防止事故发生。
3 结语
总之,对于攀岩课程教学中所面临的各种安全问题,学校和教师都应以一种客观的态度去看待;以积极的方式去思考,用正确的、合理的、科学的方法来避免和处理,这样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就不会成为高校开展攀岩课程教学的阻力,相反会更好地促进高校攀岩课程教学的发展。
1 万江.大学体育[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
2 姚鸿恩.体育保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第4版
3 曹建民,张健.攀岩运动[J].北京:中国学校体育,2002,(2):46-47
4 文烨.大学体育教育与健康[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第1版
5 周静.成都市高校开展攀岩课程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Study on Security of Rock Climbing Course in Universities
ZHOU Jing
(P.E.Department for 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Chengdu,Sichuan,610225)
Regarding security risksof Rock climbing course in university,according to Sports Injury Investigation among students during sport activities,this study provides the basis on security of the Rock climbing course,furthermore,put forward to countermeasures that would ensu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security of the Rock climbing course in university.
rock climbing courses;sport injuries;security;strategy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校选科研项目,编号:CRF201050,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体育社会科学)课题,编号:TY0921。
周静(1974-),女,四川广元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校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