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桓仁满族自治县满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现状研究

2011-11-27

武术研究 2011年8期
关键词:桓仁县满族体育项目

胡 微

(沈阳体育学院武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102)

桓仁满族自治县满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现状研究

胡 微

(沈阳体育学院武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102)

文章从中小学满族传统体育开展情况、满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情况、桓仁县政府对满族传统体育的关注情况几个方面对桓仁满族自治县满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现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满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及管理现状并不乐观,同时,满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情况也不太理想,缺乏政府部门的有效引导及政策支持;满族传统体育活动还未形成稳定的市场化经营,没有成熟的市场环境;专业从事满族传统体育活动的人员较少,消费水平较低,但参与者对开展该项活动的重要性较高。

桓仁县 满族 传统体育项目

引言

满族传统体育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满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使得满族地区的社会环境发生或正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使得产生于渔猎文明之中的满族传统体育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受大环境影响,目前桓仁县满族传统体育开展现状也并不理想,存在参与人数逐日递减、满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学校体育中开设的局限性较大、政府资金投入较少及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本文以此为题,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桓仁县满族传统体育的开展情况进行较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为更好地继承和发展满族传统体育提供一份颇具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参考资料,为保护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尽献微薄之力。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本溪市桓仁县满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现状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随机向桓仁县参与满族传统体育运动的人群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5份,有效回收率92.5%。

1.2.2 访谈法

以走访、座谈等形式对桓仁县相关部门及6所中小学就满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访谈,得到了许多宝贵的指导和建议。

2 结果与分析

2.1 桓仁县满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情况

2.1.1 中小学满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情况

从调查和访谈结果来看,本溪市桓仁县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不断巩固“双高普九”成果,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县教育呈现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经过布局调整,全县中小学校已稳定在21所,其中中学5所,小学16所,全县现有在校生23165人。通过实地考查得知,已经开设满足传统体育项目的学校有6所,分别是北关小学、实验小学、五里甸子中学、四平中学、第四高级中学等,项目的选择情况见表1。

表1 桓仁县中小学对满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选择情况统计表

从表1可以看出,桓仁县小学主要以游戏类满族传统体育项目为主,如:冰嬉、背人跑等,而常通过体育课及课余活动的形式开展。而中学选择的项目多是竞技类的,如珍珠球、狩猎,其中,珍珠球项目在中学开展的较好,有三所学校开展此项目,而且都有该项的校队,代表学校参加区、市举办的各类传统体育的比赛。笔者认为,珍珠球之所以开展的较好,这是由于早在1991年,珍珠球项目就被列为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相关部门对该项目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了必要的支持,这使得珍珠球项目有了茁壮成长的肥沃土壤。这些具有鲜明的满族特色,而且与生产劳动、民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紧密相连的传统体育项目,更适合在满族人口聚集的桓仁县中小学开展。不仅使满族子弟对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更直观、更深入的认识,而且还可充分发挥学校在满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上的重要作用。

2.1.2 群众对满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选择情况

如表2所示,项目的选择情况超过30人次的有竞技比赛类的珍珠球;艺术表演类的冰嬉;游戏娱乐类的赛威呼、双飞舞。究其原因,属于竞技类项目的珍珠球在1991年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而且1991年8月和2009年7月分别在丹东和沈阳举办过两次全国珍珠球邀请赛,具有较好的竞技氛围,产生了一批比较优秀的竞技人才。同时,珍珠球这项体育活动来源于满族民间,由于运动器材比较简单,场地的要求也不严格及具有较强的对抗性,深受满族民众的喜爱,所以有较好的群众基础。

冰嬉即冰上运动,它包括踢行头、跑冰鞋、抽冰嘎等,是满族冬季喜爱的体育活动,在满族聚集的桓仁县村屯,仍有开展这项体育活动的习惯。

数据显示,游戏娱乐类项目在桓仁县的开展情况较为理想,其中有两项的参与人次多于30,说明大众在选择满族传统体育项目时,不仅仅单纯的考虑项目的健身性,而且也更加注重项目的娱乐性,体现了参与者对提高身心健康的双重要求。

其次,竞技比赛类的狩猎,艺术表演类的旗人鼓,游戏娱乐类的绫球项目的选择人次也超过了20。

表2 桓仁县健身人群对满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选择统计表 n=185(可多选)

2.2 桓仁县满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情况

桓仁满族自治县隶属于本溪市,是连接黑龙江、吉林两省与辽宁省沿海城市的重要枢纽,也是东北地区唯一的“中国旅游强县”。桓仁县政府将于2011年在东北三省12座城市召开旅游推介答谢会议,旨在打造“生态之都、历史名城、中国桓仁”的旅游品牌。

桓仁县大雅河漂流景区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在明代时,大雅河叫栋鄂河,明正统五年,也就是公元1440年,建州女真族五部中最强盛的栋鄂部,由吉林珲春迁入桓仁境内大雅河上游岱龙江居住。因此,景区依托民族文化优势,开展一些满族传统活动,其中就有像雪地走、赛威呼等游戏娱乐类项目,吸引众多游客驻足及参与,形成了景区的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同时对满族文化特别是由满族文化孕育出的传统体育项目起到了积极的宣传和推广作用。但是,像大雅河漂流这样将满族文化充分的融入景区建设的景点并不多,多数旅游景点注重的是自然景观的开发,没有能有效利用桓仁县的满族文化优势,进行自身的旅游内涵建设,致使桓仁县满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情况不太理想,缺乏政府部门的有效引导及政策支持,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2.3 桓仁县政府对满族传统体育的关注情况

2.3.1 满族传统体育的资金投入情况

资金问题是关系到满族传统体育能否成功运行的一个关键因素。资金问题还与当地经济状况有关。如果工业发达,当地财政资金就比较充足,就能够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给予较大支持。反之,如果工业发展落后,财政积累不足,就无法拿出更多的资金支持该县的民族事业。目前,桓仁县的经济产业以农业和旅游业为主,虽然本县的财政收入年年为正增长,但与经济发达的县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因此,桓仁县政府在体育特别是民族体育方面的投入有限,使得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速度缓慢。但该县的相关部门仍做着不懈的努力,不仅积极争取获得更多的国家财政配套补贴,而且还给各乡镇下了强制性指标,要求基层干部千方百计动员集资,以拓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融资渠道,增加资金投入,并对满族传统体育进行科学的引导,使其在未来发展的更好。

2.3.2 法规及制度的制定及执行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四十一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自主地发展体育事业,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增强各族人民的体质。为了让桓仁县的人民了解国家这些利国利民的政策,县政府通过各种方式宣传有关满族传统体育的政策、方案及其对广大民众的意义。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12条提出:“积极发展少数民族体育,在民族地区广泛开展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主的体育健身活动,建立健全各级少数民族体育协会,培养少数民族体育人才。”将满族传统体育的“本土性”与群众体育运动的“全民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能为全民健身的实施做出贡献,又能为满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桓仁县为了顺利、有效地开展工作,还组织相关的管理人员到已经开展这项工作的地区学习、取经,先后到国家级试点县和本溪市其他两个试点县进行考察学习,并因地制宜地制定桓仁县满族传统体育试点工作方案、细则及配套制度和管理办法。同时对负责这方面工作的相关人员进行了岗前培训。

2.3.3 组织参与满族传统体育赛事及活动的情况

1877-1949年,桓仁县内既无专门体育机构,也无专门体育场所。新中国成立后,县委、县政府重视体育事业,上个世纪50年代初就成立了县体育运动机构,组织开展各项群众性体育活动和专业训练。1981年成立了桓仁县少数民族体育运动委员会。早在1953年党和国家就按体育竞赛的模式开始举办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至今已举行过八届。桓仁满族自治县珍珠球代表队曾多次获得全国冠军,同时,在辽宁省第五届少数民族传统项目运动会上也有不俗的表现,该代表队获得赛威呼第二名及雪地走第四名的佳绩。少数民族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使桓仁县的群众体育在毫不张扬中有了它自己的亮点和特点。

2.4 桓仁县群众参与满族传统体育的情况

2.4.1 桓仁县满族传统体育参与者的群体特征

2.4.1.1 性别结构状况与分析

185份有效问卷中,其中男性126人,女性59人,男女比例有显著性差异。这主要与满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特点有关。属于艺术表演类的踩高跷、冰嬉等,竞技比赛类的珍珠球、狩猎等,都是在民间得到广泛开展的优秀满族传统体育项目,其动作有的刚劲有力,有的节奏感强,有些更有一定难度和危险性,因此更适合男性同胞参与。

2.4.1.2 年龄结构状况与分析

根据《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提供的数据,青少年与老年人群体依旧是构成中国体育人口的主体,而处于中间位置的青壮年、中年人群体则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段,体育人口的年龄结构特征长期处于“两头热,中间冷”的马鞍型状态,这样的年龄结构特征,并不是一种理想的结构特征。而本次调查显示出令人欣喜的结果,桓仁县满族传统体育参与者年龄结构表现为更加科学合理的“两头不冷,中间更热”的山丘型结构特征。这里所说的“两头不冷”指的是7-17岁、41-65岁这两个年龄段的参与情况较好。“中间更热”是指18-40岁年龄段的参与人数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从该年龄段所占比例43.8%,可以推断桓仁县满族传统体育参与者年龄结构属于接近于成年型的年轻型结构。分析原因,很重要的一点是桓仁县的中小学体育教育中,有意识地培养和激发儿童、青少年长期参与本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思想,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2.4.2 桓仁县群众参与满族传统体育价值取向的调查与分析

2.4.2.1 对开展满族传统体育活动重要性认识的调查与分析

在开展满族传统体育活动重要性认识的调查中,只有4人选择不重要,而认为很重要及重要的占85.2%。这一现象说明参与者普遍认同开展满族传统体育活动的重要性,也表明满族传统体育活动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及良好的群众基础,已成为开展全民健身工程的又一重要阵地。希望桓仁县各级行政部门能够抓住这一契机将该县全民健身推向高潮。

2.4.2.2 对改革满族传统体育项目所持有态度的调查与分析

对改革满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态度,据统计,持赞同态度的比例高达68.4%;无所谓次之,为27.2%;不赞同不足5%。此较高赞同率表明因民族交流、融合、同化作用和现代生活方式与意识的渗入,以及现代体育广泛传播的影响,少数民族思想和观念更加开放,态度和行为更加主动积极,从而积极改革和扬弃满族传统体育活动中不合理的内容与形式,愿意和渴望振兴满族传统体育。然而近三成的参与者持无所谓的态度,也给相关部门敲响了警钟,面对相当一部分群体对满族传统体育项目改革还不能有较为清晰的认识,相关部门应采取适当措施,增强全社会的民族文化传承意识的教育,以提高此部分人群对满族传统体育项目改革的理解和支持。

2.4.2.3 对满族传统体育活动管理现状满意度的调查与分析

对当前满族传统体育活动管理现状的满意度调查发现:认为无人管理的参与者最多,占33.5%;认为管理不及时或是管理的还可以的分别占26.2%和27.7%;而认为管理很好的人数最少,仅占总人数的12.6%。仅有十分之一的认可度,说明目前桓仁县满族传统体育活动的管理现状并不乐观,甚至令人担忧。建议桓仁县相关部分给予应有的重视,尽快行动起来,加大政策和资金投入,完善制度和法规建设,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监察工作,在直接推动桓仁县满族传统体育活动健康开展的同时,也间接繁荣了桓仁县文化娱乐领域。

实地调查中还发现,大众对当前满族传统体育的政策和举措不够了解,需要相关部门确实负起落实与宣传的职责。当今满族传统体育政策与政府举措的落实尤为重要将关系到满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传统文化的安全维系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只有充分了解大众的需求欲望,才能更好地建立健全法规制度及管理机制。据调查,要求相关部门加大扶持力度及资金的投入(占27.3%);希望能有专人进行技术指导(占25.6%);希望建立配套的活动场地设施(占19.5%),要求进一步宣传与推广(占9.8%);希望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占7.1%),以及加强对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与引导(占6.4%)等等成为当前参与者最主要和最现实的需求欲望。并希望满族传统体育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能够满足全民健身的需要,积极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

2.4.3 满族传统体育活动参与者项目收支状况与分析

2.4.3.1 项目收入情况与分析

调查显示,专业从事满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参与者仅占1.5%,说明多数参与者只是把满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的手段,满族传统体育活动并不是其主要经济来源。因此,全县满族传统体育活动的收入情况并不理想,无收入者居多,占86.9%。有收入者其收入在300元左右的占20.6%,在400-700元之间的占10.2%,在1000元左右的占34.3%,但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人数极少,仅有4人。调查还发现,项目收入主要源于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资助、演出劳务费用和比赛所获奖金等。不难看出,目前桓仁县满族传统体育活动还未形成稳定的市场化经营,没有成熟的市场,参与人群较少,不被大众认可。从项目本身看,没有固定的联赛,运动队还缺少相对稳定的投资,大多数的运动员都是自发的参与,这也很难形成其他竞技体育的规模,这成为满族传统体育活动发展的障碍。

2.4.3.2 项目支出情况与分析

如表3,桓仁县57.3%的满族传统体育活动参与者年消费金额不超过100元,而消费金额在900元以上的参与者,也有9.7%。数据显示,桓仁县满族传统体育活动参与者的消费水平出现两极分化现象,业余参与者较多和优势项目带动为导致两极分化的原因。之前的调查已经表明,绝大多数参与者都是业余从事满族传统体育活动,其主要目的为锻炼身体、休闲娱乐,因此,这部分人群的消费水平较低,而且其消费的途径主要是购买器材、服装及相关音像书籍。另外,某些桓仁县自身的优势满族传统体育项目,其开展情况已经非常稳定、成熟,因此,有大批积极参与其中的骨干分子,而其与专业从事满族传统体育活动的人群一样,在满族传统体育项目上的消费意识较强,花费较大,多在900元以上,其消费途径也更加多元,不只是简单的购买器材、服装、相关音像书籍,还有技术指导、交通食宿、比赛表演等费用支出。

表3 满族传统体育活动参与者年支出情况一览表 n=185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桓仁县满族传统体育参与者男女比例有显著性差异。同时,该县小学主要以游戏类满族传统体育项目为主,而中学选择的项目多为竞技类体育项目。

(2)桓仁县满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情况不太理想,缺乏政府部门的有效引导及政策支持。

(3)桓仁县满族传统体育活动还未形成稳定的市场化经营,没有成熟的市场环境。

(4)政府的相关部门在满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与组织中表现出缺乏积极性、消极怠慢等问题。

3.2 建议

(1)面对相当一部分群体对满族传统体育项目改革还不能有较为清晰的认识,相关部门应采取适当措施,建议桓仁县相关部分给予应有的重视,尽快行动起来,加大政策和资金投入,完善制度和法规建设,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监察工作。

(2)积极整理和挖掘满族传统体育项目,并进行大力的宣传和保护。

(3)桓仁县各级体育部门应该积极发挥其在开展与组织满族传统体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并对满族传统体育活动进行市场化经营,提高全县满族传统体育活动的收入情况,并扩大竞技体育的规模。

[1]白晋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2]章 莺,金一平.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与发展方向[J].体育科学,2002(4):31-33.

[3]王 岗.体育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问题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4(1):17-19.

[4]方哲红.对发展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思考[J].福建体育科技,2004(1):23-25.

[5]张 斌.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历史变迁与现实发展[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1):119-121.

[6]胡小明.民族体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7]贾 卫.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特征[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8):247-248.

On the Developing Conditons of Man Traditional Sports in Henren

Hu Wei
(Wushu School,Shengyang Sport Unviersity,Shenyang Liaoning 110102)

The paper does the comprehensive survey on the Man sports development conditions in Henren from the aspects of Man sports in pre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the resources of Man sports development,the attention of Henren government on Man sports.The findings include:th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of Man sports are poor,meanwhile,the exploiting conditions of Man sports resources are not good and lack of effective support from governments;Man sportshaven't formed sound market,without mature market environments;there are little special Man sport staff,and lower sport consumptions,but many participantshave higher interestson developing Man sports.

Hengren Man Traditional sports

G85

A

1004—5643(2011)08—0101—04

胡 微(1980~),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猜你喜欢

桓仁县满族体育项目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本溪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新宾满族歌舞音乐创作及时空表述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让满族剪纸艺术走向辉煌是我一生的追求
改成汉族的满族人
满族人为什么不吃狗肉?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
桂东南民族体育项目的调查研究
本溪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