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计数据质量评价及修正措施探究

2011-11-22许庆平

中国经贸 2011年12期
关键词:质量体系统计数据监督

许庆平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引起了世界的关注,而作为衡量经济发展规模和水平的统计数据及其质量也成为国内外相关机构及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基础建设部门对统计数据的需求,增强统计数据的国际可比性,有必要对我国加强统计分析工作,构建统计数据质量评价体系和修正措施体系的研究。

一、建立统计数据质量评价必要性

1.建立统计数据质量评估体系并依此提供统计数据的质量报告,对其产生的统计产品的质量予以说明,以便用户能够理解统计产品的长处和不足,从而恰当地使用统计数据

2.统计机构本身也需要对其产生的统计数据质量进行评价,以此来监测其工作改进的结果,并将该结果反馈到下个阶段的统计工作中去,从而使其工作得到持续不断的改进。如果统计机构缺乏一套先进的统计数据质量评估体系,仅凭主观感觉或依据个别的质量特征做出笼统的判断,其结论是不能令用户信服的,最终结果必然是对社会、经济、科技等渚多方面带来不可避免的损失。如果有一套先进的统计数据质量评估体系,那么统计数据质量的评价就有章可循,质量才能充分地得到保证,统计数据的社会经济目标才有可能实现最优。

二、统计数据质量评价标准

1.统计数据质量含义。统计数据质量是指统计数据本身的内在质量和统计数据为社会服务的优劣程度。长期以来,大家习惯于“准确”就是统计数据的质量,因此,评价标准就是看是否准确地反映了客观实际。当然这种观点并不错,但具有片面性。因为使用统计数据的对象不同,对统计数据质量的要求侧重点和评价标准也不同,对国家和基层单位的决策者来说,必须及时掌握经济发展的有关信息,所以统计数据的时效性至关重要。

2.全面评价统计数据质量标准

(1)准确性。准确可靠的统计数据,是科学决策的依据,也是搞好统计服务和监督的基础。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包括总体准确、分组准确、调查准确和汇总准确几个方面,无论哪个环节出现错误,都会影响统计数据的准确性。这就要求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一方面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如实提供统计资料,依法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和统计监督的职权;另一方面则要求尽可能地消除或控制来自各方面的误差,确保党和国家掌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真实情况,充分发挥统计的信息、咨询和监督的整体功能。

(2)及时性。是指严格按调查方案中规定的时间和统计报表制度中规定的上报时间,按时完成各项调查资料的搜集和报表的上报任务,以满足研究问题的需要。

(3)可取得性。可取得性是指用户从统计部门取得统计数据的便利程度。对于有用的统计数据,用户必然要考虑:能得到哪些数据,如何得到这些数据。因此,统计数据必须以一种用户能够使用,而且能够负担的形式提供给用户。这要求提供统计数据时,必须列明用户从统计机构可以取得的统计数据内容,同时要应用先进便捷的统计数据服务方式,使用户取得数据更为便利。

(4)有效性。有效性是指统计数据的利用所产生的效益要大于提供该数据的成本。如果情况相反,则提供这种数据对提供方和使用方来说都是不值得的。虽然目前统计数据的效益和成本特别是前者不容易准确地计量,但是,保持这样一种基本的指导思想是十分必要的。这要求在统计数据的其他质量不受大的影响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统计数据的生产费用,提高效率。

三、不断完善统计数据质量修正措施,提升统计数据质量水平

1.对质量体系进行总体设计。在质量体系总体设计阶段,首先应该制定统计数据质量方针,确定统计数据质量目标,然后进行统计数据质量现状调查,并与质量管理的国际标准进行对比,找出管理薄弱环节,在此基础上对统计资源进行配备,建立数据质量组织体系结构,确定每个工作人员的数据质量责任和权限。首先,统计数据质量的分类控制与评估技术。统计数据质量的分类控制与评估技术是把统计分组原理与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及评估的各项质量活动有机结合,对统计工作的各方面、各环节中有关统计数据质量的活动,在全面系统地认识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根据分类结果确定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强点、弱点以及影响因素,并对这些强点、弱点、以及影响因素实施事前、事中、事后的预防、监督、改进措施的技术体系。其次,比较分析及探索性数据分析技术。比较分析技术的原理是根据统计数据生产过程及结果确定统计数据质量证据,依据质量证据与相应的统计标准进行比较,进而得出统计数据质量结论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的技术方法。

2.执行质量体系。执行质量体系的原则是“做你所写”,即按照质量体系文件中所写的特定科学程序生产统计数据。对统计数据产生的全过程所有环节的工作均实行控制,对统计数据产生全过程设置必要的控制点,并确定控制标准,对控制点进行检验或验证,并形成相应的质量记录。控制标准的确定应客观可行,不能因人为因素而降低标准或做过高的苛求。在几个专项普查中所实行并取得很大成功的统计数据全面质量管理的措施及经验进行推广,拓展其应用范围,对生产政府统计数据的各项调查均实行控制。

3.要改进和完善统计指标体系,提升統计信息技术含量。我们要通过规范统计口径,增加统计内容、细化统计项目并对关联数据不吻合现象,应深入实地进行调查研究,查明原因,做出有说服力的解释等,使统计数据既能够反映我国经济运行总体情况,又能够对经济运行中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及对宏观经济影响作出全面反映,便于政府决策。同时,通过不断完善统计信息技术系统,通过先进技术手段和严格的内部控制,规避和防范人为篡改统计资料等违法违纪行为。

4.要加大监督和问责力度。查处统计违法违纪问题,仅靠统计部门力量显然不够,应建立以统计部门为主体,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专职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全方位监督体系和协作机制,严厉惩处统计造假行为。

四、结束语

总之,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统计数据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各类经济主体和政府部门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决策。因此,我们必须对统计数据质量进行评价及修正,以满足社会对统计数据质量的更高要求。

猜你喜欢

质量体系统计数据监督
什么是四个监督?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有效推进抽油杆产品质量管理体系
过程管理创新视角下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体系的构建
浅析统计数据质量
军工企业质量体系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落实依法监督、科学监督、高效监督
统计数据
建筑质量管理中关于质量体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