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以SPARK课程为例
2011-12-07董佼
董佼
(华东师范大学 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 200241)
积极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以SPARK课程为例
董佼
(华东师范大学 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 200241)
从积极心理学这一新的理论视角出发,以SPARK课程为例,从愉快、充实和有意义三个理念维度阐述其对体育教学积极的指导作用。最后提出积极心理学能从理论和实践层面研究学校体育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方面和师生良好关系建立方面的作用。
积极心理学;体育教学;SPARK课程;学校体育
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从当前的发展态势来看,积极心理学不仅仅在心理学领域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且其思想已经渗透进了心理治疗、教育、社会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多个社会领域。在教育实践中的研究多集中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课程开发、青少年儿童的潜能开发等领域,以理论研究为主,只有极少数的干预和实验探索,而近年来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也开始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和探讨。积极心理学所提倡的体育教育就是使用最佳的练习方法从本质上激发和鼓励学生,从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促进终身体育学习,这与我国中小学学校体育的要求和理念不谋而合。
本文主要关注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理念与我国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联结,以正在引入我国的美国SPARK课程为例,阐述积极心理学对体育课堂教学积极的指导作用。从而指出,从积极心理学这一新的理论视角出发,转变教学理念与方式,对研究学校体育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发展方面,以及构建良好的教学课堂氛围有较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 积极心理学概述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思想早已有之,从马斯洛到贾霍达都曾提出过这种设想或思想,直到美国心理学家Seligman(1997)提出了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思想后,愈来愈多的心理学家开始涉足这一研究领域,逐渐形成了一场积极心理学思潮。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心理的积极方面,帮助正常人培育积极的心理品质和人格特征,以积极的方式对心理问题做出适当的解释,从中获得积极意义而促进个体心理的健康发展,它是对取向于心理问题研究的病理学式传统心理学的革命。
随着整个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对正常人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心理学家的重视,积极心理学得到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和光明的发展前景,新的理念和主张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本身的需求,因此在西方心理学界乃至国际心理学界已引起了普遍的关注和广泛的兴趣。2004年8月在北京举行的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上,积极心理学就成为会上15个重要探讨主题之一。在Science Direct键入 “positive psychology”一词,可以搜索到199,716篇相关文章(2011-1-9)。而通过APA/EBSCO搜索发现:幸福感与心理疾病,在过去的5年里(2005-2010年间),各有10819个和9532个相关书籍和文章信息。如果把包括爱、快乐、生活质量和其他有关主题词进行更广泛的搜索,相关数量的论文就更多。这说明积极心理学正在不断壮大成长,越来越多的心理学研究已开始涉及这一领域,体现出其公认的研究价值和对人类发展的积极作用。
目前关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人格培养,积极的社会制度构建等方面,而主要的理论与实证研究集中在心理咨询与治疗、教育、社会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多个社会领域。在学校教育领域中,积极心理学理念对体育教学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启发。
2 积极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Lee(2004)指出,要提高学校体育的教学质量,就应创造一种让学生根据自我信心、热情和学习动机来选择参与体育活动的环境。学校在促进人类积极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一点体育教学和积极心理学的本质特征是相一致的(Clonan,Chafouleas,McDougal,&Riley-Tillman,2004;Harris,Thoresen,&Lopez,2007)。在给予学生创造性学习和长期保持有益体验方面,积极心理学的追求与体育教学目标的实质是相同的,这一结论得到了许多研究者的赞同和印证。如Brunwasser等(2008)在进行积极心理学课程培训中发现,将积极教育嵌入到体育课中,以优秀品质为框架的方法来总结比赛,能够增加将来使用这些品质的主观能动性。Cherubini(2009)研究认为,积极心理学与体育教学在促进个体积极发展的思想上是一致的,将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应用到体育教学中,能让学生体验到创造而有意义的经历。我国学者陈树林(2008)也认为,积极心理学的积极研究取向与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价值取向是一脉相承的,它对促进学生积极人格品质形成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也有研究者进一步认为:积极心理学理论拓宽了体育教育的渠道,在学生形成良好心理健康方面具有良好作用,在今后的体育教育实践中会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何庆畔,2010)。本文目的是要将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整合到体育工作者的实践应用中,讨论积极心理学倡导的理念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影响。
积极心理学和幸福感的科学研究主要涉及三个方面:愉快的生活(积极情绪)、充实的生活(充实)和有意义的生活(意义)。当一个人意识到并追求和协调好这三种生活方式时,就更可能获得真正的幸福或完美的生活(Murray,2003;Selugman etal,2005)。体育教学要真正达到趋于完美的氛围和教学效果,就需要从这三个方面着手,让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到愉快、充实和有意义,真正从内心激发他们教学和学习的积极性和原始兴趣,体现出体育教育塑人育人的价值。下面就以SPARK课程为例,探讨积极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2.1 愉快生活理念
愉快生活包括积极的情感体验和个人幸福感(Seligman,2002),它是学习与健康身心转换的重要先决条件(Barnes,2005)。研究证明,长期的积极情感与较高的身心健康水平呈正相关(Lyubornirsky,King,&Diener,2005),从个体层面,不管是相互间还是群体间,积极需求总体都要多于消极需求(Fredrickson&Losada,2005)。在体育教学环境中,教师可通过设置一系列的积极影响来帮助孩子体验成长与发展概念。
2.1.1 教师的行动
从学生的角度看,教师的行动要远比其态度和语词更有说服力。体育教师具体的肢体语言(如一个真诚的微笑)和现实中一些愉快方式(如真正的积极性、热情和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对课堂中积极和消极情感比例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在SPARK课程中,体育教师被赋予了多种角色定位,并在课程全程都与学生共同参与,不仅担任引导者的角色,同时也是参与者或“伙伴”,通过自身的热情与积极性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破冰船”游戏中,体育教师在介绍了游戏目的和规则后,也作为与学生互相认识与沟通的一份子,将游戏的目的通过自己的面部表情和动作手势表现出来,让学生更有动力去学习和运动。
2.1.2 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要想产生真正愉快的体验就必须考虑现实环境,而愉快课堂氛围的营造取决于体育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积极的人际关系。在课堂上,维持一个简单的友好关系而不是过分熟悉将会在班级增加整体的积极效应。相互信任并建立积极、长久的关系对教师和学生的愉快生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Butler&Anderson,2002;Foster&Lloyd,2007)。SPARK课程对于教师的职业培训就非常强调教师转变教学观念,适时地进行角色转换,改变过去单一的权威性角色,尝试走近学生,通过适时的反馈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出现积极情绪时,要及时给予口头鼓励,这样学生在活动中才有可能更加活跃和有创造力,从而比其他的同伴更宽容,更能接受新思想(Foster&Lloyd,2007)。并提出体育老师和学生可以协作编写、商讨职务行为准则以加强师生间的相互尊重和良好关系。
2.1.3 课程内容的有效开发
大多数在校学生都对学校的学习氛围表现出较低的满意度,这对终身学习的负面影响必须受到重视(Barnes,2005)。对于现在的学生,在课堂上应多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如博客、在线视频等和实践活动技术如心率测试仪、计时器和网络健身日志等,并开展课外活动,这对于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是非常有益的。学生参加的与目前生活环境相关的体育活动越多,营造完美的教学环境的可能性就越大。积极心理学可以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深度开发,帮助体育教师在课堂上挖掘学生的原始兴趣。
为了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获得兴趣体验,首先他们必须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因此,体育教师有必要为学生提供机会,将他们的兴趣和优点融入到课程中。从SPARK项目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实施效果就可以看出,一项有趣和有益的活动经过适当的修改后,可以满足学生的特定需求,同时也符合国家体育教学的课程标准,如越野跑。另外SPARK横向新创项目“降落伞”、“爆米花”活动也极大地丰富了课堂内容,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给学生的体育学习以更多选择,示范了创新思维。正如Butler和Anderson(2002)在体育教学规划中强调的,通过鼓舞学生来增加学生的兴趣体验,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
2.2 充实生活理念
积极心理学认为促成人们过上充实生活的主要因素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体验的积极情绪的量(Maddux,1997)。导致经常产生积极影响的主要因素是一个人对此时此刻所参与的活动所投入的能力,活在当下而忘记过去、未来和自我——这是一种体验流畅的能力。产生这种流畅体验并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当中对我们的幸福至关重要,同时它也是体育教学活动中内在动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Csikszentmihalyi,1999)。McKenzie(2007)指出全身心的投入到体育教学的一种方式是要将体育活动看做是一种有意识的过程,而不是无意识的习惯或渴望的未来结果。Bandura(2001)也认为如果学生能够将自己的认知集中于当前,他们有可能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去,充实生活的氛围就很容易营造了。
通过学习经历反馈帮助体育教师和学生都变得更加注意参与水平并意识到会参与什么类型的活动。通过意识的增强,体育教师能计划,而学生能参与更多的活动。为了促进充实的生活,体育教师应该通过考虑学生的认知技能水平和独特的优点来满足任务的需求(Mandigo&Holt,2006)。这个任务技能平衡会产生一种乐观挑战的体验,换句话说,未来能通过增加积极情感体验来促进美好生活。
体育教师能创造这种任务和感知技能水平之间的平衡,通过使用过程或掌握目标并为学生提供选择能挑战他们技能的活动机会。Mandigo和Holt(2006)指出在帮助学生选择适当的挑战活动时使用与年龄相符的口语如“刚好”。采用这种适当短语的总结方法,在为心肺耐力、肌肉健康和弹性活动选择一种紧张感时对选择合适的口语是有帮助的。另一种为创造充实生活的方法是把游戏重新引回到操场上。Schneider(2001)表明,一些活动是否是”玩“不是取决于活动的性质,而是取决于学生对活动的态度。正如 Twietmeyer(2007)研究指出“玩”这个词是一种态度,一种令人喜悦的精神。玩,换个词说就是为目标本身,这一点也正是SPARK课程的精髓所在,将体育课的目标融入游戏中,并且对课程中涉及到的每个游戏都给出了详尽的、细致的教学指导,此外,课程将体育游戏内容扩充、技术细化,并最终作为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在体育课堂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使得学生能全身心的投入到他们所感兴趣的活动中,同时注重个体优势,刺激学生转向自主决定的行为会使学生感到更有竞争意识,更大的控制力。另外,与他人的交流合作也对追求更丰富的人生和终身体育活动是必不可少的(Kilpatrick,Hebert,&Jacobsen,2002)。
2.3 有意义的生活理念
有意义的生活包括追求自我以外的幸福,这样的幸福着重于一个更好的社会(Seligman,2002)。对内源性幸福的第三条原则最重要的是建立和保持频繁的交流,这样的交流有利于促进一种愉快充实的生活的产生 (Seligman&CsilcszentmihaJyi,2000)。由于在体育教育活动中需要为每个学生创设和维持一种有意义的体验,因此更注重积极心理学的运用就是很自然的诉求了。
通过终身体育活动这样一个过程,学生可能对他人的行为有积极的社会影响,例如:家庭成员、朋友和社区的人,因此也有可能影响国家健康情况。此外,由于行业的独特性,体育教育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认识超越自我生命的人类价值的机会。通过分享身体和情感的挑战经历可以建立亲密的关系,这样的关系必然具有激发学生在班级或者班级外共同交流感情的潜力(Twietmeyer,2007)。在这样的经历中,由于人性、公平和忍耐力等可以发展包括性格中善良、爱、情商、公平和与人合作的优点(Peterson&Seligman,2004)。
在SPARK课程中,体育教育工作者通过将合作性的游戏和比赛、性格教育和冒险项目整合到体育教育课程体系中,来激发情感交流和培养性格中的优点。这些项目强调相互支持性关系、平等的指导、模范作用和增强积极行为。此外,每天都注重对积极行为的反馈奖励,积极行为不是建立在个人能力之上的,例如:公平竞争,这个观念对建立交流极为关键。
社会兴趣和人类行为的建构目标也对积极的行为环境和交流产生有益的影响(Lemire,2007)。根据Lemire的研究,人类行为的建构目标最主要的四条,包括参与(社会兴趣,平等,合作)、鼓励(社会支持和爱)、提高(自我和生活的完善)、成就感(对自我和社会贡献)。积极心理学倡导为增强一个生命的意义性,体育教育还可以创造面向于这些建构目标的学习环境。例如:当为学生提供一个合作的学习环境,使他们感觉到无条件的支持和爱,需要学习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去改变和提高,选择合适的行为并取得成功,学生更有可能参与正确目标定向或者产生合理的行为,如参与体育活动。
3 结束语
体育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原始动力,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并形成终身体育的态度。当学生参与一些他们认为有兴趣、有挑战性并能产生愉快感觉的活动时,他们往往就可以内化自己的行为。这种内化或者说自我抉择的行为对真正的幸福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目的、指导思想、主要理念都对我国体育教学产生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从积极心理学这一新的理论视角,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以转变教学理念与方式为重点,从理论和实践层面研究学校体育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方面和师生良好关系的建立方面的作用,能够为更好地推进我国学校体育的长久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Butler,L.F.,&Anderson,S.P.Inspiring students to a lifetime of physical activity[J].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Dance,2002,73(9),21-25.
[2]Lee,A.Promoting lifelong physical activity through quality physical education[J].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Recreation&Dance,2004,75(8),21-24,54-55.
[3]陈树林.谈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校 “阳光体育运动”[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8(29):269-270.
[4]何庆畔.走出自卑阴影,扬起生命风帆——基于青少年学生自卑心理健康维护案例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2):227.
[5]张军,何婷婷.从“唯我独尊”到“平等互动”——论美国SPARK课程中体育教师的角色定位 [J].体育教学,2010(1):35-37.
[6]古海燕.浅析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J].搏击·体育论坛,2001,3(4):12-13.
[7]李顺明,段力军.利用积极心理激发体育弱势群体学习动机[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7(11):96-97.
Application of active psychology study in sports teaching
DONG Jiao
(Sport and Health Dept.,Huadong Normal Univ.,Shanghai 200241,China)
Viewed from the active psychology study and SPARK course,the paper discusses the guiding role of the active psychology study to the sports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happiness,enriching and significance.The paper proposes that the active psychology study can improve the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the student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active psychology study;sports teaching;SPARK course;school sport
G807.01
A
1672-268X(2011)06-072-03
(2011-08-23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