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征程

2011-11-25马晓艳

回族文学 2011年6期
关键词:盐池回民回族

马晓艳(回族)

提笔撰写金三寿这个回族历史人物时,在我的脑海里有这样一个历史追问:为什么中国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世居陕甘宁一带的回民中会涌现出一个又一个革命的“红色”人物。重读埃德加•斯诺的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书中当年与宁夏回民之间发生的对话,吸引了我追问的目光。

“你为什么参加红军?”

一个宁夏回民战士答道:“为了打马鸿逵。在马鸿逵的统治下,我们回民的生活太苦了。没有一家是安全的。如果一家有两个儿子,一个儿子必须到他那里去当兵。如果有三个儿子,两个儿子必须去当兵。没有出路——除非你有钱,可以买替身。哪个穷人出得起?不仅如此,每个人还需自己带衣服,家里给他付粮食、柴火、灯油钱。一年要花好几十元钱……”

金三寿,1897年出生在现宁夏吴忠市东风乡一个回族贫农家庭,家里只有两间破房、两亩地。金三寿五岁就失去父母成了孤儿,坚强的他童年就给人打杂干活,后来又给富商拉骆驼。一年四季流血汗,仍然过不上好日子。金三寿领略到了生活的残酷,年幼的他对生命多了一分热切的渴望。

红军来了!1935年,中央红军到达陕北,消息很快传到了靠近陕北的宁夏。1936年,红军为了打破国民党对陕北根据地的包围,巩固发展根据地,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北上,在东征红军回师陕北后,于6月发动西征。西征部队消灭了马鸿宾主力部队三个团,也给马鸿逵部队以沉重打击,先后解放了定边、盐池、环县、曲子镇、宁条梁、豫旺及同心和海原东部的广大地区,红军声威大振。因此,激励了回汉热血青年的革命热情,有不少的青年想加入这支队伍。盐池解放后,红军与金三寿的家乡近在咫尺,他投奔红军的心情更加迫切了。1936年9月,金三寿在同乡回族进步青年马怀蔺的带领下,和马宗彪等几人越过马鸿逵部队的防线,毅然决定踏上革命的征程。

在途中,他们遇上了盐池游击队。马怀蔺对他们说:“我们是投奔红军的回族群众,到盐池去找高司令。”(高岗在西征解放盐池时任骑兵团长,后任三边特委军事部长,当时群众习惯称军事领导人为司令。)游击队的同志了解这个情况后,就让他们跟着一起走。到达盐池后,高岗司令接见了金三寿几人,他对回族青年到苏区来参加革命表示热烈欢迎。

金三寿是这样追忆的:

到达盐池后,盐池党组织向毛主席汇报了我们投奔的事,毛主席回电说要接见我们。所以,我们在定边司令部派出的四位同志的护送下去保安见毛主席。到保安的一天午饭后,马怀蔺兴冲冲地从外面跑进来,大声喊道:“毛主席要接见我们了!毛主席要接见我们了!大家赶快把衣服整理一下。”我们互相帮忙整理着衣服,不一会儿,郭洪涛同志带着我们几人向毛主席的住处走去。

毛主席的住处坐落在保安城的东山坡上。这是一座坐东向西,依山而建的窑院,院门高于路面,有几级台阶。拾级而上,进门一看,整整齐齐从南到北有六孔窑洞,院里长着两棵槐树,青翠挺拔。有一个人身着灰白色的旧军装,高大魁梧,神态从容,正抽着烟卷在院里来回散步。“主席,他们来了。”郭洪涛同志走上前对他说道。然后转过身来给我们介绍:“这就是毛主席。”

啊!这就是我们日夜思念,渴望见到的穷人的救星毛主席!由于心情太激动,我竟忘了向毛主席问好,不知道说什么才好。毛主席微笑着同我们一一握手,说:“欢迎同志们,大家辛苦了,快请进屋。”

我们几人同毛主席一起走进他卧室兼办公室的窑洞。这孔窑洞有八步见方,进门往左在窑洞的北面石壁上又开出小半间屋大小的地方,盘着一个火炕。毛主席的行李很简单,炕席上铺着薄薄的褥子和白布旧床单,洗得发黄的棉被整齐地叠在褥子上。没有看到枕头,后来听说毛主席每天入睡时,不是把棉衣卷起来枕着,就是拿几本书垫在包袱下当枕头。地下除了摆着一张旧桌子、一个高凳子和几个小马扎外,还有两只白铁皮的箱子。桌子上摆着一个铜制的墨盒子、一方砚台,笔筒里插着几支毛笔和铅笔,一盏小油灯放在笔筒的旁边。箱子上放着马灯、饭盒和洗脸盆等,箱子的旁边立着一条扁担。

我们几人坐在小马扎上,警卫员端来了水,毛主席风趣地说:“放心喝吧,回族同志们,杯子是涮过的!我可不是马鸿逵造谣的魔鬼,不是你们回族人说的那个伊布里斯,要杀回灭教,也不是人们传说的神。我跟你们一样,是普普通通的人。我只是要和中国人民包括你们回族人民一道,来砸烂这种人吃人的旧制度。同志们不要拘束,不必客气,大家随便谈谈。”

毛主席的话使我们心里感到暖烘烘的,窑洞里气氛顿时热烈起来,大家一点儿也不感到拘束了。接着,毛主席提了一些问题,了解宁夏的风土人情和回族人民的风俗习惯。毛主席问马怀蔺:“将来我们共产党解放宁夏,你看需要多少人马?”马怀蔺说:“有一个军就够了。”毛主席又问:“一个军行吗?”马怀蔺说:“我们的红军是仁义之师,纪律严明,尊重回族的风俗习惯,不干涉我们的宗教信仰,这样的军队宁夏人民是欢迎的。”毛主席听后高兴地说:“对,有道理。”毛主席又问我们到苏区来有什么打算,我们几人说来苏区就是为了寻找真理,现在找到了真理,就是要革命。毛主席说:“对,真理就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穷人要翻身,就要组织起来闹革命。我建议你们回到定边去,把从宁夏跑来的回族群众组织起来,建立一支回民游击队,在盐池、灵武一带红白交接地区发动群众,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号召回族人民起来革命。回族人民起来革命了,就会为将来解放宁夏打下坚实的基础。”听了毛主席的指示,我们表示,回去一定要把队伍组织起来,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时间已到下午,我们站起来向毛主席告辞。毛主席又一次和我们握手,把我们送到了窑院大门外。我们走出很远了,回过头来,看到毛主席还站在台阶上向我们招手。现在想起第一次见到毛主席的幸福情景,仍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是毛主席指引我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回到陕西省西北角的定边县后,金三寿和马怀蔺等人就投入到紧张的部队筹建工作中去。在定边党组织的帮助下,他们先联络了几个骨干,然后分头到回族群众中去做工作,找他们谈话,动员他们参加游击队干革命。党组织专门组织力量配合金三寿,深入到回族群众中,宣传党中央关于尊重回族人民风俗习惯的通令和民族政策。经过近两个月的宣传和组织工作,动员了近二百名回族群众参加游击队。

1936年10月的一天,定边三边特委机关大门前红旗招展,锣鼓喧天,四周围满了观看的群众,他们脸上喜气洋洋的。因为这一天是西北方面军第一路游击大队成立的日子。三边特委领导宣布了游击大队编制和干部名单,其中马怀蔺任游击大队司令,金三寿任司令部管理科长。

是年11月21日,西征红军在陇东环县北的山城堡消灭了胡宗南部一精锐旅。上级把其中缴获的部分武器弹药调配给游击大队,从而解决了装备问题。另外,地委专门派人给游击大队上政治、军事课。经过短期培训,游击大队在盐池、灵武县的磁窑堡一带,主要侦察马鸿逵部队的活动,消灭小股零星土匪及宁夏国民党政府在各乡中的反动民团等武装组织。

但是,游击大队因初次参加革命,经验不足,对报名入伍者的历史和社会关系均未作深入了解,凡是从宁夏逃出来的回民愿参加游击队者一律接纳,所以游击队中混入了坏人。游击大队对原在马鸿逵部队当过连长的第四支队长马化堂等人缺乏应有的警惕,在后来打反动民团的战斗中,马化堂带着第四支队叛变,致使游击大队被上级解散。

游击大队被解散后,金三寿经马存彪、陆植介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然后进入专门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定边回蒙学校学习。

1937年底,金三寿毕业后,三边特委回民部部长杨一木同志让他在定边成立回民交际处,联络各处回民,待条件成熟后再组建回民支队。于是,金三寿和几个骨干去郑家堡子,把原第四支队解散后的二三十个战士带回定边,后又在定边动员几十个人,经特委批准,再次成立了回民游击队,由金三寿任支队长。回民游击队成立后,边训练边开展游击活动,主要是为红军搜集情报,运送物资。此外,回民游击队也兼搞一些小买卖,解决队伍给养问题。

1938年秋,三边特委派回民游击队去内蒙古三段地一带开展工作。当回民游击队进入离城十几里时,特委又急派一同志骑马追赶通知他们立即返回定边。他说:“你们的行动走漏了消息,离城八十里外,敌人有埋伏,你们有全军覆灭的危险。”听到这一消息,金三寿大吃一惊,当即率队返回城里。此时,金三寿才得知队伍中又出了奸细,向敌人告密。于是,三边特委决定,为了保存实力,再次解散回民游击队,人员分散活动。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国人民掀起了抗日高潮,金三寿奉命潜入家乡金积、灵武一带开展地下工作。他投奔红军后,马鸿逵下令悬赏捉拿他。尽管如此,他的工作还是很有成效,从边区到宁夏建立了交通站,转送三边特委的文件、传单及对国民党统治区知名人士、宗教界领袖的统战信件,又将宁夏的各种情报送交三边特委。金三寿争取了国民党灵武县政府官员马汉三,使他弃暗投明,去陕北参加了革命。金三寿还给在甘、宁、青很有声望的伊斯兰教哲合忍耶门宦的教主马进西及其儿子马腾霭做统战工作,给他们讲解党的民族政策,使马进西父子受到教育,表示拥护共产党,教育教民不与红军作对,并帮助掩护地下工作者,甚至还让金三寿和宁夏地下党的负责同志杨一木住在他家开展工作。由于金三寿的艰苦工作,对宁夏回族人民团结起来抗日起到了积极作用。

1939年,为了打破国民党对边区的经济封锁,发展边区经济,在组织的安排下,金三寿在定边开办了“四义商店”,并以此为掩护,进行情报联络和开展民族工作。他以经理的身份,每天跟各种客商打交道。客商有的来自日伪占领区,有的来自国民党统治区,金三寿耐心做他们的工作,扩大革命影响。有时他还化装成商人到敌人内部去做策反工作。他的情报联络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商店生意也十分兴旺,有力地开展了对敌斗争,缓解了三边地区物资供应紧张的局面。

在踏上革命征途的那一刻,金三寿就把生死置之度外,这一次的经历差点儿让他落入“虎口”。

那是1939年的冬天,金三寿从事的地下活动被特务组织发现,三边特委指示他们迅速向边区转移。

金三寿接到撤退指示后,急忙回家烧毁文件。家里人忙忙地告诉他,军警联合督察处派马国佐带一连人已到马存标家里。马存标的家离金三寿家只有几百米远,中间隔着一块田。金三寿出去一看,马存标家的房顶上站着几个特务,拿着枪向自己家方向张望。金三寿赶紧进去把文件处理完,从后墙翻过去到保长金凤山的家里,爬到他家房顶,往麦草堆里一钻,躲了起来。不一会儿,特务到了金三寿家翻箱倒柜,把他的妻子吊起来毒打,逼她说出丈夫的下落。

此地不可久留。金三寿待太阳下山后,翻墙来到了军警联合督察员马国佐家。他们两家是邻居,马国佐知道金三寿的一些底细。因为金三寿给他送过宣传共同抗日的材料,马国佐虽没有被争取过来,但他也没有出卖金三寿,对金三寿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天黑以后,马国佐对金三寿说:“这里不能久留,你要快走!”金三寿说:“我走了,上边知道了,会给你家留下祸害,还是把我抓走吧。”马国佐说:“你不走,就没命了。你走了,我也不会掉脑袋!”金三寿换了一身旧军装,外面套了件皮褂子,带着马国佐给他的十几个大饼和十块钱,在凌晨离开了马国佐家。

出村后,金三寿就急忙跑。天亮时,鞋跑丢了,脚上全是血泡,就一步一步往前挪。到了张水窑,金三寿想休息一下再往马家滩赶。刚坐到路边,就过来十几个人,都带着枪,穿着军装,金三寿硬着头皮迎着他们站起来,领头的人问:“你是干啥的?”金三寿回答:“去马家滩看亲戚。”又问:“看亲戚为什么啥都不拿?你的军装是哪儿来的?哼,不是汉奸就是共产党,给我打。”没等金三寿说话,几个人的马刀背就像雨点一样落到了金三寿的身上,边打边要金三寿承认自己是汉奸或者是共产党。打了一阵,他们把金三寿押到了一个羊圈样的土屋里,他们在外面宰羊做饭。金三寿在土屋里想着逃跑的办法。吃过饭后,当兵的都在外面,那个领头的到土屋里抽烟。金三寿想,我身上还有十元钱,给他钱让他放了我。领头的点烟时,金三寿上前两手一抱做个动作。那人看到了这个暗号动作就问金三寿:“你是马怀蔺的人?”金三寿说:“是!”他说:“马怀蔺对我有情分,今天一定设法放你。”于是,金三寿就躺在地上说挨了打,脚也烂了,走不动,要死就死在这里。那个领头的趁势说:“带去也是个废物,一路上谁伺候他?”当兵的一听就放了金三寿。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加紧进行内战准备,为了保卫边区,金三寿动员了定边、盐池一带的宁夏回族群众一百多人,第三次成立了回民支队。金三寿任支队长,带领回民支队在金积、同心、盐池及甘肃环县、陕西定边一带侦察敌情,宣传党的政策,动员群众参加革命并伺机歼击敌人。1946年,回民支队配合三边部队在盐池兴武营消灭了马鸿逵部骑兵第十九团,俘敌千余人,击毙团长马登云,生擒副团长马万堂。他曾带领回民支队远程奔袭了内蒙古鄂尔多斯三段地镇反动民团。战斗之前,金三寿化装后深入敌人巢穴,侦探得知团总正准备为儿子操办喜事,就决定趁敌举行婚庆之机,发动突然进攻。这次战斗一举将这股顽敌全部消灭,团总当场被击毙,还缴获了大量战利品,为支队补充了枪支弹药。

1947年年初,为适应解放战争的需要,回民支队和其他几支游击队合编为宁夏工委领导的人民武装回汉支队,金三寿任副支队长兼第八挺进支队队长等职。此时胡宗南按照蒋介石的部署,发动对陕甘宁边区的所谓重点进攻。宁夏的马鸿逵也奉命从西线侵占了盐池、定边、安边,以配合胡宗南的军事行动。这时回汉支队被迫转入陇东山区,历经艰辛的战斗,有效地牵制了宁夏马家军的兵力。

1948年春,西北野战军在彭德怀率领下,挺进大西北,回汉支队也打回宁夏,为大军解放宁夏清除绊脚石。回汉支队决定首先攻打马鸿逵部盘踞的重要军事据点惠安堡。惠安堡构筑有坚固的堡垒,守敌三百多人。战斗打响后,敌人被挤压到城中一个炮楼附近。敌人仍然负隅顽抗,激战两个多小时,还不能结束战斗。此时大家担心驻扎在韦州镇(同心县东部)的敌人闻讯驰援,将可能造成战斗失利。金三寿认为,这里守军大都是贫苦农民,死心塌地给马鸿逵卖命的不多,可以说服他们投降。于是他就独自一人向敌人炮楼走去,敌人几十条枪一齐向他瞄准。这时他心里闪出一个念头:共产党员,人民的军队,为革命牺牲是值得的。于是金三寿挺着胸,迎着敌人的枪口,大踏步走近炮楼大声喊道:“士兵兄弟们,我是金三寿……”队长闻声,从炮楼探出头来,金三寿一眼就认出他是灵武杜家滩人,马上对他喊道:“你认识我,我知道你,宁夏人当兵都是被马鸿逵用绳子绑来的,难道你们愿意为仇人卖命?”金三寿看到敌人有所动摇,就又讲了解放军优待俘虏的政策。敌人听了后,全部缴械投降。金三寿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受到部队首长的表扬。在解放战争中,回汉支队经过艰苦的战斗,消灭了活动在边区周围数十股反动民团,为大军进军宁夏扫平了道路。

1949年7月,出于加强地方工作的需要,金三寿奉命调离回汉支队。9月,金三寿作为西北代表团的成员,赴北京参加第一次全国政协会议。这一次,金三寿再一次见到了毛泽东主席。对于这次见面的情景,金三寿依然清晰地记得每个细节,他是这样叙述的:

一天上午,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朱德总司令来到怀仁堂,看望西北代表团的同志。我和其他同志都站起来,鼓掌欢迎党中央领导同志。代表团团长马明方把我们西北代表团的成员一一向中央领导作了介绍。介绍到我的时候,周总理可能没听清,他走过来,拉着我的手问:“这位同志叫什么名字?”我回答说:“我叫金三寿。”毛主席听到后走过来握着我的手说:“我知道你,你就是1936年我在保安见到的金三寿同志。”我为之一振,心里想:毛主席的记性多好啊!已经过去十三年了,还能记起我这样一个普通的战士!

过了几天,会议工作人员给我们西北代表团的每个人送来了一套呢制服,说:“毛主席接见你们时,看到你们西北代表团的大多数同志还穿着灰白老布的旧军装,这是他让人给你们定做的。”多么无微不至的关怀啊!穿上毛主席送的呢制服,一股暖流顿时流遍我们的全身。

有一天,周总理请西北代表团同志吃饭。当周总理看到我吃肉时有些吃力,就亲切地问:“三寿同志,牙不好吗?”我说:“1948年我们在牛铁梁打仗,部队丢了电台。我返回去找电台时,一着急从马上掉下来,第二天牙就全坏了。”周总理说:“那就趁着这次在北京开会把牙装上吧。”我当时心里就想,没有那么多的钱装假牙啊。令我万万没想到的是,周总理第二天专门派人给我送来五十元钱,并委托工作人员陪我去医院安了假牙。

在会议结束的前一天,毛主席、周总理又把我们西北代表团的回族同志请到怀仁堂吃饭。毛主席风趣地说:“明天你们就要回去了,今天多数服从少数,我们在一起吃顿回民饭。”饭间,周总理问我:“回去以后,打算在哪儿工作?”我回答说:“我服从组织分配,但自己心里又总想回宁夏老家。”周总理笑着说:“那就回宁夏去吧!”

金三寿开完第一届政协会回到西安时,宁夏已经解放了。金三寿回到了宁夏,继续为人民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曾历任宁夏省交通厅副厅长、吴忠回族自治州副州长、宁夏自治区粮食厅副厅长、宁夏自治区第三、四届政协副主席。1986年4月27日,金三寿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吴忠市与世长辞,走完了他八十九年的人生旅程。

猜你喜欢

盐池回民回族
秦汉魏晋南北朝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盐业经济
学科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与实施探索
盐池采油区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
浅探西昌回族史
BOTTOMS UP
从《穆斯林的葬礼》看回民厚养薄葬的文明观
调色盘
《回族文学》2015年总目录
黄河三角洲滨海废弃盐池综合降盐技术
《回族文学》2011年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