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汉画像嫦娥奔月的人性美初探
2011-12-02刘艳宗南阳师范学院河南南阳473061
⊙刘艳宗[南阳师范学院, 河南 南阳 473061]
南阳汉画像嫦娥奔月的人性美初探
⊙刘艳宗[南阳师范学院, 河南 南阳 473061]
嫦娥奔月故事在流传的过程中,出现了多种解读的可能,但从人性美的角度对嫦娥奔月进行解读的并不多。从个体人性的角度来看,嫦娥的不畏艰险、勇敢、自我牺牲等优秀品质,使这个故事拥有了无限的人性魅力。南阳出土的汉画像“嫦娥奔月”将远古流传的神话故事以直观的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与同期出土的汉画神话故事相比,这个故事呈现出浓郁的人性美特质。
汉画像 嫦娥奔月 人性美
在我国古代著名的神话故事中,“嫦娥奔月”故事流传甚广,也更具人性色彩,尤其是与“后羿射日”神话的合流,使嫦娥的故事内容、情节更为丰富,便也出现了多种角度解读的可能。目前,对嫦娥奔月故事的解读,有从男权思想角度解读的,认为嫦娥偷吃仙药,撇下丈夫后羿,独求长生不死,是自私的人,所以最终受到惩罚,变成了丑陋的蟾蜍,永世孤凄;有从爱情婚姻的角度分析,认为后羿的婚外情导致了其婚姻的破裂,嫦娥是这一爱情悲剧的受害者;有从女性文学的角度分析,认为嫦娥奔月是对男权社会的反抗,体现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等等。相对来说,对嫦娥代表人类进行的无畏探索以及对其孤独远旅的勇敢、决绝,甚至是某种程度上的自我牺牲等关注较少,对嫦娥身上所蕴含的浓郁的人性魅力缺乏足够的重视。而事实上,正因为嫦娥作为一个女性,她的追求以及追求本身所呈现出来的孤绝、凄美,才使得这个故事意蕴悠长,也正是嫦娥所承载的丰富的人性色彩才使得这个故事历时愈久,其味愈浓。
一、汉画像“嫦娥奔月”呈现出鲜明的人体美
在出土汉画像中,有五幅“嫦娥奔月”图,均出土于河南南阳。
在南阳市西关汉画像石墓出土的“嫦娥奔月”图中(图一)①,图的左上有一圆月,月内一蟾蜍,肚皮紧贴月面,四肢伸张,右边一女子侧身向月,双臂挺直,手捧一硕大圆物,已经接近月亮。此女子当为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她头梳高髻,身着宽袖长襦,身后长尾屈曲蜿蜒,背部略凹,臀部圆润,体态优雅。
图一
在南阳蒲山一号汉画像石墓出土的“嫦娥奔月”图(图二),“画面左方刻一圆月,右刻一女子为嫦娥,人首蛇身,后拖曲尾,有双爪,头梳高髻,一手抱于腋下,另一手揽向月轮,作腾飞状”②。画中散布八星。
图二
南阳县英庄汉画像石墓前室中梁下面,刻“嫦娥奔月”图(图三)③,嫦娥人首蛇神,头梳高髻,面部向外,双臂在身体两侧张开,后拖长尾,蜿蜒曲折,正侧身飞向月去,身后星辰点点。
图三
南阳英庄汉画像石墓出土的嫦娥奔月图位于前室盖顶石(图四),“图像左侧刻满月,月下有云团,其右刻嫦娥,人首蛇身,仰面将奔入月中”④。此画像石中嫦娥头戴圆冠,面部微微上仰,眉目不甚清晰,但表情严肃,上下四肢皆向下弯曲,在空中作用力支撑之态,似正飞身入月。
图四
还有一幅“嫦娥奔月”图,内容比较丰富(图五)⑤。图中左上刻一月轮,其下一人,人首蛇躯,头绾高髻,身体略微前倾,面孔直面前方。“身着宽袖贴身锦裙,裙摆随风起伏,摇曳生姿,腰间秀带在身后飘摇摆动,与细长的蛇尾略有缠绕,相映成趣。”⑥中刻一人与嫦娥侧身相对,拱手胸前,作拜谒状。其后刻一奇兽,双首,长颈,一角,头向嫦娥。
图五
以上所述“嫦娥奔月”图中,嫦娥形体匀称、曲线圆润、体态优雅、装饰服饰飘逸柔美,神态从容、坚定,图像将太空、星月、女性的美融合在一起,宇宙太空因嫦娥的出现而充满灵动气息,嫦娥在星月的衬托下更显人性温润、优雅,星月、女性的组合使画像石焕发出浓郁的浪漫色彩,整个画像石也因为这个美丽女性而呈现浓重的人性美。
二、汉画像“嫦娥奔月”诠释
了嫦娥的勇敢、无畏、勇于自我牺牲等优秀品质
“嫦娥奔月”神话文献记载较早见于萧统《文选》中引注的已佚古本《归藏》:“昔嫦以不死药奔月”,以及《祭颜光禄文》注引:“昔嫦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⑦
到了西汉初年淮南王刘安等人编著的《淮南子》中,对有关嫦娥的记载内容相对丰富,后羿开始出现在嫦娥奔月的故事中。据《淮南子·览冥训》记载:“弈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 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何则?不知不死之药所由生也。”
到东汉高诱对上述《淮南子》关于嫦娥的记载作注解时说:“ 娥,弈妻。弈请不死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
东汉张衡《灵宪》一文关于嫦娥奔月故事的讲述:“嫦娥,弈妻也,窃西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将往,枚占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
从以上简单梳理并结合出土汉画像可知,嫦娥奔月故事在秦汉时期已经流传很广了。从文字记载来看,嫦娥的行为起点是“窃”,这个字本身已带有了道德判断的味道,也使其奔月的价值大打折扣。嫦娥奔月之后变为丑陋的蟾蜍,即是对她这一行为的惩罚。但南阳西关出土的“嫦娥奔月”汉画像显示,在嫦娥到达月宫前,月中本已有一只蟾蜍,看来并不是嫦娥变的。之所以有嫦娥因偷吃长生不死药而变成丑陋蟾蜍的解读,一方面是男权社会对嫦娥做出的一种道德审判。另一方面,因为蟾蜍具有长生不死的特性,嫦娥变成蟾蜍,是神话故事中常见的通过“变形”而获得新生的意识使然。
如果深入秦汉时代的社会心理中来分析嫦娥的“窃”,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窃”字的含义是偷偷的,有不让人知道的意思。嫦娥之所以要偷偷行动,是因为特别渴望实现一种愿望,并且这种愿望是当时世人所共同渴望的,而且实现机率太低,机会太少。否则嫦娥就不用偷偷的了。那么,人们所渴望的究竟是什么呢,能够让一个女子甘愿冒与人类彻底诀别的巨大风险去尝试呢?结合秦汉的社会思想,不难得出结论,人们所渴求的就是从高层统治者到下层民众都孜孜以求的生命永存、长生不老。从秦皇汉武多次派人寻仙和求不死之药,到民间流传的种种炼丹以求长生的方法,都有力地说明了当时的人们对永生的渴求,对彼岸世界难求的焦虑和忧患。但现实中人的种种努力几乎没有任何可以看得见的结果,没有人能真正实现长生不死的愿望。所以,“秦汉人是相信人可以不死的,不过也相信人之永恒是极其困难的。”⑧正因为想达到长生不死极其困难甚至根本不可能,所以,当嫦娥得到了不死药后,自然有抑制不住的冲动想要尝试。
在人所共有的巨大好奇心和渴求长生的强烈欲望的共同作用下,嫦娥才偷偷开始了一次亘古永存的伟大尝试。这是一次冒险的尝试,其中潜存着巨大的风险。因为在秦汉年间,为了寻求长生不死,很多人都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从《灵宪》一文关于嫦娥奔月前的占卜举动说明,嫦娥虽然急切但还是预感到其中可能的风险。但有黄的占卜结果为“吉”,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嫦娥的恐惧和担忧,也就坚定了她的信心。如果说嫦娥仅仅是“窃”还易如反掌的话,那么,“窃”之后的行动则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毅力。正是在这个时候,嫦娥焕发了人性中最耀眼的光芒,她无比坚定、果敢、义无反顾地开始了一场前途未卜的天涯孤旅。“翩翩归妹,独将西行,奉天晦芒,毋惊毋恐”,这将是嫦娥奔月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一是旅程的孤独。二是潜在的危险。“奉天晦芒”是说要在月尽不见光芒时奔月。这意味着在奔月的过程中她将面临相对恶劣的天气条件。三是自身的变化,随着飞越高度的攀升,她将承受不可预知的不适和巨变。汉画像“嫦娥奔月”图所表现的嫦娥即将到达圆月时的身形均为人首蛇身,这也有可能是在奔月过程中身体变形的结果,变形的过程可以想象应该是痛苦的。但经过破茧化蝶的痛苦涅 ,人首蛇身的嫦娥已经拥有了神的特质,具备了远超凡人的能力,而这正是她获求长生的标志。
在文字记载空白的地方,出土汉画像为我们形象逼真地呈现了嫦娥将近终点的具体情状。在这些画像中,嫦娥将要飞抵月宫,周边星云缭绕,嫦娥优雅秀美的身姿在星月的衬托下无比美丽。浩瀚的宇宙、星空、明月也因这个女子的出现而骤然生动起来。在这里,这个承载人类梦想的女性已经不再是普通意义上的个体,而是浓缩了人性中勇敢、自信、坚毅、镇定、优雅等优秀特质于一身的人类精灵。“三才者,天地人”的传统观念在此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定格成永恒的“嫦娥奔月”图,充满了悲壮的美感。嫦娥投身的是一次没有回头路的远行,这是与人间的诀别。如果求长生不死会丧失人的社会存在,甚至会彻底改变人的自然存在状态,这个追求是需要勇气的。因为“这个时期的人们并没有舍弃或否定人生的观念,相反,而是希望这个人生能够永远延续,是对它的全面肯定和爱恋”⑨,而有情、有爱、有家、有伴侣、有社会关系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因此,人们追求长生,并不是单纯追求自己独自活着,而是要在社会中活着、生活着。嫦娥虽然得到了长生,对她来说,“后且大昌”的结果就是亘古寒宫独相守,这样的生存又何似在人间呢?所以,嫦娥的奔月是付出了很大代价的,最起码她失去了作为人的很多幸福和快乐。从这个意义上说,嫦娥奔月从一开始是一个悲剧。正是这个悲剧结果的可以预见,嫦娥的义无反顾、不怕牺牲精神才倍加可贵。
三、汉画像“嫦娥奔月”
较其他女性神故事浓缩更多的人性特质
在汉画所表现的神话故事中,女性人物并不多,主要有西王母、女娲、嫦娥。西王母作为长寿神、保护神经历了一个变迁的过程,从远古到汉代,西王母的神话在不断丰富,由最初的半人半兽到慈眉善目的神仙,其形象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变化,职能也逐渐在放大,不管其具体的职能怎样变化,西王母作为“一位兼具阴阳、融汇东西、结合男女、司理日月、主管生死的独尊神”⑩,一直坐在高高的圣坛之上,接受人类的供奉。
女娲是人类伟大的始祖神,流传较广的是关于女娲抟土造人和女娲补天的故事,前者反映出女娲作为人类始祖神,在化育万物,创造人类时的功绩;后者表现出女娲在天地面临灭顶之灾时拯救天地、拯救人类的大智慧和自我牺牲精神。在出土的汉画中,女娲往往与伏羲作为对偶神同时出现,体现了汉代阴阳和合的生态意识。他们共同作为人类的始祖,既是人类的创造者,又是社会生活规范的制定者,社会文化的创造者。长期以来,被人类供奉膜拜。
相对西王母和女娲神的身份,嫦娥身上更多的是人的特征。虽然在汉画中嫦娥是人首蛇身的形象,但她不像西王母和女娲那样,具有非她莫属的神力和能力,她不具有护佑万物、创造万物的能力,在奔月前也不具备长生不死的特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嫦娥才和以上两位女性神有了区别,她的身上浓缩了更多属于人的感情和心理特质,她的经历、她的心理、她的情感、她的追求、她的生存状况更能激发人们的无穷想象和猜测,也更能引起人们情感的共鸣,从而更具有人性的魅力。
四、结 语
在中国神话故事中,嫦娥奔月是最具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神话之一。这个故事包含着人类的无限梦想和追求。嫦娥奔月的成功象征人类追求生命永恒的愿望的实现,这对于现实艰难生存中的人来说,是莫大精神慰藉。另外,因为有了嫦娥奔月故事,中国的神话世界里平添了一抹亮丽和温情。因为“中国神话的气氛是沉重和庄严的,以至于这种沉重有时甚至是一种沉闷,这种庄严有时简直使人感到压抑”⑪,但一个优雅女子的浪漫出场使神话的氛围为之一变,在现实感浓重的神话世界闪现了一道感性十足的浪漫和轻盈。这个神话故事因为有了女性、有了月亮、有了蓝天、有了柔情、有了诀别、有了飞升、有了思念、有了意境,浓缩成了意味无限的美。这种美有着无穷的魅力,穿越时空,历久弥浓。
① 中国画像石全集编委会编:《中国画像石全集·河南汉画像石》,河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205幅。
② 南阳地区文物研究所:《河南南阳县蒲山汉墓的发掘》,《华夏考古》1991年第4期。
③ 南阳博物馆:《河南南阳县英庄汉画像石墓》,《中原文物》1984年第3期。
④ 南阳博物馆:《河南南阳县英庄汉画像石墓》,《中原文物》1983年第3期。
⑤ 南阳汉代画像石编委会编:《南阳汉代画像石》,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35幅。
⑥ 赵红:《汉画像石“嫦娥奔月”图的造型艺术与宗教意蕴》,《古代文明》2010年第4卷第1期。
⑦ 萧统:《文选》,中华书局2005年版。
⑧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29页。
⑨ 李泽厚:《美的历程》,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21页。
⑩ 牛天伟、金爱秀:《汉画神灵图像考述》,河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74-75页。
⑪ 何新:《诸神的起源》,三联书店1986年版,第240页。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08JA730006
作 者:刘艳宗,南阳师范学院讲师。
编 辑:杜碧媛 E-mail:dubiyu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