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现代竞技武术散打在武术中的定位
2011-11-27孙向豪王向阳
孙向豪 王向阳
(1.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2.洛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1)
试析现代竞技武术散打在武术中的定位
孙向豪1王向阳2
(1.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2.洛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1)
文章以文化学为视角,采用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运用文化学、哲学、逻辑学等学科知识,对部分有关散打的概念进行了罗列,界定了现代竞技武术散打的概念。现代竞技武术散打作为对传统武术击技的延续和对竞技体育的借鉴,是两者融合下的一种新武术。
竞技武术散打 散打 武术 竞技体育 延续 定位
前言
现代竞技武术散打以传统武术中的适合于竞技观赏的各种技、战术的经典招法为表现形式,是传统武术的继承与提高,但是这种由传统武术技术提取而来的新的技术体系形式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已经与传统武术技击体系几乎完全不同。此种现象的出现引起了学者们的争论,对于那些顺应与纳新的改革家来说,这是一个无可置疑问题,现代竞技武术散打的由来有一套完整的发展历程,从“相搏”、“手搏”、“卞”、“白打”到“散手”再到“散打”,是传统的步步纳新与演变,也即是由传统招法提取而来的现代竞技武术散打;但对于那些坚守散打应保持原有的面貌,应与传统武术的发展相适应、相协调的人而言,此种武术项目、竞赛规则、竞赛场地及器材无不与西方的起步较早的现代竞技格斗体系相似和雷同。这使众多的思考者提出了种种疑问,最多的批判是:“散打四不像”、“拳击加腿加摔”、“三拳、三腿、三摔”等,当然有更多的思考者在为此类问题做出解答。本研究正是属于后者,是针对社会上出现的对现代竞技武术散打这一文化现象的疑问、盲目否定与排斥而提出的,以揭示现代竞技武术散打的文化归属,增强民族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为现代竞技武术散打的发展作理论支撑,用于更好地宣传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1 概念的界定
1.1 相关概念的罗列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概念是判断、推理和论证的基础,是关于某一事物思维的起点。[1]关于现代竞技武术散打的概念,笔者查阅了大量与此相关的文献却没有一个与之相符的较为精确的定义,大多是相似和雷同。笔者翻阅了大量的书籍和论文,总结出以下与散打有关的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主要包括:中国武术散打、现代武术散打、传统武术散打、武术散打、散打、散打运动、现代散打、峨眉散打、八卦掌散打以及本论文所运用的现代竞技武术散打。散打一词在古代的文献中即有出现,如唐代诗人曹唐所写《长安春舍叙邵陵旧宴怀永门萧使君》诗中的一句“百分散打银船溢,十指宽催玉箸轻”,这里的“散打”一词指的是诗人离别时的一种心境。在当今这个百家争鸣的文化时代,学者们对武术散打的定义智者见智,这里挑选了改革开放后各阶段具有代表性意义的解释。包括:散手,即把套路中的攻防动作拆散开来,因时因势地灵活运用。[2]散手,俗称散打,古称相搏、手搏、卞、弁、白打、拍张、手战、散手等,它是由双方用徒手相搏、相角的运动形式,一般在搭好的“擂台”上进行,故又称“打擂”。现代的竞技散手,是两人按照规则使用踢、打、摔等技法战胜对方的搏斗项目。其特点是手脚并用,招法灵活多变。[3]散打又名散手、手搏、白打等,是武术中徒手对抗性的项目之一。它是使用踢、打、摔、拿等方法制胜对手的攻防技术,最直接地体现着中国武术的实战价值。[4]现代散打运动是从新中国成立以后,确切地讲应该是在1979年以后才得以全面发展。1979年3月,随着全国武术运动的蓬勃发展以及国内“武术热”的兴起,为了使武术攻防格斗技术在比赛中得到进一步体现,全面继承和发展武术这一古老的传统文化遗产,当时国家体委按照竞技体育模式,首先在浙江省体委、北京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三个单位进行散打的试点,以取得经验,逐步推广。[5]
以上对散打概念的界定,显然不能全面地揭示现代竞技武术散打的特征,当然也就不能用来指代竞技武术散打,但是我们可以确定散打是在传统武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以确定散打应拥有的某些特征。
1.2 竞技武术散打概念的界定
要弄明白竞技武术散打的概念,按照逻辑推导的方法应该从武术、竞技武术、散打三个方面入手。散打的概念上述已涉及,此不再赘述。武术的最新定义是2009的武术定义研讨会所下,“武术是以中华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技击方法为基本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传统体育”。洪浩博士在《竞技武术发展理论之研究》中按照逻辑学“属加种差”的定义方法,将竞技武术界定为“在传统武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专业人群为活动主体,围绕竞赛项目和竞赛规则、规程的要求强化训练,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提高个人或集体的运动竞技水平,争取获得优异运动成绩为目的的一种中国民族传统运动项目”。[6]
基于以上,笔者认为竞技武术散打应该是:在传统武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专业人群为活动主体,围绕竞赛项目和竞赛规则、规程的要求强化训练,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提高个人或集体的运动竞技水平,争取获得优异运动成绩为目的的一种传统体育。
2 对竞技武术散打的现实思考
2.1 对批判者的反思
有学者认为:现代竞技武术散打不能表现传统武术技击的精髓,那么,传统武术的精髓部分表现在哪呢?换个角度考虑,举办一个武术项目就一定要把传统武术的精髓部分全部表现出来吗?它的精髓部分就一定符合当今时代的需要吗?其次,竞技武术散打不能全面表现传统武术的精髓,就应该全盘否定它,以至不让它存在吗?再者,既然它不能满足批判者、不能满足部分大众的需要,为什么不是在现有的新项目之上的再创造呢?所以,应从技击、艺术、健身等各个方面进行多元化重构,以满足各种人的不同需求。
竞技武术散打是在传统武术击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传统的延续与创新,是传统武术与现代竞技体育相融合下的一种新武术形式。其实从传统武术击技经过改造搬到竞技体育舞台上的那一刻起,竞技武术散打就已经和传统武术击技发生了本质上的区别。传统武术击技,其实就是一种历史形成的由招法、打法所组成的有关技击打斗的技法系统,是一种意在制服对手的无限制的拼杀手段。[7]而现代竞技武术散打的产生是对传统武术击技的延续和现代竞技体育的借鉴,是二者相融合的产物,是规则与规程限定下的一种体育竞技活动。自然,现代竞技武术散打的技、战术体系构造也要为竞技体育所服务,符合竞技体育的基本规律和价值体系。它更多的是以点数、招术获得比赛的胜利,赢得对方,显然这与意在制服对手的具有无限制拼杀性质的传统武术击技是截然不同的。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现代竞技武术散打是以体育竞技属性为前提而存在的,而传统武术击技是以拼杀性质为目的而产生的。
2.2 现实对竞技武术散打的肯定
不管有多少人对现代竞技武术散打不满意和否定,但有大量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竞技武术散打的核心技、战术体系是我们中国人创造的,竞技武术散打规则是我们中国人制定的,竞技武术散打是我们首先运用的,相对于武术的其它项目而言它是受世人所青睐的,在与国外搏击项目的交流中竞技武术散打可以独当一面。
到目前竞技武术散打已举办了世锦赛、国际争霸赛、各种商业赛事等,是亚运会、全运会、城运会等的正式比赛项目,已推广至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并进行了一系列的中国功夫对职业泰拳、美国职业拳击等比赛,展示了中国武术的独特风格与技击内涵,并取得了可赞赏的成绩。这是传统武术技击所不能替代的。
3 竞技武术散打是对传统武术的延续和竞技体育的借鉴
3.1 竞技武术散打对传统武术的延续
传统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任何人、任何组织都不可能靠自己的力量在短时间内彻底地消灭传统或完整地改变传统。[8]文化的传统意味着文化的过去,文化的现在与未来,却又必然是对过去之文化传统的延续。[9]竞技武术散打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虽然在近30余年的发展中融入了竞技体育的成份,但竞技体育的成份是有限的,它不可能完整地改变传统;竞技武术散打是传统武术文化的一部分,竞技武术散打的现在与未来,也必然是对过去之武术文化传统的延续。
学术界对武术散打动作的名称之争,其实质应是传统语言表达方式与现代语言表达方式的争论,我们不习惯于用传统武术中对某些动作的命名来指代竞技武术散打中的某些动作,而习惯用现代词汇来表达这些动作形式,这样许多动作名称和现代竞技体育的动作命名就变得相同了,但其所表现出的动作形式还是有些差异的。这是因为传统中的某些语言不一定符合现代人的语言习惯、表达方式和思维逻辑,比如“冲拳”与“直拳”的演变,其实就是语言习惯与表达方式的问题,但这绝对不可以说“直拳”所表现出的动作形式属于西方。
当然竞技武术散打是对传统武术的延续,并非就是说它完全是传统武术形式的照搬或简单的提炼,而是在延续的基础上进行纳新与再整合,使其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3.2 竞技武术散打对竞技体育的借鉴
竞技武术散打的产生其实是传统武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是传统武术击技为了迎合竞技体育的发展所改创的一种新的武术形式,使其符合竞技体育的需要,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也即是说它产生的前提是竞技体育。所以,竞技武术散打的发展、技术体系的建构、价值体系的追求等是建立在竞技体育的基础之上,以竞技体育为蓝本对传统武术技击进行一系列的技、战术体系及道德改造,表现在技术、规则、场地、服饰、比赛形式、推广等各方面。
竞技武术散打和竞技体育绝非简单的相参关系,而是借鉴关系上的再创新,虽然在形式上看竞技武术散打和竞技体育中的某些项目(尤其是拳击、自由搏击等项目)近乎相同,但其文化方面就显示出了很大的差异性。例如:竞技武术散打比赛是以“得分”为主,不提倡节奏死板、硬打硬拼的战略、战术,而是以技巧、招法赢得比赛,靠的是运动员在比赛场上的活灵活现,表现的正是我们民族中的以人为本、贵在和谐的价值理念及“战以智决,以勇斗”的兵家思想;在教学与训练中,很少对技术动作的路线、规格固定化、数学化,很少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来阐释技术原理、训练方法,延续的是传统的“无化”观念,提倡心领神会的“顿悟”,强调的是“拳打千遍”功到自然成的价值理念。
4 竞技武术散打是传统武术的延续和竞技体育的借鉴融合下的一种新的武术形式
毫无疑问,我们说竞技武术散打属于武术的一部分,或者说竞技武术散打属于竞技体育的一部分都不会有什么错误。但是,无论如何竞技武术散打对传统武术的延续都不会是全面的,只是将其中的适合于竞技的那部分内容提炼了出来;同理,竞技武术散打对竞技体育的借鉴也绝对不是全面的,而只是将其中的适合于武术的,有利于武术发展的那部分内容用在了“竞技武术散打”所延续的传统武术的那部分内容上。这样竞技武术散打就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传统武术和竞技体育,正是因为竞技武术散打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所以当我们再把竞技武术散打放到传统武术中时就会发现已经没有了它的位置,或者说当我们再把包含两个方面内容的竞技武术散打还原给传统武术时,它已经有别于当初对传统武术延续的那一部分内容了;同理,当我们再把包含了两个方面内容的竞技武术散打还原给竞技体育时,它也已经有别于当初对竞技体育借鉴的那一部分内容了。这样竞技武术散打就成了一种融传统武术和竞技体育的部分内容在内的一种新的武术形式或者新的竞技体育形式,三者的关系我们可以用图1来表示。
回到我们的争论上来,竞技武术散打不能全部的展现传统武术的精髓,“三拳三腿三摔”、“拳击加腿加摔”等,原因在于它只是一种新的武术形式,它代表的并不是全部的武术击技内容,它展现的只是传统武术中部分符合竞技体育的精髓部分,这些批判源于忽略了它所要从属的竞技体育属性。
5 结论
(1)竞技武术散打发展到现在,或者从它产生之日起就已经和散打有所区别,我们不能用散打的概念来指带竞技武术散打,虽然笔者所下的“竞技武术散打是在传统武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专业人群为活动主体,围绕竞赛项目和竞赛规则、规程的要求强化训练,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提高个人或集体的运动竞技水平,争取获得优异运动成绩为目的的一种传统体育。”是一种简单的逻辑推导,但至少它指出了竞技武术散打与“散打”区别。
(2)竞技武术散打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虽然在近30余年的发展中融入了竞技体育的成份,但是竞技体育的成份是有限的,它不可能完整地改变传统;竞技武术散打是传统武术文化的一部分,竞技武术散打的现在与未来,也必然是对过去的文化传统的延续。
(3)不管现实中有多少人对竞技武术散打持批判、否定、不赞成等态度,但是对于竞技武术散打在现实中所取得的成绩是无法泯灭的。一方面,必须正视竞技武术散打所取得的成绩,同时也要正视竞技武术散打在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使竞技武术散打向着健康、完善的方向发展。
(4)竞技武术散打是在对竞技体育的借鉴和对传统武术的延续相融合的基础上而产生的,是被“竞技武术散打”通过现在的这种“形式”所表现出来的,是传统武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是中国人的一种发明或创新,是时代发展催化下所产生的一种新的武术形式。
[1]徐 才. 武术学概论 [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11).
[2]编写组.武术(四)[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78(9):93.
[3]徐 才. 武术学概论 [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11).
[4]习云太,吴信详,吴信训.峨眉散打术[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5]李云县,张雪松.散打[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7):1,10
[6]洪 浩.竞技武术发展理论之研究[J].体育科学,2005(8):89.
[7]乔凤杰.武术哲学 [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12):29.
[8]乔凤杰.武术哲学 [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12):246.
[9]乔凤杰.中华武术与传统文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2):283.
Analysis of Competitive Wushu Sanda Position in Wushu
Sun Xianghao Wang Xiangyang
(1.P.E.Schoolof Henan University,Kaifeng Henan 475001;2.P.E.Schoolof Luoyang Normal College,Luoyang Henan 471001)
Nowadays some of people think that modern competitive Wushu Sanda has lost its traditional essence and has copied western fighting way rigidly.So they think it is neither Chinese style,nor Western style.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se thoughts,and focuses on correcting this kind of blind,partial views about modern competitive Wushu.In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the paper makes use of documentary method,the method of observation,expert interview and questionnaires,as well as cultural science,philosophy and logic,to clarify some concepts of Sanda and defines the modern competitive Wushu.At last,the study concludes that the modern competitive Wushu-Sanda is both the continuity of traditional Wushu and the use for reference of modern competitive sports.In fact it is a kind of new Wushu which isthe combination of both sidesabove.
competitive Wushu sanda sanda Wushu competitive sports continue position
G85
A
1004—5643(2011)05—0056—03
1.孙向豪(1989~),男,学生。研究方向:武术散打理论与方法。2.王向阳(1975~),男,讲师。研究方向:警察体育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