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赤水独竹漂的历史渊源及功能价值*
2011-12-07韦丽春蓝建卓
韦丽春,蓝建卓
(河池学院 体育系,广西 宜州 546300)
贵州赤水独竹漂的历史渊源及功能价值*
韦丽春,蓝建卓
(河池学院 体育系,广西 宜州 546300)
概述了贵州赤水独竹漂的起源和发展,对贵州赤水独竹漂的功能价值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贵州赤水独竹漂具有健身价值、娱乐价值、竞技价值、表演价值、教育价值、社交价值、体育旅游价值等。
独竹漂;功能价值;贵州赤水
Abstract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bamboo drifting in Chishui city of Guizhou province and analyses its functional value.The bamboo drifting in Chishui city of Guizhou province is of health keeping value,recreational value,competition value,performance value,educational value,social communication value and sports tourism value.
Key wordsbamboo drifting;function value;Chishui city of Guizhou province
Author’s addressSport Dept.,Hechi Inst.,Yizhou 546300,China
赤水是当今中国十大竹乡之一,毛竹客居赤水数百年,广布于赤水河两岸的丘陵山区。赤水河因当年红军四渡赤水而名闻天下,赤水河流域拥有全国最大的丹霞地貌,赤水河流域有数千个大小不一的瀑布,走进赤水河的高山峡谷,就好像进入了一个瀑布的世界。独竹漂就是发源于赤水河流域的一种独特的黔北民间绝技,人称“水上芭蕾”。独竹漂又称独竹舟,俗称划竹竿。独竹漂是指运动员脚踏漂流在水面上的单棵楠竹,依靠小竹竿划动达到水上漂行的一项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选手表演时赤着脚,手执一根细竹竿做“桨”,表演“乘风破浪”、倒退、转身、绕弯、换竿等绝技,颇有“一苇渡江”之妙。
贵州赤水独竹漂的起源和发展
独竹漂起源于生产劳动和生活习俗。据《赤水县志》记载,在清乾隆年间,一位名叫黎理泰的福建人从老家上杭引来三株楠竹,植于赤水。于是赤水人钟爱竹子,更钟情于这片热土。赤水人把这种热爱与黎理泰的这种精神结合,一代又一代地承传着赤水竹文化的历史。竹中之秀——楠竹、毛竹等客居赤水数百年,生生不息地广布于赤水河两岸的丘陵山区,散居赤水河两岸的竹农,长期生产生活在漫山的竹海中,居、食、住、行都与竹子结缘。
追溯赤水独竹漂的历史发展源头,距今已有上千年的时间。1998年,赤水复兴马鞍山发掘的汉晋时期的古崖墓群中,有一座墓穴的石棺壁上,就有一幅一人双手持竹立于一竹舟上的石刻图案。“独竹漂”的表演者站在一根竹子上,在水上漂流,并且还要完成各种高难度的动作,让人叹为观止,这门绝技流传大概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最初,是乌江流域两岸群众为了解决交通出行问题。当时贵州山大沟深,交通不便,河流密布;但乌江流域盛产毛竹(即楠竹),又运不出去。两岸的少数民族群众为了出行,常常走到河岸边,随手砍下一根毛竹,脚踏独竹,手持长梢,沿河激流而下,独竹漂就源于这种劳动生产环境之中。从此,独竹漂这门密技便流传了下来。后来有诗云:“茅台斜阳映赤水,残阳几页贩酒船,独竹飞流飘然过,纤夫逆行步步难。”独竹漂最早在当地土家族群众间流行,后来逐渐被当地苗族和一些汉族群众掌握。
“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这门绝技最初的功能已经淡化;现在已发展为一个表演项目,成为贵州旅游的一个品牌”,“赤水独竹漂”已被列入贵州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近年来,独竹漂已经发展成为综合性的传统体育项目,极具竞技性、表演性、观赏性和娱乐性。赤水独竹漂1998年首次在贵州省第四届少数民族运动会上崭露头角,并获得银奖。1999年在全国第六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会上,独竹漂首度亮相便技惊四座,获表演金奖,使这项贵州民间体育绝技走上了各民族文化交流的大舞台。2000年,赤水独竹漂表演团在赤水河6000m顺流赛中还创下了长距离独竹漂的吉尼斯纪录。2002年在贵州省第五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获表演金奖,2007年素有“水上芭蕾”之称的遵义市独竹漂代表队,在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以其独有的表演性、娱乐性、观赏性、民族性、体育性获得“表演项目技巧类”金奖。特别是“劈腿漂”、“弓步漂”、“翘竿漂”等各种高难度姿势的完成,赢得了在场观众的一致好评。2009年全国龙舟暨独竹漂邀请赛于2009年7月29至30日在贵州省龙舟训练基地——麻江县下司镇隆重举行。来自北京、湖北、海南、广西、河北、宁夏、重庆、贵州等12支独竹漂代表队参加了比赛。竞赛分为男子组、女子组、混合组;竞赛项目有:60m、100m、200m直道竞速、4×60m、4×100m迎面混合接力。2010年6月18日在遵义举行了贵州省首届“独竹漂”大奖赛,着手培养一批少儿选手。当天,来自贵阳、遵义、黔南和黔东南的7只代表队65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在遵义湘江河一展“独竹漂”的风采。此次比赛分别进行男子组、女子组60m、100m速划比赛;男子组、女子组混合4×100m接力赛。2010年独竹漂项目已正式列为2011年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比赛项目,并制定了严格的比赛规则。
贵州赤水独竹漂的功能价值
2.1 健身价值与娱乐价值
独竹漂是一项具有健身特点的水上体育技能项目,练习独竹漂不仅能锻炼人们水上的平衡灵巧和运动能力,而且还可以提高人体的力量、耐力、柔韧等素质以及提高人体的心肺功能。如:表演者可以在独竹漂上做各种动作,不仅有列队、方阵的变化,还可以有“劈腿漂”、“弓步漂”、“翘竿漂”等各种高难度的姿势。“劈腿漂”就像平衡木体操运动员一样在竹子上劈腿、收腿。“翘竿漂”就是演员控制竹竿像跷跷板一样,在水中一头高高翘起。这些表演充满了力量与活力,把舞蹈艺术与体育健身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表演者的力量美、动作美、服装美,具有很强的健身价值。
2.2 竞技价值与表演价值
独竹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可以进行精湛的技艺表演,又可以进行竞速比赛。表演分为单人、双人和团队表演。表演者赤足站于一根直径16cm±2cm的楠竹上,要求运动员集力量、耐力、意志、协调为一身,手拿竹竿当桨,水上“行走”不但如履平地,还能进行各种高难度的技艺表演。单人、双人表演,主要注重个人技巧,表演者或乘风破浪,展示出“水上飞”的轻捷灵动;或展示正划、倒划、单腿划、弓步划、转身、绕弯、滑行、换竿等划竿技巧,颇有“一苇渡江”之妙。表演者时而变换“劈腿漂”、“弓步漂”、“翘竿漂”、“倒挂金钩”、“金鸡独立”、“转身平衡”、“转呼啦圈”等姿势。团队表演有横排编队、竖排编队、雁字编队,主要注重队形以及队列的整齐和有规律的变换,动作的连贯性和一致性。表演者一人一竹,既要不断变换好看的队形,技巧造型又要整齐划一,还要保持一定的速度,是难得一见的“水上团体操”。技巧表演有双人互换独竹舟、单人换舟、跳越水中障碍、前翘、后翘等。独竹漂对表演者的身体平衡性、灵活性和水性等,都有很高的要求,具有很强的表演性。
竹漂采用单棵天然竹材,长度8m±5cm,最大直径16cm±2cm,前后端裁切为齐头并扳直处理,不作其他加工。划竿为圆形的天然竹材(竹种不限),重量不限,长度4.5m±0.5 cm,最大直径4cm,可作扳直处理,不可作其他加工。
2.3 促进社会交往的价值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独竹漂已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每年贵州省内如贵阳、遵义、赤水等地均举办传统独竹漂赛事。比赛时场地两岸均聚集着慕名前来观赏精彩的独竹漂表演的观众,场面相当壮观,促进了各省之间、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为丰富赛事期间的活动内容,当地还组织开展斗牛、芦笙会、铜鼓、农民绘画展览等活动。开展独竹漂竞赛和表演活动,容易增进人与人之间复杂的情感交流,加深友谊,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2.4 独特的教育价值
独竹漂距今有上千年历史,被誉为“中华一绝,世界独有”的水上表演项目,有人说它是“水上芭蕾”,有人称它是“一苇渡江”。练习独竹漂不但能锻炼人们水上的平衡能力、灵巧能力和运动能力,还能激发人们征服大自然的拼搏精神和勇气。不仅是动作技能和身体素质、意志力等方面的教育和锻炼,也是一种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弘扬。
2.5 体育旅游价值
民族传统体育自身所蕴涵的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与发展地方经济相结合,给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是最具有吸引力和价值的重要旅游资源之一。它不仅能满足游客求新、求奇的文化心理追求,而且民族传统体育所具有的娱乐性、趣味性、表演性、观赏性、参与性和健身性能提升其旅游的效果,创造出更具有品牌效应的旅游热点。近年来,民族传统体育获得了迅猛的发展,以其独具的魅力跻身市场经济社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现代的独竹漂运动它既是一种体育竞赛与表演项目,又是一种体育文化形式。近年来,独竹漂运动在各民族人民的努力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制定了独竹漂竞赛规则,2011年将成为第九届全国民运会的比赛项目。开发独竹漂商业旅游价值,吸引众多的跨省区、跨国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这不仅可以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而且可以带来较好的经济收入,把独竹漂打造成为民族体育旅游的品牌。
结束语
独竹漂,它是生活在赤水河畔的人们从长年累月的生产劳动中产出来的,历经上千年的传承发展演变而成的原生态体育活动。其最早是居住在赤水河两岸的人们为了解决交通出行问题而发明的。赤水河畔的楠竹是最好的独竹漂工具,不仅粗细均匀,而且承重量大。这就是独竹漂运动产生于赤水流域,并流传兴盛至今的一个重要原因。
[1]田祖国:新农村建设中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价值及运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0,24(4):36-39.
[2]王福杰:舞龙运动的社会特性与功能价值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08,30(4):118-119
[3]周海澜:独竹漂运动的形成、演进与发展对策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1):140-142.
[4]郭斌:天水旋鼓舞的社会特征与功能价值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27(1):127-128.
[5]赵能秀、吴雅彬:苗族“独竹漂”传统体育文化探源[J]内江科技,2010(8):83-84.
(2010-08-28收稿)
Functional value and history of bamboo drifting in Chishui city of Guizhou province
WEI Li-chun,LAN Jian-zhuo
G80-05
A
1672-268X(2010)01-0019-02
广西教育十一五规划课题,《泛红水河流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开发与体育文化研究》(201C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