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省民族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1-11-21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胡睿

财经界(学术版) 2011年5期
关键词:进出口贵州省贵州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胡睿

贵州省民族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胡睿

对外贸易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贵州民族地区之所以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不仅是投资规模小、消费水平低,而且还在于对外贸易发展严重滞后。因此,要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必须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的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 民族地区 发展

发展对外贸易对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大作用,这是以被众多理论研究和经济实践活动所证明的事实。自改革开放以来,贵州民族地区对外贸易发展滞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研究和探讨加快贵州民族地区对外贸易发展,不仅有助于加速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而且对实现加速发展、加快转型和推进跨越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一、贵州民族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贵州民族地区对外贸易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出口商品结构逐步优化,新兴市场不断拓展。

(一)进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对外贸易长期顺差

从1997年以来,贵州民族地区对外贸易规模呈快速总体上升态势。据统计,进出口贸易总额从1997年的928万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16821万美元,增长了18倍,绝对额增加15893万美元。出口额由1997年的928万美元到2008年的10053万美元,增长了10倍,绝对额增加了9125万美元。进口额由2001年的1100万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6768万美元,增长了6倍,绝对额增加5668万美元。对外贸易差额由1978年的顺差928万美元到2008年的顺差3285万美元。具体情况见表1和图1。

从图1可清楚地看到1997-2007年进出口总额、出口额和进口额总体上呈快速增长态势,2007年贵州民族地区对外贸易总额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达33321万美元。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进出口总额出现了下降。

(二)增长速度快,高于贵州省平均水平

从1997年到2007年,贵州民族地区对外贸易总额的年均增长速度达43%,出口年均增长达38%。而同期贵州省的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率达13%,出口年均增长达12%。很明显,10年间贵州省贵州民族地区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贵州民族地区的进出口总额出现了下降,而全省进出口总额依然上升,说明金融危机对贵州民族地区的外贸影响很大。

(三)对外贸易主体数量不断扩张

2008年,贵州民族地区登记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达150余家,比1998年增加95家,增长了57.9%,年均增长4.67%。2008年,有进出口经营实绩的企业32家,比1998年增加了12家,增长了1.67倍,年均增长10.3%。显然,对外贸易主体数量具有不断扩张之势。

(四)进出口市场分布更趋多样化

2008年,贵州民族地区对外贸易国别或地区由1988年的10多个增加到30个,对各大洲主要进出口市场的双边贸易额全面增长,对新兴出口市场如非洲、中东、东盟等国家的出口增长迅猛,对东南亚、欧美等传统市场的表现出口稳定增长态势。说明贵州民族地区的进出口市场分布更趋多样化。

二、贵州民族地区的对外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对外贸易的总体规模小,对地区生产总值的拉动作用不明显

虽然贵州民族地区对外贸易增长迅速,但是总体规模小。2008年,外贸出口占全省外贸出口比重为7.4%。与贵阳外贸出口规模相差13亿美元,仅相当于贵阳出口规模的7.12%。表明贵州民族地区对外贸易绝对规模小,开放程度相对于贵州其他地区依然不高。1997年来,贵州民族地区的生产总值稳步增长,由1997年的241.5亿元到2008年的907.6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2.8%。而贵州民族地区对外贸易总额的年均增长速度为43%,快于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说明贵州民族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与对外贸易的增长相关性不够,同时从2008年的数据来看, 2008年全省的外贸依存度为6.88%,贵州民族地区仅为1.3%,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由此可以看出,贵州民族地区对外贸易对地区生产总值的拉动作用不明显。

(二)对外贸易竞争力弱

贸易竞争力指数,即TC(Trade Competitive-ness)指数,是用来评价对外贸易竞争力的常用指标之一,它表示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通过对TC的测算,贵州民族地区贸易竞争力指数从1997年的1到2008年的0.2。虽然在1997-2000年分别达到1,但是总体水平偏低,这就不难看出贵州民族地区贸易竞争力偏弱。具体如表1。

(三)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

贵州民族地区对矿产及农副产品等传统产品的依赖程度较高,规模不断在扩大。2008年磷化工及民族药业出口总额占出口总额的比例超过70%,机电和加工制造业产品的出口约占对外贸易出口额的20%。而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的产品出口较少,核心竞争力不强,在国际竞争中总是处于低端。由此说明出口商品以资源性为主,缺乏高附加值的贸易商品,出口的产品结构是不尽合理。

三、加快贵州民族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提高资源性商品出口附加值

从贵州民族地区的出口产品结构来看,以资源性商品为主。加快贵州民族地区对外贸易发展,关键是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对此,要继续稳定磷化工及民族药业产品出口增长,具有传统优势的产品要向深加工产品转变,积极扩展资源性深加工产品的出口,提高其加工程度和技术密集度。

(二)大力实施“联动”发展战略,扩大外贸进出口规模

由于贵州民族地区对外贸易发展基础差、起步晚,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要加快贵州民族地区对外贸易发展,必须通过内引外联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促进对外贸易发展。为此,一方面要结合贵州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加快引资步伐,积极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大力优化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环境,协调出台财政、金融、税收、土地、用工、口岸建设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促进经济总量的快速扩张。

?

(三)大力扶植贵州民族地区民营企业的发展,企业国际竞争力

贵州民族地区进出口的主体结构单一,主要以国有企业为主,因此要大力引入竞争机制,扶植民营企业的发展,使贵州民族地区对外贸易主体多样化。民营企业往往比大公司更加积极扩大商品的影响,开拓市场,参与市场竞争,这才有可能将现有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同时为了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民营企业比大企业更加愿意“走出去”,到境外去组建营销中心或投资办厂,带动商品出口,从而更有效地在整个公司内部把信息内部化、具体化。

(四)加大人力资源投入,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发展对外贸易的企业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必须拥有大量的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而留住人才和进一步引进高素质人才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因此,一方面企业需要改善科研条件、营造良好用人环境;另一方面通过产权清晰、建立充分的激励制度和合理的用人制度等;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人才竞争机制,让人才充分实现其自身的价值。

(五)加强外贸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外贸发展环境

外贸服务体系不完善是导致贵州民族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因此,首先应积极推进贵州民族地区加快设立海关和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的设立,以此优化贵州民族地区的通关环境,提高对外贸易便利化水平。其次广泛宣传、发动和鼓励贵州民族地区外贸企业积极参与并使用贵州省国际电子商务平台,建立信息采集机制,提高信息采集的质量和效率,提高信息综合利用水平,方便企业通过网上交易降低成本,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再次认真应对贸易摩擦,加快建立民族地区进出口预警机制,积极利用反倾销措施保护民族地区相关产业;做好国外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相关复审调查的应诉工作,给外贸企业创造公平的贸易环境。

[1]叶天宏.贵州省对外贸易发展的实证分析及对策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2010,(3)

[2]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贵州省统计局.《贵州民族地区改革开放30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进出口贵州省贵州
贵州省种公牛站
今年上半年我国化肥进出口双双下降
前两个月我国化肥进出口量均减少
进出口经理人
《进出口经理人》征订
贵州,有多美
不动产登记地方立法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例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