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孩子,用心教育
2011-11-22武樱
武樱
爱孩子,用心教育
武樱
为人父母,当工作压力越来越大、饭局应酬越来越多,亲子时间也就越来越少;为人子女,当升学压力越来越大、当挫败困顿越来越多,向父母求助的渴望却越来越弱。直到有一天,成长路上错乱的音节让孩子跟头不断、难以站起时,恍然醒悟的爸爸妈妈才慌里慌张地求爷爷告奶奶为孩子奔走呼救。殊不知,为时已晚。
社会的高速发展,让越来越多的孩子接受的教育越来越优质,但优质教育下培养出来的“栋梁”却总是状况连连,祸事不断。面对师长,不懂礼貌为何物;面对挫败,不懂明天更美好;面对成绩,不懂谦虚很重要;面对迷茫,不懂行动要继续。小不忍则乱大谋,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张扬中,孩子越来越不能以健康的心态去应对越来越浮躁的社会。导致这些状况,除了社会大环境的推导因素,还有父母的“无心之育”。
什么是“无心之育”?为了如己所愿,一味地把自己所想强加在孩子身上,而从不顾及孩子真实的感受和想法;为了积累财富,美其名曰为家庭而长期远离孩子,一年见面次数不超过两位数,又何谈教育;光靠无关痛痒的几句问候,在这个时代是无法帮助孩子解决更多现实问题的。当孩子需要的时候,我们觉察不到;当孩子出状况的时候,我们爱莫能助;当孩子拒绝我们的时候,我们委屈无奈。
所以教育要用心,尤其是家庭教育,用心无关乎金钱也无关乎时间,只关乎用心表达、行动及时。用心与孩子沟通、用心了解孩子所需、用心教育孩子健康成长。
激励教育应该是现今高压情况下的主要教育内容。心理学上有积极心理学和消极心理学之说。因为父母都是经过百倍的努力才达到今日的辉煌的,所以对孩子成才的期许就更加强烈,就像张爱玲说的“出名要趁早”,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便为其同时报上琴棋书画无所不能的N个班,希望其“全面发展”。但是孩子毕竟年龄尚小,精力有限,在竞争激烈最优秀的那一个并非自己的情况下,再听话的孩子也有难以应付的时候,于是每天他们不是带着阳光积极快乐的心情去学习而是面带愁容,心不甘情不愿地去受煎熬。如此,孩童时代最好培养的学习兴趣就这样被严重败坏了。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以特别消极的心态去面对一切“要求”,所有父母希望孩子所具备的才能基本实现不了。相反,此时如果父母能用心去了解孩子真正的兴趣爱好,看到孩子在某一方面的发展潜质,在孩子兴趣萌生之时帮助孩子一起树立坚持学习的信心,陪伴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从正面不断地对其进行认可和鼓励,让孩子真正的注意力转移到目前所学,如此,孩子才能真正对所学感兴趣、真正学会钻研,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而又不走极端。当然父母的激励不能只是“走马观花”、敷衍了事,更不能用物质奖励全权代理;而要认真对待、切中肯綮,让孩子觉得自己的努力确实颇有成效。最好的激励就是在孩子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尽全力地对孩子进行引领,在有条件的情况让孩子更多地参与其中。譬如当孩子英语成绩很好,不愿再按部就班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的时候,用心的父母,可以智慧地采取措施,寻找更好的英语文章或电影介绍给孩子,并与老师沟通。这样不仅能保持孩子学习英语的劲头,还能处理好孩子与老师、家长的关系。
挫败教育也可以尝试。现在的报纸、网络总是会刊登一些学生承受不住压力、面对不了挫折,而选择违法犯罪寻求刺激或结束生命以求解脱的事件。面对挫败,不能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也没有理解自己的人可以求助,于是就走进了死胡同。究其原因,现在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一出生就得到了家里所有人的关注,全家都以唯一的宝贝为中心,小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有求必应,一路走来,基本没有实现不了的愿望,大人们再苦再难也要“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以实现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承诺。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渐渐长大,生活的环境由家庭转至了学校,在集体生活中,与之并肩的都是从小被视为唯一而长大的同伴,在这里,没有习以为常的“众星捧月”,每一次来自他人的认同都需要自己全力以赴的拼搏和对他人的关照。成功一定来自努力,但努力过后却不一定就有回报。面对从未面对的挫败,孩子们身心俱疲,而我们的很多师长,还在一个劲地实施激励教育,就像《炊事班的故事》里那样:“你行,你不是一般人。”所有的人都遗忘了一个事实,孩子毕竟是孩子,不是超人也不是伟人,至少现在不是。深陷挫败,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激励,更需要的是一种理解,一种安慰以及为走出困境而行之有效的办法。口号似的加油在此时太过空洞,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用心的父母会从孩子儿时起就会有意识地引导学会正视挫败,告诉他(她),人生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摔倒了想办法站起来,就可以重新开始。这次不行,就下次,再不行,也可以有放弃的权力。平和从容地学习和生活,才能坚强应对所有的意想之外。用心的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还可以有意设置一些挫败,从而教会孩子坚强应对。
情感教育在金钱至上、人情冷漠的现代尤为重要。许多父母辛苦劳累一天回到家中,很少有孩子主动迎上前去问一声今天过得可好。相反,当父母对孩子嘘寒问暖之时,迎来的却只有极不耐烦,抑或是重重的摔门声和视若无睹的沉默。就像现在流行的一个词:冷暴力——不沟通不交流。在父母忙着奔波养家的时候,孩子常常不能真切感受父母陪伴在身边的温情。而当父母回家希望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孩子却变得很不习惯,甚至难以适应父母发自真心的肺腑之言。有不少孩子现在都很冷漠和叛逆,问其原因,都说谁让父母在该陪伴的时候没有陪伴,现在想要我们都听他们的,给他们笑脸和温情,凭什么呀?一句凭什么,很让人心寒,可从某种程度上,我们的父母也需扪心自问,自己是否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因为太在意金钱的投入而忽略了比之更重要的情感投入。用心去陪伴孩子,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用可感的行动来表达爱,我想孩子也会懂得如何正确地表达爱、珍惜爱。除此之外,父母还可以带孩子走出去多接触社会,不要以为什么都捂着,孩子就看不到社会上阴暗的一面,现在网络资讯如此发达,与其让孩子通过别的渠道懵懂地接受复杂的讯息,不如主动引导。当社会上发生一些颇有争议的事件时,父母可以在吃饭或周末出游时,跟孩子多讨论,尽可能做全面的分析,保持客观地去看问题解决问题,而不要轻易地受到他人的蛊惑固执地坚持自己并不成熟的想法。也可以带着孩子做做义工,中国的志愿者队伍正在壮大之中,捐出时间,服务他人,让孩子在付出中享受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何乐而不为?
法制教育不能流于形式。曾有因为朋友关系亲密随意打开朋友钱包取钱不告知的孩子,曾有因为学习压力大看谁不顺眼想动杀机的孩子……当大祸酿成、前程告急的时候,不少孩子却表现得如此“从容镇定”。因为他根本就不知道未经他人允许而随意提取钱包的东西是偷窃行为,因为他们不知道当侵犯他人生命财产安全的时候,如果达到法定的年龄,是要负刑事责任的。是不是我们的法制教育没有做好?从小到大,孩子都生活在做任何事情都可以被原谅的环境,很多时候,因为长辈们的疼爱,孩子很少在做错事的时候受到什么严厉的告诫;人权思潮从大洋彼岸漂泊而来本该令国人振奋,但对尊重人权的某些曲解,却使孩子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学校,成为了不能批评教育的玻璃花瓶。惩戒教育的缺失直接导致孩子对自身行为的缺乏约束,导致孩子在明明知道做某件事不对时,依然可以抱着“没什么大不了”的心态付诸行动,因此家庭和学校应该重视孩子的法制教育,提高孩子的法律素质。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长、前程似锦。然而成长的路上,你有多少路程是陪孩子一同走过。请用心教育孩子,在他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坚持激励教育、挫败教育、情感教育和法制教育,每一个都不可或缺。在用心教育的过程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也会越来越融洽,孩子有求时必会找到父母,父母也将在被需要的幸福中给予孩子真正优质的教育。惟其如此,我们的孩子才能阳光健康,才能担负起建设未来的重任。
用心教育孩子,幸福自然就会来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