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建设模式的研究

2011-11-27蒋培锋

武术研究 2011年5期
关键词:学分民族学科

蒋培锋

(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河南 登封 452470)

河南省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建设模式的研究

蒋培锋

(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河南 登封 452470)

文章以河南省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模式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河南省部分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课程模式进行研究,分析其中所存在的问题,阐述、论证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建设的构建和应着力的方向,为民族传统体育学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高校 民族传统体育 学科建设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河南省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学的学科建设模式为研究对象,主要有河南大学、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洛阳师范学院和黄河科技学院四所高校体育学院。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利用电子和手工两种检索方式查阅了相关的论文、专著等理论成果。

1.2.2 调查法

(1)针对相应问题电话访谈了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洛阳师范学院体育系和黄河科技学院体育系的部分专家、老师。

(2)以问卷的形式调查了上述四所高校的课程设置与学分、学时比例等相应问题。

1.2.3 逻辑分析法

结合所获得的资料和参考文献,对相应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2 结果与分析

2.1 河南省不同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2.1.1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民族传统本科专业是原郑州体育专科运动学校武术系,在河南省各高校中是招生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最早的一所院校,于1977年兴办,学历为本科,学生正常修业年限为4年(根据学籍管理条例,亦可提前一年或延迟1-2年),须修满153学分方能毕业。其中,必修课(含教育实践环节)122学分,限制性选修课21学分,任意选修课10学分。本科四年共计授课122周,教育实践环节18周,期末考试和机动12周。

2.1.2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

河南大学从1994年开始招收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实行弹性学制。本专业基本学制4年,学生可以3-7年完成学业。毕业总学分为160,其中必修课92学分,选修课47学分(专业方向模块12学分;任意选修课25学分;非专业任选课10学分。),实践性教学环节21学分(其中包括“专项学分”7学分)。

2.1.3 黄河科技大学民族传统体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

黄河科技大学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开始招生于1996年,基本学制为4年。按教学计划规定修满176学分。必修课109.5学分,占62.2%,选修课33学分,占18.6%(见表1)。

表1 黄河科技大学民族传统本科专业所修课程类别及学时分配

2.1.4 洛阳师范学院民族传统体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

洛阳师范学院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于2001年开始招生,学历为本科。专业课程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通过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教学环节,总学分达到170学分。毕业论文成绩达到及格及以上。

2.2 河南省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2.1 技术课程内容单一

从上述四所学校所列出开设的理论课程与技术课程的内容,以及访问四所院校专家老师的情况来看,可以反映出以下问题:相比而言,洛阳师范学院和黄河科技大学的技术课教学内容比河南大学和郑州大学体育学院的教学内容更加接近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学科结构。前两者分别开设了民俗民间体育,可以对传统体育技术结构把握得更加准确一些,但相距传统体育的本质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它们大多数仍以武术套路和散打为教学内容,缺乏真正的民俗体育项目,如秧歌、毽子、脚斗士、舞龙、舞狮等真正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的民间项目。

表2 河南省民族传统体育本科专业开设技术课程

2.2.2 理论课程存在差异

河南省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体系从课程的类别来区分,可分为技术课、理论课和实践课三个层面的课。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按学习的取向来区分,可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限制选修课和任意课四个层面的课程。而河南省具有民族传统体育本科专业或招民族传统体育硕士研究生的学校,其理论课的设置存在一定的差异。专业必修课多为: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训练学、运动解剖学、运动心理学、体育统计;方向必修课多为:中国武术史、传统养生学和中医理论;任意课多为:运动生物力学、体育科研和运动生物化学等。根据专家访谈调查得知,各院校的招生规模、基础设施、师资队伍等存在差异。由此可以看出,这些高校是根据本校的体育器材设备情况和师资力量来确定的,没有严格按照科学的角度出发,违背了传统体育发展的规律。

2.2.3 学时分配悬殊较大

河南省各高校民族传统专业课时分配存在很大的差异,据统计结果可知,四所院校民族传统专业学时分配集中在1312—2116学时,悬殊相当大,相差804学时。当然这种差异,可以使各学校因情施教,可以根据师资、设施、器械等方面的情况来实施具体教学,显得较为灵活。但不利于师资、设施、器械的潜力开发,更可能使教师感受到现有的技术就已经满足工作和教学的需要,不碍于他们学习和进取的积极性,这不利于本学科的发展。

2.3 河南省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建设中存在问题之分析

2.3.1 民族传统体育学理论研究薄弱的问题

从宏观来说,由于各院校缺乏对民族传统体育学科体系发展的整体规划,因而导致学科整体格局的系统运作不畅。很多院校的民族传统体育学科被“单科拓进”和“学科的局部开发”而替代,并出现了一些“单一性”的学科研究成果,这使人们感受到技术缺少综合的基础理论知识体系的支撑,使理论知识难以很好地驾驭技术。目前,在我国还没有产生出很有影响力的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理论体系。

至今,民族传统体育学理论研究还存在以下问题:其一,基础理论界定与研究定义不够准确、规范,有许多问题至今还存在着争议;其二,记录相关传统体育史或民俗史志方面的研究不够全面,往往停留在简单重复的水平上,对项目与文化之间渊源关系研究的不多。虽然出版一些论著,但整体看几乎是传统体育项目的汇集,而涉及到民族传统文化与民俗信仰等实质性研究成果的也很少。民族传统体育与经济学、旅游学、社会学等学科方面联系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我们需要对传统体育理论进行全面的挖掘、梳理,有扬弃地吸取前人在此方面的研究成果,重在研究民族传统体育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关系,把握学科前沿研究动态,形成鲜活的理论体系,还需要大量的跨学科、跨专业并具备扎实综合理论知识的人才来做为支撑,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的全面发展。

2.3.2 创新实用性教材缺乏的问题

目前,被列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主要课程有“武术理论基础”、“中国文化概论”、“民族体育概论”、“中国武术史”、“传统体育养生学”、“民俗体育”等,科目也不少,但出现了在内容上重复的现象,而且散杂的、自编的教材不计其数,教学大纲和评价标准难以统一等现象。高等教育招生的规模逐年扩大,作为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出路的中小学体育老师和业余体育学校教练已日趋饱和,体育专业的毕业生正向社会多行业渗透,体育专业毕业生由于专业适应性较差,已经受到许多限制。因而深化学校教学改革,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知识结构已迫在眉睫,这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自民族传统体育学科设立之初,此学科的发展目标、培养方向、课程设置等方面就存在一些问题。虽然确立了武术、传统体育养生、民间民俗体育三个研究方向,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各高校受师资条件的限制,无法很好地开展传统体育养生和民间民俗体育两个方向的教学、研究与训练活动,因此有人认为武术代替了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整体,这实际上是一个误区。当然,从目前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发展情况来看,尽管体育院校编写了教材,出版了许多的拳械演练书籍,在养生、气功方面出版了一些专著,但学科开拓创新意识不够,实用性不强,不善于从丰富的实践中获得营养。因此,民族传统体育仍需要做大量编写创新实用性教材等理论研究工作。

2.3.3 技术与发展模式建设不完善的问题

目前,民族传统体育学采用的是两种发展模式:一种是封闭和自我包容的“体系先行”发展模式——把体系当作了学科建设的全部目的,只从学科的知识体系考察学科发展。这种“体系先行”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科建设上的封闭性,偏向于纯理论研究,民族传统体育实践在学科建设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难以对现实中的重要问题做出解释或回答。一种是挖掘民族传统体育自身具有的健身、娱乐价值功能,注重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产业化”发展,把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旅游市场发展的资源,纳入当地政府经济发展的规划之中。这样可能忽视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自身价值规律的发展研究,忽视民族传统体育顺应社会和国际体育发展趋势。

民族传统体育学是一种新的学科,从它的发展模式来看,往往存在“学”“术”不分的状况。民族传统体育“学”是指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方面的理论体系,是从文化层面或者说从研究方法上来认识民族传统体育的一种技术和理论系统的总和,而民族传统体育“术”是指民族传统体育的技术与技能,尤其指它的技术特征或民族传统体育技术体系的演变、成熟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学”不仅包括民族传统体育的技术体系建设,而且还包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以及其它学科对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介入与影响,更注重民族传统体育理论层面的建设。民族传统体育“术”重在技术特征、技术风格。但是,目前人们在看待两者时,往往以“学”代“术”,把“术”等同于“学”。这种概念上逻辑性错误制约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及其文化的发展,无形中促成了民族传统体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健全移植。这将使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空间越来越狭窄,甚至会出现不健康的嫁接和移植现象。

2.3.4 专业研究机构体制不健全的问题

自从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成立到现在,民族传统体育学的研究就呈百家争鸣之势,各种科学成果层出不穷,但是从事民族传统体育学的专业研究机构体制不够建全。相比其它学科而言,研究人员较少,研究资料匮乏,研究水平较低,研究面较狭窄。近年来,虽然各院校增设专业,扩大招生规模,但其理论与技术的研究涉及的领域和深度不够,研究的领域主要集中于武术学科和技术方面,而用现代体育科学及跨学科等方法来研究民族传统体育方面的成果较少,而且方法单一。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对民族传统体育学进行系统而全面的研究,使其整体发展受到影响,究其原因:一是缺少一门高度综合的基础理论的知识体系作为支撑;二是缺乏学科战略意识和学术研究环境与氛围。尽管致力于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建设的建设者们为学科建设和发展做出了艰苦努力,但由于研究仅局限在少数学者中开展。没有使其研究成果产生学术影响和广泛的传播,因而了解本学科的人甚少,就连招收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高校也很少。一段时间以来,研究者们过多注重的是某些具体问题的局部研究、能够带来某种利益的研究,而忽视了能经受时间考验的基础理论研究。因此,我们需要对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领域进行全面性筹划和指导,使民族传统体育学的专业研究机构体制不断健全,形成一种不断追踪学科前沿、跟踪国际体育文化发展动态、不断更新研究领域的学术氛围。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河南省具有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或硕士点的院校所设置的课程基本上是由各自学校依据自己学校的具体情况来设置的,存在着课程设置不规范的现象。

(2)在教学和学科建设当中注重强调技术课的价值,忽视了整个学校的发展规划,淡忘了民族传统体育本身所孕育出的文化内涵、文化职能、民族心态和民族精神等方面的培养与教育。

3.2 建议

(1)从现状出发,根据社会需要调整和完善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课程设置。

(2)建立规范的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建设的理论课程架构、以及多元的民族传统体育学的技术框架。

(3)注重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师资人才的培养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性的传播与研究。

(4)加强各地区之间、各高校之间传播与研究合作,发展各地域的优势项目,建立以强势项目为中心向周围幅射的方式,为传统体育项目的网络化传播提供桥梁。

[1]倪依克.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J].体育科学,2004(11):54-61.

[2]赵静冬.关于少数民族体育学科体系建设问题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3):34-36.

[3]陈国瑞.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及走向世界的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1):22-26.

[4]龙佩林等.西部开发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4):1-3.

[5]朱瑞琪.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2005(3):4-8.

[6]周伟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论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1):10.

On the Model of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in Ordinary Universities of Henan Province

Jiang Peifeng
(Mount Song Shaolin Wushu Vocational Institute,Dengfeng Henan 452470)

The research object of this paper is the model of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Discipline in Henan Province.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statistics and logic analysis are adopted in the paper.The paper deoes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demonstrat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al tradition sports discipline,which should strive to the direction of the national tradition sports science,and provide certain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sports.

University The national tradition sports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G85

A

1004—5643(2011)05—0100—03

蒋培锋(1980~),男,硕士。研究方向:中国武术文化。

猜你喜欢

学分民族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我们的民族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学分美食
多元民族
“超学科”来啦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