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武术教学对不同民族男大学新生个体攻击性影响的对比研究
——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

2011-11-27苗钟立陈永新

武术研究 2011年11期
关键词:预科班攻击行为攻击性

苗钟立 陈永新

(甘肃农业大学体育教学部,甘肃 兰州 730070)

传统武术教学对不同民族男大学新生个体攻击性影响的对比研究
——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

苗钟立 陈永新

(甘肃农业大学体育教学部,甘肃 兰州 730070)

文章对甘肃农业大学2010级汉族男大学新生与民族预科班男生各85名进行了两个学期的传统武术教学与训练,通过对教学前后不同民族大学生个体攻击性与相关心理因子的测试与比较得出以下结论:民族预科与普通汉族男大学新生通过一年传统武术训练心理健康总体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大学生自信心、成就倾向、实际性、男—女子气与情绪稳定性得到较大提高,教学前后回、汉族男生攻击性也没有产生显著性差异。

民族生 攻击性 传统武术教学

1 选题依据

在普通高等学校举办少数民族预科班,是党和国家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专门人才而采取的一项有效措施,各地、各部门和高等学校要从加快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步伐、促进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大局出发,加大扶持力度,做好少数民族预科班培养和管理工作。

攻击性是指具有对他人有意挑衅、侵犯或对事物有意损毁、破坏等心理倾向和行为的人格表现缺陷。引起人的攻击性行为的因素既有内部因素又有外部因素。狭义的攻击是指一切攻击行为,不包括发生攻击行为的内在机制,而个体攻击性包含了内隐的攻击性和外显的攻击行为两个方面。对于个体攻击性的强弱并不仅仅表现在发生攻击行为的数量和造成伤害的严重程度上,一般常发生攻击行为的人具有较强的攻击性。但也有许多攻击性很强的人在生活中并没有发生过攻击行为,这与他们心理状态、生理能力、社会习得经验和自我控制能力等有关。个人攻击性的大小由社会文化、道德观念、家庭与学校教育、生活经验的积累、身体的强壮程度、攻击性语言和技击术的掌握等因素决定。攻击是攻击者相信通过攻击行为可以证明自身能力和力量或可以免除当前的挑战所采取的行动,它是攻击者以自己的身体优势和地位优势来处理人际矛盾和冲突的表达,不仅是缺乏人际技能与愤怒情绪控制技巧,而且缺乏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一般在攻击性行为发生前,人脑对外部刺激进行分析加工(许多暴力事件的发生就是因为当事人对刺激做出了错误或片面的分析),由于对攻击行为后果的估计不足,习得经验的不适宜,或者自我控制力低下等原因导致了攻击行为的发生[1]。

笔者在2008年对二年级武术选项课学生通过一年传统武术学习与训练前后攻击性变化的研究认为:传统武术教学训练主要是从武术文化教育和身体训练引发高攻击性个体心理行为模式出现整体性的变化,经过长期的传统武术锻炼,在武术文化和武德的熏陶下,通过内外兼修来改善个体的攻击性结构,并能在提高攻击能力的同时加强对攻击性行为的控制。同时,武术心理训练可以提高了大学生社会能力,从而有效控制个体的攻击性行为。研究对大学生控制能力、攻击性和情绪稳定性的心理指标进行了测试评析,从狭义上来说,传统武术教学训练提高了个体的特质性攻击,即提高了个体发生攻击行为时的攻击能力,有可能使后果的严重性提高。相反,由于武术训练和武术文化对个体自我意识的提高使个体自我控制力得到更大的发展,实际是降低了攻击行为的发生。如果在武术教学干预过程中,学生并没有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则结果有可能适得其反。

2 研究方法

2.1 问卷调查法

利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情绪稳定性量表、大学生暴力行为风险因素量表和情景测试对甘肃农业大学2010级民族预科班和水利水电专业学生在开课第一周分别随机抽取男生85名测试。通过一年的传统武术教学后,在第二学期放假前一周重复测试。收回1020份,剔出无效试卷15份,实际得到1005份,包括SCL-90症状自评量表、现实感测量量表和大学生暴力行为风险因素量表预科班各82份,水利水电专业各85份,甘肃农业大学2010级少数民族本科预科共招生146人,其中男生85人。少数民族本科预科生测试学生包括回族40人、藏族24人,土族9人,东乡族6人,蒙古族、裕固族、壮族各1人。民族预科与汉族男大学新生在平均年龄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表略),民族班的东乡族男生平均年龄比其他民族生平均年龄大1.09岁,但比普通汉族男大学新生大0.66岁,没有显著性差异。身高与体重的均值相近,也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 文献资料法

收集有关大学生身心健康研究的著作、论文、报道等进行比较分析研究。

2.3 数理统计法

本研究统计工作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数据处理。对普通汉族男大学生和民族预科班男生给予为期两个学期的武术教学和训练。实验后的相同试卷测试数据进行两个相关样本差异性检验,并对此教学效果和心理干预结果进行比较与价值分析。

2.4 实验方法

本课题是对大学一年级汉族男生与民族预科班男大学生课程化心理行为训练来减少或消除攻击行为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想通过身体训练的角度引发攻击性个体心理行为模式出现整体性的变化。随机抽取甘肃农业大学2010级水利水电专业与生物技术和民族预科班男生各85人作为武术教学实验对象。包括武术理论课与武术实践课,武术理论课8课时内容有(1)传统武术文化;(2)武德的内容和自我修养;(3)武术心理学专业知识及心理训练;(4)传统的身体保健与心理保健方法;(5)传统武术功法与特点等。实践课包括武术基本功、八极拳、少林南拳和翻子拳套路为教学内容,教学训练两学期共64学时。实验样本中普通汉族大学生喜欢武术的大学生占10.6%,民族班回族学生喜欢武术的人数只占总数的7.5%。

3 实验结果

甘肃农业大学武术课教学目标通过武术教学,基本掌握民族传统武术的训练理论与方法,具有一定的运动技术水平,能在以后的工作中积极锻炼身体、磨炼意志、传承民族传统武术文化,养成良好的终身体育习惯,成为身体健康的高层次人才。通过一年的民族传统武术的教学与训练,水利水电和生物技术专业普通汉族男生年终武术成绩总评为80.63±15.72,民族预科班男生年终武术成绩总评为75.48±21.56分。总体而言,民族预科班男生的身体协调性和学习积极性较差,尽管全体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稍有好转,但还是差于全国大学生正常水平,轻度症状人数较多。尤其民族班男生焦虑、抑郁和躯体化因子分值提高并有显著性差异,但强迫、人际关系、抑郁和偏执因子分值略有下降,没有显著性差异,中度症状以上人数比例有下降趋势。

通过艾森克情绪稳定性测量量表对大学生在武术教学前后攻击性、控制能力及情绪稳定性等心理指标测试结果表明:在传统武术的教学与训练前,2010级普通汉族男大学新生与民族预科班男大学新生的攻击性没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研究发现,普通汉族男大学新生与回族新生的攻击性并没有显著性差异,而藏族新生攻击性高于汉族和回族男大学生。新西兰人洛德·里亚类研究发现,高攻击性的毛利男人有56%的人携带有MAOA-L(斗士)基因,几乎是白种男人的两倍。到底是藏族人携带了斗士基于,还是测试方法和样本的系统误差造就了目前的结论尚有待进一步研究。民族心理特点是特定民族在长期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历史文化的积淀过程中形成的,并通过一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各种文化产品得以表现。种族间是否存在着心理差异主要原因在于文化、教育以及宗教传说的影响,查阅国内文献并没有相关藏族攻击性较高的报道。通过一年的民族传统武术的教学与训练后,普通汉族男大学新生和民族预科班男大学新生在攻击性、自信心、成就倾向、寻求刺激、实际性和男子气——女子气心理因子均值上都有所提高,但汉族男大学新生只有在成就倾向和实际性上差异显著(Plt;0.05),民族预科班男生只有在实际性上差异显著(Plt;0.05)。说明通过一年的民族传统武术的教学与训练,大学生在个性和独立性,成就倾向和务实态度,冒险精神和男性气概都得到了不同幅度的提高。通过对数据的深入研究,发现民族生中回族大学生在成就倾向、实际性和男子气三因子上有显著性提高,而藏族学生在成就倾向、实际性和寻求刺激因子上都有显著性提高(见表1)。

表1 教学前后不同民族现实感测量量表测试结果统计表

表2 教学前后不同民族大学生暴力行为风险因素量表测试结果统计表

通过大学生暴力行为风险因素量表对样本在训练前后的测试数据比较,普通汉族男大学新生在训练后暴力行为风险均分有所提高,但差异性不显著。而民族预科班男生暴力行为风险分均值反而有所下降(见表2),但差异性也不显著。深入研究后发现:回族男生暴力行为风险分均值并没有下降,而较高的藏族男生暴力行为风险分均值有所下降,且差异性显著。进一步说明藏族学生通过一年的武术训练,其为人处世中具体社会问题的解决能力与自我情绪控制有所提高。可是许多学生焦虑、紧张与悲观情绪加强,在自立意识增强的同时,协作意识有所降低。表现在对练中不领会技战术,相互不配合,喜欢单打独斗。由于大学生是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时期,可塑性较大,因此必须正确引导他们,使其消除紧张情绪,逐步提高武术兴趣与专项素质。人类学家理查德·西普斯的“文化模式”认为:特定的人能具有哪些行为取决于自己的文化环境和自身经历,有组织的暴力行为不是遗传性的,而是文化赋予人攻击行为的特定形式,但攻击行为演变的最终结果是由日益为理性控制的文化过程所确定。

情境测验是指实验者有目的地制造一种情境,由被试在假设的情境下选择自己的行为反应,从而让被试的相应社会认知特点在这种情境中自然的表露出来。在对普通汉族男大学生与民族预科新生在关于“室友在室内丢失手机,指桑骂槐冤枉你,你如何解决?”的回答统计是:167人中153(占91.6%)人选择与室友共同分析丢失手机情况,帮助他寻找失物。有12人选择不理不睬,仅有2人选择采取回骂或教训他不要冤枉好人的答案。可以说只有1.2%的同学比较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人格上具有攻击性倾向。比较而言,2010级大学新生在社会问题的解决能力上明显好于2006级大学生(2006级新生只有50.6%选择了与室友共同分析丢失手机情况,帮助他寻找失物的答案),而2010级新生在不同民族间社会问题解决能力没有显著性差异。通过一年的民族传统武术的教学与训练后,结果没有显著性变化,159(占94.6%)人选择与室友共同分析丢失手机情况,帮助他寻找失物。只有7人选择不理不睬,还有1人选择采取回骂或教训他不要冤枉好人的答案。

在“当你在公共汽车上遇到歹徒行凶危及他人时你会怎么样”的测试中发现:不管是普通汉族男大学生还是民族预科生通过一年的民族传统武术的教学与训练后,正义感和责任心都得到了提高(见表3)。相比而言,预科班男生的攻击性和正义感较强,而个性比较单纯,具体社会问题解决能力民族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尽管武术锻炼可以培养勤奋刻苦,果敢顽强和坚韧不屈的意志品质,但由于时间短,没有形成良好的技击能力和武术兴趣,相比二年级武术选项课教学效果较差。

表3 关于“当你在公共汽车上遇到歹徒行凶危及他人时你会”情境测验数据

4 结果分析

大学生的价值准则具有理想化倾向,表现为过分乐观或者过分悲观。进入大学后,面临突变的生活空间、节奏和形式,有些学生明显感到学习时注意力不像中学那样集中,尤其民族预科班学生第一年学习内容是高三课程,表现出学习动力不足,常常对外界的任何刺激都无动于衷、漠不关心。从表面上看,冷漠的学生对学习成绩满不在乎,对集体漠不关心。实际是目光短浅,胸无大志,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表现,面对偏低的年终武术成绩总评,这些学生内心其实有很重的压抑感。再加上由于民族风俗习惯的原因,有些同学家庭还不接受民族间的通婚,因此在感情上易出现各种困难和矛盾,给他们带来了许多心理压力,主要表现为躯体化、焦虑、偏执等心理症状。

前期研究认为:较长期的传统武术教学训练可以提高喜欢武术的学生的情绪稳定性、自我意识水平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在身体技术训练的同时注重武德教育,树立良好的习武风尚也可降低或预防攻击行为的发生。传统武术教学训练也是对攻击行为发生进行“课程化”心理干预与预防的一个新途径,但那是对于二年级特别喜欢武术,具有一定武术基本功的同学而言。而对于那些没有接触过武术,并且对武术不感兴趣的同学而言,武术教学只是强迫其考试及格的一门课程。由于其从小身体基本素质较差,导致不爱运动,繁杂的武术动作使其既难受又痛苦。虽然在武术文化和武德的熏陶下,培养了一些武术兴趣和专项素质,但还是很难完成较高质量的武术动作与套路。困难的考试增强了他们焦虑、抑郁、自卑的情绪,这种不健康情绪对攻击行为也有一定的影响,再加上攻击行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导致本实验对大学生个体的攻击性结构及内隐攻击性没有起到好的调节作用,只是使藏族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和具体社会问题解决能力有所提高,从而使攻击性指标显著性降低,但仍高于普通大学生攻击性得分均值。同时也说明,一年的传统武术教学与训练作为提高大学生自我意识水平、顽强的意志品质和人际关系具有一定效果,而作为一条预防攻击性行为的心理干预途径应对其适用对象有待进一步加以研究。

5 建议

(1)努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2)促使大学生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尤其民族预科班学生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时间,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可以通过传统武术学习增强自身刚勇坚毅、处事严谨、为人自律、交际谦恭的风格与品质,在自身的生存环境中也更富有合作精神与和谐意识。

(3)加强大学生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尤其使民族生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4)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或咨询工作,努力发展有益于学生心理健康的第二课堂活动。对中度以上大学生进行个别咨询的同时,应该要有目的和针对性地对民族预科班开展集体心理辅导,并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定期开展社团活动,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营造积极、健康、高雅的校园气氛,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促进其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5)努力将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应用于养生和心理治疗,不断挖掘适合于中国国情和不同群体以及个人心理疾病的治疗的干预方法。

(6)解决大学生心理困惑不只是班主任、辅导员和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工作,其他各专业课教师和服务人员也要将专业教学和服务工作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排除困惑,把正确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内化为他们自觉的精神追求,使他们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情商,在面对人生磨难或机会时有适当的反应,从而充分发挥能量并有所成就。

[1]苗钟立,胡 冰.个体攻击性及其模式的理论研究[J].甘肃科技,2008(10):95-96.

[2]苗钟立,胡有宏.民族预科与普通汉族男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和攻击性的比较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1(9):107-109.

[3]戴春林,杨治良.内隐攻击性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5(1):96-98.

[4]苗钟立.普通高校武术课教学对男生个体攻击性影响的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8(5):60-61.

[5]杨 玲,安花花等.多民族混合学校学生心理素质研究[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2):30-35.

A Compare Study about the Influences of Wushu Training on the Aggression of Different Ethnic Male Freshmen by Traditional Wushu Teaching in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Miao Zhongli Chen Yongxin
(PhysicalEducation Department of Gansu Agriculture University,Lanzhou Gansu 730070)

The paper compared the Aggression changes of different ethnic male freshmen by testing 85 ethnic Han male freshmen and 85 prep enrolled ethnic students of 2010 grade before and after a year traditional Wushu Teaching in the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he result shows:there a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s in score of mental health whose the prep enrolled ethnic studentsand normal freshmen have been taught and trained a year traditional Wushu.And There a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s in The Han and Hui male freshmen aggression,but their self-confidence,practicality and mood got great improvement.

Ethnic students aggression Traditional Wushu teaching

G85

A

1004—5643(2011)11—0058—04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编号:GS(2010)GX033。

苗钟立(1975~),男,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

猜你喜欢

预科班攻击行为攻击性
住院精神病人暴力攻击行为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无线网络攻击行为的辨识研究
3-6岁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现状及对策
基于高职教育的预科班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非攻击性话语引发的冲突回应探析
关于运动攻击行为的理论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